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1+1”是世界性的难题?

沈绅士事857


是的,越简单就越难。不妨考虑“1+1=2”的多个语境,思考这个超级难题。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之难的深思。

当然,我不是来讨论如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我视数学为物理的奴仆,永远的态度。

哥猜“1+1=2”的1代表素数(prime number),2代表大于2的偶数(even number)。意思是说:两个素数之和等于一个大于2的偶数。例如:2+2=4,3+5=8,7+5=12,11+7=18,11+11=22,11+17=28,17+23=40,......

素数特征是不可整除,偶数特征是可以整除。哥猜的物理意义,难道是向我们暗示“整除性(exact division)”?即:非整除与可整除之间的函数关系?

记得毕达哥拉斯说过,数可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毕是数学物理主义者,即凡数学玩意都有物理意义。我也是,但不会把数学强加于物理。

不可整除,意味着一个单元粒子,在常态下有不可分解性、独立稳定性。

例如:电子与质子是十分稳定的,电子是一个小素数,质子是一个大素数。

可以整除,意味着一个复合粒子,在常态下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为两个稳定的亚粒子。

例如:中子与α粒子(四核子的团)很不稳定,中子好比一个小偶数,α粒子好比一个大偶数。

为什么电子与质子有超常稳定性?恐怕是二者皆以光速自旋,获得了构造自我的超能量吧?

据说,地球已有46亿岁,太阳已有50亿岁。看来极其稳定。地球好比是特大素数,太阳好比一个超大素数,太阳系好比一个超大偶数。

外推,还有银河系、星系云、总星系,能否按这种整除性逻辑推演下去呢?我不敢断定,相对来说,太大的玩意,一定不稳定。事实上,大而化小,以小积大。

换句话说,哥德巴赫猜想,可能不一定成立,因为,我们无法预测无限大素数,进而无法预测无限大偶数,无法预测的是不存在么?

现实世界的两个1是既可加又不可加的。

纯数学的两个1,只是两个真实单元的共性价值的体现,但是各自重要特征反而被忽略了。这就有了既可以“1+1”又不可“1+1”的悖论。

显然,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数学教条主义是不可取的。

1个👨+1个👩=或≠2个人。尤其在人口普查时,至少考虑不孕不育或环境污染。

1个雄基因+1个雌基因=或≠1个合子。这个可以广义到许多情况,取决于大数据分析。

1个正电子+1个负电子=或≠2个光子。常规条件下,湮灭反应几乎不可能发生。

1个伽玛光子+1个负电子→逆转成正电子,或加速负电子,制造反物质只是小概率事件。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火星vs金星水星,都是岩石类行星,似乎可抽象为“1”,麻烦的是,金星与水星的自转与其它行星相反。

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曾经被小行星猛撞而逆转,好比伽玛光子把电子撞成反自旋,好比碰碰车互撞随时可能反自转呢?

究竟什么物态的基本单元,可以全同化或简并化为“1”呢?我想有两个条件:

其一,粒子尺度,必须小到不可分解。其二,粒子分布必须非常的均匀,非常的混乱无序 。

就全局而言,这些粒子就可以上升到数学意义的“1”个质点,不考虑自旋方向、体积大小。

半径=1的单位圆或单位球是漩涡球模型。



▲自然常数极限e=lim(1+1/n)n的几何图示。为什么叫自然常数呢?究竟祂自然在哪里呢?

这个“1”,可以作为一个基准。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像自然常数的螺旋线一样,可沿径向做切向的螺旋式发散,抽象为一个复数:z=re^iθ,此时的r=1。

例如,根据电子湮灭出来的光子,就是一个最高光频的基准球,质量恒等于电子质量,其半径按电子康普顿波长求得:r=λc/2π=2.42e-12/2π=3.9e-13m。

▲恒星辐射的光子衰变轨迹图景

随着漫长的时空旅行,它不断衰减,体积在不断膨胀,密度与频率在不断下降,最终变成一个半径为13.5m的大型漩涡球,当然这个球会立即分解为数亿个引力子,最终变为基态场量子。

显然,不同频率的光子,就质量而言,都是抽象的“1”可以做“1+1”的叠加。就体积、密度、频率而言,不可做“1+1”的叠加。

物理新视野,旨在批判性与建设性的新思维与新方案,欢迎关注我的主页,共同切磋物理疑难。


物理新视野


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平常都丝毫不会感觉它有什么矛盾,但是,再仔细思考一下,当自然设置自然数一时,所有自然数都是一的关系叠加,它涉及到了自然数的基本关系逻辑,那就是奇偶数关系逻辑的由来,然后,奇偶数关系,又都必须界定于一之上,而这个一的关系,就涉及到了一本身的组织关系逻辑,即我们在自然设置一这个数为基础数之时,一是对无穷关系进行了界定而构成我们对数的一的固定认识,那么,再要去解释一时,就必须对这个界定无穷的关系进行解析,即这个自然数的一,如何形成界定无穷并且只能被自身所整除的数,这就涉及到素数关系的由来,那么,所有的自然数,都要理于其无穷的界定关系,在无穷的界定关系下,这个数导致只能被自身整除,这就涉及到素数关系的成因,即只能被自身整除的数才是素数,即包涵了无穷小的数,这就导出了数的关系逻辑,我们常理下认识的加,即等同关系基础才形成加的关系逻辑的成立,形成偶数,在偶数基础上再行以加的关系递进,形成的是奇偶数的交替,这就形成了数的同一关系的叠加递进与同一关系构成数的组织逻辑的收敛性,那么,所有的偶数,就必然是两个素数之和,所有的奇数,都必然是三个素数之和,哥德巴赫猜想,涉及到的是数的组织关系在理于无穷下的组织逻辑,这就与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形成了互通。


杨宇林745


记得徐迟记者写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1+2=3》其中讲到1+1=2论证皇冠谁来摘取?至今己近四十多年了。设人突现。说明当今科技更新日新月异。计算机起亿万次每秒。怎么算不出证明1+1=2呢???问问当今数学家们。你们吃饱了不就是干这事的。所以,歌德巴赫伟大。他提出猜想让世人解答。现代人有空提猜想吗?很多是胡编乱说的。没正经的。这个世界以美国现政府最乱。将二战后秩序全推倒从来。说明现今的美国不自信了。是群疯狗罢了。我们用1+1=2来阐明全世界人们的观点。来挖美国们坟墓。埋葬美国现正府,是全世界人们希望所在!


李熬然


该难题已被民科解决且证明正确无误,其使用的是异类方法而非现代数论但其证明还是属于可理解范畴。证明人是王军。“1+1”来自于自然数的起源,而对于这一点没有任何数学大师给出过说明和解释,当然现代数论就不会有任何数学工具能将其证明,所以“1+1”自然成为了世界难题。对详情请看百度哥德巴赫猜想吧“Lee……”的帖子。


永不言败1613959


我认为先去理解第一个1。

它应该为原有的丶为存在的点。

再加一个1。这个1又是一个存在的点。

这二个点不可能重复或者重合。

所以这个1十1就是一个线段了。

这就是说一分为二的过程。

有先有后丶有左有右丶有始有终、有上有下丶有少有多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