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幼虎拍照不是「互動」是傷害

抱幼虎拍照不是遊客與動物的互動,而是對雙方的一種傷害。資料圖

遊客交50元錢可懷抱幼虎拍照?近日,一段遊客抱著幼虎合影的視頻引發爭議。據瞭解,視頻為遊客在國慶期間在黑龍江省哈爾濱東北虎林園內遊玩時看到的情景。10月12日,記者回訪,發現園內已無交錢與虎崽合影的現象。哈爾濱市林業局動保處工作人員表示,事後已約談東北虎林園負責人,明確禁止該行為。園方承諾此後將不會再出現類似情況。(10月14日《新京報》)

抱幼虎拍照,並不是哈爾濱東北虎林園才這麼做,一些動物園都會推出類似遊客與動物之間的“互動”,不僅有老虎,還會推出猴子、鱷魚等各類野生動物合影留念的項目。這一方面滿足了遊客親近野生動物的心理需求,達到吸引遊客的目的;另一方面,還能借此收費,為動物園增加收入。如哈爾濱東北虎林園方面稱,就將拍照所得用來補貼虎崽日常食物。

但應注意的是,很多野生動物身上都有寄生蟲,也攜帶一些疾病的病原體,這些野生動物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既可能給人類帶來危險,它們自身的健康與安全也可能受到人類的威脅。另外,讓遊客與野生動物零距離接觸,讓遊客對動物任意擺弄,對動物也是種傷害。如在國慶期間,客流量大,就可能有很多遊客與虎崽合影,虎崽能否得到必要的休息?這些都值得追問。

國家林業部門曾發過通知,對動物園、海洋館等場所商業性的表演和展示進行規範要求。但現實中,一些動物園以盈利為目的,迎合遊客的需求,卻罔顧了動物福利,野生動物成了搖錢樹,成了賺錢機器,不少動物都處於被虐待或被半虐待的狀態。這種情況下人與動物的“互動”,就成了一方對另一方的傷害,並不具有“互動”的意義與價值。

動物園、飼養場等場所,本具有宣傳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功能,更應該善待野生動物,既讓野生動物得到更好的照顧,也能對外起到保護野生動物的宣傳作用。而當動物園、飼養場等場所把飼養的動物只用於商業化,甚至虐待動物,就只會讓遊客更難以端正對待野生動物應有的態度,從而會更不利於宣傳動物保護。

相較於一些發達國家,我國目前在動物保護方面,還顯得有些乏力,我國雖然試行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但在禁止亂捕濫食野生動物、在保護動物福利等方面,都還有待完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在人類的“步步緊逼”之後,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狹窄。地球不能只有人類在唱“獨角戲”,讓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保護生態多樣性,才能達到“生態平衡”。對此,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要提高管理水平與技術,要能善待與“萬靈之長”共同生存於這個地球上的生靈。比如對於老虎,更應該創造條件讓它們能夠迴歸山林、虎嘯山林,而不是讓它們成為人類的玩偶,甚至慘遭人類虐待。這樣才是人類與野生動物在進行“良性互動”,這樣才能換來一個生機盎然的生態環境與地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