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里的关羽雕像,不叫关公叫什么?

博闻社


庙中关羽是伽蓝菩萨 最灵验的武财神

经常逛寺庙的朋友发现,庙里也供关老爷,只是供关二爷的殿不叫关公殿而称为“伽蓝殿”,供佛教寺院里的关羽被封为伽蓝菩萨,这个称呼有什么深意?从何而来?关羽凭什么就供到佛教里成了菩萨呢?我们来解释一下。

伽蓝,从狭义来讲,指的是土地的守护神;从大的概念讲,指的是拥护、保护佛法的诸位善神,在古代,伽蓝是寺庙道场的代称,佛教文化里慢慢把关羽演变成了守护神,也是其中最有名的护法神之一。

关羽本是山西运城人,三国时蜀汉大将,汉寿亭侯,因性格刚直,为人忠烈,去世后呢,被民间百姓奉为神灵称关王、关圣、关公,北宋年间,皇帝崇尚道教,就将他编入道教诸神,佛教传入中原后,逐渐和中华民俗结合也把他吸纳进来,作为佛教护法神,称伽蓝菩萨,这个习惯,是从宋代后才逐渐产生。

在传统文化中,关二爷还是鼎鼎大名的武财神,不少生意人家里会请一尊供着,这里面有几件事情可必须要注意:

关公像一般安在正门朝大门的地方,安放的时候要稍高一点,最好超过自己肩部,关公像的要用红布裹起来,或拿红布垫在下面,以示恭敬。关公像两旁如果要配香炉、花盆等,不能超过关公头部,关公像最好不要开脸,闭眼关公招财,睁眼者杀气重,是有可能招来血光之灾的。这些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沿袭千年,相比也有些道理,权当是日常生活的风水禁忌即可。

亦文亦物出品,原创不易,关注看更多有趣、经典、实用的传统文化小知识


亦文亦物


庙中关羽是关老爷,是最灵验的武财神。



青松5698


关公出兵伐魏,关公打不过樊城守将庞德,竟天良丧尽,决堤放水,水淹七军,樊城水高过丈(这是原文),突然而至,水流狂泻,波涛汹涌,那时房屋建筑普遍高不过丈,都是些低矮房屋,面对突然汹涌而至淹没屋顶的大水,人往哪逃?只能活活被淹死,樊城水高过丈(书中原文),樊城下游呢?下游的下游呢?这水高过丈波涛汹涌的大水冲到什么地方才是个头呢?不但淹死了庞德七路军马十万部队,淹杀下游百姓不下百万!冲毁田土家园无数,我只说过一次关公是日本鬼子战神山本五十六,没想到关公天天晚上就阴魂不散全身披挂提着刀来杀我,有一次关公砍了我一刀,当时就满嘴流血,流了一个多小时都止不住,我连夜去我们社区医院,医生给我开了一盒云南白药胶囊,吃了两粒才止住。我布下九天混元玄天阵,对关公进行全时空围捕,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战斗,我找到关公元神,前段时间我用五把九天混元玄天剑,脑心一剑,四肢各一剑,把关公钉死了,为了永绝后患,我又对关公进行了腰斩,在关公元神腰部又补了一刀。2018年2月3日。








华学志6699


首先,这个问题不够严谨。

寺庙本是佛教弘扬佛法的场地,供奉的多是佛教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外来神。

但是关羽归类于本土神,原本并不属于佛教,他是中国传统道教敕封的“关圣帝君”,也是道教的四大护法之一。

他在道教中的地位,相当于韦陀在佛教中的地位,都是降魔除妖,荡清邪秽的大护法。

佛教一看关帝君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心说这哪成啊,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于是也把关羽纳入自家的编制,给了个“伽蓝菩萨”的称号。

供奉关羽的都是特定的观宇,正确的名称应该称为“关圣帝君观”,简称“关帝观”,不过由于人们的口头习惯,加上天长日久约定成俗,才被叫成“关帝庙”。

如果硬要在国内找出类似的建筑,那么同属道教界的“妈祖庙”和“黄大仙庙”,也属于叫法上的错位。

古有文圣人孔夫子,为了纪念和祭奠孔圣人,古代各地都见有夫子庙,书生秀才们逢年过节都要去拜孔夫子。

既然有文圣人,怎么能少了武圣人?

关羽忠肝义胆,义薄云天,一生光明磊落,堪称完美人格,加上武艺超群,无疑是武圣人的不二人选。

古代的官府为了宣扬关羽的忠义之举,便对民间的呼声推波助澜,顺势在不少地方默许乃至配合民众建起关帝庙。

甚至在遥远的西藏拉萨,也有一座关帝庙,可见影响范围之广。

关帝庙里通常只供奉关羽像和他的跟班,左侧是扛刀的周仓,右边是掌印的关平,庙内多半还有他的赤兔马。

历代朝廷为了宣扬关羽的忠君行为,还对他进行了多次的加封,比如明代的“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还有清代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

到了近代,江湖帮会兴起,特别推崇关羽,大堂上都会供奉关羽像,新人入门或结拜兄弟时,必在关帝像前发誓,请关帝君做见证人。

直至现代,传统文化传承较完整的港台地区,关二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依旧非同凡响。

所以你才会在港片里,发现警局里竟然也供奉着关二爷的神像,而警员遇到重案出警前,都会恭恭敬敬地在关帝前上一炷香,祈求保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