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让孩子穿开裆裤吗?小心……

为什么中国那么多人随处扔垃圾,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人的那种开裆裤式的“无私”人格。 ----台湾学者孙隆基

“开裆裤”这种穿衣风格,也不知道是从何时何地起源的,似乎有很悠远的历史。从我记事起,就看到那些2-3岁的孩子穿着开裆裤,这似乎是种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总觉得让人有些难为情。母亲的巧手似乎为邻居和姨家的孩子们都做过开裆裤,尤其是冬天的棉裤。小孩子穿着开裆裤,后面还围着一个小垫子,应该是挡风用的,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也穿过开裆裤,但是估计我也在其中。

如果以后有了孩子我是不会选择让他穿开裆裤的,因为让孩子穿开裆裤,就相当于否定了他自理的能力,潜移默化的告诉他:孩子,你可以随地大小便。

弗洛伊德认为,1岁前的孩子处于口腔期(也称口欲期),1到3岁的孩子处于肛门期(也称肛欲期)。口欲期的孩子,快乐的源泉都在嘴上,譬如吃奶;肛欲期的孩子,快乐的源泉集中在肛门的周围,大小便的训练成为重要的事,父母如何训练孩子,会决定孩子的许多行为特点。


让孩子穿开裆裤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形成两种态度:第一,我可以随处丢垃圾;第二,我制造的垃圾,我负责不了,譬如他的大小便。2-3岁是孩子真正开始走向和认识世界的时期,有了对这个世界的初印象,成人后,这种印象会深藏在他的意识层,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生活方式,那么多无法生活自理的妈宝男与穿开裆裤这件事也有一定的关联。

在商场的女厕所经常会遇到小男孩和母亲一同去上厕所的情况,这让女同胞们未免有些尴尬,我们不清楚这个小男孩会怎么想,但有种可能:他此时失去了分辨自己性别的能力。也许会有家长说:孩子太小,不放心他一个人去男厕所。但如果过于宠溺,低估自己孩子的自理能力,那将会减慢孩子成长的速度。虽然这件事和穿开裆裤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但同样都否定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时候在马路上走着走着,就能看到一位母亲帮着孩子脱裤子,然后就地大小便,有的孩子看起来都有六七岁的样子。其实马路上的公共厕所很多,也可以去商场,肯德基或是麦当劳,就这样肆无忌惮地不顾旁人的感受,甚至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愿意,有些成年人不知何为羞耻感就是这么锻炼出来的。

如果你不相信穿开裆裤这件事这么严重,那旅游景区成片的垃圾,是谁所为?你的孩子把屋子弄得又脏又乱,唯独不会打扫,怪谁?

穿开裆裤也很可能会让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因为穿开裆裤还有两个作用:方便和肆无忌惮,这难免会让孩子形成任何事情都是很容易的意识。成年后,不免会有人投机取巧,只因为我自己想要,我就可以肆无忌惮,不用付出就能得到很多,这样的生活当然方便。

担心孩子不会自己上厕所,就从他开始会走路后,训练他的自理能力,这样在面对以后的困难时,他也会知道自己要有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第一次学走路摔倒时,你总会站在孩子对面告诉他摔倒了就爬起来,也许刚开始很难,但经历过了,下一次摔倒他会自己爬起来,上厕所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个自给自足的时代,让孩子不穿开裆裤,学会将大小便排到对的地方,并主要由孩子自己来控制,这件事意义非凡。孩子与成人都需要自理能力,还有适度的羞耻感(适度的羞耻感会让人自律、奋发)。

让孩子穿开裆裤还会带来生理上直接的伤害:我们的地毯上,床垫上,沙发上有数以万计的螨虫,对孩子的生殖器官也有一定的威胁。培养孩子自己上厕所的能力需要慢慢来,但保护孩子的健康不能等,早些除螨,让孩子睡得香甜,玩的尽兴。

除螨服务,请关注【约洗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