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的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付遵毅


答: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的葛尔丹是草原联合部落“准格尔”汗国的大汗、康熙的小女儿“和硕公主”——“蓝齐儿”的老公。



葛尔丹(1644年~1697年),出生于新疆伊犁,9岁时被西藏达赖认定为温萨活佛。随后将不到10岁的葛尔丹请到西藏班禅和达赖处学习佛法。但葛尔丹对佛经无兴趣,偏爱武术,就好似《少林寺》的武僧,整天舞枪弄棒。1670年,其兄是准格尔的首领,在贵族内讧中被杀,葛尔丹得到达赖允许而还俗后,击败政敌,成为准格尔的首领。之后,不断向外扩张,1676年,在“沙皇”的支持下,接连击败并吞并了草原上其它几个部落,把“草原卫拉特联盟”变质为事实上的准格尔汗国。两年后,又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霸西域。1688年,进军内蒙古“乌兰布通”,距离北京300公里的路程,直接威逼北京。

在当时,沙俄的彼得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准噶尔的葛尔丹被称为当时的三大帝, 葛尔丹的汗国当时土地达到七百万平方公里,也就是比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小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是满清的人口多,兵源广。

面对威胁,康熙遂发动三征噶尔丹之役。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败退至科布多。康熙借此喘息之际,平定了三藩,剿灭了吴三桂后,于1696年在“昭莫多(今蒙古国肯特山南)”与葛尔丹交战,噶尔丹主力军被清军击溃,侄儿“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他。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征讨噶尔丹时,他死于科布多(一说自杀,一说病死)。



葛尔丹当时代表西部蒙古利益,他对外蒙和内蒙征伐,而外蒙与内蒙则视大清皇帝为自己利益的保护者,故大清国为保护外蒙和内蒙的利益而进行战争,这战争持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最后才彻底将准格尔汗国灭掉。但当时虽对西域的领土进行了全部的收复,但没有明确标识所有权。随着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无能。在清朝后期,周边国家不断蚕食我国的领土。尤其是晚清慈禧时代。到了“国之不国”的处境。



葛尔丹,据说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是草原上的骏马!蓝天上的雄鹰!是准格尔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国(广义上)的民族英雄。

葛尔丹,人们永远敬重您!


bj山那边是海


噶尔丹是在继成吉思汗之后,蒙古族人中的杰出人物,一生都在和清廷争夺天下,梦想重现铁木真时期的辉煌,成为清朝政府最大的麻烦。康熙皇帝曾三次御驾亲征,才终于把他打败。那么,噶尔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噶尔丹)

一、噶尔丹是准格尔部族人心中的“神”。

噶尔丹是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个儿子。他出生的前一年,格鲁派的第三个温萨活佛罗卜藏丹津札木措曾向其母玉姆许诺,他死后将借助玉姆的身体投胎转世。

1644,罗卜藏丹津札木措活佛去世后的第二年,玉姆恰好生下了噶尔丹。因此,噶尔丹一出生就被认定为温萨活佛。

在噶尔丹还很小的时候,格鲁派僧众就将噶尔丹迎往西藏,开始了系统的佛教文化的学习。

1656年,12岁的噶尔丹在西藏受到了达赖喇嘛的接见,拜札什伦布寺四世班禅为师。6年后,四世班禅去世,噶尔丹回到西藏,投入到了达赖喇嘛的门下,继续深造。经过班禅和达赖喇嘛的精心培育,噶尔丹的佛学造诣远近闻名,佛学知识渊博深厚。

17世纪时期的西藏,还处在政教合一的时代,班禅和达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西藏政务的最高统治者。噶尔丹师从于班禅和达赖,集佛学大成于一身,无疑就是西藏僧众心目中的“神”。这样的身份为他后来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平定内乱,图取其意)

二、噶尔丹具有很强的政治军事能力。

1666年,经过10年学习的噶尔丹回到了准噶尔部,协助哥哥僧格管理部族事务。四年后,部族内部发生了军事政变,僧格被同父异母的哥哥车臣汗杀害,整个准格尔部陷入了内战之中,一片混乱。

此时的噶尔丹敏锐地抓住了掌握部族权力的机会,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振臂一呼,收拢了僧格的旧部,迅速平定了叛乱,成为了准噶尔部的首领。

据说,他在平叛期间,曾率领区区20人就臣服了车臣汗的数万叛军,就是因为对方知道他是温萨活佛,以致看到他时“众审视惊喜,下马罗拜为神”,不战而降。

成为准噶尔部的首领后,26岁的噶尔丹野心急剧膨胀,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盼望有朝一日能成为成吉思汗一样的英雄。因此,他随后放弃了温萨活佛这一身份,投身于统一蒙古的征程中。

在其后的数年时间里,噶尔丹先后降服了叶尔羌汗国、喀什噶尔、哈密、吐鲁番、阿克苏等部落,一统天山南北,成为了蒙古族最强的部落。但噶尔丹并未就此止步,他继续东征,率兵进攻漠北,迫使喀尔喀蒙古部举族南迁。

至此,准噶尔部的扩张达到了鼎盛,辽阔的疆域不仅覆盖新疆全境,还包括整个外蒙,甚至将整个青藏高原纳入了准噶尔的版图,以致噶尔丹向康熙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要求。

(康熙亲征)

三、噶尔丹是康熙帝一生的强劲对手。

噶尔丹的迅速崛起,无疑对清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康熙帝在成功地平叛三藩之乱、解决了台湾问题后,终于腾出手来,决定亲征噶尔丹,解决大清西北的严重危机,这才有了康熙帝三征噶尔丹的事件。

1690年,双方大战于乌兰布通。康熙出兵两路,抚远大将军福全率军左出古北口;安北大将军常宁率军右出喜峰口,康熙居中指挥。这一战消灭了噶尔丹近万精锐骑兵,迫使噶尔丹率残部逃往漠北。

1696年,康熙屡次要求噶尔丹订立盟约被拒,噶尔丹还扬言将从沙俄借鸟枪兵六万,进攻边境。康熙忍无可忍,再次发兵征剿。

康熙帝此次兵分三路夹击,萨布素进兵东路;费杨古从西路出兵,堵截噶尔丹的退路;康熙帝亲率中军,从独石口出发。噶尔丹望风而逃,不战自溃,在昭莫多和费杨古狭路相逢,双方一场鏖战,噶尔丹大败,只率数十骑狼狈逃去。

1697年,康熙第三次率军度过黄河御驾亲征,此时的噶尔丹已穷途末路,其长期盘踞的根据地伊犁被侄儿策妄阿那布坦占领,手下亲信也纷纷降清,噶尔丹回天乏术,自杀身亡。

总体上看,噶尔丹虽然最终败给了雄才大略的康熙,但仍不失为一位志向远大的草原枭雄。


张生全精彩历史


噶尔丹实际上是一位非常有魄力的雄主,如果与清军在乌兰布通一战取胜,噶尔丹将能够直取北京,灭亡清朝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也是康熙帝御驾亲征的根本原因。真实的噶尔丹是谋略十足,懂得审时度势,也一直怀揣着成为第二位成吉思汗的梦想。在俄国的史籍中,对噶尔丹的评价极高。

噶尔丹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准噶尔部主君的第六子,10岁时被西藏喇嘛选中,被派到西藏日喀则在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膝下学习佛法。噶尔丹的名字来源于藏语,是兜率天的意思。噶尔丹在西藏并不喜欢研究佛法,而喜欢舞刀弄枪,这也决定了他以后喜欢通过武力来取胜。



噶尔丹和五世达赖的第五世总管是同窗好友,这为以后噶尔丹成功控制新疆和蒙古奠定了基础,因为整个蒙古部落都信奉喇嘛教。噶尔丹有达赖喇嘛的加持,肯定技高一筹。达赖也希望通过噶尔丹来实现向更多地方传播喇嘛教的目标。之后,作为部落君主的噶尔丹大哥被政敌杀害。


1670年,其母千里奔赴拉萨,要求噶尔丹还俗,为其哥哥复仇。噶尔丹义愤填膺,达赖喇嘛同意其还俗,并封其为博硕可图的称号,是灵异者的意思。噶尔丹回到部落后,娶妻嫂子为妻,召集部众复仇,一步步崛起,从而控制新疆南北。他改进赋税、整顿军备,全部使用火器,派使者去莫斯科,制作连环琐甲。



此外,噶尔丹的地域并不限于新疆一地。他先后拿下哈萨克大玉兹和中玉兹,兵锋直至锡尔河。远征中亚的萨雷阔里山,几乎征服了整个乌兹别克斯坦。他又成为沙俄心目中值得信赖的人。毫不夸张的说,准噶尔是一位拥有秦始皇能力和雄心的霸主。


广谏院


千万不要被电视剧忽悠,觉得噶尔丹可能只是一个蒙古小部落的叛乱首领,一方叛军头目,似乎与诸多土司王公无两样。

但实际上,噶尔丹是17世纪东部亚洲最有权势的三个君主之一,这三个君主分别是沙俄的彼得一世,满清的康熙,还有就是准噶尔汗国的大汗,噶尔丹。

准噶尔汗国在历史书上几乎消失,但是在它强盛时期,其领土疆域甚至不比同时期的清王朝差,在葛尔丹时期就已经进占甘肃,青海,新疆,哈萨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的广大地区,人口在五百万之间。

这样一个大型游牧帝国的君主,你说值不值的康熙亲征?

事实上,清与准噶尔的战争整整持续了70多年,从康熙时代一直战争到乾隆时代,

1759年,清军平定支持准噶尔的大小和卓叛乱,在乾隆的命令下杀尽准噶尔高过车轮的男子,彻底灭掉了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个盆地的地名,至此,天山南北归清朝所有。


扣毛


噶尔丹怎么这么了不得,他到底是哪里触怒了康熙,怎么能让康熙三次去御驾亲征呢?

勾结沙俄,对抗清朝

按照老规矩,先说说噶尔丹是什么人。噶尔丹是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而准噶尔部是卫拉特蒙古人的一支,而这个卫拉特蒙古人,其实就是明朝时制造了土木堡之变,俘虏了明英宗的瓦刺部

噶尔丹从小被送到日喀则,师从第四世班禅喇嘛。后来四世班禅喇嘛去世,他又到拉萨拜五世达赖喇嘛为师。24岁时,准噶尔部发生内乱,噶尔丹返回将其平定,并正式成为准噶尔部大汗。

噶尔丹

噶尔丹成为大汗之后,就开始向外扩张,先后与哈萨克汗国和喀尔喀蒙古

发生战争。而且噶尔丹还敏锐地发现了此时沙俄在中亚和北亚的扩张意图,与沙俄结盟。公元1687年,在与喀尔喀部土谢图汗的战争期间,噶尔丹得到了沙俄大批军火援助,同时沙俄在噶尔丹出兵时也从贝加尔湖方向出兵,夹击喀尔喀部,帮助噶尔丹取得大胜,占领了喀尔喀蒙古的大部。

鼎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也异常强悍

而清朝此时也发现了沙俄在亚洲的扩张意图,并已经在雅克萨等地与沙俄发生直接战争,因此准噶尔和沙俄这两大强敌结盟的意图引起了清朝的高度警惕。1689年,清朝军队在雅克萨击败沙俄。同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沙俄随后不再公开支持噶尔丹,噶尔丹扩张的势头受到打击。

要求与康熙平起平坐

在失去沙俄援助一年之后,噶尔丹再遭打击。公元1690年,噶尔丹驻地科布多发生大旱,噶尔丹无奈亲率大军东征抢粮。但就在此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兵变,占领了噶尔丹的本部。噶尔丹一看后路被断,索性破罐破摔,竟然去进军已被清朝视为嫡系的蒙八旗所驻守的漠南蒙古

。当年7月,噶尔丹大军逼近距北京只有300多公里的乌兰布通,直接威胁到了清王室的安全。

而且噶尔丹还拒绝的清廷的提和,并通过使臣对康熙说: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

这个表态可以说是犯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大忌。中国古代要维护大一统王朝的正统性,讲究的就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而噶尔丹竟然公开要让清朝皇帝承认他和自己是平等的,这无论如何是康熙不能接受的。因此康熙决定御驾亲征,讨伐噶尔丹。虽然因疟疾,康熙在起兵不久后返回,但清军还是在9月击败噶尔丹,噶尔丹率百人逃回科布多。


康熙亲征噶尔丹

但6年之后,噶尔丹再次进军喀尔喀,早已对其有了警惕的康熙再次亲征并再次将其大败。次年,康熙第三次亲征,将噶尔丹包围在科布多附近。最终噶尔丹服毒自尽。康熙得报后要求将其骸骨照吴三桂例粉骨扬灰,将其骸骨“置京城外,悬挂示众”。噶尔丹这一代枭雄,最终落得了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桃花石杂谈


康熙,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雄才大略,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擒鳌拜,削三藩,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可是有一个敌人,让她穷兵黩武,御驾亲征三次,方能除掉。

那就是噶尔丹

当噶尔丹死讯传来的时候,康熙正在巡视这黄河大堤,听到这个消息,康熙当场跪在了黄河大堤上感谢天地。

那么噶尔丹到底是谁,能让康熙皇帝如此在意,听闻他的死讯后竟让高兴到情不自禁,且听我娓娓道来。

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同年,准噶尔首领的第六子出生了,他就是噶尔丹。相传此子是一个转世的活佛,因此在13岁左右去西藏,拜达赖为师,修习佛法,研究武功。

噶尔丹在西藏呆了十年后,准噶尔内乱,噶尔丹大哥政变被杀,此时准噶尔群龙无首,他回到准噶尔,成为了准噶尔的首领。

十年佛法熏陶,并未改变他的本性。成为首领的噶尔丹,疯狂扩张,想要统一蒙古各部,野心勃勃。不仅如此,还屡屡挥军漠北,最后来到距北京七百里的乌兰不通,清朝上下无不震惊。

在乌兰布通,康熙的哥哥以及大将军福全与他展开了激烈的对战,双方都损失严重,而康熙的舅舅也在此战中身亡,清军中了对方的缓兵计,让噶尔丹逃脱了。在之后噶尔丹内外交困的时候,康熙看准了时机,在康熙三十五年在次御驾亲征,噶尔丹的军队之生下数十人逃亡。

四处逃窜的噶尔丹还是要和清朝为敌,于是在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在次亲征,这一次轰动一时的噶尔丹终于去世了。当时的噶尔丹已经是众叛亲离了,于是在1697年,死于科布多。对于他的死,有人说是服毒自尽,也有病死一说,但是不管怎样,在噶尔丹死讯传来的时候,康熙非常激动。

在噶尔丹的死讯传来之时,康熙正在巡视这黄河大堤,听到这个消息,康熙当场跪在了黄河大堤上感谢天地。康熙终于笑到了最后,解决了这个心头大患之后,是的清朝的边境线延伸到了阿尔泰山,清朝的版图上增加了辽阔的漠北喀尔喀蒙古,领土面积一下子就增多了上百万平方。


木剑温不胜


大部分人对葛尔丹的看法是:认为葛尔丹所统领的准噶尔反叛清朝,而清朝是去平叛的。在清朝官方记录里,也是康熙去平定准噶尔。

清朝这样认为的根源在于,葛尔丹是蒙古人,而清朝已经统治了大部分的蒙古人,皇帝不仅是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大汗。

其实,清朝与准噶尔之间的战争应该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非清朝与附属国或者附属部落之间的战争!

葛尔丹属于蒙古的一个分支,蒙古后来分为好多分支和部落,葛尔丹的这个分支最终在清朝的西北方向,近新疆,中亚,蒙古等地区建立了一个准格尔汗国。

全盛时准噶尔疆域达到700多平方公里,而且有南下的趋势,其实,要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当时的葛尔丹未必不是女真的努尔哈赤,准格尔未必不是后金。

因此,准噶尔的崛起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尤其是葛尔丹积极和西藏的达赖喇嘛以及沙俄积极联络,在康熙看来,如果准格尔入侵外蒙则清军必须出手,如果准格尔向其它地方扩张,则会坐视。

但是,葛尔丹还是向外蒙(喀尔喀)进军,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多次亲征打败准噶尔,但是,康熙并没有彻底打败准噶尔汗国,只是重创了准噶尔,噶尔丹后来死了,才算消停一会,后来葛尔丹的子孙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这样又经历雍正一朝,直到乾隆年间才彻底打败。

清朝与准格尔部之间的战争大概经历了将近百年,而康熙三次亲征只是代表了清廷对于这股来自西北势力的重视与打败他的决心。在没有亲征的时候,其实也是长时期的军事对峙!

在和准格尔作战期间,为了切断准噶尔和沙俄的联系,清朝在战胜沙俄的情况下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后来雍正也是签订了条约,割让贝加尔湖周围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估计也都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给沙俄一些利益,从而让沙俄放弃对准噶尔的支持。

所以,准噶尔并不是那么好打的!


史论纵横


噶尔丹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竟然能让康熙如此重视?这得从蒙古和清朝的关系说起。1635年,蒙古诸部的大汗林丹汗病逝,其子率众归降,蒙古其余诸部相继投降清朝,并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至此蒙古诸部正式沦为清朝的附庸。

1644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清军入关,这一年噶尔丹出生。噶尔丹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的第六个儿子,本来继承首领的事情也轮不到他。噶尔丹可不一般,是大名鼎鼎的也先的后裔,甚至被藏传佛教认为是活佛的转世。不满13岁便被接入西藏,拜达赖为师。

你们以为噶尔丹会潜心修行佛法,成为一个与世无争的活佛,那可就打错特错了。修行佛法并没让噶尔丹放弃修行自己野心。1670年,准噶尔部落发生内乱,噶尔丹的兄弟相继在内乱中被杀,于是噶尔丹回到了部落,靠着藏传佛教的支持和自己的能力,结束了部落的内乱。

此时噶尔丹不在满足于部落首领的称号,他要成为蒙古大汗,他要再现先祖成吉思汗的伟业。噶尔丹不仅有野心,而且很有能力,成为部落首领后,噶尔丹很快的击败了卫拉特蒙古的其他几个部落,建立了实际上的准噶尔汗国。



这样以来就不得了了,卫拉特蒙古诸部原本是清朝的仆从,现在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和清朝一样的国家,清朝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局面的。而且噶尔丹挥兵蒙古大草原,实际上已经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清朝治下还有其他部落,有样学样这种东西太容易发生。因此康熙把噶尔丹视为叛乱分子,先后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


当然了,噶尔丹的实力,还不足以和当时威力犹存的八旗铁骑相抗衡,在康熙持续的打击下,噶尔丹明显吃不消,汗国内的势力不再听从他的指挥。内忧外患之下,噶尔丹四处逃窜,于1679年死于科布多。


胡史乱翔


应该说,噶尔丹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有才能,有野心,但他命不好,碰上了一个比他更为优秀的对手康熙皇帝。

明清之际,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其内部又分为若干部。漠南蒙古在清入关前已归附清朝。康熙初,居住在天山北路的厄鲁特准噶尔的封建大领主噶尔丹合并了其他三部,其声势威及于青海和西藏,又进兵喀尔喀蒙古。为了进一步扩张,噶尔丹竟与沙俄相勾结,而沙俄则想以噶尔丹为工具,以达到其侵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的目的。

康熙二十九年(1690)噶尔丹率兵攻入内蒙古,康熙亲征,激战于乌兰布通,噶尔丹大败。康熙三十年,康熙帝亲自与喀尔喀蒙古各部首领、漠南蒙古四十九旗会盟于多伦。多伦会盟的成功,促进了喀尔喀蒙古内部的团结,加强了内外蒙古同清朝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宣扬了清朝的军威,使噶尔丹叛乱势力从政治上更加孤立,巩固了北部边防。康熙对会盟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他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这正是康熙召开多伦会盟的指导思想。

康熙帝在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又接连进行两次亲征,噶尔丹败死。

噶尔丹为登位,对亲侄儿策旺阿拉布坦也要下毒杀,够狠。


倪说历史


要了解噶尔丹,先要了解下蒙古的一段历史。

史上蒙古族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即“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后来演变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卫拉特为主)。

卫拉特人元明时期叫瓦剌(明代时曾俘虏明英宗朱祁镇),清朝时期为厄鲁特蒙古,原居住于叶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区。成吉思汗立国时,忽都合别乞领有四千户,与成吉思汗家族有世婚关系,在蒙古国中一直享有“亲视诸王”的特殊地位。

元朝以后的15世纪中叶,草原上形成了强大的卫拉特联盟,其首领也先汗(1407~1454年)曾短期统一东西蒙古各部,其势力范围东起兴安岭,西越阿尔泰山至巴尔喀什湖、葱岭,北起安加拉河、贝加尔湖,南抵大漠,成为元朝灭亡(公元1368年)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最后一股强大势力。

但卫拉特与漠西蒙古并不相同,前者是族群类型(可在不同地域演出不同历史),后者是地域类型。

至清代卫拉特蒙古分为四大部:绰罗斯(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在清代基本处于现在新疆青海区域。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另一部和硕特部在青海。

和硕特部的首领家族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子孙,长期在卫拉特蒙古具有特殊地位,长期担任任卫拉特盟主,西藏政权长期由和硕特部实际支配。

但在鄂齐尔图汗时期,由于准噶尔的强势,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与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共为卫拉特盟主,最后准噶尔首领噶尔丹打败鄂齐尔图汗而把联盟变为准噶尔汗国。噶尔丹时期四部共有二十万户,六十多万人。

噶尔丹生于顺治元年(1644年),是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不到十岁时由西藏黄教认定其为西藏尹咱呼图克图第八世化身,被请到西藏达赖喇嘛处学佛法,与后来掌握西藏实权的桑结嘉措是同学。1670年,其兄僧格珲台吉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噶尔丹得到达赖允许而还俗,自西藏回到准格尔击败政敌,成为准噶尔部珲台吉。

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便积极向外扩张。1676年,噶尔丹俘获其叔父楚琥尔乌巴什,并击败和硕特部首领兼卫拉特盟主的鄂齐尔图汗,遂成为卫拉特霸主,把卫拉特联盟变质为事实上的准噶尔汗国。两年后获得达赖喇嘛的赠号“博硕克图汗”(蒙古诸部信黄教以获得达赖赠号为荣,犹如西欧之教皇加冕)。随后他又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

至1688年,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继而进军内蒙古乌兰布通,威逼北京。早在顺治三年(1646),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因而卫拉特与清朝是主从关系,所以史籍说噶尔丹对抗清朝是叛乱。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决心解决日益挑战清廷权威的卫特拉蒙古准噶尔噶尔丹。遂发动三征噶尔丹之役。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败退至科布多。1696年昭莫多(今蒙古国肯特山南)之战,噶尔丹主力军被清军击溃,侄儿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了他。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他死于科布多(一说自杀,一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