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身麻醉的方式由吸入麻醉转变到了静脉麻醉?

菻雨


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可以把全麻分为全凭静脉全麻,全凭吸入全麻,静吸复合全麻。



吸入麻醉药在现在麻醉史上是有突出贡献的,1846年美国牙医Morton用乙醚给患者实施麻醉被认为是现代麻醉的开始(当然有人比他早使用过但没有报导)。最开始的麻醉药都是吸入性麻醉药,如乙醚,氯仿,氧化亚氮(笑气)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当时的吸入性麻醉药有各种缺点,慢慢的很多吸入性麻醉药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们需要找到一个种理想的麻醉药,它要具备可控性好,麻醉强度大(少量药物就有作用),对其他系统影响小,最好不在体内代谢(以原型呼出),好闻,理化性质稳定等特点。目前临床上比较接近的是七氟烷。

全凭静脉或者说全凭吸入是指镇静药的给入方式,如果镇静药使用丙泊酚或者依托咪酯,维持过程中也一直使用丙泊酚或者依托咪酯就叫做全凭静脉麻醉。如果镇静药使用吸入性麻醉药,如七氟烷,异氟烷,地氟烷,恩氟烷等等,不使用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就叫做全凭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就是两类药都会使用。


临床上全凭静脉全麻和静吸复合全麻比较多见。对我个人来说,做全麻时喜欢使用静脉麻醉药进行全麻诱导,维持期间使用吸入性麻醉药为主,手术结束前再转换成静脉麻醉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患者更快的苏醒。当然对于短小手术不需要这么麻烦的转换,一般针对麻醉时间大于2小时的手术。可以减少单一药物的使用量,减少药物的蓄积,减少苏醒延迟。临床上全麻复合其他麻醉方式也非常常见,目的是减少全麻用药,更好控制患者生命体征。

看起来很简单哦,但是每个个体的情况都不一样,麻醉医生一定要个性化的选择麻醉方式,麻醉药物,麻醉监测,麻醉治疗手段,让患者以最小的痛苦接受手术,最好的体验完成住院治疗,最快的速度恢复健康。

最高级的麻醉是一条治疗线而不是一个治疗点。麻醉医生不要单纯以手术结束为麻醉的终结,而应该以患者手术准备,甚至入院到出院为一个整体麻醉治疗过程。这是舒适化医疗和快速康复外科对麻醉提的新要求。


麻醉医生小康


欢迎关注麻醉医生谈健康,为您解答疾病咨询,科普健康知识!

谈到现代临床麻醉,我们追求的目标就是:良好的睡眠(顺性遗忘)、完善的肌松利于手术操作、良好的镇痛降低病人应激反应、可控性强(入睡、苏醒平稳迅速)、副作用及污染低等!具体到静脉全麻与吸入全麻做比较,谁更接近上述目标,谁就会被麻醉医生接受。我个人平时最常用的是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两者联合应用,取长补短!下面分别说一下这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劣。



静脉全麻优势有:诱导入睡平稳迅速,无呼吸道刺激(适用于哮喘、敏感气道及慢阻肺患者),无气体泄漏污染,可应用于体外循环转流,靶控输注提高了可控性等;缺点是:药物代谢对肝肾功能依赖性强,需严格按体重计算用药量,需联合多种药物,患者个体差异影响大等。


吸入全麻的优势有:无创伤且起效苏醒快,药物的效应及排泄通过呼吸系统、对肝肾功能影响小,可控性强,对病人的呼吸循环影响小等;缺点是:麻醉气体刺激呼吸道,长时间吸入增加颅内压,存在气体泄漏污染、爆炸风险等。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临床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详细评估后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

个人见解,欢迎指正!健康中国,预防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