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批评《江湖儿女》充满负能量,贾樟柯亲自回应,你怎么看?

读剧慧眼


一部电影上市,总会见仁见智。

环球总编老胡发文谈了自己的观感,那是老胡的看法,贾樟柯的回应,那是小贾的做法。

至于观众,可以赞同老胡的观点,也可以支持小贾的努力,还可以有自己的第三种,第四种,第五种想法……这才是正常的,不是吗?

个人支持老胡。文艺作品,你总是要告诉观众点什么。电影反映的现实倒是很现实,可是这种现实,属于灰黑地带,毕竟这种灰黑地带不是社会的常态。是想说明什么呢?好人没好报?!还是人都不可信?如果这就是我们的现实,我们就在这样的现实生活,想起来就让人沮丧。

又想起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一部像纪录片一样真实的电影,印象很深,个人感觉,把导演要表达的,都表达出来了。但《江湖儿女》似乎达不到。


烟花三月09


胡锡进拿负能量来批《江湖儿女》,是看错了靶心,瞄错了目标。结果被贾科长逮着机会一通冷嘲热讽弄得灰头土脸。虽然在此后的帖子中,胡承认观剧后的莽撞和删帖的情节,却也被“不给官媒送票”这样的回复呛得尴尬一场。

平心而论,胡锡进的观影体验很糟糕,压抑和不快促使他想发几句牢骚实在情有可原。老实说,包括笔者在内许多人看过《江湖儿女》以后,都有胡的糟糕感受。问题在于,胡锡进牢骚发错了地方,结果授人以柄。许多人认为,胡的乌龙一方面是由于执着于正能量的工作惯性,另一方面也因其对艺术感知的疏离。这话我同意。

在我看来,其实影响观影体验,感到压抑沉闷的真正原因,不在所谓的正负能量,而在于电影本身的叙事表达。看电影不就是冲着一个好故事去的吗,然而,《江湖儿女》所呈现的却只是一堆难解的、支离破碎的隐喻符号。不过话说回来,创作者和投资方敢拿票房做赌注,自然也有其值得一说的可取之处。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这部影片的观感:



一、如果创作者原本就希望将沉重、压抑的情绪,注入到整个碎片化的叙事中,你得说,他做到了

这是一个跨度不到20年的男女恋人的故事。男主女主都是“社会人”,影片用人物经历的碎片画面,串联出一个受伤女人的人生故事——从江湖风光到为爱入狱,从出狱后的窘境至恋人重逢后的无情,于是再次回到生活原点命。物换星移人事已非,但江湖还是那个江湖。

整个观影体验,只有压抑、沉重和同情,没有故事人物的代入,也看不到三幕剧那种常有的起承转合,没有心跳加速的悬念,更没有酣畅淋漓的情感宣泄。观众跟着人物,就像巧巧出狱后的流浪一样,根本就找不到方向。你当然可以把它看成是创作者的一种探索,探索用一个商业片的黑帮外衣,去讲述一个文青欲语还休的怅然故事,但电影是叙事艺术, 99%的人都是冲着故事去的。没有像样的故事,怎么都不会满意的;

二、环境和人物超写实,廖凡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大约稍有点阅历的人都见过斌哥这样的社会人。短暂的义气和风光,再加上时间的浮尘,人是灰的,天也是灰的。一些影评人说,故事的前半部分是有意模仿港片的黑帮仪式感,但实际上那不是模仿,而是真正的写实。无论是人物语言、肢体动作,还是质感强烈的环境营造,都是我看过的电影中少有的。





廖凡的表演,克制、隐忍、到位。从风光无限、豪气干云,到落魄后的无奈和失落,廖凡将一个现实中的社会大哥,令人信服地活脱脱地演绎出来,层次感和成长线也都非常明显。巧巧这个人物大约承载着作者相当深刻的一段往事和挥之不去的情感寄予,而刘涛的表演整体来说差强人意,但细节方面仍免不了刻意为之 。

三、影片中充斥着太多的隐喻符号,令观众根本就来不及会意和认同,倒是为影评人提供了很好的咀嚼素材


整部电影充满了隐喻,但大多都很生硬。用关公雕塑隐喻江湖,是个不错的点子,而不断强调的纯净的火山灰,又在暗示什么呢?还有那个没有怎么铺垫就冷不丁冒出的三峡,又在暗示什么呢?是想隐喻所有的东西都烧成了火山灰,并且像三峡那样都消失在记忆中吗? 看上去这是一部编导自己的江湖梦和江湖路,今天把它呈现来意欲与过去告别,或许吧。 (以上观点和行文,部分内容采自笔者之前发布的文章)


行者私享


胡是搞媒体的,媒体要不发表文章就罢了,要说几句话,必须要有明确的观点,要不然这就成了捣江湖了。

最近这个老狐狸呢,对贾樟柯的一本电影《江湖儿女》,发起来很猛烈的批判,认为他的现实主义作品充满了负能量,让人看了感觉难受。可以这样说,如果说那本电影真的有这样的效果,那我认为这本电影拍的很好,它触动了你,他刺激了你,他让你感觉难受了,这个作品就有力量了。老狐狸不喜欢,但是并不代表大众也会不喜欢。

贾樟柯的回复呢,回的很好,我现在正忙着呢,有空的话呢就回复你,如果说没有回复,也就代表着他没有空,而不是看不起你这个老狐狸。那事情就让老狐狸被动了。继续骂吧,人家可能继续忙着,没工夫搭理你。不骂吧,人家又老不回复你,心里不痛快。哎,这就是看得出文人的水平,就是有那么大的区别。所以应该可以想象到贾樟柯的那部电影《江湖儿女》是值得一看的。

老胡总认为他的社会是好的,当然我们也希望他这样的一种感觉能够持续下去。他可能希望的说,能够通过不断的去追捧那些他所认为好的东西来替代这个不好的东西让自己增加一些资本,来进入到更高的水平。或者说呢,他即使保持在现有的水平上也会很不错。人总是这样,吃着大餐时,不会高兴去看大光明眼镜店门口那群要饭的。

不可否认,这个社会当中比他差的那一部分人的呐喊也好,痛苦也好,尤其是看到他们的痛苦,他会觉得你是拿了一块臭豆腐往他鼻子跟前儿杵,坏了他茅台酒的味。就这一句话来说,我想普罗大众门该能够认识到老狐狸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应该可以想象到他在文艺革的那年代属于哪一派,很简单的你就了解到了。文如其人不假。


大舟财经观


我感觉贾樟柯对于胡锡进这次批评,实在是求之不得啊。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先看《江湖儿女》中秋节的票房情况。

自从9月21号周五上映以后,在中秋节小长假第一天票房还略有提升。但是小长假第二天票房就开始下跌了。而同时中秋节期间其它同档期竞争对手,像《黄金兄弟》啊。甚至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的电影票房都在增加。

大家看,第一天《江湖儿女》票房和《悲伤逆流成河》还持平。第2天,向来是烂片代言词的郭敬明电影票房大幅增加一倍以上,第3天继续提升,《江湖儿女》确实每况愈下。

虽然中秋节小长假贾樟柯这部电影票房有5000万,已经超过了过去他所有电影过年票房之和。但是票房也就这么点了。

中秋节过去,周二是第一个工作日,票房就大幅下跌到300万,看样子也就这样了,后面票房肯定没戏了。

但是想不到这时候胡锡进送上了一次神助攻。

胡锡进在微博上批评《江湖儿女》看了给人添堵,贾樟柯马上就回应了。然后这个事情上了微博热搜,成为了热点。

大家看这个微博的转发和点赞数,比贾樟柯这些天发的其它微博都高了一个数量级不止。

同时网络上各方都对这个新闻展开了热烈讨论,有支持胡锡进的,有站队贾樟柯的,但是这些都不要紧。一个人最怕没人关注,有人骂,有人捧,这才会成为热点啊。

大家看,猫眼上,9月26日这部电影的微博指数,微信指数和百度指数都大幅提升。

说明有更多人的因为这次骂战开始关心这部电影了。也就是说因为胡锡进的批评,有更多观众关心《江湖儿女》了。

这对贾樟柯可是好事啊。

再看26号也就是昨天的票房情况。

对比之前25号票房情况

可以发现《黄金兄弟》跌了300万,跌幅达到15%。其它几个电影基本上都在跌,《江湖儿女》却基本不跌。

如果没有这次胡锡进的神助攻,估计《江湖儿女》至少也要跌10%以上,可能就跌破300万了。

今天《江湖儿女》的票房还有可能提升。

所以贾樟柯真的要好好感谢胡锡进,这次广告打得好啊哈哈哈。


梁鹏飞


《江湖儿女》确实在题材上是压抑的,这是电影表现真实社会现状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所有的电影一定要高于现实,很多现实题材的导演,就算是拍用演员演的电影,也是把故事放在真实的社会中去展开。

而真实的故事往往不是大叙事的,没有强烈的动作,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更多的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表现出一种气氛,达到电影的升华。

我们通常把这种电影统称为现实题材的文艺片,观众可能需要比较有耐心去欣赏这些电影导演从中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要去猜导演的心思,那么很多观众会觉得花钱进电影院还要花脑子思考,得不偿失。

所以这也导致成本8000万的《江湖儿女》,如今只有5000万票房,虽然已经是贾科长最赚钱的一部电影了,但依然离收回成本还有一段距离。

至于《环球时报》总编辑的短评批评《江湖儿女》太负能量,太灰暗,给人心里堵得慌。 虽然大聪不认同胡锡进对电影的评论,但在自由表达对一部电影喜欢与不喜欢时,胡锡进是没有错的,他当然可以不喜欢《江湖儿女》。

此外心里堵得慌我是认同的,确实《江湖儿女》让人看了心里堵得慌,这其实可以当做一种赞美了,因为《江湖儿女》或许就是需要表达这样的情绪给观众。 贾科长之后对胡锡进的评论逐条做了回击,其实也说得很好,以小见大,指桑骂槐,影射了很多东西,包括何谓真实的中国,何谓带着滤镜看中国沉默中的大多数。

这些都很好,希望这件事情还有下文。


大聪看电影


我相信绝大部分答友肯定会坚定地站在贾科长一边。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同样的电影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作为公众人物,这样直接用贬义词来抨击一部电影是不妥的。

之前看过贾导的不少电影,一些电影揭示了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看起来有些揪心却意味深长。基于对贾导的信任,我相信《江湖儿女》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打算等周末立即去看。

喜欢贾导回应里的一些话,真话是最大的正能量,见不得真话和真相,才是负能量。贾导还说,好人不一定好报。这个社会的现实就是如此,这样拍成的电影才不是戏是生活。真实的生活才让人堵得慌。


对于胡总,学法律的人常说虽然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捍卫您说话的权利。您有自由发言的权利,可是作为公众人物,应该避免发表太过于倾向性明显,可能代偏粉丝,给他人声誉造成损失的言论。


律师独角兽


之前看过《江湖儿女》的海报和预告片,很喜欢“江湖儿女”这个名字,以及海报里廖凡那副“江湖吊样子”,也准备看看这部电影。

但现在国内影视圈各种不正常现象,除了那些没有任何演技的流量娘炮之外,还有偷税漏税,阴阳合同这些劣币驱良币的现象。即使影评界也是很多“关系户”“吹捧”,像《我不是药神》本身是一部好电影,但被影评媒体吹上天还是过了点。而最近《江湖儿女》上映后,有一些影评又“发疯式”的夸奖,也是过了。

而《环球时报》胡锡进也去看了这部片子,他看的可能根本不是电影,他看的可能还是社会新闻天下大事,看完他又堵了,受不了缺少正能量的电影。胡锡进的正能量与《新闻联播》基本相似,与胡鞍钢的贬美也相似。但胡锡进更为诡异的是,他有两套话语,无论面对何种境况都有说辞,也不知道他真信还是假信。

倒是胡锡进这一“批评”,贾樟柯的回应,给《江湖儿女》免费贡献了一波宣传,是啥剧情让胡锡进堵得慌?我们要看上一看。

你看过《江湖儿女》吗?感觉如何?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老胡现在都闲到有空看电影,发影评了?!中美贸易战结束了?这时候不是该老胡各种编辑正能量文章,纷纷出笼,袭向美帝国主义,对美帝国主义的画皮进行深刻揭露,对美国黑历史进行深挖。组织各种宣扬我国威军威的正能量文章,给人民以胜利信心的关键时刻吗?


你老胡怎么能跑去看电影,还是看一部负能量满满的的电影呢?(能不能私信我,跟我说说暴露镜头多不多?尺度大不大?)多少中国少年在等你老胡宣传爱国主义呢,怎么就丢下工作,跑去看个什么破电影?要搁战争年代,这可是文宣队跑到前线,把小竹板儿打起来,给各路战士鼓劲打气的时候哟,您跑去看电影了,美国宣传机器可没停下,人家在升级贸易战,我们宣传得力干将到好,跑了!

看电影去了!不是我就是奇怪,以前太平时候,老胡没这看电影,发影评的爱好啊?难道说这一次老胡派不上用处,给上级丢一边落荒呢?这是在婉转的提醒领导注意,是在请战呢?这么说老胡也忒惨了点,老胡多忠诚一个同志啊?怎么能这么当夜壶一样,用着爽,用完给人塞床下黑角落里去不管呢?宣传口多幸苦呀,老同志一定要照顾好,这几天不能乱说乱动,不妨给安排到《故事会》去负责一些工作嘛。老胡这样的老同志,一块砖精神一定还是有的,会服从安排的。


李三万的三万里


1、胡锡进是有超千万粉丝的媒体大佬,贾樟柯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导演,全国人大代表,两人在不同领域都非常有影响力,至于贾科长为何要回复胡锡进,也是有原因的


2 首先我们来看胡锡进对贾樟柯新片《江湖儿女》的质疑,是这样的,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不是药神》那样的电影才是正能量,《江湖儿女》是满满灰暗的负能量啊

3 这几天忙着宣传全国到处跑的贾樟柯看后说有空就回复,这不,过了两天,他就回复了,我们要不要逐条来解读下(以下解读仅是个人观点)

一的意思是,电影表达的悲欢是不一样的,如果全世界的电影都像《我不是药神》那样子,那也太乏味了吧,所以,要允许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电影的表达

二的意思,其实仔细看,真的有点“您常年处于高位,怎知现实如此”的感觉,这一条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我不是药神》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现实,《江湖儿女》其实也是实事求是的现实,在我看来,《我不是药神》对现实的表现程度,远远不及《江湖儿女》,现实本来就是残酷的,回避也没用

要真说负能量,如果胡锡进先生真去看了故乡三部曲《小武》、《任逍遥》、《站台》啥的,那三部,简直比《江湖儿女》“负能量”不知道多少倍呢

三,其实胡先生可能没看懂《江湖儿女》别墅闹鬼的真正内涵吧,那里的“鬼”,我个人理解是人心的鬼,心里有鬼,才是怕鬼的最高境界啊。三的最后一句简直是打脸不留指痕

四的核心是“选择性复杂”的问题,我理解的是,我们其实把“复杂中国”挖透彻了,其实比什么好莱坞宝莱坞都强

这三条真是有点酸喔,不过我在意的是第六条,胡先生啊,说电影就说电影吧,为什么要把臭豆腐拉进来,这下好了吧,美食爱好者不会干了

还是那句话,《江湖儿女》已经算是贾樟柯最不灰暗的电影了,或者已经是很妥协的电影了,如果胡先生去看了他《山河故人》之前的几部片子,那估计要气疯掉。关于第十条,真的,我们在世间活得越久,就知道,做人不要太好人。贾科长这一条怼得非常高级,大意就是,您不是不相信因果轮回么,怎么又相信好人好报了?嗯嗯,我个人觉得,这个世界,你不必做好人,但也不要做坏人,就够了。

贾樟柯的电影都是平庸故事,但就是这样的平庸故事,去了戛纳,去了威尼斯,拿了很多奖,说明他的电影性是足够的。至于“心里有点堵得慌”,这句怎么这样熟悉,原来啊,很多人看《我不是药神》后也不是这样说的么?很奇怪,我自己看了《江湖儿女》反而有一种释怀,就是赵涛角色自己的释怀,有一种“大仇已报”的感觉呢


4、贾樟柯对胡锡进的信,你可以说是为了票房宣传的一种手段,也是对一个千万级粉丝大V的商榷,有理有据,有礼有节,有文化的人吵架,都不带一个骂人的字眼的,也是高级和高明了


映画台湾


翻看胡总编不久前的微博,他表达了社会不能总说正能量,必须接受负能量的存在这一观点,可是短短几天后,他又开始怒批电影全是负能量,这翻脸翻的,堪比京巴。

正能量一次火了这么些年,作为媒体工作者,深知宣传正能量是工作所需,也是必须去做的,特别是国家级别的媒体,必须要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凝聚起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因为这是国家需要的,管理需要的。所以,在报道时,必须要加上一层粉红的滤镜,而非无死角的真实。

国人爱看美剧、好莱坞电影、韩日电影,深知宝莱坞电影的越来越多,当然,它们中间也有不少是主旋律的、歌功颂德的、劝人向善的、好人有好报的,但是,它们都没有忘记依托于真实、依托于人性的正常逻辑,而非口号化的、脸谱化的、样板话的。

它们的电影中,可以有批判,可以有嘲讽,好人可以被打死的、坏人也是可以笑到最后的。我们的电影中,早恋总是不能成功的、小偷是不能讲方言的、小三是不能上位的、警察必须是慧眼如炬的,所以我们的电影是一开始就能猜得到结局、判断出绝对黑与白的,而缺失了真实世界中人性的“灰”,而这种灰色恰恰是真实的。

转述周刊杨老师的一句话,“只有那些符合真实人性和人心的作品才能够成功,而事先要求反应某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再根据此去罗织故事的方式永远不会奏效”。

就冲胡总编的这句话,我觉得很多人也是值得去电影院里看一看的,应为最起码这是一部真实的片子,没有粉红滤镜的片子,为数不多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