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人炒着要提高粮食收购价?

心觞16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认为这些人炒着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自然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收购价格太低,直接影响种粮农民的收益,进而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现在中国农民除了一些大面积承包耕种的种粮专业户之外,真正靠种粮赚钱难上加难,关键是种粮成本过高,比如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过高、劳动力成本过高等等,使一些散户种粮的农民无法靠种粮养家糊口,所以现在在一些非产粮区的农民大量抛荒耕地,到城里打工挣钱过日子。导致这种现象发生,还是粮食的收购价格太低。

假如现在种粮收入能达到足以养家糊口的水平,谁还愿意抛家别子去外地打工?国家哪用得着花这么多外汇去国外进口粮食?

当然,纯粹靠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也不一定真正能让农民增加收益,还要想办法对一些农机产品和生资产品的价格进行控制和干预,并对其给予适当补贴,才能直接减少农民种粮生长成本,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种粮收益。还有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之后,对城镇低收入居民给予适当的粮食补贴,防止他们因粮食价格上涨而影响生活,扫除粮食提价的一切障碍。


财经深思


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适合不同角色的人来讨论。而且我觉得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可能会更有利于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粮食价格是体现农民卖粮收入(不是收益)多少的最直接体现,只有粮价上涨了,农民才可能获取更多的收益。

其次,从今年国内粮食生产来看,产粮区自然灾害不断,不仅夏粮产量出现了减产减质,产区很多农民的收益受到影响;而且,秋粮的玉米产量同样不乐观,有些地区受灾严重的甚至出现绝收情况。而在“天不帮忙”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的同时,今年的种粮成本因为农药、化肥、柴油、人工等的上涨,还比去年继续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供应量的减少,在需求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粮价上涨是大势所趋。但是,国家却下调了2018年产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其中稻谷下调的幅度很大;再加上持续投放往年收购的临储粮,国内粮价并未出现预期中的上涨。这其中,2018年产小麦的价格就表现的很是直观。

再次,再来看成品粮的价格,批发及零售端的大米、面粉价格变化并不大,这也是加工企业对上游原粮价格上涨承受能力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举个例子,以北京新发地的东北产标一粳米报价来看,目前批发价是4500元/吨,上月同期是4520元/吨,去年同期是4740元/吨。原粮价格要不要涨?是不是原因很清晰。

最后,粮贱伤农、米贵伤民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再讨论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而单从中国现有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农民种粮积极性来说,要保持,提高粮价对农民来说,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的方式。当然,随着国家粮食收储制度的改革,市场化的作用逐渐占据主导,粮价涨跌是必不可少的。但作为中国这么大的粮食需求国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首要是保证国内粮食的自给率,尤其是口粮的自给率,那么农民的种粮收益与种粮积极性,除了粮价的因素之外,还要综合利用补贴的措施。但由于补贴的普惠性,而且对于小散模式下的农业生产来说,补贴下来数额并不多;再加上近年来自然灾害多发,要及时的转变粮食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变价格补贴为生产补贴、保险补贴。

毕竟,即使是在发达农业国家,也应该先保证农民的收益稳定,才能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然后再去追求更高的收益,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已经明确粮食收储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成本,接下来就要辅助配套措施,比如正准备试点的全成本农业保险,逐渐完善农业生产的相关扶持政策,才能使得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粮小咖


一般说吵着让粮食提价的基本上都是种植者,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粮食提高的价格,自己种地才能够赚钱。然而事实上却是这样子吗?肯定不是,如果真的事实行情如此,为什么不给涨价格而给补贴呢?下面我给你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美国农业

美国种地的大家都知道,基本上是有钱人,而他们出口的粮食价格却非常低,有时候销售的时候却赔钱。为什么农民还乐意?这是因为补贴的非常多。那有些人问了为什么不提高粮食价格。

这张数据上你可以看出净利润是多少,为什么他们宁愿亏本也要降低价格呢?因为补贴的多,农民也愿意送,一旦粮食价格上涨,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其他物价的维持。

粮食价格提高带来的影响

①不利于出口:粮食价格提高带来的影响非常多,首先,我们国内目前的粮食价格是比较高的,因此,我们的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任何竞争的优势。所以我们的粮食是基本上出口不出去。

②促使物价上涨:我们都知道粮食是一切的基础,只要粮食价格提高,其他的物价基本上必须涨,我们就拿生猪来举例子,目前,猪料肉比是2.8-3:10,我们看看预混料的成本,刚刚给你们算了算,一吨的成本最低在2233元,如果粮食价格提高2倍,那么猪预混料成本最低也是5000元。根据目前生猪均价是7.3元/斤,到时候生猪估计在20/斤,估计猪肉的价格应该也会在40元吧。当然饲料浪费比重增大,其他的生产成本就增大。

③最关心的问题:很多人都担心房价问题继续上涨,如果粮食价格上涨,房价继续上涨那是必定的,估计小县城的房子房价也会是1.5万/平方米。当然随后就是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等,看看吧,这就是问题。

前一段时间大家看那个新闻也不是白看的,他们出去买一只鸡用小推车拉一车钱,买一个鸡蛋用成捆的钱,为什么?这就是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因此补贴是必须的,也是最好的选择,否则到时候苦的还是我们。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是十几亿人,


快乐203662121







为什么有人吵着要提高粮价呢?这是因为市场粮食收购价格低,杂交水稻每百斤价格在11O元至12O元之间。十几年了一直维持这个价格,粳稻糯稻价格略高一点,但产量低。承包大户不赚钱,有的亏本。为了稳定农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粮食还是要涨价为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原来一家一户的耕种模式已不存在,大批农民工已习惯到城市或乡镇务工。有搞建筑的,有进公司上班的,有做生意的,有当老板的。总之,各行各业,到处都有农民工的身影。他们离开家乡,到外地挣些钱补贴家用。供孩子上学。供养老人。这样,个人得到了发展,企业得到了发展,国家就有了进步。

他们家中的农田,已转包了承包大户。承包费由于受粮食价格的影响,由原来4oO元一亩,降至到每亩1OO。大家都知道种田十分辛苦,起早歇晚,日晒雨淋。挥泪如雨。目前,水稻栽种有4种。撒播,抛秧,机插和人工栽秧。耕田,管理都离不开人工和机械。人工工资涨价,过去几十块一天,现在只少要给人一百多元一天。机械的开支也大。另外水稻的生长是离不开种子,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稻子成熟,又是收割机,又是农用车。你说这开支大不大?种田大户也要吃饭,他们长年辛苦也是想在田里赚点钱。粮价低了,老是不赚钱,他们也不会再种田的。这田大户不承包了,难道叫所有农民工回家种地吗?这也不现实。

个人建议,粮价要提高一点,还是由承包大户来种。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做到各尽所能。


岩155330328



大家都知道,粮贱伤农、米贵伤民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再讨论了,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环,大家都炒着提高粮食的收购价,可以这样说,一个”炒”把资本炒活了,最大的收益者是利益集团,在资本逐利的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农民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散沙,不论粮食收购价涨了多少,对于真正种地农民来说增收不了多少,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人多地少,人均只有一亩多地,一年下来做为一个农民都知道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最高超不过二千,除去种地成本,农资,化肥,水费年年都在上涨,一亩地也就二三百的收入,年份不好还得赔钱,粮食价格这几年似乎没有什么改变,反而有所下降,农民的生产出粮食涨价很难,而各种农资产品就是抓住了农民的季节需求,年年涨价,又加上农业品不是工业品,涨价多生产,跌价少生产,这是不可能的,搞农业就是在耍赌博,赢了皆大欢喜,输了泪流满面。


涨价对于真正的种地农民来说意义不大,农民的粮食涨一角,农资产品涨一块,各种生活用品涨不停,所以真正炒的涨价的人,不是种地的人,而是利益集团的枪手,社会稳,农业必须先稳,农业要稳,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农民的收益问题而不是收入问题,种地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无人过问的游兵散沙,农民也是国家的公民,公平对待才能稳定农业,现在中国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房地产带来的泡沫经济,更不是企业生产过剩,人民消费下降的经济问题,而是日渐农村土地抛荒,后继无人耕种土地的问题,粮食涨价反而会加速农村土地抛荒的速度,对于稳定农村起不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如何才能稳定农业,让种地的农民,看到希望,哪就是增加农民收益,让农民活得很体面,有尊严,看到了希望,知道自已未来的生活,而不是纸上谈兵,让农民实实在在体会到当农民和当工人一个样,有一种幸福感,更有一种获得感,让农民真真切切感到幸福,感到快乐!今天我先写到这里想了解更多请你关注橄榄剑社会,每天都能免费收到不一样的致富信息。



橄榄剑社会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从不同的角度看粮价,自然会有不同的结果。而目前期盼粮价的人也绝大多数为种粮的人,而如果从城市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去了超市可能还觉得粮食有些贵呢。这也就是立场的不同。不过这也说明了当前我国粮价确实偏低,对于一个拥有八亿农民的国家来说,如何解决农民增收确实是个问题,那么提高粮价真的能够增收吗?有难度!

对于农民所期盼的粮价上涨农民能够增收的逻辑就在于粮价上涨的同时而其他物价不会上涨或者说上涨速度更慢!如此一来粮价的提高农民才能够真的能够从粮价的上涨中获得经济效益,然而现实情况来说是什么呢?举个小例子,近十年来我国的粮价上涨幅在1.5倍的样子,而其他物价上涨基本上在2倍的样子,而像房价上涨幅度更大。

从上面的信息我们发现,在当今的社会粮价的提高速度显然是跟不上其余物价的上涨速度的。因此科学兴农可以确信,如果明年的粮价提高一倍的话,其余物价水平的上涨绝对不止一倍,最终粮价的上涨反而没能够使得农民从粮价的增长中获益,还会导致其经济效益降低,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这真的可能会变成现实。

我国这么多年的农业经济调整,各种方案估计也都有所尝试,而今较为完备的一个方案则是,实施市场经济,取消政策粮价。而今来说我国每年为了高价粮食承受了太大的补贴压力,而国家来说补贴到粮价的资金显然不如直接补贴给农民更加实际。因为本身来说我国的粮价就远比国际粮价高出许多。

政策性的补贴拉高粮价最终所导致的问题就是我国的粮食价位偏高根本无法流转到世界,就拿我国的玉米来说,目前的库存量有着两亿吨,然而这么多的粮食放在国家储备仓库都要放坏了也没能出口出去,为什么?根源还是我国的玉米价位偏高,企业高价收购粮食,低价卖出国外的话,将会面临大幅度的亏损。

而且高粮价也使得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更加青睐采购国外低价玉米,若非我国对于玉米进口实施配额制度,那么可以预见,涌进我国的玉米绝非百万吨的级别。长此以往下去,中国国内的粮食卖给谁?国内粮食加工企业都宁愿采购国外低价粮,国内老百姓的粮食莫非要烂在家里?

因此未来粮价下滑,逐步同国际接轨的事件成为现实的概率将会越来越大,而今来说玉米、大豆都已经取消托市收购价,而今年的小麦、水稻托市收购价位也再度下调,都在体现着以上信息。

此外,今年我国对于东北地区的大豆补贴再次加码,由于玉米的过剩,虽说补贴幅度有所下滑,但是在产能去除之后,未来粮食作物的补贴会逐步提高,如今来看耕地补贴、良种补贴、地力保护补贴等等各种农业补贴的推行,力度不断加大不都说明了以上信息吗?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虽然问题很难让人接受,似乎是反对粮食提价的人,但是,看了问题的描述,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到底应当给粮食提价,还是给农民补贴,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因为,如果给粮食收购提价,就必然会对粮食销售价格产生影响,会对不种粮食的居民带来压力,增加他们的生活负担。所以,单纯提粮食加价,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且粮食价格提上去后,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同时,粮食价格提高,不代表农民收入增加,一旦农机农资价格上涨,很快就能把粮食提价产生的效益消化掉,成为了其他群体的福利,变成居民为利益集团买单。

比较有效的办法,是给农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一定补贴,降低农机农资产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负担减轻了,成本降低了,农民的种粮收入自然增加,且不给广大居民增加负担。

当然,出台补贴政策后,一定要有严格的监管手段,确保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并顺利传递到农民手中。不然,政策仍然难以发挥作用,广大粮农也难以得到实惠。


谭浩俊


我是一个退休工人,每月四千多,应该是衣食无忧。我当过知青,当过农民,深知农村农业农民的苦,农民辛劳一年,他们的劳作不应恩负数!如果辛劳一年还赔钱,谁还会种田!?我支持粮价上涨,我愿意每月为上涨付出几十元。


贺兰松翠


粮食的收购价应该还要降低才好,高了会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国的粮食就会增多,肯定会减少进口粮食的数量。会产生以下后果:一是减少进口粮食的经销商的收入,二是减少国家的税收,三是长期食用外国粮食的人吃不到进口粮食了因食欲降低而患重病,可能导致死亡,也许这就是不能给粮食收购价上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