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一般都会通货膨胀,导致居民财富缩水,为何有些人认为还要放水?有什么理论依据?

小鱼刺-改


我几次回答过这个问题,今天再谈货币超发。

我在其它回答中间说过,货币超发是很难判定的事情,是专业问题。经济学书籍只有通货膨胀的概念。常常通货膨胀就说货币超发了,连弗里德曼都这样讲过。但是,这是一句从结果推论原因的事后结论,发行货币的时候,谁也不能判定。美国搞QE的时候,两三年时间美联储发行了三万亿美元货币,美联储想到没有货币是不是超发了?那个时候它的核心物价指数在低位运行,有通货紧缩之忧,经济很疲软,它搞QE的手就没有停住。现在不放货币了,核心物价指数却是上来了,有通货膨胀之虑来,于是美联储加息,缩表,收回货币。可是,核心物价指数还在涨,它加息缩表还要继续。

可能你会问,现在美元加息缩表是不是美联储超发了货币?不超发货币,为什么通货膨胀突破了控制线?既然有今天的通货膨胀,为什么当时要发那么多货币?既然现在要缩小资产负债表,当时为什么资产负债表要搞扩张?就是说,既然知道现在有通货膨胀,何必当初发那么多货币。

美联储确定货币政策,不是以市场货币数量存量多少来决定,而是以市场的供需平衡来决定。需求过大就收紧货币,供应过大就放松货币。代表市场供需变化的是物价,所以,货币发行量是不是合适,看的是物价指标。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盯着核心物价指数的,并不是货币数量指标。以前放货币,是因为市场有通货紧缩的风险,经济疲软需要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发货币扩大需求。现在有通货膨胀风险,需要给市场降热度,所以要收紧货币。美联储制定政策不是看将来怎样是看现在怎样,就像行进的汽车你要随着面前的路线运动,不能说你以后要向左转现在向右转就错误了。中国央行也是一样,主要目标是物价,制定货币政策也是看的现在。

许多人看到的是央行放货币,没有看见收货币的时候。例如,至现在为止,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在世界上都是很高的。在外汇占款很高,货币被动发行量很大的时候,央行一边增加存款准备金,一边发行央票收回去货币。现在外汇占款在持续下降,实际上央行早于美联储在缩表。

许多人说货币超发是他们抓住M2不放,M2是宏观货币供应量,这个指标是比美国高很多,但是他们不知道M2只是积累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债务量,代表不了什么。我们金融机构的资金,是通过融资投入市场的,实际上的货币发行方法是借贷。中国以前主要的借贷,是银行的信贷,现在几乎一半的借贷,都不靠银行信贷,而是银子银行融资,债务融资,发行债卷,股市融资,这些融资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表外。表外的融资,在M2里漏掉,就是说它不是M2统计的范围,M反映不了全貌,所以你比较M2,唯一把货币目光看着M2,是没有多少完整性的。美国企业融资一般不找银行,不创造M2数量。它的影子银行融资,股市债市融资很发达,企业融资找这几个地方,当然它的M2规模很低。

我们看的宏观货币M2,它只是代表银行的债务,这些债务一部分变成法定存款准备金被冻住,一部分借给了企业被用了(购买了机器设备和工人工资),只有留有很少少不足百分之二的备付金(超额准备金)可以用。它与GDP的比例只是代表中国企业的债务风险指标,不代表市场还有多少购买力。我们假如M2代表的存款货币会倾泄而出到市场买买买,银行也要取得出来这存款。因为这存款已经借出了,被企业用了,社会取款的数量超过银行留的备付金,就会造成挤兑,你说说,我们为什么担心它对物价还有影响?

央行为什么要持续发行货币,就是因为银行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满足企业增长的借贷需求了。M2只是存量指标,是过去式,我说它代表债务率指标反映债务风险问题差不多,并不必定与通货膨胀有关系,与通货膨胀有关系的是新增加的社会融资总量。为什么现在央行要把社会融资总量作为控制指标,就是因为它才反映社会的新增需求。如果我们相信那些讲M2这个存量指标与现在的通货膨胀有关系的伪专家的话,银行真正有一百七十多万亿货币,银行还需要央行再注水吗?堆起来的货币都快赶上长江水了,还需要再放水?

那么,我们怎么来看通货膨胀问题?许多人说,经济学不是科学,因为大多数经济学理论是在假设中间形成的,没有通过过实证或者证伪。但是有一些经济学结论是建立在社会统计规律上的,应该更加科学合理,例如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一个规律,就业与物价正相关。就是说,就业率增长,物价也会随着增长。美国加息除了看核心物价指数,还看美国就业率。最近美国就业率持续增长,失业率已经处在几十年的历史低位,它发展的结果一定是物价上涨。

我一直爱说的一句话,收入也是物价,收入增长也是通货膨胀。就业率高,一般反映的是劳动力供应不足,缺工会推动劳动力价格上涨。什么时间缺工?当然是经济热度很高,经济增长很高的时间,就业率也会很高,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说是经济增长与物价的关系。实际上也正相关,说明物价上涨不是简单的货币超发问题,这是经济增长的发展规律。


洋子146465305


货币超发肯定会导致通胀,这可能有一个传导过程,时间大概需要半年左右。货币超发的结果是居民财富缩水。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希望央行能再多放点水呢?因为,他们希望能够从中浑水摸鱼,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一,如果央行货币政策持续收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会叫苦不迭,因为没有了流动性,那股票怎么会涨?房价怎么会涨?当然,这些人也考虑过货币宽松会导致物价的飞涨,但是他们认为房价和股价上涨,肯定能跑赢通胀,所以他们乐于看到央行放水。最不乐意,就是货币收紧,那才叫啥事情都干不了呢。


二,现在全民加杠杆,很多人背负着大量的债务,他们希望央行放水,这样造成物价上涨,货币也跟着贬值,他们就可以稀释自己的债务了。对于这批人来说,最好银行的房贷利率越低越好,通胀越来越高,那么自己背负一屁股债务就能够作为对抗通胀最有力工具。


三,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他们面对经济下滑并没有有效的应对手段,往往喜欢建议,央行货币政策要大放水,这样很快危机就可以过去,国内经济马上就可以快速复苏,那要比忍受经济紧缩,而苦苦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要强得多。很多人在应对经济问题时,就是喜欢搞大水漫灌,从来不考虑这么做的后遗症。


而对于央行来说,经济下行压力大,货币政策要宽松,这样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利率,恐怕这也是央行所能为实体经济做的一些事情吧。其实,央行也喜欢搞货币宽松。因为目前出口、民间投资都出现疲软,而只有依赖于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基建投资就是要损耗大量的货币,所以为了经济稳增长,释放出一定量的流动性,也就是为了稳定经济,不让经济过多下滑。


不执著财经


为什么会出现货币超发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遭遇重大经济问题和危机,必须通过超货币来应对危机、化解矛盾、解决困难;二是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为了追求眼前的政绩,试图通过大量发行货币制造经济泡沫达到目的。

对前者来说,尽管因为需要超发了货币。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本身也需要有一定的刺激手段,需要有一些激进措施,所超发的货币,完全能够通过此后经济的复苏、困难的解决、矛盾的化解予以消化。所以,应对危机和困难超发的货币,不会带来十分严重的问题,也不会造成严重伤害。

对后者来说,超发的初期,不仅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反而会出现经济的短暂性辉煌,造成虚假繁荣的格局。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是经济的泡沫十分严重,对今后经济的发展留下的危害很大。特别是通货膨胀,会给企业带来极其严重的伤害。同时,泡沫破裂还会造成的经济金融风险。所以,这种完全人为的制造通货膨胀和泡沫的方式,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人为放水的现象,没有理论依据,只有现实满足。


谭浩俊


一国经济发展,不外乎出口、基建、消费三条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

消费型社会的形成,需要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需要有相对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让人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

实事求是的说,虽然我国消费所占比例有所提升,但是距离消费型社会还有不小的距离。尤其是高房价下很多家庭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压缩消费成为必然选择。

美国之所以加息,就是为了刺破一些新兴国家的资产泡沫,同时从中获利。之所以挑起贸易纷争,则是精准打击出口,压制对方国家出口顺差,减少对手外汇储备。

出口受到影响将会持续相当时间,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将大幅降低。国内过剩产能无法消化,企业就只能减产裁员,进一步影响国内消费。

企业出口获得外汇,但是企业不允许持有外汇,就必须把外汇卖给银行,简单说就是有多少外汇,就要发行多少人民币。这部分超发货币就这样流入市场,形成出口越多,钱贬值越快的结果。

具体到基础建设,也都是依靠银行贷款,同样是超发货币的重要形式。棚改货币化安置依然是超发货币,引发的结果有目共睹。

超发货币是财富向国家手中汇集的过程,能够消耗部分产能,所进行的项目还能解决部分就业,对经济有一定拉升作用,但是具体收益很难说,很多可以为负。

当出口受阻,消费又不能逼着百姓花钱,放水大拆大建就成为拉动经济的唯一选择。

保经济增长,也是在保就业,当工人没有事情做,社会稳定就成为奢望。


财智成功


货币超发既可以扩大贫富差距,也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关键在于超发部分如何分配!80年代投机倒把发财的,90年代走私发财的,00年代偷逃增值税发财的,对这一现象有深刻认识!他们中除了极少数实现企业转型的,成为了真正的富有阶层,绝大多数又都归为普通财富所有者。国家靠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货币超发!


兰蔚天


现在水是不少但是落不到地面上,所以经济表现就是旱情连连,该用钱的没钱,有钱的一放水就更有钱,利益集团已经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了,如果不能把这些绊脚石踢走,路就越走越窄。


冬雨4651


对于货币发行,我一直存在疑问,为什么央行有权利发行人民币,他依据什么发放货币,他通过什么手段发行货币,大批量的发行货币是不是任性所为?

直到我琢磨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

先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特别有助于理解央行印钱那些事。

小企找小行借了100价值(权当一种广义的建立在物物交换基础上的价值衡量尺度),给小行写了个白条说小企今欠小行100价值,择日归还,过了一段时间,小行想去市场买100价值的菜,拿着小企给他开的白条作为交换凭据,跟菜大妈说卖给我菜吧,我把小企的白条押你这,过段时间他就来赎白条了。菜市场大妈说小企我不熟,我不太相信他,菜我不卖。小行这就愁了,于是去小企要求他还100价值,小企说我现在确实也没100价值还给你呀,这样吧,我认识一个叫央妈的人,大家都认识他,他也信任我,我的白条他会乐意接受的。你用我的白条换他的白条,然后用他的白条去买菜,菜大婶很信任央妈,会接受的。于是小行去找央妈,央妈收了小企100价值的白条,然后写了张白条给小行,上面备注100元然后戳上央妈的手指印,小行拿着央妈给他开的备注100元的白条,去找菜大妈,菜大妈一看是央妈开的100元白条,菜大妈说,央妈信用很好,我跟他也熟,便高兴的把100价值的菜卖给小行了,菜大妈收取了央妈的白条。
这里小企开的白条就是企业债券也可以是国债,央妈(央行)开的白条就是人民币,菜大妈持有央妈的白条可以自由任意交易,因为央妈信誉高,值得所有人信任,因为所有持有央妈白条的人都可以随时从央妈价值池中换取与央妈开具的白条等价值的东西。那央妈怎么形成价值池呢,因为央妈持有的小企的白条,当让小企用等价值的东西赎回小企抵押在央妈那里的白条,央妈的价值池就增加了。

这里就要说说央行(央妈)的资产负债表了,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货币发行的内外逻辑联系

会计平衡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央行来说他没有所有者权益,其资产负债表就是 资产=负债,通俗的理解,央行持有的所有资产等于他发行的货币(即他的负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央行并不是无端产生货币,因为他发行多少货币就是欠了多少债,持有货币的人找他还债他就头大了,因此他必须要找到支撑他负债的资产,也就是类似小企这样的人抵押给他的白条。
央行在市场交易中其实扮演的是一个信用平台,让大家都经由央行彼此建立信任,达到交易目的。

这里小企抵押给央行的白条,不一定非要是黄金白银,也可以是央行向小企依据白条索要价值的权力,结合上面资产负债表 外汇就是央行向外国索要价值的权力,政府债权就是央行向政府索要价值的权利,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就是央行向商业银行索要价值的权力,这些权利的形成就是用人民币交换而获得,也就是通过让自己欠债而获得,人民币哪里来,央行印呗,自己开白条不自己写还让别人写啊。外国、政府、商业银行不想要人民币了,就用人民币赎回自己抵押在央行的债券,从此两清,互不相欠。

央行发行的货币,在资产负债表上就以负债科目 储备货币计量。

至于什么时央行印的多?什么时候印的少?这取决于市场交易需求

比如,小行不仅想买白菜,还想买土豆,还想盖房子,还想旅游。而流通中的仅有100元不够用怎么办,小行跟央妈诉说难处,央妈体谅小行需求,说到小行给给我你开个500价值白条吧,或者用你手里其他人的白条抵押给我,我再给你开500元的白条。这就是现实中所说的央行逆回购、SLF、MLF、PSL等货币放水手段。当过了一段时间,假如市场上白菜少了,而市场上流通的央妈白条足够用,需求白菜的人又很多,于是为了获得白菜,会有人愿意出更多的央行白条来买白菜,这时白菜价格上涨,现实叫通货膨胀,央妈考虑到稳定,价格上涨大家持有的央妈白条就贬值,不利于大家利益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于是卖出抵押在他那的别人白条收回自己的白条。也就是央行回笼逆回购、卖出国债从而收拢资金,缩紧流动性,央行的白条在市场上少了以后,持有央行白条的人就不会那么狂热了,价格得以稳定。

很多东西,阴阳协调,借贷平衡,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权力,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责任。

不知道说明白没有,当然这是简化模型,但也是逻辑原点。


寂元龙儿


1货币超发是一种调控经济的手段,为什么2008到2018这十年国家选择超发货币呢,首要原因就是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把风险转嫁到中国,国家为了避免经济萧条,选择超发货币,保持经济增长,刺激内需。同时鼓励大家投资,把存在银行的钱拿出来。因为在这个节点流动的人民币才有真正的价值。不然就是死水一潭

2居民财富缩水是因为手里的人民币不值钱了,但是这十年超发的货币大部分进入了地产和基建,结果就是房价大涨,懂得跟着政策走的老百姓,把现金投资进房产,用上涨的房价来避免自己的财富缩水,房子可以说是这十年超发货币热钱最后的蓄水池,跟上这波地产热的人,财富大幅增长,并没有缩水。08年政府鼓励大家买房,没多少人听,现在各种限制,大家反而疯狂。还是那句话,顺势而为,个人能力很有限。


路人蚁的世界


中国大通胀是潜移默化的,很多人不承认,但事实就在发生,前几天平价超市买了一扎果丹皮共8个(就是山楂做的吃过零食都知道)花了3元,印象中这个同样份量十年前最多花8毛钱,若以这个果丹皮为单价物计算人民币十年贬值率为0.8/3=26.6%。这个对于老百姓来说,人民币贬值我们只能被动接受


行者无疆26794546


跟随老美加息,堵住资本外流,房地产银行会崩,不跟随老美加息,资本外逃不可避免,闹钱荒,银行地产不崩也难。用降准放水,补资本外流的空缺,只能暂时缓解老美加息的压力,但会通货膨胀。降准就是给癌症命人打止痛针,救不了命。被别人捏住了命门,又没勇气断臂求生。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