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与湖北关系密切还是与江西的关系更加密切?

半醉人生83


当然是和江西的关系更加密切。

五代十国时期,湖南有两次大规模的从江西迁入大量人员的事件。

第一个是马楚的建立,马楚的前身,是江淮地区崛起的孙儒黑云都食人兽军,被杨行密打败后,一部分拒绝收编的一路经过江西进入湖南,建立了楚国,同时击败割据广东的湖北安陆籍军阀建立的南汉,占据了湖广多数土地。

第二次是南唐灭马楚,南唐在江西征集了十万大军,攻占长沙消灭马楚后不久,领兵将领就将大军全部就地解散。

明朝初期,朱元璋灭掉陈友谅,也是从江西派出的大军,主要对江汉平原地区进行了大移民,史称江西填湖广。


莫折念生


这个话题很有趣,我觉得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看。

主观来看,湖南人和湖北人都更觉得江西人亲

我觉得有两层原因,第一层是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所以两湖大量人祖籍能追溯到江西。历史上宋明两朝时,江西都是人口密集的省份,特别是明朝,江西省是人口最多的省份,而元灭南宋和元末明初的战争使得两湖地区人口凋敝,因此有大批江西移民补充进湖广地区。

至今湖南东部,湖北东部都是江西移民形成的赣语地区。而湖南和江西交界的地域更广,接受的江西移民也最多,所以亲切的称呼江西人为“老表”。

第二层原因是湖南和湖北有明显竞争关系。就好像一边是堂兄弟,一边是表兄弟,一般来说都是表亲更亲,因为堂兄弟存在一定的争家产的因素有竞争关系。

比如两湖的分家,相传明朝时一次长江流域发洪水,当时明朝首辅是湖北荆州人张居正,他以保护在湖北钟祥的明显陵为由,组织分洪到洞庭湖湖南这一侧,造成了大量湖南人逃荒,湖南人认为是张居正为了保自己的家(江陵县)存有私欲,开始说张居正是九头鸟。还有两湖分家前,由于乡试考场在湖北的武昌,湖南的学子过去要跨越洞庭之险,参加乡试的湖南学子三千而湖北有万人,因此湖广省的进士大多都是湖北这边的。所以后来湖南学子争取湖广分家,最终雍正开始湖南独立乡试后,湖南考中进士的大幅度提升和湖北平分秋色,并且在清末才人才大爆发了一次,好好的争了一口气。

还有湖南湖北同属华中地区,而江西则属于华东,而且江西的经济体量太小没有可比性,假设某企业设华中总部,或者外国驻华中地区的领事馆乃至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那么往往就是在两湖之间竞争,由于湖北有武汉的存在往往竞争胜出。湖南湖北经济总量本来也差不多,相互追赶,很多年前,在湖南省政府工作中常常就会对标湖北,比如是打造长株潭一体化最大的动力,就是因为湖南这边觉得湖北由于有武汉这一个超强省会的存在,获得了大量的中央的资源获得了启发,后来也就走向了做强省会的道路。

还比如两湖都是自认楚文化的继承者,为了一句惟楚有材就可以口水战很久,湖北人自认是古楚国的中心,湖南人则认为湖北已经北方化了,语言都变了相互不服。

今天湖南湖北都是教育大省,但湖北的高教还是由于武汉的存在(武汉是过去中南大区的首府,52年院系调整时获得的高校资源最占优,超过广州),又占有优势,而在基础教育上,两省每年高考都能输送大量人才,江浙、两湖都是我国基础教育标杆,两湖常常互相较劲,哪怕高考不再统一时,每年的国际奥赛等两湖也是相互竞争。

所以两湖之间竞争的存在使得湖南人普遍来说会觉得没有这些利益瓜葛而只有血亲关系的江西人更亲

客观来看,还是湖北更亲

从行政区域来看,湖南湖北同属楚国核心地区,而江西只是中后期才属于。天下九州来说,及秦汉时期,两湖同属荆州。南北分治时基本也都属于南方政权,再后来同属湖广行省,清朝分家后依然同属湖广总督管辖。新中国时同属中南大区,后来的华中地区,身份证都是4开头。而江西在行政划分上没那么紧密基本没有共同行政区的历史。
地理环境来看,湖北三面环山,南面和湖南平原相连,仅仅是长江与洞庭湖阻隔,湖南也是三面环山,北面门户大开,湖北的江汉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可以看作一块,通称两湖平原,因此湖南和湖北从地理上是一个板块,物产植被、气候也几乎相同。自古以来打下湖北基本也就能控制湖南,反之从湖南进军湖北也非常容易,彼此很难成为独立割据势力。江西虽然也是三面环山,北面仅九江一个很小的出入口相对更封闭自成一个板块。

从文化习俗来说,湖南和湖北西面都是武陵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是土家族苗族为主),中间是平原和湖泊星罗棋布的鱼米之乡,东面同为江西移民的聚集地。而江西南部的客家文化,在两湖是基本不存在的。饮食上两湖都好吃辣,湖南基本以本土湘菜为主,湖北受长江上游四川重庆和下游的南京上海一带影响更多一点,川湘菜还有下游的小吃都很受欢迎。风土人情三省都很接近,两湖之间更接近些。
语言上湖南有三分之一、湖北有三分之二都是西南官话,另外湖南东部和湖北东部都有一部分是赣语地区,另外湖南主流是湘语区,湖北则有部分是江淮官话地区。总体来看,湖南人和湖北人大部分沟通交流是无障碍的。江西的赣语区和湘语区差异还是挺大(长沙益阳一带的新湘语可以看作湘语混了赣语和官话的混合体)湘语和西南官话差异则要小一些。江西的赣语区之外还有客家话地区、还有部分是吴语区,少量如九江是江淮官话区。总体来看还是湖南湖北更接近。对湖南人来说,人口流动要么南下要么北上。如今广东经济优势明显,大量人口是南下的,所以湖南人很熟悉广东,但其次还是湖北。比如汉口就有宝庆帮闯码头,武汉人有一半祖上有湖南籍的血统,如今也有大量湖南人在湖北就学,相对来说,湖南人去江西的动力就少不少。

所以各方面来说实际上湖南和湖北之间在经济文化人口等很多方面还是走的更近一些。


茗居枫海


看下文为何湖南人爱叫江西人老俵就知道他们的关系了。


老俵这种称呼在很多地方都有,一般指的是姑家或者姨家或者舅家的表兄妹之间的一种习惯的叫法。但是在江西,这种称呼并不局限于表兄妹之间,见到男的就可以叫“老俵”,见到女的叫“表妹”,就像济南见人都叫“老师”一样。

很多湖南人见到江西人却都爱叫“老俵”,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得先从江西老俵的由来说起。关于江西老俵的来历,有个说法据说是和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和陈友谅在湖广一带打了十几年。有一次,陈友谅出动几十万大军把朱元璋给围在南昌了。

大败的朱元璋败退到鄱阳湖一带的康郎山,被当地的老乡给救了。朱元璋问老乡姓名,被告知姓陈。朱元璋很激动地说他娘舅也姓陈,500年前可能是一家子呢,遂以老俵互称,并许诺苟富贵勿相忘,有难事可以来找他。后来,朱元璋真的当上了皇帝。

有几年江西遭了水灾,当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备受煎熬。于是有人提议找朱元璋看看能不能给救济一下。几个代表辗转来到南京,但是进不去皇宫见不到朱元璋,只好壮着胆子击鼓,惊动了朱元璋。前去查探的太监说几个江西的老百姓自称是皇帝陛下的老俵,要求见朱元璋。

(刘涛,江西南昌小表妹)

朱元璋果然没有食言,好生款待,然后下旨赈灾免去康郎山那一带的赋税。这下子江西老俵就闻名全国了。

这个传说有几多的真实性为未可知,但是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江西老俵是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有关。据说春秋时期,周武王在河南淮阳一带分封诸侯国陈国,那时候诸侯国的老百姓多以国为姓氏。

(杨钰莹,江西南昌小表妹)

后来到了西晋八王之乱,中原地区战事频频,中原人被迫大举南迁。陈氏一族也迁移到了浙江一带,后来陈氏发展成为非常富有的名门望族,延续二百多年,人丁兴旺。到宋朝的时候陈氏一族的庞大和富有逐渐引起朝廷的不安,遂一纸令下将陈氏一族拆解,分散迁移到相邻的各个省去。

其中有一支迁移到江西的陈氏又很快崛起成为颇有名望的大家族,人丁也是异常旺盛,子孙后代非常多,表亲非常多并且彼此没有断了联系,以至于后来亲戚连亲戚,大家恨不得都成了表亲,老俵叫的太多就越叫越响了。

江西人互称老俵没啥问题,毕竟是有历史原因的。那湖南人为啥也跟着这么叫呢?难道是他们离的太近的原因吗?是也不是,湖南江西相邻,受彼此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口的迁移引起的。

湖南在历史上因为战争的关系经历过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一次是在元末明初,一次是在明末清初。元末明初朱元璋、陈友谅等在湖广地区(湖南湖北一带)连年征战,使得湖广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湖南成了人烟稀少的地方。明朝建国以后就开始从周边大批的向湖广地区移民,移民湖南的主力就是江西人。

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军和明朝军队血战,满清入关以后征战南方又和明朝军队以及义军交战频繁,以及后来的三藩之乱,使得湖南地区又成了重灾区,生灵涂炭,尸骨遍野,人口急剧下降。到了清朝又是一波大规模的移民潮,被移入湖南最多的还是江西人。

可以说,湖南人很多都是当年迁移而来的江西人的后代,因此江西老俵的叫法也就跟着带入了湖南。


地图帝


我是江西人,我觉得跟湖南人更近更亲!跟所有认识的湖南人和贵州人四川人都玩的很好,感觉就像骨子里的亲切感!尤其是湖南人,记得在广州有一次送货,刚好有个大货车也在送货,聊着聊着,问我哪里人,我说江西的,那大哥来一句“老表”😄,我就说你说是湖南人吧?,他说是,亲切,然后讲了很多,从古至今,江西人和湖南人的前世今生

😂😂😂,然后讲到毛主席打天下,在江西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军事谈到政治,从政治谈到风俗,旁边几个广东人都蒙了,还以为我们是亲戚呢!聊到兴起,他是送水果的,然后从车上拿了一箱水果下来,叫我们吃,我都不好意思了,我说你这送的货还能吃啊?他说没事,这已经入单了的,称斤的,水果也会缩水啊!

😂😂😂😂


拒绝西方精神殖民


挺有意思的一个话题,作为一个骨灰级的老网民,尝试着剖析剖析,谢绝地狱黑。根据我这个骨灰级老网民的观察,将地域撕逼总结为三个比较有意思的定律:


1.定律一: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更喜欢网络撕逼。比如我们熟知的成都和重庆、广州和深圳、苏北和苏南、湖北和湖南、江苏和浙江、河南和湖北等等等等。。。而北方,除了北京和天津撕一撕外,很少有地域互撕或者影响根本不大。更有趣的是,南方撕逼最火爆的,集中在华东,江苏和安徽、浙江和江苏、上海独撕江浙皖,在此基础上还有拓展,苏北苏南、皖北皖南、苏南皖北、苏北皖南、吴和越、淮和吴。。。复杂。


2.定律二:越亲的地方,地域越近,关联越大撕得越厉害。不需要详细说都清楚,比如北京天津、成都重庆、广州深圳、上海和周边。。。


3.定律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哪个地方最突出,就是撕逼爱好者强攻的地方,最明显的例子是全国撕上海,全国撕北京了。


说完上面三个定律,也就不难理解湖南湖北江西之间,那种错中复杂的关系啦。其实吧,无论从地理上还是历史上,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这几个,都是最亲近、最有渊源的地方,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嘛,上溯几代人,不分彼此,但恰恰这几个地方撕得最厉害。


(1)中部地区多撕湖北,原因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因为武汉,这货位置太优越,潜力太大,光环太多,符合定律三,中原三省湖南看它不爽,河南也看它不爽,于是就撕上了,跟上海北京的待遇一样。

(2)湖北湖南互撕,恰恰说明了两者之间渊源更深,参见定律二,就像谁也不否认四川和重庆,苏北苏南更亲一些一样。本来历史上一直是湖广行省,大清才分家的。四川和重庆,才分家没几天吧,撕得头破血流。

(3)有人会说江西了,江西好像从来没跟别人撕过。说实话,江西和安徽一样,是个尴尬的角色,华东的把它们划为中部,中部又认为它们是华东,江西的存在感一直不强,“环江西经济圈”“环江西高铁网”都是江西人无奈的调侃。了解网络地域撕逼史的,都知道,以前无论在天涯和猫扑,从来是湖南和湖南撕,江西根本没参战,湘鄂撕着撕着,开始认亲拉帮手啦,于是江西混进来了,所以现在你看看,湖北湖南撕的时候,都拉江西,可江西多聪明啊,两不帮,你什么时候见过江西撕过湖北?

(4)其实江西的遭遇,跟中部六省的命运差不多,国家先是发展沿海,接着2000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啥也没有,后来可能照顾中部的情绪吧,04年又提了中部崛起,我想,也许是国家认为,东部起来了西部再浪起来,中部自然就起来了吧。

(5)最后为湖北说一句话,都知道“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话,原意并没有贬的意思,现在变味了,但是“九头鸟”又称“九凤”,在古中国曾有与龙并称的地位,而且是楚国的图腾,所以其他北方地区也就罢了,原楚地也跟着起哄,这貌似在骂自己的祖宗啦。。。


就这些吧,都是中国人,撕逼和被撕的都别太激动,娱乐娱乐,适可而止。


泥人171753399


99%的湖南人认为是和江西。我去南昌时,听到他们的语言,看到他们吃的菜,感觉就像到了湖南。


和湖北,除了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属于同一个省,属于楚文化范畴以外,无任何关系,洞庭湖和长江始终是横亘在湖南与湖北之间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而和江西,一衣带水,很多湖南人都是江西人后裔。在江西与湖南的交界处,基本上不分你我。湖南的浏阳市,很大一部分人讲赣方言。而江西的萍乡市,有一个区,还叫湘东区。

当年的秋收起义,也都是湘赣地区的老百姓并肩作战。历史上也有江西填湖广,可以说,江西人与湖南人一脉相传。是历史血缘最近的两个省。

我们可以从江西那里找到很多很多的共同点,甚至我们连地图都能找到,江西是一个瘦点的人头,湖南是一个胖点的人头。

从小,父母就跟我们说,江西老表,说我们祖代是江西迁过来的,从族谱上都可以查。所以,从小对江西人就感到亲切。我们一直认为,江西老表是湖南人对江西独有的称号,我们才是一家人。


那诗那远方


湖南和湖北两兄弟自分家后是相逢不相识,烟,酒,盐,铁不得互通。在湖南人眼里湖北人太猾,无信,爱耍心计,喜玩阴的,不值得深交;早被彻底中原化,没有丁点先楚遗蛮之风,却又欲以楚独居,不故周围省份感受还硬弄出个什么“楚菜",自己却对岳麓书院那幅对联耿耿于怀。湖北人而以九头鸟而自傲,认为湖南人还没完全开化而无知,野蛮不值得来往。相反江西老俵实诚,在湖南人眼里是亲人,故大量钢材,水泥,陶瓷,沙石能在湖南畅通无阻,而萍乡一带坐飞机都多是在黄花机场。


深山老衲


湖南既然能叫湖南,当然和湖北关系更密切。湖南就是湖北的小弟弟。

湖南湖北文化上一脉相承,风俗习惯饮食习惯都大同小异,古时候同为楚地。两湖共享长江洞庭湖,从流域上就是一块区域。

从交通上,其实湖北湖北江西都是一衣带水,很近。但是京广大通道正好穿过湖北湖南。京广线的重要性远高于沪昆线,所以火车人流南来北往,人员流动非得大。

还有就是经济上的,湖南和江西,是差不多是一个层次的省,竞争性强而互补性弱。而湖北产业层次比湖南江西高一个层次,湖北可以通过人才、资本、产业和观念的输出带动江西和湖南的发展。而江西和湖南则可以借助武汉这个中心城市,成为湖南江西的贸易中心流通中心,交通中心。

行政上,武汉是大区中心城市,各个大区行政职能管辖湖南江西安徽和河南湖北。所以,湖南湖北安徽河南都去武汉开会。说到底,还是各省和武汉即是湖北的联系多,而不是各省质量。


武大东湖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润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河流众多山川秀美土地肥沃,东联皖浙,南联闽粤,西接湖南,北靠湖北是中国少有的好地方自古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美誉!

自盘古开天地之时江西依稀就古越,苗,等土著先民居住开垦拓疆,一)经历永嘉(五胡乱华)始这宁静的地方开始打破,北方难民被胡人迫害不得已开始通过旱路水路涌入江西这个昔日荒凉,人烟稀少之地从北而南占居了除赣南外的大部分江西地界,二)安史之乱(唐朝)大批难民又按同样路线再聚居江西自北朝南挺进。三)靖康之耻(宋朝)金兵入中原又是一大批中原难民循道而上再入赣生根发芽,,四)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大批难民再一次涌入赣地,江西经过五次大迁徙人口相对饱和,虽在唐末开始有少部分赣人又向湘粤闽迁徙但真正外迁的大部分是在明朝清朝,川贵湘战乱人口损失大田地荒芜,迫不得已朱元璋从江西人口多的吉安,樟树,丰城,南昌等地迁移一部分自贵州屯边,以缓解川,湘等地填补人口空缺


当时的官府采取奖励与强制(多男丁)结合所以在川湘有插标占地之说,而江西周边省湖南湖北因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语言同音,加上迁出江西的之多(从各地家谱中祖藉地)有天然的亲近感!


汉邦刘庭


就湖南南部的桂阳县,有人考察过桂阳各大姓氏的族谱,百分之九十都是从江西吉安泰和迁过来的,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南宋时为躲避战乱而来,一个是明朝时期迁过来的。在桂阳北半县,几乎全部讲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