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场外期权业务名义本金同比增长11倍

中经金融:follow me!

期货行业大考已至,截至8月30日,永安期货(833840.OC)为代表的14家新三板期货公司、鲁证期货(1461.HK)、弘业期货(3678.HK)两家港股期货上市公司,以及14家券商期货子公司半年报陆续问世。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业绩分化、风险管理业务和场外衍生品业务成为业界关注重点。

行业分化加剧

期货公司业绩分化愈加明显。

从已披露半年报的30家期货公司看,营收过亿的有21家,突破10亿元关口的有7家,依次是永安期货、上海中期、海通期货(872595.OC)、格林华大、中信期货、国泰君安、渤海期货。其中,前三位营收分别是64.84亿元、43,89亿元和24.14亿元。

营收变动方面,21家公司实现了营收同比正增长,其中天风期货营收同比增长高达265.22%。此外,上述7家营收大户也排在前列,格林华大、国泰君安、中信期货分别同比增长84.43%、75.52%和62%。

而归母公司净利润过亿的机构仅有5家,“千万级别”的有14家。“老大哥”永安期货半年净赚5.49亿元,同比增长16.02%。中信期货、国泰君安、海通期货和宏源期货净利分别是1.85亿元、1.74亿元、1.70亿元和1.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61%、‑3.33%、‑3.24%和137.66%。

相比之下,中小期货的日子并不太好过。

福能期货(871101.OC)、大越期货(839979.OC)、金元期货(872050.OC)、一创期货、海航期货、浙商期货、兴证期货和广发期货共8家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

其中,海航期货(834104.OC)营收同比下滑逾9成,大越期货净利同比下滑愈7成,跌幅明显。另外,前五家机构的营收尚未突破5000万元。

期货行业的分化不断在拉大,期货公司的资本实力与业绩关联度也不断提高,“强者恒强”的逻辑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截至2018年6月30日,上述30家期货公司中,永安期货的注册资本金为13.1亿元,净资本为58.71亿元,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64.84亿元,净利润5.49亿元,居于榜首。

但是,资本金不足3亿元的大越期货、金元期货、一创期货,净利润分别是323.46万元、495.21万元和315.18万元,分别同比下降73.40%、56.40%和40.78%。

更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实施过增发的期货公司,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力。

记者统计发现,新三板挂牌的16家期货公司中,天风期货、华龙期货、永安期货等6家公司曾通过定向补血,合计募资金额达39.10亿元。其中,天风期货曾在2016年和2017年先后两次增发,分别募集1.29亿元和1.44亿元。增发后的业绩变化颇为明显:2018年上半年,天风期货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265.25%。

“目前国内期货公司融资渠道仍然较少,与实体企业需要风险管理各项业务需求的庞大资金规模相比,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对期货公司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永安期货相关负责人认为。

资管业务受累新规

在多数期货公司营收净利逆势增长的同时,传统经纪业务收入整体下降,创新业务特别是风险管理业务“开花结果”。

记者统计发现,风险管理业务开展较好的期货公司,上半年业绩均有较好的表现。2018年上半年,永安期货、上海中期、渤海期货、混沌天成、天风期货五家机构的风险管理业务收入分别为52.86亿元、42.21亿元、8.11亿元、4.40亿元和1.4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是81.52%、96.17%、81.1%、91.85%和67.74%。

多家公司都特别提及了风险管理业务对自身营收的贡献。

长江期货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的增长。上海中期则表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本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上期资本)业务的大幅增长。

中期协登记备案信息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79家风险管理公司通过中期协备案,71家公司备案了试点业务。2018年上半年,国信期货、创元期货、广州金控期货等公司通过设立风险管理公司的备案。

创元期货总经理吴文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子公司成立并展业以后,能够增强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客户黏性,对公司的业务和营收都会有正向的影响,有利于公司在产业链的拓展,同时子公司的仓单、基差等业务的展开也会为公司开辟新的营收增长点。

事实上,目前创新业务已经逐渐撑起了期货公司创收的“大半边天”。多家期货公司在依托经纪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寻求业务转型和创新,特别是风险管理,其业务包含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以及场外衍生品业务。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当前风险管理公司的发展路径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使用场外衍生品工具,一对一为产业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二类是在仓单服务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第三类是以基差交易、期现套利为主;第四类则是为提高场内市场流动性而催生的做市业务。

当然,期货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机会。

今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1,405,123,976 手,较去年同期下降4.93%;但由于苹果期货、黑色系期货、能化期货等品种成交较为活跃,累计成交额 960970.93 亿元,同比增长11.86%。同时,部分品种的涨幅较大,不确定性增强,使得相关产业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大增,市场参与主体和资金规模随之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风险管理业务大放光彩的同时,部分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出现波动,不如预期。比如,天风期货上半年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 897.47 万元,同比下降 51.44%。多家期货公司都在年报中提到,资管业务受到“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的影响,以及面临着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银行及其他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类似产品的激烈竞争,且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场外业务未“退烧”

“过去几年试点过程中,风险管理公司大都往两条路发展。一是期现业务,利于期现结合经营、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开展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和基差贸易等业务。二是场外衍生品业务,包括场外商品和个股期权业务等。”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场外衍生品部副总经理夏龙表示。

而近期,期货业风险管理公司的商品期权业务和个股期权业务发展都处于较快增长。中期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商品类场外期权业务新增名义本金269.94亿元,同比增长75%。金融类场外期权业务新增名义本金84.38亿元,同比增长11倍。

继叫停期货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的场外期权业务、开展期货公司自查评估工作后,8月24日,中期协发布了首批期货公司个股期权业务交易商名单。公告显示,符合开展该项业务要求的风险管理公司一共有7家,分别是浙江永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浙期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南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中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银河德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

“由于之前监管不够明确,个股期权的确存在一些乱象。”一位不愿具名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人士表示,加强监管更有利于机构开展业务,对于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而言,获得个股期权的业务资格后,产品条线将更为丰富,业务更加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期协于8月2日发布一则《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自律管理的通知》。对于风险管理公司开展个股衍生品业务,要求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级持续不低于A类AA级;风险管理公司实缴资本不低于2亿元;风险管理公司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时间在3年以上且具有自主对冲交易能力;场外衍生品业务负责人具有场外衍生品业务3年以上从业经历。

吴文胜向记者表示,衍生品业务发展主要难点在于,一是衍生品业务发展在国内刚起步,社会及产业客户的理念、接受认可程度有待提高,尤其是国有企业参与度不是很高,其制度配套也应进一步完善。二是开展业务的团队,其专业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衍生品业务开闸结果评估体系还需更加客观科学。 “对于部分期货公司而言,资本实力也是制约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夏龙认为。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期货业风险管理公司总资产为317.58亿元,同比增长 18%;净资产为 142.21 亿元,同比增长 22%。

中经金融是《中国经营报》旗下专注财经领域新闻的公众号,内容覆盖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个金融行业,每天多条原创,旨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