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油田採油一廠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紀實

推進無人值守站建設

調整優化組織架構

維護升級管理系統

提升數字化應用水平

長慶油田採油一廠開發管理的安塞油田,所轄14個作業區共有各類站點370餘座,隨著油田持續穩產帶來地面設施的增多,讓本就負重前行的老油田生產運行矛盾凸顯:一方面,龐大的生產規模帶來勞動用工緊缺的問題;另一方面,分散的生產區域使運行維護成本居高不下。

如何解決“矛盾之爭”提高生產運行效率?如何擯棄“人海戰術”盤活現有人力資源?如何實施“瘦身計劃”挖掘油田質量效益?這些都成為採油一廠不斷推進油田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打造智能油田的初衷。

負重前行不如順勢而為——推進無人值守站建設

“新增外輸截斷閥和電動三通閥,實現了流程自動切換;給泵房和站場內增加高清視頻,實現了前端站點遠程監控……”8月5日,採油一廠王南作業區王十五轉中心站副站長王夢龍談到無人值守站建設效果時,難掩心中喜悅。

作為採油一廠先行先試的站點,實施無人值守站建設前的王十五轉中心站共管理27個井場、235口油水井,如此規模在傳統生產組織方式下,依靠“人海戰術”已滿足不了現代化油田的發展需求。

“無人值守站不僅能從根本上降低員工勞動強度、緩解勞動用工壓力,同時能大大提升站點生產運行效率。”該廠數字化與科技信息中心主任王棟林說。自去年起,採油一廠以場站集中、工藝完善、安全環保風險低“三個優先”為建設原則,選取王窯、王南、杏河3個作業區開展無人值守示範區建設。實施過程中,結合地面流程改造,依託站控中心及SCADA系統,加大前端儀表和監控體系建設,實現了關鍵區域高清監控、參數集中監控、設備遠程調控等七項功能,基本形成了“場站無人值守、區域集中管理、應急聯動響應”的工作機制。

截至目前,這個廠已完成3個無人值守示範區71座站點、16座中心站的建設工作。按照整體規劃,今年還將計劃在張渠、杏北等5個作業區持續推進,工作量完成後無人值守站覆蓋率將達到60%以上。

追求家境不如夯實家底——提升數字化應用水平

作為一名老採油工,早在幾年前,郭忠學就不用天天坐著皮卡奔波數十公里巡井了。他所在的採油一廠侯南作業區,抽油機都裝上了傳感器,日常數據通過傳感器發回作業區,極大地改善了像他一樣的巡井工的工作環境。

目前,通過完善硬件系統、優化網絡鏈路、升級系統功能、推進SCADA系統及智能化探索,這個廠數字化建設已進入“優化完善、探索提升”階段。A11(油氣生產物聯網系統)報表管理系統開發作為近兩年數字化應用重點內容之一,在開發過程中,該廠將原有生產技術類紙質版、電子版報表進行優化整合,開發完成了第一期站、作業區和廠級生產技術類報表模板99張,其中無人值守中心站報表18張,保證了數字化條件下日常工作的標準化、規範化運行。

在此基礎上,這個廠各採油作業區以數字化課堂為培訓主陣地,依託外部技術人員協同數字化管理崗對視頻流程圖、客戶端本地添加方法等內容進行培訓,並以生產運行中易出現的常規性和普遍性問題為例,警示員工舉一反三。

如今,採油一廠數字化建設已完成13個作業區311座站點9597口油水井,數字化井站建設覆蓋率94%,主力區塊覆蓋率達到100%。

墨守成規不如化繁為簡——優化勞動組織架構​

2009年以來,採油一廠新建產能298萬噸,油水井總數增加6106口,站點增加42座,如此增長規模,與之對應的是員工總量僅增加204人,“好馬沒能配好鞍”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採油一廠緊密結合生產管理實際,按照“流程管理整合管理單元、無人值守盤活人力資源、自動控制降低勞動強度、自主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組織架構優化思路,在無人值守站建設的基礎上,將油田“作業區(聯合站)—增壓站(注水站)—井組(崗位)”的勞動組織模式調整優化為“作業區—中心站/聯合站(運行維護班)—無人值守站/井場”模式。

採油一廠數字化與信息中心員工王歡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以實施無人值守站建設的杏一轉中心站為例,杏一轉中心站由原來杏一轉、杏二轉兩個基本生產單元整合而成,將兩者管轄的杏二轉橇、杏六增、杏七增等4座站改為無人值守站,實行集中監控,同時將之前2個應急班整合為1個運行維護班,通過勞動組織架構優化,盤活勞動用工4人。

“無人值守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將原有場站分散單站管理模式轉變為集中管理模式,勞動組織架構不僅得到優化簡化,用工緊張問題也迎刃而解。”採油一廠副廠長郭根升如是說。

為了進一步盤活人力資源,採油一廠還積極推行“大工種”機制,強化技術技能培訓,積極培養“採油工+一人多證特殊工種”的複合型操作員工,同時採取輪訓、崗位互補等辦法,持續提升管理技術人員業務素質,加強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