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的经典台词:“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李萧卿


这其实就是这部剧的核心矛盾之所在。到底是一人独断,还是群臣共治。表面上的矛盾是严党和清流之间的斗争,围绕改稻为桑这个国策在浙江进行争斗。但是最后严党倒下了之后,朝廷的问题解决了吗?

严嵩当首辅的时候,严嵩的儿子做工部侍郎,到处挪用钱财给皇帝修宫殿;

徐阶当首辅的时候,徐阶的儿子做工部侍郎,到处挪用钱财给皇帝修宫殿。

所有的人都在说严嵩和严世蕃误国误民,可是他们倒了之后,朝廷还不是这样。所以大明朝当时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贤臣,而是嘉靖治理的模式有问题。嘉靖表明上的确是非常聪明,躲在幕后,似乎把大明朝所有的大臣都玩弄于股掌之间。可是,嘉靖不知道:

北方俺答年年进犯,到处烧杀劫掠,东南的倭寇已经肆虐十几年。

贪官横行,民不聊生,正如海瑞所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皇帝大兴土木,天天修仙问道,整个朝廷大臣已经不敢说真话了,全天下都知道这事。

明明有能力做个好皇帝,可是这几十年来,嘉靖都干了啥。他把大明朝败得山穷水尽了,却还在那洋洋得意的说什么“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整个大明朝那个时候不是虽有君而无父,虽有官而如盗。非要等到海瑞上一道《治安疏》,把嘉靖骂醒才明白自己耽误了整个天下。

这句话明显就是嘉靖在给自己找台阶下。严嵩是嘉靖用了二十年的首辅,现在弄到国库空虚,百姓生灵涂炭,你才罢黜他们?即使严嵩倒台以后,大明朝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你心里没有数么?你除了躲在后宫修仙,根本没想过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你可是大明朝的皇帝,可是要负责任的。说到底还是海瑞引用孟子那句话说得对,“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嘉靖对裕王说:“你太弱了,让六部九卿多担着担子,让贤臣为首辅”
裕王问:“我大明朝贤臣何人?”
嘉靖说:“没有所谓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嘉靖帝在给裕王最后的指点,并且说了“徐阶、高拱和张居正”这三个人都可以做未来的大明朝首辅,裕王可以次第用之。

没有所谓真正的贤臣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开封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 ,湖北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这三位都是一代名臣,是不是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贤臣了呢?

嘉靖帝的看法更高明:“没有所谓真正的贤臣”

徐阶贪腐

大家以为徐阶扳倒了大贪官严嵩,可能下意识的就认为徐阶清廉,严嵩贪腐了。但是实际上徐阶的贪腐有过之而无不及。

徐阶作为“廉吏”,却有田产四十余万亩,仅在他的家乡苏、松地区就多达二十四万亩。这些田产多是以“投献”为名巧取豪夺,强占周围农民的。在华亭一地,他每年收租谷就达一万三千石,敛银九千八百两;同时,他还拥有众多织妇。于慎行《谷山笔尘》卷四记载颇详,称徐“纺绩求利”,“与市为贾”。徐阶究竟有多少资财,根本就无法统计,就连当时担任应天巡抚的海瑞,也叹为观止:“产业之多,令人骇异。”(《四友斋丛说》卷13)加上他的子弟、家奴为非作歹,致使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惩治了他的家人。徐阶用三万两黄金贿赂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命令给事陈三谟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所以当时人称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有人因此把他称为“权奸”。

而严嵩呢?

当世宗(嘉靖帝)令将严嵩籍没财产的一半充边饷,一半入内库时。根据资料,世宗当时仅要十万两入库。严嵩却怎么也拿不出来。世宗问道:“三月决囚后,今已十月余矣,财物尚未至,尚不见。一所巨屋只估五百两,是财物既不在犯家,国亦无收,民亦无还,果何在耶?”(《世宗实录》卷519)由此可知,严嵩的贪,恐怕是被严世藩挥霍的更多。

严嵩的“贪”,是世人皆知;而徐阶的“廉”,却令人不齿。严嵩担任十五年首辅,贪腐200余万两(剧中则有所夸大)。而徐阶仅仅担任六年首辅,田产却是严嵩的十五倍(最后几集中借裕王的口隐晦的提到了这点)。谁贪谁廉,谁贤谁不贤,恐怕也难以一下子说清。

高拱专横

相比较于严嵩和徐阶二人的贪腐,高拱确实是个廉政楷模。明代理学家孙奇逢评价高拱不仅功绩卓著,而且也是廉洁自律的清官:高拱“秉心易直,确有执守,夙夜惟以国事为念。自辅储至参钧轴,历三十年而田宅不增尺寸”,“中州家范之严,咸称高氏。”

但是否高拱就没有缺点了呢?就是真正的贤臣呢?

答案也是不尽然。高拱确实有宰相之才,也做出了许多的政绩,隆庆时期,明朝面临着南倭北虏、东蛮西夷的入侵之势,边疆岌岌可危。由于高拱决策正确,用人得当,遂使“西虏稽颡称臣,东番投戈授首,贵彝詟服,岭寇抵宁”,边境安宁达三十年之久。同时在隆庆朝时期,他和张居正力行挽刷吏治的颓风,揭开了隆万大改革的序幕。正因为如此,张居正对高拱的志向和事功最为熟悉和了解。隆庆五年(1571)十二月十三日,是高拱六十岁寿辰。张居正为此撰有两篇寿序,其中对高拱的军事改革、疏通漕河、恢复海运等方面的功绩作了高度评价。但是除去为政方面的功绩,为人处事方面,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睚眦必报”。

明代王世贞评价高拱:“拱为人有才气,英锐勃发,议论蜂起,而性急迫,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辟易。既渐得志,则婴视百辟,朝登暮削,唯意之师,亡有敢抗者。”“拱刚愎强忮,幸其早败;虽有小才,乌足道哉!”

纵观高拱在隆庆朝后期重新入阁之后的一些做法,可见其为人处事上面有巨大的性格缺陷,动辄排斥异己,甚至追踪报复,以泄私愤。

先是在隆庆四年(1570年)七月,曾也是裕府旧僚的大学士陈以勤,因与高拱有小嫌,又见高拱在内阁不可一世,恐终不为所容,便激流勇退,引疾罢去。不久,掌都察院大学士赵贞吉因高拱挟私憾考科道,上疏请止。高拱不悦,与之相倾,嗾使门生、给事中韩楫劾赵贞吉庸横。赵贞吉也抗章劾拱。朱载垕眷高拱竟令赵贞吉致仕。赵贞吉曾因高拱以内阁掌吏部,权如真宰相,请李春芳谋与掌都察院,以遏高拱全力,李春芳答应了。赵贞吉离开后,李春芳自不安,李春芳又曾因徐阶事与高有隙,遂于隆庆五年(1571年)五月乞休归田。

高拱接任首揆,越发趾高气扬。当时殷士儋入阁辅政。殷士儋也是高拱在裕府时的同僚,因不曲事高拱而久不得提拔。后取中旨入阁,高拱不悦。后有人劾高拱心腹张四维,高拱疑殷士儋指使,又嗾韩楫相胁。殷士儋不能忍,在内阁当面诟拱:“若先逐陈公,再逐赵公,又再逐李公,次逐我。若能长此座耶?”说罢竟挥拳击高拱。隆庆五年(1571年)十一月殷士儋也被驱出。这样,旧辅除张居正外,悉被高拱排斥一净。高拱位居极品,颐指气使,专擅国柄。

在报复“徐阶”的一事上,尤其显得高拱气量狭小、睚眦必报。首先是推翻徐阶代嘉靖帝拟定的遗诏,将一干被徐阶昭雪平反的大臣重新罢免。嘉靖死后,徐阶的遗诏中,称是方士害死了嘉靖,把这些人统统下了监狱,准备处死。高拱也要来插一脚,他上奏说:“先帝在位四十五年,六十岁去世,可谓寿终正寝。如果按照某些人假托遗诏所说,说是被这些方士所害,岂不是在给先帝脸上抹黑么?”于是把这些方士也改判为流放。徐阶的子弟横行乡里。高拱任命以前的知府蔡国熙做监司,将他的子弟立案侦查,都流放戍边。所有遏制徐阶的事,没有不做的。等到高拱离职,徐阶才得解脱。

张居正擅权

张居正结合了徐、高二人的优点,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放大了二人的缺点。张居正权谋深重似徐阶,务实干练又可以媲美高拱;但张居正穷奢极欲又比徐阶更为严重,同时他擅权专权方面,和高拱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居正的功绩我们不用重述,可以用“千古一相”来形容。

按说这样的张居正,可以作为贤臣的楷模了,但是实际上大大的错了,历朝历代皇帝最痛恨的就是张居正这类的权臣,只要言官一说“行伊霍之事”,保管所有的皇帝都汗毛倒竖、如坐针毡。

因为张居正,实际上是比伊尹、霍光还要厉害的权臣。如果说高拱的专横只是性格上的缺陷,那么张居正的擅权,则已经踏入了封建社会禁忌的雷池。

吾非相,乃摄也!

按照明太祖的规定,阁臣只是顾问,对一切政事,既没有决策权,更没有行政权;对大小官吏也没有任免权;六部直接受皇帝领导,内阁无权干涉。但对张居正执政的时代,史书愤愤不平地写道:“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

甚至于张首辅还直接肆无忌惮地要求言官们“毋议及冢宰”,不许他们议论、弹劾自己。

一些阿谀奉承之徒给他送了副黄金制作的对联,上面写道:

“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大明朝后面有个死太监称自己九千岁,让天下人到处立生祠的,也差不多也混到了类似的高度,当然,下场是同样的,破家灭族。

《明史》之后还有一句说张居正: “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说得相当透彻。

张居正的穷奢极欲也是不遑多让的。据明代文人焦叩 《玉堂丛话》,说到他奉旨归葬,沿途州县为如何供应他老人家的吃喝伤透了脑筋。“始所过州邑邮,牙盘上食,水陆过百品,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而钱普无锡人,独能为吴馔,居正甘之,曰:‘吾至此仅得一饱耳。’此语闻,于是吴中之善为庖者,召募殆尽,皆得善价而归。”

据野史记载,以前张居正当宰相时,晚年蓄养了很多姬妾,无法杨枝遍洒,就专门用海狗肾来做壮阳药剂。这些海狗肾都是蓟州元帅戚继光(一说谭纶)奉献的,戚继光原是登州文登县人。张居正服用海狗肾虽然有奇效,但后来发了热病,在严冬时都热得戴不住貂帽。文武百官在冬天上朝,虽然有皇上赏赐的暖耳皮帽,但因张居正不戴,大家也都不敢戴。后来,张居正竟因此得病而一命呜呼。(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张居正死后被文官集团反攻倒算,抄家所得银两、地契等巨万,令万历皇帝愤怒至极,下令削尽其宫秩,收回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刻棺戮尸。他的家属被逼饿死一十七口,其余或自杀或流放或逃亡。

嘉靖帝为什么高明

在《大明王朝》一剧中,裕王的政治水平在嘉靖帝眼中简直是小学生级别,和他这种翻云覆雨的政治强人根本无法相比。在他的眼中,他是认为自己这个性格懦弱的儿子是根本无法驾驭群臣的,因此才连用谁做首辅这种大政方针都给裕王提前拟好了。

嘉靖帝朱厚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大明王朝》这个电视剧中,甚至是明代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他看人之准、御下之狠、手段之辣,都足以称为标杆级别。

面对东南倭患,他能重用胡宗宪,能洞察严嵩、严世藩的政治阴谋而不为所动,保住了胡宗宪和海瑞,足以证明他看人之准;

任由陈洪把老实人黄锦整得死去活来半条命,他能洞若观火,既教训黄锦多嘴,又暗留伏笔,说:“将来能杀陈洪者,必此人(冯保)”,至于廷杖打死周云逸,没有嘉靖帝的首肯,东厂太监有这个胆吗?甚至连几十年的老管家也是说放逐就放逐,嘉靖帝的御下之狠,可见一斑;

至于手段之辣,让严世藩、罗龙文、鄢懋卿先暴露自己,疯狂敛财,欲使其灭亡,必令其疯狂,最后实际成熟,一网打尽。手段之老辣,是徐、高、张三人心向往而不能之的。

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

一句话解读完毕:“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利绝对使人腐败。”

嘉靖帝自己就是这样一路腐败下来的,纵观嘉靖帝的一身,有聪明睿智的初为皇帝的时候,也有贪婪黑暗、横征暴敛的晚期和末期。

海瑞在《治安疏》大胆直言当时官场的弊端和统治阶级的罪责,同时劝谏嘉靖帝改正过失,实行改革,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由于这封奏疏直戳明世宗之要害,海瑞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便提前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世宗在看过《治安疏》之后大怒,将海瑞逮捕下狱,问成死罪。然而世宗也被海瑞为国为民的刚正和忠诚所触动,因此至死不杀海瑞。

嘉靖帝之所以说“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其原因便是如此。


谈者无语


这句台词可以看得出编剧刘和平对于政治的理解。

这种理解也是当代绝大部分人对于所谓政治道德的“虚无化”的普遍理解,即没有一个标定的、确认的、相对不变的政治道德,而一切以权力为轴心,为所欲为。

当然,这个理解对于明朝的嘉靖皇帝可谓无比贴切,作为藩王入嗣,深居宫中却能把文官大臣们玩儿得团团转的权术强人,他的基本座右铭也差不多就是这个。

事实上,在古代中国2000多年的政治史上,大部分的政治人物还是有相对恒定的“政治道德观”的,比如青史留名,就是他们最后的底线。

这句话,实际上只能适用于这些臣子的任上,也就是不论是贤臣还是不是贤臣,都是由皇帝一言而决,想用你时,你就是贤人忠臣,不用你时,你就是不肖奸党。

然而,权力终究只能肆虐一时,在整个社会的舆论被读书人掌握的时代里,仍有超脱出具体皇权之上的“政治道德观”,那就是他们的儒家理想,规定了他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权力退潮之后,贤臣终究是贤臣,不肖奸臣,总跑不了史笔如刀,这无非是因果报应,时候未到罢了。

当然,随着明清政治的嬗代,清朝皇帝不仅要杀你的人,还要诛你的心,知识分子群体的普遍政治道德观也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越是向后,进入了近代和现代,这种超越现实政治的伦理共识就越小。

最终有了所谓的“盖棺定论”之说,也就是权力直接给予一个政治人物终极评价,再也没有超越权力之上青史刀笔了。

所以说,编剧刘和平老师可谓深得中国权力运行变化规律之精髓,那写得哪儿是历史啊。


刘三解


这句话在电视剧中背景如下:

嘉靖对裕王说:“你太弱了,让六部九卿多担着担子,让贤臣为首辅”裕王问:“我大明朝贤臣何人?”嘉靖说:“没有所谓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这句话可以分成三层意思看:

其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为了达到目的,官员们也可以将自己乔装打扮。

《大明王朝》中高明的地方,就是没有将贤臣如徐阶、高拱、张居正写得无限高大上,也没有将奸臣如严嵩、严世藩写得无限假恶丑。

电视剧中有许多场内阁大辩论,都堪称跌宕起伏,无论是张居正一方,还是严世藩一方,只要开口,都标榜自己是一心为了大明江山,为了皇帝,为了万民,然后痛斥对方如何借助权力,攻击对方,制造种种谬误打击对手。

总之,大家都说自己是贤臣,而对手是奸臣。

其二,权力引人腐败。

对于严世藩以及严氏一党的贪腐问题,嘉靖皇帝一清二楚。只要严世藩等贪官能够将六七成收入缴纳国库,嘉靖皇帝便默许严世藩等人的贪腐。

嘉靖皇帝为何如此?

一者,贪婪是人的本性,人性本恶。

二者,权力引人腐败,绝对的权力造就绝对的腐败。

严嵩作为首辅,把持朝政二十年,自然而然,会围绕严嵩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链。在许多次内阁会议之中,严嵩都是一副忧心为国的态度。在内阁争议中,他几乎没有一次公开支持自己的儿子严世藩。

但是,无论是严嵩,还是嘉靖皇帝都明白,严世藩之所以能够蛮横跋扈,肆意贪墨,归根到底是因为严嵩,是因为严嵩还能收敛,让嘉靖皇帝能够忍受。

身在首辅的位置上,严嵩即便不想贪腐,像他的儿子,亲友们,以及属下们也会自然而然去贪腐。

严嵩罢黜后,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出任首辅,无一例外,都是大贪官!

其三,用人标准无他,对自己有用便好!

嘉靖皇帝说儿子裕王弱,最主要就是没有将用人大权把持在手中。嘉靖皇帝看起来四十年好道,半生不上朝,但是,用人大权一直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中。

因此,电视剧中严嵩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严世藩,大明王朝只有一个人能够呼风唤雨,那便是皇帝!他严嵩,不过是为皇帝看家的。真正当家的,是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认为,用人当然要用贤臣,但是,什么是贤臣?

是一心为民的人就是贤臣吗?非也!在嘉靖皇帝看来,对自己有用的就是贤臣。

于是,他重用严嵩,以严嵩为首辅二十年。即便明知严嵩一党贪腐成风,也没有轻易将其罢黜。只因,这是一只养肥了的狗。如果换一只,还要继续养肥。

当然,如果这只狗太贪吃,那便杀了,重新养一条。如果那狗也变贪婪了,再杀掉便是。

这种用人观点,是典型的虚无论,仿佛没有是非善恶,一切唯有利益。

只是,在历史中,现实中,真相往往都很残酷。


宛如清扬


这句台词,跟杜月笙的“夜壶论”一个意思,只不过这里嘉靖皇帝站在了蒋介石的位置,而不是夜壶的位置。杜月笙原话是这么说的:

“不是政府人士,永远不要去做政府的吹鼓手。因为吹鼓手在政府眼里永远只值一个夜壶铜钿。尿急了拿出来用一下,用完了将夜壶放到最角落地方。你吹得越起劲,不仅公众看不起你,政府更看不起你。所以吹鼓手都没有好下场”。

说到君臣之道,在宋代和明代,出现了文臣与皇家共治天下的局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这个君臣之道越变了味道,到了清代,臣就退化成了君的奴才,家奴。

这里嘉靖皇帝对君臣之道,已经看得很透彻,运用的也很熟练了。

首先就是给臣贴一个标签,对君有用之臣,就是贤臣,对君无用之臣,就是奸臣。贴标签的用处是,有打击的借口,堵清流的嘴,堵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袁崇焕就是个例子,昨天你是天下皆知的抗金名将,明日你就是天下唾骂的汉奸贼子。

其次,嘉靖在这里论君臣之道,并不是考虑的天下苍生,考虑的只是他们朱家皇权的维系。如果为天下苍生计,就不会说什么贤与不贤,而是能与不能,治世当然是用能臣而不是贤臣。商鞅之于秦孝公,就是最好的典范,商鞅不在乎什么贤名,秦孝公更不在乎,他们要的是秦国的强大。

那为什么维系朱家的皇权,要讨论到贤这个字,因为儒家思想啊。皇帝利用儒家思想驾驭百官,驱使百姓,必须讲求一个贤字。用贤臣,天下才能威服,才能收拢百官的人心。至于这个官,到底贤不贤,皇帝自己比谁都清楚。

所以嘉靖皇帝说“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这也是为什么天下都知道严嵩和严党是奸臣,是贪官污吏,嘉靖皇帝不舍得对他们动手,因为他们能给朱家敛财。

我用你,你就贤,不用你,你就不贤。贴个标签撕个标签还不容易。


西堤君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值得刷好几遍的历史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看懂了这部电视剧,也明白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最大弊病——唯道德论。

道德是古代中国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可是道德只能要求君子,不能要求小人。当遇到“大奸似忠”的小人时,道德往往无法下结论,这就造成了很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定论的原因所在。

比如严嵩,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腔热血在道德的指引下与众君子一起阻止嘉靖帝的“胡作非为”。结果呢?被打了屁股,这顿屁股将严嵩打醒了,洗去了年轻时的幼稚。就拿“大礼议”事件来说,从道德角度看,嘉靖帝既然继承了皇位自然继承了弘治帝的法统,认弘治帝做爹顺理成章。但自己的亲爹怎么办?道德也告诉我们“光宗耀祖”的道理,儿子当了皇帝,自己的爹追封个皇帝也在自然不过了。

君臣双方就因这件小事陷入了道德困境,双方谁都没错,只不过“大礼议”已经从道德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而在大明朝,嘉靖帝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严嵩拥护嘉靖就是政治正确。用我们今天的评判标准,你敢说政治正确是错的吗?严嵩就是不贤的?如果说严嵩不贤,张居正、高拱、徐阶就是贤臣?

徐阶退休回南京后,家里人依靠他当年在朝廷的威势在南京胡作非为,大肆逼迫苏南地区的农民贱卖自己的土地,其兼并的土地居然有5000顷之巨!多少小农因此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就是贤臣该做的事?

而且,在严嵩倒台后,《大明王朝1566》旁白中提了一句话:虽然严嵩倒台了,但嘉靖朝财政依然没有好转。百病丛生的大明王朝,不是一两个贤臣能拯救的,也不是一两个奸臣能推倒的,套用易中天先生的一句话就是:“严嵩的丑恶是嘉靖帝的丑恶,嘉靖帝的丑恶是帝国制度的丑恶。”在大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嘉靖朝每个人做出的事情都跳不出自己的圈子,这个圈子就是运行了上千年的“帝国制度”,他们只是在这个制度下扮演贤臣或奸臣:严嵩年轻时是贤臣,老了成奸臣;徐阶上朝时是贤臣,退休后是奸臣;张居正活着时是贤臣,死了后是奸臣。

如果从传统文化的道德角度,对于这些人我们讨论不出任何结果,他们都是复杂的人,都有两面性或多面性,脸谱化的人物只有在戏剧舞台上才能看见。

所以说,嘉靖帝可能是整个明朝最聪明的皇帝,他早就一眼看穿了大臣们的本质,深知人性的复杂。外界俗人所说的“贤与不贤”根本就是伪命题,搞政治是要妥协的,是要变通的,是要讲实际的,不是拿着高头讲章,诵读几句圣贤教诲能解决的。大明朝的危局就算孔子再世也拯救不了。


我们爱历史


这是活成人精的嘉靖皇帝在弥留之际对自己儿子交的底,他真正的把政治是什么看明白了。他知道权力会把一个人变成什么样,凡人是抵抗不住权力诱惑的。他也知道在权力欲望的驱使下人会变,也许会不择一切手段,嘉靖才会说没有人是真正的贤臣。

嘉靖皇帝御极四十五年,前半生积极进取,广开言路,让大明王朝呈现出一派中兴之相。可是在后半生他一意玄修,避居西苑,任用严党。虽然不临朝听政,但他却能牢牢的掌握住朝廷的权力,那是因为嘉靖帝太清楚如何治人,太清楚如何治理这些不同派系的势力了。

刚开始朝局之中有三股势力,严嵩一党(严嵩和严世藩)、裕王为首的清流一党(徐阶、高拱、张居正)以及吕芳代表的司礼监(实际上代表嘉靖皇帝),这三股势力互不统属,而嘉靖的工作就是要做好这几股势力的平衡。只要这三股势力在互相缠斗,嘉靖的皇位就稳如泰山。

嘉靖皇帝当然知道严嵩一党贪墨横行,但是嘉靖还是加以重用,这是因为嘉靖需要有一个人挡在自己的前面,挡住那帮清流。比如说嘉靖要修宫殿,要修道观,要炼仙丹。这些事情清流是不会做的,但是严嵩会为自己做,所以嘉靖用严嵩。严嵩贪污,他自然知道,但是他就是不管,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在想拿下严嵩的时候就轻而易举的拿下。

嘉靖对严嵩自然不放心,所以他把徐阶、高拱和张居正先后派给自己的儿子裕王做师傅,让他们替自己盯着严嵩。嘉靖又派司礼监替自己盯住两派,确保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可是随着裕王第一个世子的呱呱落地,这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权力的天平开始向裕王一党倾斜,而随之而来的“改稻为桑”国策则成为两党斗争的焦点所在。嘉靖是怎么看待这两派的呢,他在第一集的时候,当着两派,他说:

嘉靖背了唐代诗人李翱的《问道诗》:“练的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又说:“你们这些人,有些是云,有些是水,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都是忠臣,没有奸臣”。

这当然不是嘉靖的心里话,他只知道这些人都是自己的棋子。有的是用来为自己敛财,有的是用来维持大明帝国的运转。这些人有的是云,有的是水,但是都得装在自己这个瓶子里,谁想泛滥,都会被自己修理。

他心里真正想说的是: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折里劝朕只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其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

所以这些臣子对他来说没有贤与不贤之分,只有能用不能用之说。他真的看懂了人心,他知道无论是谁做到了首辅这个位置上,都很难再做自己。自己想做个贤臣,可是

门生故吏,亲朋故友竞相依附,人人皆俯首称臣。这样下去,谁能放下自己手里的权力,又有谁能保证这个首辅不会变呢。

事情果然像嘉靖说的那样,在嘉靖废黜了严嵩以后,用徐阶为首辅。可是这位清流首辅的家人亦是圈地卖官样样都干,仅地产就有四十余万亩,比严嵩亦不遑多让。严嵩担任十五年首辅,贪腐200余万两。而徐阶担任六年首辅,所贪财产竟是严嵩的十倍有余。而张居正在裕王去世之后,实行新政,可是他却把持朝政,名为首辅,实为摄政。

嘉靖是活明白了,他太知道朝廷是怎么回事了,所以他才不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

以上。


逆流时代


个人认为这是导演作为后人对明清两代甚至于近代政治集权者管理体制的总结。在当时社会即使帝王或帝师明知如此,也不会说出如此大白话,以张居正编订的《帝学通鉴》(万历帝的政治启蒙课本)为例,其选取的《知政通鉴》章节还是以儒学正统明君的思想作为主导;相较于欧洲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的大白话,可谓是天壤之别。


回归于电视剧本身,该片本就有很大的戏说成分,只是演绎得很精彩。推测导演的构思,本就想借此片以古喻今,警醒世人集权体制的危害;该片的故事主线其实一明一暗:


明线:海瑞的升迁之路。从学政到户部云南司主事的艰难过程。其中重点想表达如下几个意图:

1、普通官员的升迁,只能兵行险着,要么成为政治集团锋利的刀片,要么被其利用身陷囹圄。

2、集权之下,官员之于集权者均轻于羽毛,连生死不过集权者的一念之间,又有什么理想可谈?


暗线:集权体制下的芸芸众生。其中借严嵩和胡宗宪,徐阶集团和海瑞,太监集团和冯保,徐阶和严嵩想表达的如下几个意图:

1、严嵩和胡宗宪:集权之下,政治集团为了自保可以牺牲国家利益。

2、徐阶集团和海瑞:集权之下,没有政治人物之间只有利益关系,没有情感关联。

3、太监集团和冯保:集权之下,要想自保必须培育后续力量。

4、徐阶和严嵩:集权之下,没有清官,严嵩贪腐,但徐阶上位也不见得比前者清廉。


鬼行僧


我一直认为中国真正的历史剧只有两部,一部是《走向共和》,另一部就是这《大明王朝1566》,这两部历史剧开辟了历史剧新的一种表达方式—历史和政治相结合,这样的历史剧才有意思,才能让人们体会到历史书中那短短几十字后面的波诡云谲,但可惜的是目前好像只有张黎导演这样导,当然这些只是题外话,说这些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多看看这些好的电视剧。


“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这句话是电视剧中最后一集嘉靖皇帝对儿子裕王说的话,短短的一句话却也体现了嘉靖皇帝的帝王心术和他四十年驾驭群臣的心得,也体现了封建社会“家天下”的丑陋。

首先当时的明朝有没有贤臣,我想是有的,比如说海瑞先生,这位“海笔架”死时无余财,生前爱民如子,如果连他都不是贤臣,那么我不知道还有谁可以称之为贤臣,但嘉靖皇帝最后还是说“没有真正的贤臣”,为什么?因为在他看来天下是他朱家的,是他朱厚熜的,贤和不贤就是相对他而说的,比如夏言,严嵩等人他们对嘉靖有用的时候就是贤臣,无用的时候就是该死,这就是我要说的封建时代“家天下”的丑陋。


“贤时便用,不贤便黜”这就是嘉靖四十年不上朝,不管事,却依然能够玩弄朝政于鼓掌之间呀就是因为他能把握群臣,明白群臣和他之间的厉害关系,无论是夏言还是严嵩做首辅,只要他们为的是他这皇帝,只要他们对自己有用,那便用,反之等到夏言乾刚独断,严世番敛财敛到目中无己的时候就是该废他们的时候,这就是嘉靖的用人之道。

《大明王朝》是一部良心电视剧,大家真的可以去看看,当然我的分析也很肤浅,因为想彻底的说明白里面的一句话可能需要几千字,毕竟是回答,所以只好深入浅出了。


一树梅花一放翁


我们先说说嘉靖这个人。由于贪玩皇帝朱厚照玩的没空生儿子,死后就由张太后和内阁首府杨廷和决议由朱厚照堂弟朱厚熜即皇帝位。明朝历史最具争议也最不受控制的皇帝嘉靖帝登上了历史赋予他的舞台。

嘉靖皇帝在位45年,前期励精图治,整顿朝纲,武宗朝的乱象为之整肃。可在议父兴献王尊号与朝臣发生激烈争论,史称“大礼议”之争的问题上,嘉靖皇帝与朝臣彻底决裂。并从此不再相信任何人,与朝臣的关系变成控制与被控制的权术手段,而不是君臣相和的鱼水之情。

嘉靖帝中后期,渐渐迷恋起道家炼丹术。不再上朝。但对朝政的控制从不放松。尤其是发生了“壬寅宫变”,嘉靖帝几死于宫女之手,从此再不相信任何人。“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就是他那时候的一个真实体现。

而他对待,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等内阁大臣的态度,也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嘉靖帝“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的权术手段,让他控制文臣集团时候得心应手。在有明一朝,能超过他的,也不过朱元璋,朱棣而已。但那两人无论从历史功绩和评价,都要远超嘉靖帝。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帝驾崩于乾清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北京昌平永陵。

世宗是守成令主的美号,本意是统绪自此开始,为一世之宗,含有皇族内部帝系转移之意。

这个庙号对嘉靖帝来说不可谓不高,在他之前是汉武大帝刘彻,汉世宗。在他之后是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清世宗。嘉靖一朝,虽然长期不上朝,但权利一直牢牢握在他手中。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等猛人都无奈他何,而这些人只要一露出蔑视皇权的举动,都被他给轻易打到。无论杨廷和,夏言,还是臭名昭著的严嵩。真应了那句话,是你的,我给你,你可以拿,不是你的,我没给你,你不能要。这需要绝大的控制力才可以办到。

而他长时间不上朝,致使死后皇权外泄,继位的隆庆皇帝又在位太短,其孙万历皇帝最后也效法先辈,却没有嘉靖的掌控力,致使明朝的君权一再被文臣集团削弱,造成后期党政大祸,虽经济一度繁荣,却不过回光返照,最终拖垮了明朝这艘大船。实是嘉靖做了不好的表率!

喜欢的请关注本人头条号,将有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