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蛋白尿?

儿科恩铭


  尿内出现蛋白称为蛋白尿,即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规检查可以测出则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全身性疾病也可出现蛋白尿。

  蛋白尿分类包括: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或病理性蛋白尿。原因常见与:剧烈运动后,发热的极期,进食高蛋白饮食后;胡桃夹现象;各种肾脏病和肾血管病等。

  (1)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暂时性蛋白尿,去除病因后后蛋白尿迅速消失。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

  (2)体位性蛋白尿一般在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这样的蛋白尿并不可怕。

  (3)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一旦明确诊断,就应该及时正规治疗,并定期复查。关键是病理性蛋白尿应该得到重视。

  如果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早治疗是疾病治愈的关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我们知道,蛋白尿往往预示着肾脏病变。蛋白尿如果不加以干预,就可能渐渐地发展为可怕的尿毒症。

在临床上,蛋白尿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指的是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液中暂时出现蛋白质的现象,它是一过性的,尿蛋白含量不超过0.5g/24h。出现生理性蛋白尿的原因有:高蛋白饮食、精神刺激、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情况。

病理性的蛋白尿原因有: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还有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也可导致病理性蛋白尿。

出现了蛋白尿,要及早去医院查明原因,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除了配合医生使用药物以外,还要控制饮食。饮食上需要限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具体摄入量应根据肾脏病变程度及身高体重等参数进行计算,需要找临床营养师或专业医生。

对于蛋白质,建议尽量选取优质蛋白质食用,以鱼虾、瘦肉、奶制品这样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为佳,避免大量食用大豆、豆腐等植物蛋白质,以免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

希望本回答能够帮到大家,记得点赞哦!


糖人健康网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蛋白尿。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含有蛋白质。要知道,在正常的情况下,尿液中是检查不到蛋白质的。因此,当出现蛋白尿时,往往是某种疾病的信号。


第一

引起蛋白尿最常见的疾病是肾脏病。

肾脏是由千千万万肾小球、肾囊、肾小管所组成的“肾单位”构成的,通常肾小球仅能滤过微量分子量小于四万的低分子蛋白质,当它通过肾小管时,又大部分被再吸收回去,因而用常规的蛋白定性试验是查不出尿中的蛋白质的。但患了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郁血等疾病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及肾小管重吸收低分子蛋白质的能力降低,因而可在尿中查到蛋白质。

当肾脏感染了病毒细菌或药物中毒后,也会引起肾小管上皮损害,影响重吸收功能,使尿液中产生蛋白质。

高血压性肾病时也可产生蛋白尿。


第二

蛋白尿并非全是肾脏疾病所致。

在心脏病发作和中风之前尿中也会出现蛋白,世界著名的弗兰宁汉研究中心对一千五百名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患高血压的病人有蛋白尿的要比其他人高三倍,有蛋白尿的人死亡率比一般高血压者高二至三倍。

因此,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肯尼尔教授指出,蛋白尿反映了广泛的血管损伤,他建议至少每二年查一次尿,以便及早发现血管病变。


第三

当人体许多部位感染发烧时,尿中也可出现蛋白。

因为发热可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肾小球内易于滤过。

这种蛋白尿称为热性蛋白尿,或称功能性蛋白尿。热度降低之后,尿中的蛋白也会随之消失。


第四

除了病理性因素外,剧烈运动、寒冷、情绪过度紧张,注入低分子蛋白或蛋白质摄入过多,也会使尿中出现蛋白。

不过,这种蛋白含量甚微。医学上称为生理性蛋白尿。

因此,发现了蛋白尿,并不一定说明有肾脏疾病、不可自己妄加臆断。应请医生结合病史,体症、全面综合分析后作出正确诊断。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72)


家庭医生杂志


蛋白尿有3种基本类型:肾小球性、肾小管性和溢出性。其中肾小球性蛋白尿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屏障功能受损,引起中小分子蛋白漏出,如肾病综合征、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等。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时,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引起小分子蛋白尿,如各种药物引起的小管损害。溢出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但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包括异常增多的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等,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此外,感染、高蛋白饮食、剧烈运动等均可引起尿蛋白增多,部分正常人亦可出现无症状性蛋白尿。


胃癌防治


这个问题问得比较专业,在弄清楚蛋白尿的原因之前,首先应该知道蛋白尿是如何产生的。在我们的血液里有大量的蛋白,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浆渗透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大量中高分子量的清蛋白和球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少量的低分子量蛋白可以通过滤过膜,但可以通过肾小管重新收作用重新进入血液里面,尿液里面不会检测到蛋白。但是当肾小球滤过膜出现问题,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减弱,血液里的蛋白就会进入输尿管,进而排出体外,导致低蛋白血症,出现水肿、心衰等一系列症状。

因此,对肾小球和肾小管有损害的疾病都可产生蛋白尿。

一、肾小球疾病:这种蛋白尿叫做肾病性蛋白尿,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较多,比如慢性肾炎、膜性肾病、急进性肾炎等。但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蛋白尿也日益增多,比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二、肾小管疾病:在感染或中毒的情况下,会出现继发性的肾功能损害,此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比如:感染性肾盂肾炎、药物导致的肾毒性不良反应等。这里要重点说一下药物导致的肾损害,抗感染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磺胺类药物及多粘菌素等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或坏死,产生蛋白尿。一些中成药,马兜铃、木通也可以导致很严重的肾损害,可出现肾小管蛋白尿。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混合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