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真的能被皮肤吸收吗?

用户65146089


护肤品的成分,不管吸不吸收,都有用。

按照吸收程度,护肤品里面的原料分成两种:不能吸收的,和可以吸收的,但它们都有各自的功能,不能因为不吸收就小看了它们。


不能够被吸收的:各类封闭性油脂和保湿剂等

护肤里面大多数成分的吸收程度很低,最多在角质层这边渗透一些,到表皮层都很难,更别说是真皮层了,但是这些成分仍然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比如各类油脂,如矿物油、植物油、合成的油脂等等,它们本来的作用就是软化角质层,使皮肤感到柔软,并且能够覆盖在角质层上面,避免水分的流失,起到保湿的作用。就算它们渗透得比较深,也没有什么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保湿剂,比如透明质酸,分子量很大,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被吸收,也是覆盖在皮肤上,吸收外界的水分,使皮肤能够保持一个湿润的状态。甘油之类由于分子量小,会渗透地深一些,但由于各种保湿剂都是吸水的,所以只需要在角质层表皮层这里就可以了,皮肤深处根本不缺水,渗透进去也没意义。

再说一类,防晒剂,也是停留在表面,这样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才最强,进入皮肤以后反而没什么用。


能够被吸收的:各类活性物质

护肤品除了基本的一些效果,现在也讲究功能性,比如美白、抗衰老、祛痘等等,这些成分都需要被吸收到深层,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因为许多发挥作用的地方,都不在表皮,而在皮肤深处的细胞。

比如美白,针对的是黑色素细胞,但是黑色素细胞在哪里呢,在表皮层的最后一层——基底层,如果达不到这个深度,美白是没用的。抗衰老呢,要到真皮层,因为那边才有更多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进不到这个深度,也是达不到作用的。

传统的一些活性物,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B3(烟酰胺)、维生素C等,由于分子量很小,基本上透皮吸收都没问题。新的活性物如多肽这些,结构上有修饰,透皮吸收也是做得到的。

就算是一些分子量大的,也能做成脂质体来加速透皮吸收,这方面不需要担心。


总之,护肤品吸不吸收,还是看具体的功能,有些不需要吸收,有些需要吸收,都能够各司其职,我们普通人,用起来就好了,不用担心这么多问题。


配方师Rex


导读:能否被皮肤吸收,取决于是什么成分和物质特性;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取决于物质与人体作用、渗透性和经皮吸收量。

皮肤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角质层、真皮层、皮下层,而角质层在皮肤渗透和防御上起关键作用。真皮层由内而外依次是透明层、颗粒层(合成角质蛋白)、棘层、基底层(产生新细胞更新上层皮肤细胞)。

部分成分不仅能否被吸收,而且能在尿液中检测到!通常大分子物质,尤其起保湿作用的油性物质和醇类物质是无法渗透皮肤不被吸收而浮于皮肤角质层外面的。水溶性或脂溶性尤其两性兼有的小分子功效物质和无关护肤的物质是可以渗透进入皮肤甚至穿过皮层被吸收的。

物质从皮肤外层进入到皮肤角质层和肌底层之间并停留下来,人体内部并没有吸收此类物质,叫皮肤渗透,一般情况话护肤品的功效型成分渗透到真皮层才能发挥作用。再进一步深入并穿过皮层进入血液,则称之为经皮吸收。而皮肤渗透和吸收受物质特性、皮肤厚度、皮肤状态等因素的影响,经皮吸收的物质中有的可以被直接过滤排出体外,有的则会在体内积聚,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则取决于化学特性、与人体作用、渗透性和经皮吸收量。

渗透进入皮肤和被吸收的不一定是护肤功效成分,还有可能是各种与护肤无关的成分,例如防腐剂。

护肤品中的防腐剂添加对皮肤最明显的伤害就是过敏、红肿、刺痛、致痘,严重一点的则是违规使用能被人体吸收的致癌物质,而影响激素平衡这个说法尚未得到有效证实。但因为每个合格出厂的产品,严格遵循国家或各个地区的防腐剂含量规定,所以产品在理论上并没有问题,只是每个人对不同物质的应激反应灵敏度不同,部分人过敏是可以允许的,但是会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并控制要求的概率内。PS:这里先不提部分违规添加物质、过量添加物质的正规品牌和产品。

几乎所有护肤品中均有防腐剂,消费者每天可能叠加使用多种护肤品,清洁、敷水、精华、保湿乳霜、防晒、彩妆等等,如果这些产品里都有符合规定的微量防腐剂,叠加起来是否超标很难界定。长期使用而没有清洁干净或被人体吸收,长年累月是否会符合人体造成伤害也很难定论……这都是防腐剂带给消费者的担忧……

既然无法避免防腐剂,那我们可以选择避开危害性较大的防腐剂!以下几种防腐剂应该是消费者特别注意的成分:

1、卡松,英文kathon CG

甲基异噻唑啉酮(CIT)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IT)的混合物,是一种价格非常便宜,防腐杀菌效果非常好的组合,但也是一个严重的过敏原。曾经在很多大品牌中使用,最著名的就是La Mer,现在,欧盟已经建议各品牌尽早换配方,而日本和加拿大是限制添加。目前大部分品牌的洗去型产品里还大量保留,停留型产品都已经更换掉了这个防腐组合。

但依然还是有不少漏网之鱼,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品牌。 比如大宝的防晒露、娇韵诗柔肤水/保湿乳霜/日霜、森田面膜、伊索精华/面膜/调理水/眼部精华、赛贝格VC粉、菲洛嘉面膜/精华乳/修复霜、启初婴儿防晒等产品。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其防腐效果佳,价格又便宜。

2、甲醛释放体系列,包括咪唑烷基脲、季铵盐-15、DMDM-乙内酰脲

这三种成分的防腐原理是利用释放甲醛制造微生物不适坏境,同时也对皮肤有刺激性,容易引发皮炎问题,孕妇哺乳期和敏感肌尤为慎用。

这三种成分已经渐渐被各大品牌所摒弃,但依然有不少老牌口碑产品还在使用:美体小铺接骨木花眼部啫哩、Alpha Hydrox果酸面霜、思亲肤蜂蜜紧致眼霜(含有咪唑烷基脲)、宝拉珍选平衡保湿凝胶、露华浓干湿两用粉饼、彼得罗夫精华眼霜/抗衰老眼霜(含有季铵盐-15)、大宝SOD蜜/眼霜/眼袋霜、Olay新生塑颜、Pro-X精华乳、Cerave面霜(含有DMDM-乙内酰脲)中都含有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

很多时候,品牌可能因为成本和效果问题使用此类防腐剂,读者们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考量是否需要避开。

最后,化学成分不等于有害物质,天然成分未必一定健康,天然、有机、无添加等认证和宣传字眼并不能被理解为产品中就一定无防腐剂添加。此前,笔者曾在天然护肤品和无添加护肤品的回答中谨慎解释过相关成分,在这里简单提一下:无添加和有机都是指一定比例的成分使用不添加化学方式生产的物质和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许多致敏的天然物质,只是每个人应激灵敏度不同而已。而许多防腐剂的不良后果目前尚未得到明确印证,同样的成分,一边采用化学方式生产,一边提取于天然植物甚至有机植物,这就很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