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年劇社三意社國慶展演秦腔歷史劇《楊門女將》你看了麼

喜迎國慶69週年,西安秦腔劇院國慶獻禮展演周正在易俗大劇院火熱進行中。10月3日晚,我有幸觀看了百年劇社三意社演出的移植秦腔歷史劇《楊門女將》,雖然時間已過去了五、六天,該劇在我的腦海裡還特別清晰,我感受挺深的。









佘太君由康亞嬋扮演














《楊門女將》這部戲的內容說的是北宋年間,天波府喜氣盈盈,年滿百歲的佘太君正在為鎮守邊關的孫兒楊宗保辦五十壽宴,忽傳噩耗:楊宗保拒敵,身入絕谷探道,不幸陣亡。此時候,朝廷畏懼強敵,意欲求和。佘太君力抑悲痛,率慷慨激昂地駁斥了主和派的謬見,凜然掛帥,領居孀的兒媳、孫媳等,全家出征。重孫楊文廣也力請隨軍出征,其母穆桂英頗願兒子上陣殺敵,但他的祖母柴郡主卻擔心楊家只此獨子,不準前去。佘太君便令他母子校場比武,以定去留。比武中,在穆桂英的暗讓及楊七娘的授意下,楊文廣用梅花槍戰勝了母親,終於隨軍去到邊關。陣前,進犯邊關的西夏王大敗,便退至老營,憑藉天險頑守,並設計欲將楊文廣誆進絕谷,藉以威脅楊家。其計被佘太君、穆桂英識破,她們根據楊宗保生前絕谷探道的遺言和馬童張彪的陳述,證實葫蘆谷內確有棧道,可以飛躍天險,奇襲敵營。於是穆桂英請求將計就計闖進谷去,佘太君準其所請,並將楊宗保坐騎白龍馬贈給楊文廣,以壯其行。穆桂英母子、楊七娘等闖進絕谷後,踏遍群峰,歷盡艱險,幾經波折,終在識途老馬的引導和谷內採藥老人的幫助下,攀上了棧道。這時,西夏王已將谷口圍住,揚言縱火,威脅佘太君。佘太君不為所動,忽見敵營內沖天火起,知穆桂英等奇襲成功,遂率兵猛衝敵營,裡外夾攻,一舉而殲滅了西夏兵將。

京劇版《楊門女將》劇照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小梅花團《楊門女將》劇照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小梅花團《楊門女將》劇照


周至西舞三團《楊門女將》劇照

說起《楊門女將》這出戏,我還真的沒在劇場看過,不過耳朵裡卻灌得不少。我知道最經典、最成熟的就是京劇《楊門女將》,其久演不衰;秦腔能夠把《楊門女將》成功的移植過來,而且這些年演出的場次也不少,觀眾也挺愛看的;據我知道的,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小梅花團在國慶黃金週末尾也演過青春版《楊門女將》;周至西舞三團之前演出的《楊門女將》更是在中央電臺《一鳴驚人》年度冠軍決賽中獲得了亞軍。遺憾的是,這兩個劇團的演出我都沒有在現場看過,所以說,我能夠在易俗大劇院觀看百年劇社三意社傾情獻演的秦腔《楊門女將》,確實是夠幸運的,也是我心裡早想看的。說內心話,我在視頻裡看過研究院小梅花團演的青春版《楊門女將》,我心裡也是有想法的,正如有些文章對其批評一樣,唱腔變了、人物服飾變了,舞臺音樂也變了,把秦腔給強姦了等等。周至西舞三團為秦腔在全國爭了光,就不說了,因為我還真沒零距離接觸過周至西舞三團,倒是對百年劇社三意社挺有感情的,我對團裡的一些演員也挺“熟悉”的,看三意社傾心打造並演出的《楊門女將》才是我所最願意看的。

柴郡主由安金香扮演

穆桂英由邵英扮演



楊七娘由屈淑紅扮演


楊文廣由羅芳華扮演


楊文廣由羅芳華扮演


楊文廣由羅芳華扮演


楊文廣由羅芳華扮演







看完全劇,我不由得感嘆,這才真正的秦腔。首先是劇中人物的服飾是戲曲中傳統的服裝,不像某些服飾設計師為所謂的新編排劇而設計的,無不帶著現代人的時尚,這也是我所不認同的;其次是劇中的唱腔,讓人聽著都舒心,秦腔的韻味十足,尤其是康亞纏老師主演佘太君所唱的“自楊家火塘寨把大宋歸順,為江山稱得起忠烈一門。恨遼邦打戰表興兵犯境,楊家將請長纓慷慨出征。眾兒郎齊奮勇衝鋒陷陣,老令公提金刀勇冠三軍。父子們赤膽忠心為國效命,金沙灘壯志未酬疆場飲恨,灑碧血染黃沙浩氣長存。兩狼山被遼兵層層圍困,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哪一陣不傷我楊家將,哪一陣不死我父子兵!可嘆我連三代傷亡殆盡,單留宗保一條根。到如今宗保邊關又喪命,才落得,老老小小,冷冷清清,孤寡一門,我也未曾灰心!楊家要報仇我報不盡——哪一戰不為江山,不為黎民!”這一段,可以說是全劇中的靈魂,把楊家對宋朝的大忠、大義表現得淋漓盡致,那真情的表露發自內心深處,那唱腔的優美讓人動情,這就是秦腔大美之所在;再其次,就是這出戏的武打場面,可以說也盡善盡美。讓我驚訝的是,劇中穆桂英的扮演者——邵英,還有楊七娘的扮演者——屈蘇紅,她倆可是楊家女將中的代表人物,也是此次出征的先行。在民間,穆桂英的形象早已在人們心裡紮了根,我沒想到的是,作為一位女演員,身上的“武功”竟然這麼好,要動作有動作,要身段,有身段,尤其在她跳起的一瞬間,那輕盈、那敏捷,真讓人佩服,可以說,她是劇中最累的一個人。說到底,這出戏的武打場面宏大,宋軍和西夏交戰的情景就跟真的差不多,這也是秦腔所包含和擁有的,秦腔的魅力不光在唱腔,還有那波瀾壯闊的武打場面。






百年劇社三意社國慶獻禮為觀眾上演的秦腔歷史劇《楊門女將》是成功的,也是深受全場觀眾認可和喜愛的,這也是全體演員凝聚力的體現。誰都知道,《楊門女將》所需演員眾多,沒有大家的齊努力是不行的。三意社是一個團結的集體,三意社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這也是我看這出戏所體會的。最後,讓我們一起祝願百年劇社三意社蒸蒸而上,為古老秦腔的傳承和發展而名揚全國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