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想留到不想走,那个擦“BB霜”的大学生士兵留队了

祖国最东端的边防连队有一群官兵,人们称其“东极卫士”。虽然“东极”的名字很美,但驻地着实是个偏僻的地方。

从最东端的地级市佳木斯坐一晚上的火车可以到达县级市——同江市,再从同江沿着边防公路坐3个多小时的客车便到了驻八岔乡边防连,连队距离中俄界江的直线距离只有500米,而距离最近的县城则有200多公里。

夜晚,站在界江旁的大坝上,巡视着界江的一草一木,远处灯火点点,那是连队的位置。

对于乐磊来说,一个边境村镇,一条奔腾的界江,几乎可以涵盖他两年的军旅生活。

两年前,他是班长的“新兵蛋子”。

两年后,他是祖国的“东极卫士”。

走进边关,就开始想走

入伍前,乐磊一直在一家知名航空公司干“空少”,月薪上万。走进边关,源自家人的一个想法。

乐磊的爸爸、祖父、外祖父都有当兵的经历,家人们希望他可以延续三代当兵的优良传统。“经过两年的部队锻炼后,回到社会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妈妈经常劝他,可他就是不从。

“两万,给两万零花钱就去!”终于,乐磊因为需要家人补助生活费而妥协了。

就这样,乐磊协议式地接受了父母的意见,“挑战部队生活,协议时间为两年,而且仅为两年!”

一步三回头地,乐磊登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火车上与新兵战友们一道也没有什么寂寞的,大家有说有笑。

走着走着,走过了山区走进了平原,走过了丘陵走进了荒原,同车的战友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五个人。一丝丝寂寞袭来,他吃光了妈妈准备的零食,也吃光了接兵干部发的泡面。

经过两天两夜的奔波,乐磊终于来到了东极边陲。

“你有风雪严寒,我有BB霜!”爱美的乐磊面对东北的寒冷,如此自嘲。一个月,他用一千元购买化妆品。

“我答应过妈妈,不能当逃兵!”虽然不能走,但心里还是想走。

零下30摄氏度,下连后的首次冬季野营拉练开始了。没到一半路程,从未有此经历的他,脚上磨出了五六个血泡,一直走在最后,三四个战友帮助着,乐磊心中很不是滋味……

内务检查,他的“挚爱”成了问题,值班排长在乐磊的柜子里翻出了整整一套化妆品。这个问题上了连务会,还成为了战友们茶余饭后的小话题。

一时间,乐磊的脑子里总是在盘算着:抓紧离开这地方。

走心的环境,边关情意浓

两年,不仅有训练执勤,还有战友情深。

“习惯了。”每当家人问起边关的岁月,乐磊总是说得云淡风轻。哪知道,这背后不仅仅是长期的磨炼,还有坚强的战友作依托。

连长苏剑辉就是这强大依托的发起人之一。

抓住战士的心就得抓住他们的胃,为了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苏连长也是绞尽脑汁,甚至在炊事班里练起了“川系”菜肴。“老连长在连队已经干了五年多了,对我们像亲兄弟一样,生活、训练、学习都给我们考虑很多,感觉真的和在家一样。”乐磊说。

对乐磊来说,两年时间过得很快:“每天训练执勤很充实,感觉有做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边境线上的点点滴滴,把乐磊的心填补得没有空隙。

去年12月31日,对乐磊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早操休息时间,苏连长拍拍他的肩膀说:“以前, 战士们倘若能吃颗荷包蛋就权当过了生日,明天你想吃点啥?”班长偷偷笑:“连长忽悠你呢,他早就在县里订好明天的生日蛋糕,咱们每个人的生日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5个人,1条犬,这是连队每天巡逻的标配。也是边防战士最难忘的回忆。

扎西就是最前面的那条犬,八年军龄的扎西可是乐磊的“老班长”,这样说并不是玩笑,而是乐磊的心声。

2017年4月的一天,江上的冰雪已经开始融化,乐磊和战友们带着扎西像往常一样在江边巡逻。

走着走着,乐磊突然一个侧滑,江边冰块破裂,他的一条大腿陷进了水中。扎西猛地冲过去,一口咬住了乐磊的衣领。最终,大家齐力,化险为夷。

每每说到此事,乐磊总是说:“有个这样的‘老班长’,真好!”

走留抉择时,真心不想走

今年的9月,又是一年一度的退伍季。

对连队来说,同样是个难忘的日子,却又显得那样与众不同。

全连整齐列队,热泪盈眶,只送了一名上等兵。

这个上等兵不是乐磊,乐磊站在了送站的队伍里。

“连队留个大学生士兵不容易。”苏连长在连务会上说,“连队训练执勤任务重,每年分兵满编不容易,好不容易分够了,又生怕留不住。”一个月前在分析连队留队形势时,苏连长便愁眉不展。

焦点在乐磊身上,两年,他变化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以往是连队培养他,现在是连队需要他。

“如果想守好边境,护好家国,就必须刻苦训练,掌握过硬本领。”乐磊说,两年来,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利用休息时间强化训练成了他的日常。

在自身的努力和战友们的帮助下,乐磊学习了报话、油料管理、新闻写作……大家渐渐习惯了有事情找他干,习惯了喊他“小能人”。

为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训练,乐磊不再用面膜、洗面奶、BB霜,他说:“古铜色的肤色更帅气!”

决定去留的前一天晚上,乐磊想睡却怎么也睡不着,两年的经历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浮现……

同样没有睡的还有他的妈妈,妈妈想他,想让他锻炼锻炼就回家。

“妈,我留队吧,我想再干几年!”他拨通了妈妈的电话。

后来,他在留队感言上写道:“边境线上有我的青春和梦想,有我的好兄弟,更有家一样的温暖。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人留下来,心也要扎下来

对眼前的边防线,乐磊已经无法割舍。

还是1条犬5个人,不同的是乐磊从后面走上了排头,领章上的两个拐变成了一个拐加两把枪。

他对一同执勤的义务兵说:“虽然我只是千里边防线上的普通一兵,但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我们,国防才能更加稳固。”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乐磊至今还保持着和大学同学们的联系,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酷”,这些他都不在意。乐磊说,“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有不同的奉献,千金难买我愿意。”

中秋节前,他的几个同学来连队看他,顺便旅游一番,几个同学被东极的美景迷住了。乐磊没有多说,因为他知道,戍边岂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就算是美景,也是我们用双手创造出来的。”

“边关不是世外桃源,边防官兵必须履行诺言,坚守使命,像钉子一样扎在哨位,忍受严寒酷暑、风吹雨打。”乐磊的眼中固然不乏美景,但留给他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

谈到未来,乐磊显得很坦然:“只想把当下的事情做好,把训练执勤时点滴小事做得实在,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历练和成长,让现在的奋斗青春成为未来最美好的回忆!”

(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