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为何没有出现过神权压制王权的现象?

剑飞啊剑飞


神权压制王权什么情况下才能出现呢,其实有一个现成的很好的例子可以直接做说明,那就是罗马帝国分裂以后的欧洲。

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还是很厉害的,一直坚挺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最高权力属于皇帝,信奉基督教,也是今天的东正教,后期教会权利增大但也没有凌驾皇权之上。

西罗马帝国就比较悲催了,476年就灭亡了,随后法兰克、伦巴德、勃艮第等等各色民族国家粉墨登场,各个小国林立,争斗不断,这段时期持续了有一千多年,就是黑暗的中世纪。这么多国家互相打,谁也搞不过谁,民众过的是苦不堪言,大家普遍对于国家是不信任的,这就需要一个精神寄托,这时候基督教会就成了共同的信仰,教会日益做大,教皇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

东罗马、西罗马帝国本是同宗,也都信奉基督教,一个是中央集权统治,一个是分崩离析。要知道,那时候的欧洲罗马帝国是有文明的,后来的什么法兰克、日耳曼、勃艮第等等,在正统罗马文明眼里都是蛮邦夷族,跟野人差不多,但就是这些野人彻底摧毁了罗马文明。所以整个中世纪欧洲可以说没有文明根基的,又一直处于纷乱分裂状态,这时候的宗教是最容易控制人的精神和行为的,宗教势力做大不奇怪。可以看出来,即使是古欧洲那样混乱的地区,也只有在在正统文明极度衰落、各个政权分崩离析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神权高于王权的情况。

那我国为啥一直没有神权当道的时候呢,我觉得这样分两部分来看,一个是先秦时期,一个是秦汉包括以后。

先秦时期时间很久,但是有详细史料记载的是西周和春秋战国,周天子推翻商王朝建立政权以后,特别注重礼法,虽然有祭祀占卜等行为,但没有过分的神道出现。周天子推行分封制,各个诸侯分派各地,定期朝贡但是各个诸侯国都享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到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做大,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各个分封国各自为政,战乱四起。但是跟西罗马帝国不一样,西罗马帝国是野蛮人入侵,那些外族约等于野人没有自己文明,又没有足够力量建立统一。而春秋战国是周本身的诸侯国自己想要更大的权力和利益,各个诸侯国本身都有相当厉害的文明,战乱非但没有禁锢人们的思想,反而由于没有强制统一,大家思想十分开放。道儒墨法兵各门各派层出不穷,形成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局面。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反而是我国古代思想最活跃,文明进步最大的时期。这种情况下要出现统一神权那是不可能的。

而秦朝一统天下之后,废除分封制,施行郡县制,经历秦末战争以后建立了大汉,而在汉朝时候为了巩固皇权,出现了一个十分厉害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推行和深入,就彻底隔绝了神权在中国统治的土壤,尽管后世也有分崩离析、外族入侵的情况,但是儒家的正统地位从没动摇。而且儒教思想虽然深入人心,但它既没有自己固定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什么最高领导人,相反,它的推行必须依靠皇权和一群互相轻视的文人,对皇权只有辅助作用。

由于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并且跟各个政策互相融合,所以即使在少数民族政权入侵统治时,也会十分重视跟儒家的互动,儒家的正统思想即使在元代都没有动摇。而中国流行最广的两大宗教又如何呢,道教尊奉老庄,讲究的就是清修无为,所以它对统治者的影响至多停留在炼丹修仙一道上,比如汉武帝晚年追求仙道,嘉靖皇帝更是练了一辈子道,但是统治手段和御下大臣全是儒家的一套,道教始终就成不了气候。

佛教是外域传进的,它就要厉害一些了,在某些阶段会盛行一时,可是统治者对于过于盛行的宗教都会小心提防的,所以历史上出现过大规模的灭佛运动,比如有名的三武灭佛。分别是说在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时期,佛教特别兴盛,而且已经有点得意忘形,妄图插足朝纲了,结果怎样,几个武帝以铁腕手段分分钟让他们知道自己姓什么。帝王手段是十分残酷而且雷厉风行的:摧毁寺庙,焚烧经卷,强逼还俗,不听就杀。可以看出来,历代统治者对于神权都报以谨慎态度,而且每次灭佛运动都有儒家的推动,儒家的目的和口号都是保卫皇权,这跟统治者的步调是一致的,所以宗教神权永远折腾不起什么水花。

正是由于儒家思想已经深入到古人各个阶层的骨子里,而且与统治王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大家对宗教永远保持一种亲而不佞的态度,无论自下而上还是从上到下神权就占据不了主动地位,更别提凌驾王权之上了。


社会鉴赏家


中国历史上并非从未有过神权压制王权的时期。

殷商极重鬼神,《礼记》概括其为“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在这一套观念的影响下,殷商的政治意识与宗教意识互相结合,以上帝鬼神、祖先崇拜、占卜祭祀等形式表现出来。



殷人将神权与地上的王权是相结合起来,所以他们的政治神权与政权是合二为一的,殷商自己的君主甚至有“大巫王”一说,兼有政治、神权权威。

因此,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神权可以压倒王权,比如天下大旱,商汤甚至需要自焚来祈雨。



到了周代,周代对于殷商的“天命”理论做了一定的修正,殷商的天是宗教性的,周代的天是伦理性的,两者虽然都有主宰人间的力量,但是内涵已经天翻地覆。

此外,周代制定了一系列的严密的宗法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稳定得以保障,政权对于“神”和祭祀的依赖性降低,神权向王权转变成为必然,这是中国政治从重神事到重人事的巨大转折时期。



到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各家思想学说纷纷出现,其中不乏对天叩问、质疑的思想,人们对原有的神学观产生了质疑。

加上生产力极大发展,人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自然的了解更加深刻,天失去了绝对权威,神权失去了生存土壤。


凤妩一


中国历史上,

神权压制王权的,

原始社会可能有,

巫婆治族,

氏族长老也要听巫婆的,

因为只有巫婆才能通鬼神。

到王权真正建立以后,

神权基本就退居二线了。

王不会让一个神婆挡在自己前面!

神权不能压制王权的原因很简单,

天赋王权嘛!

神公神婆不过是王权的工具,而已。

当然,也有一个特例,

这个特例里,王权和神权是平等的,平起平坐,

这个特例,详见《西游记》。

玉皇大帝,就是一个集神权与王权于一身。

首先,他是诸神的领导,肯定有神权。

其次,他又是大帝,统管天庭、人间、地狱,肯定是最大的王。

这是一位集神权与王权于一身的男神,

他想用神权时用神权,想用王权用王权,

不可一世,横行宇宙,连外星人都归他老人家管。

据西游记介绍,

除了孙悟空曾经在天庭里大闹了几天,

就是这样一个天地之间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人,

后来还是归了我佛,

到底是神权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最后,要申明一点,玉皇大帝也是中国的,韩国不准来抢😂




毕大费


中国历史上王权压倒神权,是从五帝时代颛顼“绝地天通”开始的。

《国语》记载: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在颛顼帝之前有一段时间,巫史盛行,人们可以随意信仰各种巫神,可以自由祭祀,想祭祀谁就祭祀谁。

颛顼上台后,实施“绝地天通”。断绝民间与神权的沟通,由王权垄断神权,派重管理巫史重天,派黎管理黎民。

这些巫史与天沟通的事情,全部纳入王权的管理范围。王权需要占卜降神,巫史才能够进行相应的占卜活动。祭祀上天的特权,连巫史也不能沾边,只有王才有权力祭祀上天。平民最多只能祭祀家里的灶神和祖先。

到了商朝时,商朝人重鬼神,事无大小都要占卜祭祀,神权一度膨胀。但最终被周灭亡,就产生了一个意识形态问题:商朝人祭祀鬼神,鬼神为何不保佑商朝呢?

周公姬旦提出了一个理论:天道无亲,惟与善人。上天的人格神逐渐弱化,是一个道德理体,上天没有私心,只会帮助有德之人。所以周朝能灭亡商朝。最后这种思想发展成为儒家。

在佛教传入中国,或道教在中国兴起之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文化体系。所以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神权从来就没有压倒过王权,反而是王权压倒了神权。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士大夫们开始讨论佛教的出家僧人要不要拜皇帝的问题。净土宗高僧慧远写了《沙门不敬王者论》,明确指出僧人不应该礼拜皇帝,反而是皇帝要礼拜僧人。

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朝见皇帝时,佛教僧人依旧不拜皇帝。

唐朝时期皇帝对佛教的态度变化很大,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敕僧尼朝会,毋得称臣。”但到了唐武宗时期又有会昌灭佛。

直到明朝,理学占据朝廷主导地位后,僧人礼拜皇帝才成为常例。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神权压制王权的现象,是因为中国历史在一开始就断绝了神权的上升通道,将神权升华到了无法影响世俗生活的哲学高度。在最容易产生神权的野蛮蒙昧时期,神权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在后来的政治生活中再想获取更多资源,就更显得不能了。

(商王朝是神权最荣光时)

中国历史上有神权主导时期,时在商王朝,那些在安阳出土的甲骨,即是当年的占卜用的。商王朝对于天神的信仰和崇拜,使得商王朝实行了大规模地人牲行为,商王朝的大大小小的事件都要依靠神的旨意来决断。后来随着王朝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越发奢侈糜烂,逐渐陷入了信仰危机。商王开始对上帝不敬,甚至还用皮袋装血挂在树上,用箭射之流血,谓之“射日”。没过多久,周王朝举兵灭商。

周王朝起兵的名义是“以有道伐无道”,可是商王朝和周王朝在当时不是一个民族,他们的信仰也不同,生活习性和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商王的上帝如何能保佑周人的天下呢?周人必须要给自己君临天下寻找合法性。因此周王朝发明了“以德配天”的政治观点,意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至此,上帝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神祇,退居幕后成为了“天道”。

(武王伐纣:时间最短的革命)

中国从周王朝开始形成了世俗为主的政治生态,孔子“从周”,“子不语怪力鬼神”,“未知生焉知死”,对于世俗生活,中国的圣哲先贤们保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2500多年前就把世俗生活可能遇到的各个方面都考虑了清楚,发明了“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看似矛盾,实则殊途同归的生活哲学。

此后中国政治生活一直在世俗的领域里前行,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央集团的政治制度使得中央能够聚起强大的实力控制全国。简单来说,中国的王权,是自带主角光环,不需要神权的加持。面对世俗政权的绝对实力,宗教代表的神权,往往成为了陪衬,能起到的最大作用是为了世俗政权的稳固统治发明出让人放弃反抗的宗教思想来获得世俗政权的认可。

(秦始皇使得世俗政权拥有绝对实力)

在中国遭遇离乱的时期,由于对自己坚守的文化造成的现状的不理解,产生了对世俗政治哲学的反思,由此形成了宗教传播的契机,儒释道三家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积极争取信众,引起了世俗政权的忌惮,引发三武一宗的灭佛的法难事件。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政教合一的政权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如王朝末世经常有借助宗教起义的农民军建立的政权——明朝即是其中一例。然而在通往中国传统的政治生态的过程中,二元政治从来都没有形成过主流,这与中国传统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政治哲学是一致的。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只有最大的那个王,才能够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对包括神权在内的所有统治对象,都是“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的态度。换成我们最熟悉的表达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知而行


【1】

古代中国的政治,似乎和古代外国不大一样。

比如说中世纪的欧洲,说了算的,是罗马教皇,这是神权压制王权,而古代印度,祭司阶层要比国王高贵,这也是神权压制王权。

似乎,古代中国比较特殊。

但是实际上,古代中国,属于神权和王权合一的状态。

【2】

先说夏商周三代。

现代专家认为,神话后羿射日,其实是历史上,后羿废黜太康(夏朝君主的折射)。

而夏朝末代,奴隶造反,也有过要和太阳同归于尽的说法。

这说明,古代夏朝是膜拜太阳的,而夏朝君主,是太阳的化身。

这和古埃及很相似,说白了,夏朝君主,是国王,也是宗教领袖——太阳神的代表。

【3】

到了商朝,商朝人信仰上帝,并且商王以下帝自居——这意思很明显。

意思是,商王在地上,地位等于上帝在天上。

说白了,在商朝,商朝君主是国王,也是宗教领袖。

【4】

周朝的天子,意思是天之子,最大的神就是老天爷,那么,老天爷的儿子,得是啥地位?

并且,皇帝(君主)以天子的身份统治国家,这个模式,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

所以说,古代中国属于神权和王权合一的模式


辰州观海


严格来说也并非是没有,而且表现形式不同。西方国家的神权是出自宗教信仰,当信徒势力达到绝对优势的时候,神权对王权就有压制的可能,反而则反之。

中国,中国的神就是天,从西周开始,有天地君亲师思想,一直到战国时期形成了体系。天是最大至高无上的,地其次,后是统治者为君,再就是父母,最后是教人技能的老师。

而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君权神授的思想,也就相当于是神权赋予的君权,统治者称为天子。天是最高神,天的儿子,就是人间最高统治者。

所以,中国古代,神权即是王权,王权即是神权,二者是统一的,不存在谁压制谁。后来的各个封建王朝皇帝,都称是天子。其目的就是告诉所有人,朕是天的儿子,是天派我下来统治你们的,你们都要对我尽忠。


老隐隐于巅


简单说来,之所以在中国没有出现神权压制王权的现象,与中国国情有直接关系,中国不具备神权膨胀的土壤。

翻开世界历史,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宗教和各国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特别是欧洲,中世纪以来,教皇是一个强大的力量,甚至在梵蒂冈至今还保留着教皇国,教皇以上帝代言人的方式肆意干涉欧洲国家内政,甚至拿破仑加冕都必须由教皇主持。

而在中东等伊斯兰教国家,存在着大量政教合一的国家,典型的如一战前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既是国王,又是宗教领袖。

但奇怪的是,在佛教如此盛行的中国及东亚地区,却极少甚至没有宗教干政的现象,佛教也始终和中国的皇帝划清界限。

奇怪了,为什么没有征服中国?为什么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神权压制王权的现象呢?“静Yes”认为有以下原因:

1、大一统理论先入为主,外来宗教并无优势

佛教虽然诞生远远早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但是进入中国却是在东汉时期。而彼时,中国的大一统思想已经形成了200多年。

大一统理论下,皇帝们享受着九五之尊的尊崇和万国来朝的荣耀,自然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此时你佛教来一句,皇帝陛下,其实你还不是最牛的,你知道吗?在遥远的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个佛祖比你更厉害,你要......

我相信,皇帝会很快清醒过来,然后让人把你拖出去砍了,然后临死前告诉你:“你看,这就是皇权的好处!”

所以,佛教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优势。中国的国情就是这样,如果不进行本土化改革,外来事物很难有所作为,古有佛教,今有肯德基麦当劳。

2、三武灭佛,确定了沙门必须尊重皇权的政治原则

佛教自进入中原起,就与本土的儒学和道教发生着激烈的冲突。

前期,统治者欲利用佛教轮回的学说麻木和愚昧百姓,便于统治,并给予了相当宽厚的条件,比如寺庙可以拥有田产并不需要纳税。但是很快佛教就利用这一优惠大举扩张,导致大量的社会财富被寺庙吸走,进而导致国力衰微,社会开始动荡。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后周世宗柴荣,针对当时佛教成为国家严重威胁的状况,推动灭佛运动的展开,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第一次灭佛为北魏太武帝时期,由于当时的僧侣参与到叛乱中,让本来对佛教并无恶意的太武帝下令灭佛,此次行动让北魏国内佛教受到重创。

而最严重的一次,要数唐朝时期的武宗灭佛,由于唐朝是大一统王朝,因此灭佛是全国性的,所以此次灭佛让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

因为皇权不遗余力地打压,导致进入中原的佛教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最终达到和道教、儒学“三教合流”的水平,成为皇权的重要辅助,而不是凌驾于皇权之上。

经历了四次所谓“法难”,佛教开始了深刻的反思。宋代的宗颐禅师检讨说:“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检守真风。”《百丈清规》云:“道场以无事为兴旺”。由此可见,佛教终于在不断的斗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所以,在欧洲中东国家盛行政教合一的疯狂时,中国一直推行皇权至上。正因为没有宗教的干扰,推行政教分离,使中国在此后的千年时间里,在国家制度上保持了强大的优势。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敬鬼神而远之!---孔子\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46532451178119694, "media_id": 6704045705, "neardup_id": 2076114464180187140, "vname": "\\u5b54\\u5b50\\u5bf9\\u9c81\\u541b\\u8c08\\u6cbb\\u56fd\\uff01\\u4ed6\\u592a\\u7406\\u60f3\\u4e3b\\u4e49\\u6839\\u672c\\u5c31\\u4e0d\\u9002\\u5408\\u6cbb\\u56fd\\uff01\

星辰老庄


因为完全没必要!

这个问题之前其实回答过了,再说一次!

中国从有文明记录以来,就直接由原始社会进入到的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后期的分封制等,均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

之后的春秋战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些思想成为了后来的治国主体思想,其中最为“耀眼”的如:儒家

神权这个东东,其实本质还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而已,且被统治者实物化了,比如:天子,天的儿子。而这只是王权管理中的一种实物化,实际上真正的管理还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相关的政策。

在近代的清朝末期,出现过神权压制王权的现象——太平天国,但是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洪秀全虽然是天王,但是杨秀清反而有时候能管制洪秀全,这个就是神权的弊端,最后的结果也是,太平天国的覆灭。当然,这里神权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但是其作为主导思想还是无法否认的。

西方之所以宗教至上,和我们相比还是有区别的,因为这些个教都是他们发明的啊!

我们国家的道教都是属于皇权允许范围下的宗教。所以想越俎代庖还是有些不实际的。再者,历史上的人其实还是很有唯物主义精神的。庄家不是教派说句话就长出来的,还是得靠人,历史换代快,神在心中只是一种慰藉了。


以上,有点乱,比较乱,很多欲言又止,欢迎讨论,有时间再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