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发展有什么新的方向?

刘楚王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中国自古以农立国。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

经过不断努力,这些年中国农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粮食生产实现了举世无双的“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

但是,华丽高产的数据背后埋藏着隐忧。

我国农业的先天不足表现的也越来越明显。

同时,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低下,集约化、可持续发展进度缓慢,种种压力日积月累,使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挑战,只有了解趋势,才能决胜未来。

在未来,中国农业究竟会呈现哪些发展趋势与方向呢?跟农业君(nyguancha)一起来看看!

一、规模化农业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经营为主,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成本却很高。

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趋势也将加强。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表示: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就需要经营主体,生产方式从量变走向质变。而农村土地流转则给农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到今年6月为止,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

这些数据都在告诉我们,未来,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将会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二、新型农业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的小规模、自给半自给农户家庭经营提出的。通常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农人等。

据相关数据表明,截止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数量已经超过270万家。

专家认为,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发展实践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各不相同,各主体间专业分工的深化,有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为被国家大力扶持的对象和中国农业的中坚力量,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的引领作用必将增强。

三、互联网+农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

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互联网+农业”被提上发展日程。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销售方式的转变,以此来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将会显得更加宽泛,互联网+农业将取得显著成绩。

四、高科技农业

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推动力量非常明显。未来,农业发展应是高度的自动化和精确化。

全环控植物工厂,自动空气循环系统、半自动采收系统、农业机器人、农业无人机等都是高科技农业的产物。

今后一、二十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会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

最后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将会大肆兴起。

五、农产品加工

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严重滞后,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突破这一瓶颈,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产品加工业加工的一般都是些土特产品或优势农产品,原料分散,技术含量低,所需劳动力大,对于乡镇中小企业来说最适合不过。

同时还可以增加就业,从这些优势看,未来,农产品加工前景可观。

而且,农产品的深加工,有助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的利益最大化,不得不说,农产品加工真的是前途光明。

六、农业文旅

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鼓励和支持农业文旅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各类补贴持续加大,政策的风向标已经为农业文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用地政策将进一步有了优惠,比如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用于休闲农业。

金融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开展大棚抵押、林权抵押、农机具抵押、水域滩使用权抵押、现金流抵押、涉农直补资金担保等抵质押融资方式,满足休闲农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补贴资金数额将持续增长。未来5年,休闲农业补贴资金将持续增长,且数额巨大。找对部门,找准政策,及时申请,并能准确描述自己的项目类型,才能摆脱空有补贴拿不到的窘境。

就冲着国家的政策, 未来农业文旅也将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七、品牌农业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国农业已进入品牌时代。

品牌意味着声望,意味着美誉度。品牌塑造和推广能够提升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现在,随着农产品供需关系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不再是质量和价格的要求,而是对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高。

在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农业企业往往会在价格上做文章,长此以往,势必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未来,农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价格和数量的竞争,而是品牌和质量的较量。

八、农产品安全

近几年,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显著,农产品质量屡被吐槽。

针对这一现象,农业部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增强食用农产品消费信心。

同时,国家大力倡导减少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进一步增加了农产品的安全度。

加上一些农业企业在自己的产品上贴二维码,消费者可根据此查到产品的有效源头,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未来,在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农产品安全将会得到保障。

九、农产品微营销

这些年,传统农业企业的成本一直在不断增加,而电商平台作为新崛起的力量,虽营销实力比较大,但是大一点的平台收费也是比较高的。

而微营销作为成本几乎为零的一个新平台,它也是新人群、时尚人群的聚集地。

当然,这些人也是主力消费群,这个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机不离手”,被称为“御屏一代”。

手机、电脑是他们最频繁的接触信息、联网互动的手段。所以,未来微博、微信等手段的营销将会成为一大趋势。

中国农业已迈入新的发展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也已经到来。

想做什么就去做,农业这个大市场包容性很强,但是误闯误撞的结果一定是失败。

只有把握好了未来趋势,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我是爱普诺农资快讯,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更多农资快讯


爱普诺农资快迅


农业的发展的方向应该向集约化,现模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实现农业生产科学化,管理标准统一化,生产产品品牌化,产品质量精品化的必由之路。分田到户虽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

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种地已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由于投入产出的不平衡,和现在的年轻多数走向城市,安心种地的青年越来越少。农村的大片土地出现了搁荒,大路菜不值钱了,粮价越来越贱,收不抵支的越来越多,农业从快车道进入了瓶颈期。

二是分散小片经营,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甚至使农业农产品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以今年七.八两月发生多地内涝来看,由于户为单位,公共排涝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很多农户将排水沟填平种上作物,致使降雨量大无法排入河道,田野呈现一片汪洋,造成病菌迅速蔓延,使病害无法防治。同时由于农民安全意识淡薄,对农药的使用极不规范,有的农户只追求片面的产量忽视了产品质量,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势在必行。

但向集体农庄或地主式规模经营就有待商榷了。这是因为很多流转大户只是为了套取国家惠农补贴,根夲不具备优化农村农业生产的能力。


青龙湖畔大安丘


我是职业农民,对农业的发展一方面长期关注国家政策规划,一方面因地制宜有自己的见解,现在农村空心化已成为事实,年龄大的没有能力种地,年青的人不愿意种地(种地一年的收纯收入,还不如自己打几个月工的收入)年青人也不会种地。农业新的发展方向就是通地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种植。

说简单一点,就是通过有偿补贴的形式,让农民出让自己的土地,让有能力的人大片作业种植,实现大片作业化,向着市场迈进。未来农业的发展,这个方向已经确定。国家政策已经很明确,通过城镇化建设,转移一部分农民进城,留一部分农民种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大片作业种植,或者出现订单农业,就是预测市场方向,种植适应市场导向的作务,实际经济效益与农村作业效益双丰收;从根本上避免盲目种植,出向市场供应矛盾。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我国的农业发展,将原来的农业部改为农村农业部,已经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当然了,要实现这个新方向,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这代人正在实践中……这是“乡村关中”请关注我,有更多精彩农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