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是从甘肃跑到云南的汉人的后代,是真的吗?

用户4079488976335


先说答案,综合现在学者们的研究,我认为段思平应该是汉化的氐人的后代。大理国境内的居民基本上以白族和彝族为主,当时称为白蛮(白人)和乌蛮(爨蛮)。但从来史料上比较流行的说法却是,大理国的开国皇帝段思平的祖先既不是当地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白族,也不是当地人口和地盘最多的彝族,而是来自于离大理几千里以外的今天甘肃省武威地方的汉人,祖先是汉代的名将段颎。(“段思平者,其先武威姑臧人,汉太尉段颎之后。”)大理段氏的家族史显得有点怪怪的。

段颎可是汉代有名的人物,167年—169年他在在甘肃一带屡立奇功,平定西羌之乱,他的曾祖父段会宗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官至西域都护,坐镇乌孙多年,曾多次平定西域内乱,以军功封新丰侯。段氏可以说是西北地区的军功世家,到唐代都一直很兴盛。



历史史书里记载,段氏家族的大本营是在甘肃的天水,“世居西塞”,是以军功著称于世的大族。有意思的是,大理国建立后,曾把境内的洱海以南的地区设置为“天水郡”,把原南诏国的“善巨郡”改置为“成纪镇”,汉唐时代天水郡最有名的县就叫成纪,李广是成纪县的人,李白的祖籍也是成纪的,就连大唐皇室的李家,也自称是成纪人,大理段氏在云南当上皇帝后,把甘肃的地名一股脑地搬到云南,正是为了纪念自己来自西北的历史。说明大理段氏确实不是云南的土著。而且对“成纪”感情很深,说不定段家和李家在汉代还是老乡呢!


三国时代的天水郡,成纪县在郡治冀县的北边。


段氏最初善于打仗,段会宗、段颎都以军功闻名,很多学者认为段氏是“氐人”的后裔,天水一带的陇山到四川的岷山一带本是氐人的大本营,当时的氐人跟汉人特别“像”,魏晋时代的史书都说氐人是农业民族(俗能织布,善田种),过着聚村而居的定居生活,“氐于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他们不是游牧民族,所以,氐人跟同为农业民族的汉人天生亲近,很早就取汉姓汉名。所以身为氐人的段氏家族积极加入中原王朝,效力朝廷,氐人色彩越来越淡,但尚武的精神还在。


上图为甘肃文县的白马人。古代氐人在南北朝以后逐渐消失在历史中了,现在56个民族里已经没有氐族了,但据说白马人最有可能是古代氐人的后裔


南北朝时代,甘肃的天水的氐人大量沿四川盆地边缘南下,一部分人抵达云南非常有可能。据史书记载,大概在这一时期进入云南。唐代编写的段氏族谱说,北魏末年,大理段氏祖先段延进入云南,成为当地的土豪(渠帅),裔孙段凭在唐朝初年被封为云南刺史。他的后代后来投靠唐朝,举家内迁,唐朝很重用他们,其后代段子英官至渭北节度使。


留在南诏的段氏族人也越来越强大,段思平的直系祖先就是南诏国开国初期重臣,清平官、大军将段俭魏(前面的史料说段氏是在北魏末年进入云南的,段俭魏的名字取得颇有深意)。段思平就是段俭魏的六世孙。


大理国后期绘画中的大理皇帝像


正是因为大理段氏并非大理土著,在当地根基不深,当上皇帝是碰上南诏亡国后的大乱,因缘际会上的位。所以大理建国后,皇权一直不强,内部的反对派势力强大,白族出身的高氏、杨氏等掌握着朝中的大权,最后高氏灭杨氏一家独大,史书上说,大理保定帝段正明,“正位十三年,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正明遂禅位为僧”。又说当时“段氏世衰,人心渐归高氏”,1094年段正明退位,出家为僧,高升泰正式称帝自立。


不过高氏自立以后,更引起内部不服,特别是人口众多的爨东三十七部(彝族)不服,高氏在两年后又把皇位还给了段氏,1096年高氏将皇位还给段正淳,从此世代出任相国,把持朝政大权,其中原因,大概是因为段氏的祖籍既不属白族,也不属彝族,地位超然,大家都能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