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三次打败秦国,以5万打败50万,如果吴起对白起,两位战国英雄谁会胜出?

秋天的红叶882


吴起是白起的前辈,两者相差百余年,在兵家当中,吴起可以说是白起的祖师爷,根本没用可比性啊!如果比带兵打仗,白起肯定不是吴起的对手。不过白起的为人,比吴起要好。吴起的污点太多,颇具争议,在做人方面吴起无法与白起来比。抛开人格,吴起的战功显赫,只是媒体很少报道而已,所以功绩被埋没。

吴起帮助魏国建立魏武卒,使魏国称霸中原。吴起拥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他也算得上是一个全才。早年他在魏武侯手底下做主将,帮助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取河西地区(商鞅变法以后,河西地区才被秦国夺回去)。在魏武侯时期,吴起用5万魏武卒战胜秦国50万,因此闻名天下。这样的功绩,在历史上绝对是罕见的。可惜的是,在魏武侯继位不久,想任用吴起。结果被宰相公叔痤陷害,吴起只好逃到楚国。去了楚国以后的吴起开始在楚国变法,历史上称为“吴起变法”。楚国任用吴起变法以后,很快强大,所以楚国从那时开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吴起和孙武并列在一起,也就是说,吴起的成就,仅次于孙武。这两人都有兵法流传于世,可以说是兵家集大成者。在唐肃宗时,吴起位列武成王的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吴起又被追尊为广宗伯,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此外,吴起的父亲对吴起还非常的崇拜。父亲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像白起一样能文能武,精明能干,所以将他取名“白起”。有人会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吴起即便是白起的前辈又能怎样?白起被人们誉为“杀神”在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军40万。我们来看看,白起是如何一战成名的。

在长平之战,除了白起有功劳,我们可能还忽略了一个人,此人就是范雎。如果不是他的离间计,白起与廉颇干起来,不知道谁会赢。如果赵王不换将领,即便是白起,估计也很难将长平拿下。廉颇想打消耗战,消耗战的结果,就是看谁的经济实力强。当然,在当时战争拖得越久谁都消耗不起。所以,秦国率先采用范雎的计谋,离间廉颇与赵王之间的关系,赵王不信任廉颇将老将换下,任用年轻的将领赵括。而白起老谋深算,身经百战,对战新手赵括,可以说是游刃有余。所以,白起做大将以后,用智取胜,用两万五千人突袭赵军的后方,切断赵军的粮草,以此消耗赵军的战斗力。白起将赵军切断退路,只围困不进攻,说明白起不敢正面与赵军干仗。最后赵军坚持了四十六天,饥饿难耐,到了相互残杀为食的地步,赵括带了一部分有力气的突围,结果被乱箭射死。而留下来的那一部分,已经到了拿兵器的力气都没有了。所以,40万人饿的投降,如果不是因为饥饿,40万人怎么可能轻易投降。

白起领导的军队,根本没用和赵军正面交锋,大战开始就将赵军围困。赵军里外不能照应,与邯郸失去联系,后勤没有补给。等赵军丧失了战斗力,秦国才捡了便宜。不过这也是白起的高明之处,不与赵军正面对战。所以说,赵括太年轻了。才吃了这种亏,换个将领估计就会改变战局。(朕史回答,不对之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朕史


吴起是战国初期百年难一遇的将星、帅才,他文能兴国,武能定天下,精通儒兵法三家思想,实在是世间少有的奇才。白起的父亲过于崇拜吴起,故给白起取名起,希望他能像吴起一样成为一代战神,收复秦国的河西之地。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一生斩杀六国将士百万有余,其赫赫武功虽吴起亦不能比也。如果以战阵之才而论,我认为白起可以胜出;如果以综合实力而论,吴起胜白起多矣!

一、个人武艺比较,白起胜出

吴起的武功十分高强,他曾一人击杀同乡三十余人。要知道战国时代人人习武,凡有血性,皆有争心,吴起所杀的同乡之人虽然是普通百姓,但跟后世的农民有较大区别,他们是会一点武功与战阵的。吴起以一人之力对抗三十多人,十步杀一人,可见其武功很高。

白起从秦国普通士兵做起,最终为成铁鹰剑士,个人武艺是出类拔萃,至少是百人斩以上水平。铁鹰剑士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样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地娴熟。铁鹰剑士上马可敌赵国飞骑,下马可敌魏国武卒,十万秦军只有千余铁鹰剑士,个个都是以一敌百的勇士。因此如果吴起与白起同时在巅峰时期个人比武,则白起胜出的概率较大。

二、战阵之才,白起胜出

吴起处在战国初期,他虽然把车战兵淘汰了,组建了步骑混编的魏武卒方阵,但是他的军事思想还是春秋时代的“正正之旗,堂堂之阵”!也就是说吴起打仗的时代,双方约定好地点,时间,然后列阵而战,战不过一天就分出胜负了。吴起那时还没有后世的那么多阴谋,打败对方靠的就是精兵,战阵、勇气!

白起处在战国中后期,那时战争艺术经过孙膑的发挥,已经不再是列阵而战了,双方可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偷袭战、奔袭战、围点打援、反间计等各种战术都用上了,白起不仅兵精械利,更精通上述各种战术,还是围歼战的发明者。因此吴起的精兵与上白起的精兵,双方可以打成平手,但是白起会运用各种战术将吴起打败,受时代限制吴起并不知道那么多的战术。故战阵之上白起胜出。

三、治军治国,吴起胜出

吴起治军治国都远超白起,这点上面白起不及吴起多矣!魏武卒是吴起亲自训练的,秦锐士却是车英、司马错训练出来。秦锐士是一支能征善战,执行力强的军队,任何将领带他们作战,都可以省心省力。至于治国,白起根本就不能治国,他只能带兵打仗;吴起则可以治国,魏国、楚国他都治理过,且治理的效果跟商鞅治秦一样成效显著!所以论综合实力,吴起胜白起多矣。



大秦铁鹰剑士


首先要说明,在吴起与白起之间有道重要的分水岭——商鞅变法!吴起打败的是商鞅变法前的秦军,而非白起统领的商鞅变法后的秦军,而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军战力简直是天地之别!

魏武卒光芒背后的致命伤

吴起精研儒、法、兵的知识结构,以及训练处魏武卒的成功案例,若作为军校校长倒是十分合适。一但在战场遇见不拘泥常法、用兵之道变化莫测的白起,吴起胜算渺茫!

魏武卒威名之下光芒四射,一时让天下侧目。世人亦被魏武卒这耀眼光环所遮蔽,忽视或者“谅解”了光环背后的吴起之所以取得这些战果,本质是基于魏武卒单兵素质和体制战法领先于当时的列国军队,而非吴起具有惊世战役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这一点,恰恰是吴起遇见白起后必然战败的致命伤!

白起惊为天人的战略指挥艺术

若将整个战国比作围棋棋盘,秦、齐、楚、赵便为四角星位,而燕、韩、魏则为侧边星位,那么中央的“天元”位是谁?在哪里?答案是:韩国野王!这个事关战国局势走向的天元位,在整个战国历史中没有任何一座城池可以与之相比!野王的战略价值在战国初期尚不明显,直到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占野王,将韩国一分为二而将长平“切割”出来后,其威力立显!这无异于在六国核心位置插进一柄致命匕首,且成功蒙蔽了六国注意力,尤其没有引起赵国任何骚动。直到公元前260年秦赵在长平山地开战、乃至最后赵军45万全部被坑杀,估计都没有几人意识到秦军攻占野王本就是为长平之战精心策划的致命一环!

从262年到260年,秦军拿下野王并未立即抢占长平,而是给足了赵军“上党(实为上当)”时间、等赵军接收后才派王龁出兵。由此也证明了秦军根本就不是相中了长平的那些城池,而根本战略目的就是在长平山地一举歼灭赵军主力、进而灭赵!如此宏大的战略构想、如此凶狠的战略进攻、却又如此的隐蔽,恰恰是白起凶狠、毒辣、精准的战略眼光体现!这,也是白起战略指挥艺术的巅峰之作!

结论

吴起的魏武卒和商鞅变法后的秦军具有两个共同点:奖励军功、奋不顾身,魏武卒击败的50万秦军尚是旧式体制的老式秦军,待商鞅变法后的秦军已经完成了华丽丽的涅槃,有着与魏武卒近似的奖励军功制度、有着闻战则喜的高昂士气、羞于私战而勇于公战的铁血斗志!

在这样一支多兵种协同的战国顶尖大军面前、在这样一位可怕的战略大师、指挥大师作为统帅的秦军面前,想凭区区5万魏武卒就想胜秦军?其结果只能是血的事实: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白起于大败韩魏联军,一次斩首24万!仅存的魏武卒亦损失殆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大相无形


从综合能力上来说,吴起已经超出了白起一个层面!

不可否认,白起身经百战,杀敌上百万,是战国时期战绩最为辉煌的将领,获得了杀神的称号。长平之战,白起更是坑杀赵卒四十万,人屠之名,让天下骇然!



但是和吴起相比,白起只能说军事指挥上的天才;而吴起,则是一个全方面的天才,在政治领域、军事领域都拥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可以这么说,吴起是那种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一个国家的人!

1、鲁国是吴起人生发迹的地方。抛开吴起在鲁国杀妻求将的行为不说,吴起能率领弱小的鲁军击败强大的齐军,就已经说明了吴起具有相当的军事才能!

2、离开鲁国之后,吴起来到魏国,在魏文侯的手下,吴起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不仅仅是军事指挥上的。

在魏国,吴起从改革兵制入手,一手创建了名动天下的魏武卒,并率领魏武卒多次击败秦军,让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大的存在。


据史书记载,吴起带魏氏武卒与天下列国大小战役共76场,其中64场胜,12场平。其中以五万魏武卒大破50万秦军更是让天下诸侯为之震慑!

3、魏国之后,吴起再仕楚国,进一步展现了自己在内政改革方面的才能。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之后,楚国国力强盛,向南攻打北越,将楚国的版图扩展到了洞庭一带,向北楚军饮马黄河,打败了当时强大的魏国,而这个强大的魏国,正是由吴起一手缔造的!

在鲁、魏、楚三国的经历,说明了吴起不仅在军事指挥上的才能,而且练兵也是顶级的存在,在内政改革上,吴起同样相当优秀!

相比于吴起,白起在军事指挥上的成就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白起非常擅长指挥大规模的作战。在白起的战绩中动辄斩首十万以上,毫无疑问都是大规模作战:

白起攻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白起攻打楚国,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白起攻打魏国,于华阳斩首十三万;白起攻打赵国,沉卒二万;白起攻打韩国,于陉城斩首五万;白起攻打赵国,于长平坑杀赵卒四十万。

但是白起所取得的所有战果,都是建立在一个商鞅变法之后强大的秦国之上的。秦国最精锐的士兵秦锐士,也是秦将司马错一手训练出来的。

可以这么说,白起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所完成的,而吴起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巨人!


胡史乱翔


白起:我最善于打大规模战争,兵多,将多,越多越好,再多我也能指挥,我已经将指挥艺术发挥到极致,在军队指挥方面我排了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吴起:我最善于打小规模战争,兵精,将良,特别喜欢以少胜多,我已经将指挥艺术发挥到极致,在军队指挥方面我排了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白起:我外号秦国战神,从来没输过。

吴起:我还写了吴子兵法,打仗从没输过。

白起:我战果最大,我统兵杀敌有160万之多,我号称人屠。

吴起:除了打仗,我还懂政治,懂改革,你白起就是个政治白痴。

白起:我功劳太大,国君都不可封,只有赐死我。

吴起:我改革后的楚国,国力上升,经济强大,在国君死后被清算,五马分尸,厉害不厉害?

从军事层面来说,白起略微强于吴起,白起时代的战争,规模更加宏大,指挥难度更大,敌方更强才能证明自己更厉害。吴起时代正是战国开局,精兵强将是吴起创建的,魏武卒横行天下的开创者,要养魏武卒却很困难,一旦国家经济崩溃,养都养不起。白起军事战果最大,杀敌最多。

从政治层面来说,吴起就强白起太多,白起就是纯粹的职业军人,吴起还懂政治,还是政治家,从能力来说,吴起不比诸葛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吾king德皇


吴起是个政治军事皆通的天才,深知人心,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白起是个职业军人,是个杰出的军事家。根据吴起与白起在历史上留下的轨迹,我们分析一下两个人的才能。



吴起自小就野心勃勃,立志要出人头地。为此,吴起根据当时的形势,有选择的刻苦向学,精通儒家,法家,兵家等多家学问。吴起事业心极强,为了功成名就,不惜一切代价。

一,吴起在法家领域里,造诣很深。吴起认为,法制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先决条件,对国家的法制看的很重。晚年,吴起在楚王支持下,主持了变法。新法极大的增加了国家对国内资源的汲取能力,也同时极大的伤害了既得利益者――贵族阶层的利益。


在吴起主政时,变法得以推行,楚国迅速变强。吴起打造的新楚军,也在战场上大展雄风,屡次三番的打败强敌。

但是利益受损的贵族,仇视吴起的变法,拼命反对。楚王的支持下,勉强还能推进变法的继续进行。但楚王死后,吴起自知变法不能继续推行下去了,自己的事业也走到了尽头。

为了维护变法,打击贵族。在造反的贵族军队追杀自己时,伏在楚王身上,让敌人的箭也射在楚王身上,让继位的楚王有理由杀掉他们。吴起宁死,也要维持变法。可以看出,在吴起的心里,法制有多么的重要。


二,吴起在军事领域里,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吴起先后帅领鲁国、魏国、楚国的军队大胜敌国,这不是偶然的。吴起能组织并训练出战力强大的军队,能够充分的挖掘并发挥出军队的潜能。
他治军极严,赏罚分明,视士族如亲人。吴起治军留下了许多故事。比如为了调动士族作战积极性。吴据在军中酒宴上,根据军功编排座位说。甚至,吴起数次为伤族吸取脓血。

吴起打造的军队,士族强悍,装备精良,训练刻苦。凭借战力和高明的指挥,吴起在战场上鲜有败绩。

白起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以善长打大规模的歼灭战闻名于世,有“人屠”之称。


秦人尚武,再加上商鞅变法的作用。秦军在战场上表现十分凶悍,被东方六国称为虎狼之师。白起帅领秦军,先后重创楚国,迫楚迁都。又屡败韩魏,使得韩魏国力严重的被削弱。后来,又在长平歼灭赵军主力,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基础。

吴起与白起对比的话。

在军事领域。战场上,吴起与白起的指挥能力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难分高下。

吴起在鲁国,魏国,楚国都从零开始,重新组建了强横的军队。白起没有从零开始,组建军队的经历。

政治方面。吴起有主政一国进行变法的经历,白起也没有。

所以,如果吴起与白起公平的在战场对决,综合能力更强的吴起胜出的概率更大。


德全不畏


个人看好吴起!白起碰上吴起,恐怕一世英名要毁于一战了!吴起这家伙虽然没有做到战必胜,但是也一直是立于不败之地!白起的一生战绩虽然很牛逼,但是和背后强大的国力多多少少有一些关联。而吴起这家伙不同,军事只是他众多才能中的一项。这家伙一生为三个国家效力过,基本是在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就牛逼。先在鲁国,为鲁国打败过齐国,后转魏国,在魏国建立了一支纵横天下的魏武卒,最后转向楚国玩起了变法,在老楚王死后吴起遭到楚国贵族的迫害,临死还用计谋拖上那些害他的贵族一起陪葬。就这牛逼辉煌的人生经历,在整个战国时代恐怕也找不出几个了!

在后世吴起都是被人和孙武并称为“孙吴”的。

如国抛开国力不论或者两方兵力相等,吴起率领魏武,而白起率领秦军,恐怕最后的结果最好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谁也讨不到谁的便宜,这对吴起来说不过是多一次战平的次数罢了,而对白起和秦军的名声恐怕要有巨大的影响了!想想赵奢击败秦军时列国是何等的动静,那还不是白起统率的呢,如果能和白起战平,那和击败秦军又有什么区别呢?在世人的眼中也就会认为虎狼之秦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买鱼送熊掌


吴起胜,吴起领兵向来以少胜多,以精挑众。白起,兵法只有秦以巨大财力物力人力支撑的起。遇上李牧,他也只能傻眼,后来秦国的王什幺灭楚也是套用此法。


荆州红星


白起,名将对决打得是后勤和民族忍耐力,战术水平都差不多。秦国自郑国渠修好之后,粮草物资可以源源不断送到前方。长平之战中,赵国之所以换廉颇的原因就是赵国后勤跟不上,换上赵括就是急于解决战斗,以为能像马服君那样力排众议,一战成名,只可惜。。。。。。


赵金翔


肯定是白起+秦军强。第一,士兵训练,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军锐士的训练标准是和魏武卒一样的,第二,吴起时代,秦国国力羸弱,但白起时期,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在秦国强大国力的支持下,秦国军队的装备是七大战国里最精良的,第三,战术思想有了变化,吴起打仗军队都是正面硬肛,自从孙膑打败庞涓后,运动战变成主流,夜袭,偷营,各种战术层出不穷,而白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综上所述,吴起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