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役的苏式、美式装备有哪些?

时蜂lelm9585


中国目前已成为武器大国,但由于历史、现实的原因,装备的苏式、美式武器还不少,随着国内武器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的进步,这些外来武器在正常服役年限结束后,基本上都将被仿制、或自研型号替代。

现役装备序列中,美式装备较少,笔者先简单介绍一下。

提到我国现役的美式装备,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美制UH-60“黑鹰”直升机,这款直升机引进于1980年代,直到今天还在一些支援部队服役,美国出口这批直升机的要求是“不得用于军事目的”,所以,国内的UH-60尽管隶属于军方,一般也只用来执行人员运送、应急救灾等任务。

除此之外,在一些特种训练、作战部队,还有少量美制武器装备,如AR系列自动步枪,“悍马”越野车等;另外还包括国产武器上的一些模块,如052型驱逐舰上使用的LM2500型燃气轮机。

总体来看,由于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美式装备在我国很少见。

而且坦率的讲,美式装备本身价格高昂、保养困难,性能也未必样样拔尖,并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即便没有两国关系的拖累,也不会大量引进。

和难得一见的美式装备相比,苏式武器装备在我国则遍地都是,这既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很现实的因素。

除去已退役的型号外,盘点我国现役装备中的苏式武器,空军有苏-27SK战斗机、苏-30MKK战斗轰炸机、苏-35战斗机;海军有“辽宁”号航空母舰,“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基洛”级常规潜艇,“野牛”级气垫登陆艇;陆军有S-300、S-400防空导弹,“山毛榉”防空导弹,都是一度发挥重要作用的主战装备。

如果把条件放宽,考察我国武器装备中的一些模块,苏式装备就更多。

如空军的AL-31F发动机(用于歼-10、歼-11、歼-15、歼-20),RD-93发动机(用于“枭龙”和“鹘鹰”),GSH-301航炮(用于歼-11等);

海军则有随“现代”级引进的一系列装备,如MP-710“顶板”雷达,AK630近防炮,“施基利”舰对空导弹,Ka-27反潜直升机,“里夫”远程舰对空导弹;

陆军方面,引进的俄式装备较少,主要是我国一贯重视陆军武器的自主化。

说到这儿,其实还没有讲完,由于我国与俄罗斯在军工领域的合作十分密切,不仅采购现成的武器、装备,还引进消化了很多相关技术,表现在武器装备上,很多国产货都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苏式武器的影子:

如空军的歼-11、歼-15、歼-16战斗机,海军的002型航空母舰,陆军的03式步兵战车,红旗-9防空导弹,“远火”火箭炮,等等。

大量国产武器装备,带有苏式的痕迹,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军工的基础来源,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体现,和平时期相互学习,战争时期相互支援,并不像一些朋友想象的那样“没面子”。

而且世易时移,此消彼长,现在俄罗斯对我国的一些军事技术也很感兴趣。

只不过囊中羞涩、碍于面子才没有引进。

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思路,从美式、苏式装备的比例来看,更偏向苏式风格,但决不是全盘照抄。

比如空军的歼-16战斗机、海军的052B驱逐舰、陆军的96式坦克,都是在苏式(俄式)基础上有重大的创新和提高,性能也更优良;而在此基础上研发的全新一代武器,歼-20战斗机、055驱逐舰、99A坦克,就开创了全新的设计风格和技术路线,实现了从引进、仿造到自主、超越。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武器装备,不仅几乎完全满足了国内的需求,出口也越来越多,前景一片光明。

未来,中式武器必定会像美式、苏式那样,成为国际主流制式之一!

——


炎黄军武


虽然,解放军如今的现役装备,大多数已经是自给自足了。但是没在其发展历史上,还是从外国引进了不少武器装备。

比如,在解放军的现役武器装备中,来自苏/俄系的装备,就有很多。比如,海军的“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在空军方面则有苏-27、苏-30和苏-35战机;还有用于野战防控的“道尔”防空导弹系统;以及陆航方面的米-8/17系列直升机。当然,除了这些整体性的武器平台外,其他还有SS-N-22反舰导弹、SA-N-17防空导弹、AK-130舰炮等等武器装备。可以说,这些武器装备不仅在一段时间里解决了解放军缺少现代化装备的问题,同样也为中国的军事工业和军工科研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其实,除了来自苏/俄的武器装备外,中国与西方国家也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有过近10年的“蜜月期”。在那10年里,中国也曾经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哪里,获得了一些先进武器装备和军工技术。

比如,最为著名的就是“黑鹰”直升机。这些直升机,是1984年中国向美国西索科直升机公司采购的,当时共采购了24架,不过并非直接的军用装备,而是所谓的“民用版”。不过,即便是“民用版”,也让“黑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解放军在高原地区的主力通用型直升机。

除了黑鹰之外,另一个在中国大名鼎鼎的现役装备,大概就是LM-2500燃气轮机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舰艇设计和建造开始向西方学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采用先进的燃-柴联合动力。于是,中国从美国引进了数台LM-2500燃气轮机,并装备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052型驱逐舰“哈尔滨”号上。此后,虽然中国没有引进LM-2500技术,转而获得了乌克兰的DA-80技术。但是,LM-2500依然在哈尔滨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然除了这些,依然服役的装备之外,还有很多武器装备虽然已经退出现役,但是其“徒子徒孙”依然在解放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AN/TPQ-37炮兵雷达。上世纪80年代,中国曾先后引进了4倍该型雷达,并在边境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中国根据该雷达开发了SLC-2型炮位侦校雷达(军方代号:373炮位侦校雷达),可以说不经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也增加出口创汇的产品。

除了炮瞄雷达之外,还有MK-46型反潜鱼雷。如今,这种324毫米的反潜鱼雷,已经成为了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和反潜直升机的当家装备,不过已经是国产化的“鱼-7”型鱼雷。可以说,MK-46和鱼-7,让中国原本羸弱的水面反潜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