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百多年的清宫疑案,雍正帝陵墓真的有金头吗?


按照先例,雍正的陵寝应该建在遵化县清东陵界内,与其父亲康熙为伴,但雍正并没有在那里建陵,而在易州另辟陵区。伴随着篡位之谜的雍正,真的是在逃避他“老爹”康熙吗?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刻,年仅58岁的雍正帝在圆明园死去,在位时间13年

尽管雍正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弑兄屠弟”、“兔死狗烹”,并把与其敌对的皇子们先后诛杀、充军、发配戍陵的行动,但反对派关于他玩弄阴谋,篡夺大位的传言,仍然此起彼伏,从未中断。

在关于他阴谋篡位的众多传说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说,康熙生前留有“传位十四子”的遗诏,被雍正把“十”改成“于”,从而变成了“传位于四子”(后经史家考证,此说不太可信,因为当时遗诏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随着这些传说的散布,在民间神秘地掀起了反清复明的暗流。而雍正别出心裁地跑到北京以西的易县独自建造陵墓,又为他的篡逆制造了口实并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雍正为何不遵从顺治选择的清东陵,不与康熙合葬一处,却单独开辟陵墓?

根据当时官方的材料记载,原来雍正皇帝的陵址是选在清东陵界内的九凤朝阳山,后来有一位好事的大臣向皇帝报告说:朝阳山万年吉地“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于是雍正皇帝命云贵总督高其倬带领精通风水、善晓阴阳的术士重新相度万年吉地。

他们踏遍了领近京城省份的山山水水,终于在直隶(河北省)易县找到了一块叫泰宁山的地方。

大臣们已经猜透了皇帝的心理和用意,他们旁征博引,列举历史上各朝代远离祖陵另建陵园的先例,力图为雍正皇帝远离祖陵,另辟新陵区寻找借口和理由。

雍正帝对大臣们的复奏十分满意,这时他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于是决定在易县泰宁山正式兴建陵寝。

雍正帝面对康熙,心里可能真的有鬼

一个相信天命鬼神的人如果干下了对不起父亲、兄弟的事,他就会心中有鬼,无论起居、娱乐、埋葬都要远远地躲开他父亲的亡灵。这虽然算不上夺位的直接证据,如果其他证据能够成立,也不失为一个旁证。

从皇族中对雍正继位的反应亦可看出问题。雍正的兄弟很多,支持雍正继位的只有皇十三子允祥一人。皇室内部这场血腥的屠杀,是雍正篡立而引起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不仅他许多兄弟参加,连他的生母、亲子也站在敌对营垒中。

雍正的上位,甚至牺牲掉了两大功臣——年羹尧和隆科多。

如果雍正继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年、隆二人完全掌握其中隐私,他们平时出言不慎,透露了消息,可能是遭到杀身之祸的主要原因。

雍正所在的清西陵,是否也同清东陵一样遭逢不幸?

雍正的泰陵确有被盗贼挖过深为两米的洞,庆幸的是没有被挖通。那也就是说雍正墓里面的东西没有被真正动过。

转眼间就快过去三百年了,这个和他妃子们躺在泰陵的皇帝安静地睡在里面,但是谁也不确定里面放的究竟是不是金头。

据野史记载,雍正帝是武林高手,在一次祭祀活动中,曾亲手杀死了偷袭自己的刺客,并指令手下捕杀了对自己有威胁的一个大和尚,但和尚临死前留下遗言“我虽死,但雍正也难免一死”。雍正帝虽然加强了防范,但最终还是被侠女吕四娘深夜所杀死。

因此埋葬在地宫里面的雍正帝,是否有头,这是关系到雍正帝是否正常死亡的最有力证据,也是验证民间传说正确与否的最好实物,是解决历史之谜的最有效途径。现在所有的一切,在没有打开地宫之前都是猜测,都是一种推理而已。

不过经过史学家的最后断定,金头之事纯属虚构,只是小说家杜撰的虚拟故事而已。

雍正帝是清代皇帝中争议最多的一位。是明君,但非仁君,功与过,七三开。

历史记载,雍正帝在其13年的皇帝生涯中,以强硬残酷的政治手腕惩治官场腐败,大胆改革,推行新政,创立秘密立储制度,切实有效地扭转了康熙末年官场腐败、政治荒废的局面。

而在民间则是过多地流传雍正帝改诏篡位、弑父逼母、杀兄屠弟以及他的猝死、远离祖陵建陵等一系列传说故事,所有这一切都留给了人们太多的遐想空间。


刀墓手札


关于雍正帝陵墓有没有金头,这就涉及到雍正皇帝的死因,他的死因一直就是一个谜,皇帝之死可谓大事,为何清宫一直在隐瞒,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蛛丝马迹,穿越历史,了解真相。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雍正皇帝死于吕四娘之手,这是真的吗?民间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当时有一位侠女叫吕四娘,她的父亲和爷爷都因文字狱被雍正杀害。为报仇,吕四娘砍去雍正的头。因此,在安葬雍正时,只好铸造了一颗金头。当时,清宫戒备森严,一个女子仅凭一己之力想刺杀雍正皇帝,难于上青天,那么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清宫档案的记载很模糊,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没有记载,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隐秘呢?

张廷玉的私人记录,给出了我们一些蛛丝马迹。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由此可知雍正皇帝很有可能是七窍中毒而死。但皇帝的饮食可是有专人试毒的,岂能被人下毒,并且清宫还有隐藏,其中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结合雍正皇室的一个特别嗜好,不难发现其真正的死因。雍正皇帝早在当皇子时,就对炼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因此写过一首题为《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雍正对丹药的痴迷程度可谓是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宠信道士迷恋丹药的皇帝。结合张廷玉的私人记录雍正七窍流血的死状以及清宫档案研究,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皇帝吃丹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极大。

综上所述,雍正皇帝很有可能是吃丹药中毒而亡的,而吕四娘报仇之说,可能性不大,因此雍正帝陵墓中很有可能是没有金头的。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雍正帝陵墓真的有金头吗?应该说:“这个真没有。”

这个说法怎么来的呢?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雍正七年(1729),清朝历史上发生了曾静、张熙一案,湖南儒生曾静有排满复明之志,他派张熙用化名给川陕总督岳钟琪写信,劝他象祖先岳飞那样举起反清的大旗,事情没成,还把这件事暴露出来,雍正帝大怒,案子又把吕留良牵扯进来。

雍正帝钦定 “大逆”罪名,把已经死了49年的吕留良开棺戮尸示众。吕留良生前不做清朝的官,文集中还有反清的意思。所以,死后遭戳尸,子孙弟子等受到株连,这就是清朝的吕留良案。

正是因为有了吕留良案,才有了后来的雍正帝被刺死的传说。清朝的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演义》、《清朝野史大观》中都有这样的记载,说是吕留良被灭门时,其孙女吕四娘带着母亲和一仆逃出。吕四娘后来拜师习武,剑术高超。后乔装混入深宫,最后砍掉了雍正的脑袋,这个传说流传至今。

《清朝野史大观》中辑录了清代遗闻轶事,鸣久也多次翻阅,从中挑取一些有趣的资料编辑故事笑话。但野史不能轻易地把它当作史料看待,严肃的史学文章一般也不引用野史作论据,否则会闹出笑话。演义就是小说,更不能当作历史资料。

吕留良案是历史事实,而吕四娘只是个传说,不能当作历史事实;雍正死及其时日是历史事实,但死于吕四娘之手却不是历史事实。

因为《清史稿・世宗本纪》、《雍正朝实录》都无吕四娘之记载。《雍正朝实录》在吕留良案的记载中,对其“妄论夷夏之防”、“追思明代,深怨本朝”、“著邪书,立逆说”等罪行写得恨之入骨。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1点),雍正帝去世。死得很突然,是暴亡。《雍正朝实录》记载说,二十一日生病。仍照常办事。二十二日戌刻(19时至21时)病情加重,二十三日子刻去世。

关于他的死因,有几种说法,而服用丹药中毒而亡的可能性最大。据《高宗实录》记载,雍正帝去世后的八月二十五日,尚未登极即帝位的宝亲王弘历发出三个命令:其中之一是“不许闻风妄行传说”,“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绝不宽贷。这是想封住雍正帝因丹药而死的“闲话”,因为他好长生术,他的暴亡应是与服用丹药有关。

雍正帝葬于清西陵的泰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泰陵哑巴院的影壁留下被盗迹象,1980年4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开始清理泰陵地宫,没挖多久就发现盗洞只挖进两米,根本没到地宫。所以,就停止了清理,封堵了盗口。

吕四娘刺杀雍正帝并带走其头颅纯属戏说,所以“金头”也是子虚乌有。如果还不信,那就等到哪天挖开泰陵地宫再说吧。

鸣久的观点不一定正确,读者朋友有何不同意见可在评论区留言,欢迎关注和探讨。


趣话历史那些事


故事的背景是吕留良案,雍正皇帝把死了几十年的吕留良的尸体拿出来公开戮尸,本来这也就算了,可是还诛杀了吕留良的子孙后代,传说在灭门案中吕四娘逃跑了出来,发誓要报仇雪恨,于是拜师学艺,苦练武功,最后找准机会把雍正给杀了,还把雍正的头给带走祭奠先祖。


但是为何会有“金头”一说,那是因为雍正没有头就不能发丧,所以就做了个金头上去,最后放入棺内,葬在了泰陵,但是这毕竟是野史,正史里根本没有吕四娘这个人,描写的再生动也冲破不了历史记载的束缚,也有人说正史也不可信,单拿雍正帝的死来说就有七八种说法,有中风死的、被宫女勒死的、中毒死的、吃丹药死的、被曹雪芹的初恋女友杀死的。所以说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真相,因为乾隆下令不得任何人向外提起。


至于雍正帝陵墓泰陵里真的有金头吗?

1980年4月8日,《北京晚报》发出一则新闻,那就是雍正的泰陵在清理发掘之中,证实没有被盗,虽然有盗洞,但是仅仅只有两三米深,根本没到达地宫,况且现在正在破土动工。消息一出,大家蜂拥而至,“雍正金头之谜”马上就能得到认证,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先生得知泰陵地宫并未被盗的事实后,经过谨慎详细的思考,向国家文物局提出停止开启雍正帝泰陵地宫的建议,国家文物局对此非常重视,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向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发出了停止发掘泰陵地宫的紧急通知。就这样我们与历史真相擦肩而过。不过这一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羽评郡主


雍正帝钦定 “大逆”罪名,把已经死了49年的吕留良开棺戮尸示众。吕留良生前不做清朝的官,文集中还有反清的意思。所以,死后遭戳尸,子孙弟子等受到株连,这就是清朝的吕留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