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究竟属于春秋时期的吴国,还是越国?

唐朝481


上海,全球四大魔都之一的超大城市,俨然已成为全国的航运与金融中心,由于位居中国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交汇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然而,在距今2500年之前上海是怎样滴?



上海在古代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妥妥的属于东周诸侯的吴国,尽管彼时的上海许多地方还是一片滩涂湿地和海洋,然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海岸线是靠近于现在的嘉定—青浦—闵行—南桥一带,并且史学家在青浦的赵巷一带发现了当时的上海已有近3千年种植稻谷的历史(可谓全世界种稻最早之地了),就行政区域而言属于吳国。吴之国土包括现今江苏、安徽的江南、环太湖浙江以北等;国都位于姑苏(今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诸侯国之一。



不过在春秋末期的公元前510年起,吴越两国前后进行了持续35年的争霸战,中有吴军统帅吴子婿率10万大军在洞庭湖旁的夫椒大胜越军,一路杀至越都会稽山下,迫使越相文种献美女西施及越王勾践投降,从而出现了史上著名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典故事;公元前479年,越国经多年养兵蓄势后乘吴国兵力北上战齐鲁国的后防空虚+吴国大面积饥荒之际,出兵伐吴,经苏州南边的笠泽决战大胜后,将吴国主力严密围困姑苏之城达三年之久,终于以吴灭越胜而告终,越国挾灭吴之威,北渡淮河与各诸侯会师,成就春秋最后一位霸主,时已至战国初年的公元前475年,上海也随之归于越国所管辖。

有意思的是,虽然呉国灭亡,但江南的吴文化却得以扩展流通,如当时以上海话为共通语、以苏州话为标准音的吴语(又称吴越语),也随着吳越合并而得以互通,一直传承至今,其吴语的使用范围恰好同吴越两地几乎吻合,(即浙江大部、江苏东南、皖南与江西东北等地)。

在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的始皇统一前,华夏进入历史上大战乱的分裂时期,上海依次属于了越国与楚国。


Sea城


春秋时期,现今上海的土地既不属于吴国,也不属于越国,而属于东海龙王。

因为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现今上海的大部分地理范围,还是一片茫茫的大海。

今天的长江三角洲主要由长江和其他的支流带来的泥沙淤积形成,经过了极为漫长的时间。

春秋时期的吴国,虽然拥有太湖流域的广大区域,但此时长江和苏州河等还没带来足够的泥沙,因而没有冲积形成今天的上海的地盘。

即便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过后,长江等水系也仍然没有冲积形成今天上海的土地,上海仍然是在海上。

上海被称为申城,据说因为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曾经靠近在今天的上海附近而得名,但当时上海的主体部分还远远没有冲积形成。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开发越来越深入,自然植被覆盖率也在下降,长江把流域内的大量泥沙带到了长江三角洲,到了三国两晋时期,太湖东面的海岸线已经到达了今天的宝山—周浦一线。

到了唐代,海岸线已经推进到今天的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而这时的唐政府开始设立华亭县,所辖范围大约为是今天上海吴淞江故道以南的范围,但是今天的上海的主体没有完全冲积形成。

随着2000年来长江和苏州河等水系不断带来的泥沙,在泥沙不断的淤积之下,到了鸦片战争后,也就是在上海开埠的时期,已经基本上冲积形成了大致今天的上海地理范围,上海也逐渐的形成今天的格局。

当然,这一百多年来,上海并不是没有变大,上海的海岸线仍然略有扩大,尤其是崇明岛仍然在不断的变大。

虽然上海所处的土地,两千多年前是海洋,但是两千多年来一直在变化,无中生有,从小变大。这是大自然的奇迹!更有人类开发长江流域的功劳。

未来,上海可能会进一步变大,也可能又归零为海上。

因为持续的温室效应将导致海平面升高,那时全球许多沿海地区将不复存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