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倍将于近期访华,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你有什么看法?

陈了P


安倍即将访华

继中国总理李克强今年5月访日之后,乘着10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的东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25日至27日访华。这一“终于确定”的行程,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今天(12日)宣布的。

日本首相上一次正式访华,还是在7年前;转过年后,野田佳彦就在撂下钓鱼岛“国有化”残局后下台了。而这一次,安倍晋三是在高票连任党首、稳定执政预期之后来访,意义明显不同。

用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话说,中方希望安倍首相此访,“推动中日关系在重回正轨基础上取得新的发展”。

从陆慷的介绍中可知,这次安倍来访期间,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官民论坛将举行。中方“希望双方发挥互补优势,拓展在贸易投资、财政金融、创新和高技术等领域合作”,“欢迎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

不仅如此,中联部部长宋涛10月10日在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会议上还表示,中日友好是正确的战略和方向,必须携手应对地区和世界的课题。次日,安倍晋三在东京会见了宋涛,表示希望中日“在所有领域推进具体合作”。

不夸张地说,若干年后当中日学者在撰写21世纪上半叶的两国关系时,安倍政权时期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一章。而近期全球贸易风雨里的中日“相向而行”,承载着为两国关系“下一个40年”定调的期待,堪称走在历史关口的“重要时刻”。

安倍访华是中日 “相向而行”的结果,但访问日期也传递出某种政治信息。安倍今年5月9日在接待访日的李克强总理时说:“从竞争到协调,日中关系今天进入了协调时代。”安倍有没有当年中国领导人的诚意,目前还很难说。但不可否认的是,中日关系的确站在了应该思考如何开启下一个40年的历史关口。


时局之变

日本如何抉择,安倍是个绝佳而且不可越过的考察对象。由于即将成为二战后执政时期最长的日本首相,安倍的政策选择,无疑会影响甚至塑造日本未来的对华外交。

2006年首度出任首相的安倍,把中国作为首次外访的对象国,以期改善小泉纯一郎时期恶化的中日关系。那一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62%。而安倍再度出任首相后的2013年,日本的GDP是中国的52%。那一年,中国的军费是日本的2.2倍,而2006年日本的军费是中国的1.1倍。国家实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逆转,在国际关系史上并不多见。

正如日本学者铃木章悟所说,中国从“崛起中国家”到“已崛起国家”地位的转型,远远快于日本的预期。安倍再次出任首相后,把华盛顿作为首访之地。那次访问期间,他誓言在日中领土争议问题上绝不退让,声称日本绝不做二流国家。当时安倍在对华外交上,已经带有几分焦虑。

最近几年东北亚局势的变化,更加凸显了安倍的焦虑。因为这些变化暴露出日本在战略安全上的脆弱性。以铃木章悟的分析,日本在东北亚面临着战略孤立,“日本与俄罗斯、韩国的关系,因领土争议、历史问题,以及在具体战略目标上的分歧而复杂化”。也就是说,日本与这两个国家在短期内根本性改善关系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朝核问题部分或彻底解决,必将导向朝韩和解;如果朝核问题引发军事冲突,日本有被卷入的危险。无论出现哪种可能性,日本都没有多大的施加影响、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的空间。

铃木章悟认为,日本地缘政治环境的这些定性特征,加上中美正在经历的相对实力缩小的结构性变化,并不令人意外地强化了日本的地缘政治脆弱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日美同盟是否可靠,对日本来说尤为重要。但在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中山俊宏看来,特朗普当选重燃了日本多年来追求“独立防务”的争论。“特朗普竞选期间对日本的妖魔化,以及他的‘美国优先’视角,已经迫使很多日本人开始想象一个安全上不再依赖日美同盟的未来。”

这样的观点在日本政治精英中并不少见。在9月20日的自民党总裁竞选中败给安倍的石破茂,长期以来坚持“日美同盟并非坚如磐石”的立场,主张日本应该管理好华盛顿抛弃盟友的风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日本安全问题专家理查德·萨缪尔,在今年初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过去十年来,日本的战略思想家一直在探讨美国抛弃盟友所造成的影响,特朗普的当选看起来增加了日本对冲被美国抛弃的风险的紧迫感。

“被抛弃”不会瞬间发生,而且看似还有点抽象。但对于日本来说,这种“被抛弃”已经出现渐进而且具体的案例。今年4月访问华盛顿时,安倍力劝特朗普不仅要敦促朝鲜拆除核武器和洲际弹道导弹,还要放弃能打击日本的中短程导弹。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朗普优先考虑的是解除朝鲜对美国本土的威胁,这是他尤为关注朝鲜远程导弹的重要原因。对日本而言,这意味着依靠日美同盟来化解“朝鲜威胁”正在变得不现实。

今年1月的国会讲话中,安倍在谈到朝核威胁时说:“毫不夸张地说,日本面临的安全环境是二战以来历史上最为严峻的。”至少从日本的角度看,这并非危言耸听。这背后隐藏的逻辑是美国“同盟政治”的变化。除了朝核问题,特朗普不因盟友关系而在经济逐利上妥协,是另一例证。“同盟政治”的变化,源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中山俊宏认为,即使“特朗普主义”最后失败,但美国政治已经发生变化,这“可能削弱美国军方对盟友、地区安全和自由国际秩序的政治支持”。

时局之变让日本焦虑,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的战略环境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2010年,偶发性的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导致两国关系急转直下。这一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偶然性似乎也暗合了某种必然性。也是从那时起,日本对华态度开始出现某种“质变”,把中国视为长远战略威胁的趋势日趋明显。如果中日关系彻底滑向安全困境,必将恶化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

美欧对华政策的调整,几乎与中日关系的变化同时发生。大致在2010年前后,欧盟酝酿新的对华战略,其突出特点是在视中国为战略伙伴的同时,更加凸显与中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竞争性的一面。奥巴马政府推行“亚太再平衡”,事实上开始了与中国的战略竞争。特朗普入主白宫后,这种战略竞争更加咄咄逼人。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很可能压缩欧洲、日本在对华外交上的弹性空间。

调整路径

中日所面临的外部战略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两国关系的走向必须放在这个大背景下考察。

在某些学者看来,日本以日美同盟为基石的外交,已经在发生变化。澳大利亚学术刊物《东亚论坛》2017年4月的一篇社论称,随着特朗普在美国的亚太外交中挥舞“破坏球”,美国的盟友都在默默思考如何应对新的现实,其中日本的痛感尤甚。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日本问题专家让·皮埃尔·莱曼,在2014年一篇文章中写道,日本在历史上证明了其管理和建立与西方国家间同盟的外交技巧,但它在亚洲从来没有一个盟友。

“转身亚洲”,正在成为日本的选择。理查德·萨缪尔在题为《日本“转身亚洲”》的文章中分析称,虽然日本还没有寻求放弃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但它明显也在打造新的安全关系和经济联系,同时建立国内安全机制,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他把日本的这个战略称为“亚洲内部转身”,是为未来可能的更大程度的战略独立“预付定金”。战略独立或许还很遥远,但至少目前日本不再一味地“紧盯”美国。

理查德·萨缪尔的分析并非预测,而是对安倍外交行为的总结和提炼。安倍在刚刚就任首相的2013年就遍访东盟十国,这样高频度的东南亚外交,二战以后历任日本首相都未开展过。特朗普退出“跨太平伙伴关系协定”(TPP)后,安倍没有弃之不顾而是扛起大旗,促成了“全面且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此外,安倍还巩固、深化了与某些东盟国家、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的安全合作。

“转身亚洲”不可能“无视”中国。近年来,安倍的对华外交,划出了一条由强硬到柔性的弧线。在打破中日关系僵局、实现首脑互访上,安倍政府一直在持续地投入外交资源。正是安倍派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出席2017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主动表现出参与合作的意愿后,中日关系转暖才进入加速通道。而且,中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合作,也是由安倍向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的。

在美国国际事务分析师威廉·佩塞克看来,忽视对华关系会让日本付出经济代价,“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限制了在西方世界的机会,日本‘转身亚洲’尤其是‘面向’中国,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认为,虽然中国在重塑亚洲,但日本能从内部施加足够的影响力,同时也获得更多的经济红利。“对于这两个亚洲最大经济体来说,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是它们协作、向前看的绝佳机会。”

特朗普因素是促使中日接近的外部动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特朗普通过出口管制遏制中国的高科技雄心,增加了中国与日本合作以期突破瓶颈的可能性。“如果中国经济向需要更多高科技的新阶段转型,那么与日本的合作将呈现出新的紧迫感。”在他看来,特朗普在贸易上的零和思维,以及压迫日本去谈判有损其经济利益的双边自贸协定,正好发生在经济互补性对中日都有吸引力的时期。

不过,不论是“转身亚洲”还是“面向中国”,都不意味着日本会与美国“脱钩”。

如果说在经贸上日本还有选择,那么在安保上日美同盟仍无可替代。根据日本防卫大学测算,如果日本要实现最基本的自主防卫,在军事基地和硬件装备等方面的投入至少需要2020亿美元。如果这些增加的费用分摊到10年期,约相当于日本军费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加30%。即便不考虑目前日本财政赤字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持续的情况,这样的增幅也不具有现实可行性。

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会继续拉住美国,同时逐步强化自身的防卫实力,为实现战略自主争取时间。有日本战略学者提出建议,如果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提高军费,日本应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提升自我防卫能力,而不是向驻日美军提供更多经费。安倍将如何抉择不得而知,但提升自卫队实力在日本政治精英中已是共识。安倍政府组建国家安保局、部分解禁集体自卫权、解禁武器出口等新政策,都是在民主党执政时期提出并开始酝酿的。

尽管如此,日本强化自卫队功能、突破专属防卫,还面临着强大的国内制约。虽然安倍政府通过释宪,部分解禁了集体自卫权,但自卫队动用武力的前提,必须是日本面临对其生存的威胁。2017年的防卫白皮书规定,行使集体自卫权不能转变为对他国的攻击。由于政府内部讨论时分歧严重,安倍放弃了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允许自卫队使用武力的建议。日本政府2016年所做的民调显示,虽然有90%的受访者对自卫队持正面看法,但赞成增加自卫队实力的还不到30%。

当地时间2018年6月21日,日本东京,日本自卫队仪仗队准备迎接新任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太地区的司令官。

前景与变数

东京大学学者三浦瑠丽在今年9月的文章中,描述了这样一幅东北亚未来前景:朝鲜可能通过逐步减少(但可能不会放弃)核能力而回到国际社会;在朝鲜的核武库降到美国可容忍的水平时,东北亚有可能出现中国发挥主导作用的新秩序;韩国转向与朝鲜的和解;日韩虽然对中国的看法有差异,但两国的进步政治势力对美国的态度却有一个共识:“别拉我们与中国对抗。”

时光倒退到2017年之前,三浦瑠丽这个预测或许会被视为无稽之谈。在吉尔伯特·罗兹曼看来,2018年可能是东北亚地缘政治发生根本性转型的时刻,出现了三股力量合流——中国崛起、特朗普冲击和围绕朝鲜的外交。“在这个背景下,日本人正在讨论外交多元化,向北京打开大门以塑造多元化路径。”他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已趋强硬,与此同时安倍却在持续寻求改善对华关系,这自然会促使中国领导人更加严肃地考虑密切中日关系。

2018年会否成为转折之年,安倍年内的中国之行会是一个重要看点。如果中日两国能达成实质性提升合作水平的协议,那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日本前外交官、京都产业大学教授东乡和彦,在今年5月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中国继续向日本全面施压,日本将被迫强化日美同盟。如果中国着眼长远,在与日本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利益上寻找某种平衡点,日本可能会做出有悖于美国立场的选择,比如加入亚投行。”

“全面施压”已不存在,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持续释放改善对日关系的意愿。中国的长远战略中,不可能没有塑造新型中日关系这一环。如何开启中日关系的下一个40年,真正需要做出战略抉择的是日本。不过,安倍执政以来的外交,本质上属于基于战略不确定性而做出的被动反应,主动塑造的痕迹并不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倍改善对华关系的动机,是权宜之计还是长远考虑,目前还不得而知。安倍的举棋不定,就是未来中日关系的变数。


南风窗NFC


安倍近三,是日本的老牌政治家,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肯定有自己的盘算。他提出访华的要求,肯定要考虑中国民众的情绪。他会在七七事变抗战纪念日那天访华,他当然不会。他会在八一五日本投降日访华,他也不会。他会在九一八事变这天访华,他更不会。所以他就选择在十月访华。当然,根据国际惯例,具体访华的时间,会有两国外交部长磋商协定。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帮,中日关系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每当中日关系出现好转的迹象时,美国就会使坏,所以,中日两国应排除一切干扰,管控热点,从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发展合作共赢的关系,当然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潮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历史的教训决不能忘记。中日两国的结构性的矛盾,决不是一次两次的会谈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的。但是我们可以求同存异,使中日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


心有灵犀一点通426


安倍访华是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强者必然不会缺少追随者。回过头来看当年日本突然对钓鱼岛采取购岛行动,这一举动的背后有着非常深厚的国际背景。

在这一系列行动中,菲律宾在中国南海黄岩岛搞事是开端,不过由于中国与菲律宾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中国完全掌控了整个事态的发展,对于美国来说只能说是一步臭棋,中国从此开始了在南海岛礁的大规模建设。黄岩岛事件之后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上了与日本有争议的独岛,这一行动摆明了是有其特殊用意的。

李明博登岛之后美国又怂恿日本开启了国有化钓鱼岛的进程,中国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抗议,并且派出海上巡逻力量第一时间出现到了钓鱼岛海域,同时公布了钓鱼岛海域的领海范围。还有一件事不得不说,一向对钓鱼岛看管严密的日本,竟然让香港的保钓人士登上了钓鱼岛,这是不是有点蹊跷。

这些举动最大的动机就是点燃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并且引导这股情绪向中国政府发难,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搞乱中国正常的权力交接进程。这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最愿意看到的事情,只不过中国政府应对得当成功的化解了这一系列危机,并且在这一系列的博弈过程中还取得了以前难以取得的进展。

在这些事件中几乎都与日本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也甘愿与美国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进程,但是事情的发展也并没有如美日所愿。也正因为中国瓦解了他们的图谋,并且不断的按着自身的节奏向前快步的发展,这就使得日本不得不重新回到与中国共同发展的道路上来。

从这些事情上就可以充分的感觉到,只有国家不断给的发展强大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实力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异域边缘呼吁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想要打断中国发展进程的举动大家都要警惕,这都是遏制中国发展复兴的阴谋,记住论发展我们是这颗星球上最棒的。


异域边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0月12号宣布,应中国总理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25号至27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访也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来的首次正式访华。

自2012年日本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中日领土纠纷起,两国关系便陷入低谷。这几年来,中日之间摩擦不断,日本甚至还抛出所谓自由与繁荣之弧概念,力推TPP等,力图打造反华包围圈,对中国之敌意可见一斑。为什么到现在,中日关系又出现回暖呢?

其实日本对华态度改变,今年早些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安倍访华,只是这种变化的一种标志性体现而已。至于这种回暖之所以会出现,从日本角度来看,主要还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围绕钓鱼岛的中日领土争端,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性平衡。2012年日本打破过去几十年的默契,强行启动钓鱼岛国有化,等于是单方面改变了现状。而这种做法,自然不可能为中国所接收,所以中国也随即启动对钓鱼岛的巡航,并采用各种方法,强调自身对钓鱼岛的绝对主权。

传统默契既然被打破,那双方就必须要进行新一轮博弈纠纷,通过各种方法迫使对方退让——至少也要尽可能的在这个问题上占据更多主动。这种围绕钓鱼岛而滋生的动荡和不稳定状态,自然会传到到国家层面,引发两国在政治层面的激烈交锋。

不过,几年下来,情况已经有了变化。经过几年的交锋,双方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新格局——虽然围绕主权的政治声索方面,双方依然各执己见;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双方口头上各执己见,但实际操作中,中国海警定期巡航,但不直接登岛的新格局。

这意味着,中日已经在钓鱼岛问题上达成了阶段性的新平衡,在出现重大外力,或者中日实力对比或国家战略发生重大改变之前,这个平衡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既然新平衡已经出现,并为双方事实上所认可。那么因钓鱼岛博弈对中日关系的冲击,至少短期内就已经结束。只要平衡不被打破,这里就不会再对中日关系构成什么实质性掣肘。

其次,中日实力对比的变化,也使得日本不得不对中国重新定位。

钓鱼岛冲突爆发的2012年,美元计价的中国GDP刚刚超越日本。这种超越虽然实属必然,但真当变为现实时,势必对日本朝野造成了巨大冲击。“遏制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日本的迫切心理需求,并能收获广泛的支持。这时候日本心急火燎的跟中国开撕,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6年过去,情况又发生了变化。2012年时,中国GDP只是刚刚超越日本,差距还没拉开;但到了2018年,中国GDP已经是日本的三倍之多(2017年中国GDP13.17万亿美元;日本4.34万亿美元)。

这种变化,使得日本在极力推动反华的同时,也不得不对两国间悬殊的实力对比,以及越拉越大的未来趋势予以正视。

以前中日经济体量差不多,日本在文明发达程度上还远胜,这种情况下,日本冲到前头跟中国开干,多少还有点底气。现在日本摆明了已跟中国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文明程度方面的差距也在迅速被抹平,这种情况下,继续充当反华急先锋,这个风险就很高了。

不管日本对中国崛起有多么不乐见,但在现实面前,它必须要重新定义与中国相处的方式——而无论从哪方面看,跟已成为巨人的中国继续针锋相对,都是不符合日本利益的。所以,尽管日本无法放下对中国的敌意和戒备,也不能完全放弃遏制中国的想法,但适当改善中日关系,至少不要被中国当做刺头来针对,这个是完全有必要的。

而特朗普上台后国际经贸关系的变化,也对安倍政府对华政策调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日本虽然想全方位遏制中国,但考虑到中国的实力和现实国际态势,这种遏制,主要还是以柔性的经济遏制为主。对此,日本前两年力推TPP,希望通过这种办法,打造出一个经济反华联盟,将中国排斥在全球主流经济体系之外,让对全球化高度依赖的中国经济失去主要市场,自然而然的颓靡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本不惜在农产品等领域对美国做出巨大的让步,目的就是要拉拢美国入伙,让TPP之于中国经济的遏制效力发挥到最大。

本来,安倍几乎就要成功了,奥巴马执政末期,已经签字同意加入TPP。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特朗普这个民粹大嘴成了美国总统,然后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把TPP给否了。

这下安倍就懵圈了。虽然在日本的坚持下,美国退出后TPP依然存在。但没有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加入,光靠日本和一帮上不了台面的小国,这种TPP根本就不成气候。

而且,特朗普还不止是废掉TPP这么简单。此君以民粹上台,宣扬美国优先,大搞贸易保护,对全球化持排斥态度。一时间,繁荣了几十年的全球化顿有退烧之势。

这对日本来说是很要命的。众所周知,日本是贸易立国,本土市场狭小,国家经济高度依赖于海外市场。如果全球化真被特朗普整废掉,甚至仅仅是美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关上大门,对日本经济的打击都是致命的。

所以,日本坚决反对贸易保护,反对逆全球化。但日本本身实力有限不说,主权被美国高度钳制,尤其是安倍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日本国家正常化,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就是得美国首肯。这种情况下,日本很难直接对美国硬气。

不能直接跟美国正面开杠,但又无法接受贸易保护,这种情况下,中国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日本可以合作的伙伴。

虽然中日在经贸方面也问题多多,甚至日本还巴不得全世界孤立中国,但在自身经贸利益也受到特朗普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与中国适当合作,在经贸问题上抵制特朗普的孤立主义行径,这对日本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当然,特朗普政府也不是真的反对全球化。他只是不满意的当下的这种全球化秩序和格局而已。特朗普所谓的贸易保护,反全球化只是幌子,其根本目的除了讨好选民外,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重新定义全球化游戏规则,让它变得对美国更有利而已。

只不过,特朗普的新版全球化,同样是日本很难接受的。所谓特版全球化,就是要全球大抽血,各国都必须持续不断将大量利益给美国。

当然,如果特朗普版全球化成功,那在遏制中国方面的效力并不逊于TPP——这符合日本的利益。只是特朗普的条件太过苛刻,按这套玩法,日本根本承受不起,到时候就算能把中国玩趴下,日本自己的血也差不多流干了。

日本毕竟不是加拿大、墨西哥,这两个北美国家的经济主要还是依赖美国市场。所以他们就算向特朗普屈服,导致自己跟中国的贸易关系受影响,但损失还不太大——至少自己能勉强承受。

但日本不同,它是东亚国家,中国在过去十几年中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如果中日贸易因此大幅滑坡,对日本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

这和TPP是不一样的。毕竟TPP规则下,美国对协议国有一定程度的让利,所以就算中日贸易因此受影响,日本还可以从美国市场得到一些回报。但特朗普这玩法简直是只吞不吐,不仅没什么让利,对日本的扒皮程度比TPP还要狠的多。日本用这套玩法去遏制中国,等于是在中美两头同时受损。其结果,就算中国最后会被特朗普玩死,但这个过程中,日本的血也流的差不多了,最后光便宜了美国一家。

这种结果当然不是安倍想要的。安倍是想玩死中国,但绝对不想日本跟着陪葬。这种情况下,安倍就有必要改变策略,改善对华关系,重推中国合作。

改善对华关系,直接效果,是抵制特朗普的贸易保护和扒皮抽血——如果特朗普真的一意孤行,日本又无法接受,那至少通过对华合作,更深入的进入中国市场,可以部分抵消特朗普打击日本所造成的损失。

而从另一方面,这种中日合作,也可以增加安倍与特朗普讨价还价的筹码。毕竟不到万不得已,日本也是不想跟美国对着干的。安倍所求,只不过是美国不要把日本带入这种两面吃瘪的困境当中罢了。鉴于日本的经济体量,如果它不配合美国,甚至挟华自重,那确实会对特朗普的遏华政策构成较大负面影响。鉴于打击中国在美国全球经贸战争中的核心位置,日本的这种“反抗”,很有可能让特朗普投鼠忌器,进而为了维护遏制中国这个核心利益,而对日本一定程度上豁免。

最后,从时机上看,现在也是改善对华关系的一个时间窗口。现在中美贸易战热火朝天,特朗普全球威逼利诱,试图以自己的游戏规则,拉起围剿中国的经贸联盟。这种情况下,日本这个全球第三经济大国如果立场松动,对中国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为了争取日本——至少不让它轻易向美国屈服,中国会向安倍开出比较高的价码——这是在单纯中日博弈条件下,安倍不可能得到的。

既能对冲美国威胁,又能对特朗普形成倒逼,还可以从中国手上拿到更多好处。这种大环境下,安倍访华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当然,安倍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风险。毕竟遏制中国也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战略诉求。如果自己的立场松动甚至左右逢源,导致特朗普围堵中国的战略失败,或者无法达到满意效果,那对日本来说,也未必符合其之愿景。

不过,从安倍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日本是想围堵中国,但在围堵的方式上,日本想要的是TPP,而不是特朗普这种只吞不吐的扒皮玩法。所以日本只要能得到特朗普豁免就行了。接下来特朗普爱咋玩咋玩,他玩赢了,日本跟着沾光;他玩输了,那也没事,反正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决心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到时候肯定还有别的玩法出来——而这个玩法肯定就是TPP,到时候日本再加入就成。

这就是安倍的如意算盘。美中贸易纠纷的愈演愈烈,使得日本出现了全新的战略腾挪空间,使得安倍得以凭借自身重量级棋子的战略地位,利用两个巨人之间矛盾,为日本争取更多的利益和转圜。而安倍访华,就是在这种大的战略背景下实现的。


云石君


安倍7年来首度访华,这是一个大事件,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安倍这个时候访华显然主要是为了改善中日关系。可以说日本现在国内经济也遭遇了困难,其迫切与中国合作发展经济。另外日本也遭遇了美国的财富收割,遭遇了特朗普的打压。特朗普的施压,也让日本有了一种危机感,那就是美国是靠不住的,所以日本必须做出更多的选择。

日本官员此前也在多个场所声称,愿意与中俄,愿意与中俄一起共同抵抗美国的霸权。当然日本到底是不是真心的,这个我们还是要谨慎的乐观。日本显然不会放弃日美同盟,起码短期内不会。美国在日本有驻军,并且在各个方面都对日本有很强的控制。就算日本想摆脱美国的控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日本选择这个时机访华,显然也是综合国际环境,综合中日关系考虑的。在特朗普举起大棒的时刻,中日合作的时机到了。当然对于日本而言与中国合作是最佳选择,因为对抗对于日本只有害没有利。过去那么多年日本从中国获取了太多好处,跟随美国寻求对抗时没有好结果的。当然我们不能期待过多的。


深度军备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安倍得自认倒霉,他遇上了比三十年前里根还强硬的特朗普。但他应该庆幸的是,三十年前的国际环境,和三十年后的今天,绝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修改和平宪法。不用70%以上的日本民众反对他,就是他的自民党支持者也有近70 %持有不同的声音。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就曾公开批评他,“做不到的事他要做,能做到的事却不做”。“做不到的事”,就是指安倍一直希望的“宪法修改案”。小泉说,“修改宪法,只靠自民党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与在野党合作。”不用说,这个目标安倍也无法完成。

那么,就剩下他运用的比较得心应手的“安倍经济学”了。自2012年他二进宫后实施的一系列的刺激经济政策,最抢眼的就是宽松货币、日元汇率贬值等。但遗憾的是,温和的奥巴马之后,美国换上来一个比三十年前里根还强硬的商人特朗普当总统,什么都以“美国优先”。上任一年多来,贸易战愈演愈烈,日本当然也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一个重点对象。



有消息显示,最近几轮美日贸易谈判,美国态度强硬,要求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制定单独的关税标准和货物进口范围;希望以此撬开日本市场,削减贸易逆差;要求日本扩大汽车进口,和开放牛肉市场,并以将提高汽车关税来做要挟。最近美国财长又表示,特朗普政府拟将汇率条款纳入美日贸易谈判。这下正中“安倍经济学”。


而扩大汽车进口和开放农牧业市场,无疑会冲击日本国内的相应产业,会给日本赖以出口型经济以重击。但美国屡屡祭出“301条款”(《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即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在新的贸易谈判中达成的协议,“货物贸易协定”(TAG),被日媒都称为,日本已举白旗。

在这个背景下,安倍访华或是他新任期的唯一亮点,双方都希望能有所收获。中日合作符合我国合作共赢的发展方略……

安倍访华值得期待!


燕北林丛


大概想在这边沾点便宜。

这个和外贸有关。不要以为就中国对美国顺差比较大,日本也一样,但是日本比中国要严重一些。


严重在那呢?中国对美出口,大部分是美国人不做的,比如说衣服,鞋子,柜子,圣诞树之类的,这些东西中国不做,美国人也不会做,因为美国人工太贵了,他无非去转移到什么越南,印度之类的。

所以这有一个问题,即便是由于关税,中国顺差下来(截止到目前还创了新高,讽刺),美国对外逆差会下降么?不会,因为美国可能对越南,对印度的逆差又会上升了。

这些东西是必需品,美国人要买的,美国人工太贵又没法造。


日本对美出口的大类,就是汽车。

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几个大汽车商差点挂了,要不是美国政府出手相救,我们今天就看不到福特了。

美国汽车业的不景气,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日本丰田,本田,韩国起亚的竞争,日本对美出口的60%以上就是和汽车相关的产品。

所以特朗普不需要大幅度针对日本,只需要针对日本的汽车业,日本就够呛。


俗话说得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加拿大,墨西哥,那基本上是美国后院,美国说一不二的,最近的那个北美自贸区协定重修,墨西哥吃了大亏,日本看在眼里。

前段时间,特朗普又嚷嚷着说要韩国给美国军演付钱,还有萨德的费用也要韩国人出,并且没有经过美国人允许的情况下,韩国不得和朝鲜单独协定。

这就坑了,韩国一直老老实实的听美国使唤,结果什么费用都要韩国摊。


日本是个岛国,本身没什么资源,所以日本是一定要贸易的,把宝全部压在美国身上,实在风险太大,保不准一个贸易制裁下来,日本就要吐口血,而且美国人当年又不是没干过。

这几年日本有些企业其实盈利不错,比如说发那科,发那科是造机器人的,这几年日本企业有所谓的“中国特需”,外加上这几年中国到美国旅游,让日本人赚了不少钱,这单日本是清楚的。


和中国交往,能赚钱。

安倍已经连任好几届了,目测这可能是最后一届了,也不太恐惧被美国控制的所谓的“东京地检署”又给他抖出什么漏子。

而且和中国谈判,还能对特朗普反向制约,一旦美国真的搞出什么不利于日本的条约,也会再三寻思。


现在几个国家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心思。


李建秋的世界


对于邻国日本,我们始终是“察其言观其行”,从2017年安倍积极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就可以看出日本对于这个战略的浓厚兴趣,而大家也一定会记得当初亚投行建立的时候,日本是跟美国一起反对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越来越强大,而美国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已经让日本感到了压力,更不想失去达成中国“一带一路”快车的机会!

1.特朗普推出TPP,还有各种退群甩锅,实施保守主义的“美国优先”,让安倍感受到了压力。其实,安倍能够主动正式访华,是在是因为美国特朗普从推出TPP就意味着安倍、李显龙之流破产,本想跟着美国架空中国经济,但没想到特朗普废除TPP,并且要全世界开始实施“美国优先”,这对于日本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一旦未来美国再出问题,在日本身上“薅羊毛”,日本也只有受宰割的份儿!所以,此刻安倍也只能是求着来北京见面了。

2.“一带一路”战略实施5年以来,呈现出足够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对于日本来说,既然跟着美国可能随时被宰割,肯定要“回头”跟我们搞好关系了。

3.就在今天,南北又举行了部长级会晤,这种会晤可能带来的是南北的和解。一旦半岛缓和,朝鲜的经济发展,日本已经说要拿出百亿美金与朝鲜建立关系,到现在朝鲜都没有任何反馈信息,这对于安倍来说,就如坐针毡,必须要加快靠近我们了!

“美国优先”让日本安倍知道:必须跟中国优先保持良好关系才是王道!


英武


世界人都知道,中国人安排外宾来访的最佳月份就是北京的金秋十月。它不仅天高气爽,更气侯宜人。

本月12号外文部发言人陆康宣布了重要信息:应中国李克强总理邀请,日本国安倍首相将于本月25~27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仔细算起来,安倍第一次正式访华是他20O6年10月5日首任首相12天内对华的闪电访问,欲改善两国关系,一般被国际社会称之为破冰之旅。可惜不到一年他就下台了。

此次正式访华,是他首相任内第二次、也是他2O12年再度任职首相七年来的第一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尽管其间也多次造访过中国,但那都是参加一些国际会议,与中国领导人戓走廊偶遇或怱怱一唔寒喧几句而已,称不上正式访问。

中日互为以衣带水的邻邦,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又同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本应有个良好关系发展前景。但长期执政者的错误历史史观,使两国关系受挫,尤其是2O11年又以钓鱼岛国有化挑起事端,使中日关系跌至冰点。

現在面临国际新的形势,单边、贸易保护、关税大棒使有着多边框架体系共识的两国认为,有必要坐下来谈谈。

某国的关税大棒揮向的是全世界,也包括日本自已,日本有理由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应改变策略,应与世界最大市场近在咫尺的中国搞好关系。这或许就是安倍急于访华的重要动因之一。


晚亭与落霞同晖


日本发生了许多事故的原因,美国特朗普是靠不住了,所以安倍晋三,就摇着尾巴来中国仿谈,想中国和作,在其中或取经济的利用,因现在日本的经济不是很好,因台风暴雨,给日本带来伤害经济不好,美国特朗普是掐着日本的脖子日子不好过,日本鬼子试着向中国讨好,千万不要相信日本鬼子的话,日本鬼子笑里藏刀,把日本鬼子喂饱了,它会又倒向美国。这里我的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