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是怎么产生的?怎么预防呢?

东昊哥777


很简单,形成蛀牙需要四个条件,一是口腔细菌,二是食物残渣,三是唾液环境,四是时间,细菌主要靠分解残渣的糖类物质,产生酸后才会腐蚀牙釉质,尤其是牙缝或者窝沟,慢慢从黑线到龋洞,细菌不断繁殖,入侵牙体内部,直到牙齿烂掉。

孩子蛀牙有什么预防方法?

1、涂氟

3岁过后就可以了,过程是不会痛的,就在乳牙表面弄一层类似保护膜。

2、窝沟封闭

6岁进入换牙,第一恒牙窝沟较深,把窝沟填补了,另外12岁最后第二恒牙也得做。

3、吃糖后及时漱口

吃糖太多会加速龋坏速度,加上乳牙牙釉质还在发育中,更容易牙齿坏掉,漱口的话降低了糖浓度,或者可以喝白开水。

为什么蛀牙的概率会这么高?

1、因为残渣分布口腔各个角落,部分可能塞牙缝,用牙签的话只会让牙缝变大,刷牙的话隐蔽位置是清理不掉的,时间一久就会牙缝蛀牙,所以要用牙线清除掉。

2、吃甜食越多,蛀牙的风险将会增高,另外有些只是黑线,虽然没什么不适感,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拖到龋洞最后牙痛,病情严重那时可能得拔除掉。

只要控制残渣这个条件,龋坏发展速度受到限制,就能有效预防蛀牙。

欢迎关注【烧哥口腔社】,烧哥医生来回答你的蛀牙问题!


烧哥口腔社


感谢邀请。
很多老一辈人都认为,孩子蛀牙就是吃糖吃太多引起的。事实上,这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这里所说的“糖”,其实很有讲究。


糖与蛀牙

糖是蛀牙产生的关键元素,吃太多糖确实是会增加孩子蛀牙的风险。但真正意义上起作用的糖并不仅仅是糖果中的“糖”,饮料中的“糖”,巧克力中的“糖”,而是存在于孩子的日常饮食当中糖分。

因为这种会导致蛀牙的糖多数是指蔗糖和碳水化合物,很多人的关注点只是在含蔗糖的食物上,而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碳水化合物同样会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酸从而导致龋齿。而几乎所有天然的食品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孩子日常生活中所吃的米饭,面包,馒头,土豆,水果等都包含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我们可以杜绝糖果,但是无法完全不摄入“糖”,因为这是人生活里所必须的来源。所以,仅仅靠不吃糖就防蛀牙,远远不够。

日常饮食里都含这么多的糖,那怎么防蛀牙呢?


防蛀方法要科学

这个我们又要回头说说蛀牙的形成过程。蛀牙更专业的名称应该叫做:龋齿。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即细菌、糖、口腔环境和时间四个要素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糖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后产生的酸性物质,酸性物质侵蚀牙齿导致蛀牙的产生。

而在这其中,最容易被忽略,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管细菌能产生酸性物质,但是酸性物质要对牙齿造成损害还需要足够的时间。


最好的最日常的防蛀办法就是刷牙,而小宝宝有蛀牙问题的最大原因都在于没有刷牙或者没有刷干净。除了生活习惯上的防微杜渐,我们还可以为保护孩子牙齿做这样几件事。



涂氟

我们常说的儿童涂氟也牙科医生用一种含氟的物质对每一颗牙齿表面进行氟化处理而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这项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开展多年,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和行之有效的防龋方法之一。

经处理后氟化物可抑制口腔中的细菌生长,同时阻止它们对牙齿缝隙中的残余食物进行发酵,从而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此外,氟化物能降低牙齿表层釉质的溶解度并促进釉质再矿化,对早期龋齿有修复作用还能使得牙齿更坚固,也减少牙齿敏感的风险。

一般建议儿童从3岁开始,每半年进行一次涂氟。


窝沟封闭

口腔中“牙”上面有很多窝沟,这些窝沟凹凸不平,像磨盘一样,把食物充分嚼碎。但这些部位裂隙比较深,容易积聚致龋的细菌,而且不易清除掉,一旦细菌侵入,就能逐渐损坏整个牙齿。而“窝沟封闭”就是给牙齿涂上一层黏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

简单说,就是给牙齿穿一件保护衣。所以可以在如下时间给孩子做窝沟封闭:

3-4岁 乳磨牙

6-7岁 第一恒磨牙

11-13岁 第二恒磨牙

定期看牙医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牙齿没有什么问题便不用看牙医,殊不知儿童口腔预防远远比治疗更加重要。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儿童从萌出第一颗牙齿就需要到牙医那里进行预防保健。定期看牙能够发现一些潜在性的问题及时治疗,而对于儿童而言防龋防病的重要工作也需要定期开展和复查。因此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

对于孩子的成长,最让人忧心的问题就是教育与健康,因为这两者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影响实在太大太大了。而我们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又非常多,希望这篇提醒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更多儿童口腔健康科普知识请关注【春芽宝贝】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