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宝宝十个月就可以走路了,而有的宝宝要到十八个月才可以走路?

期待雨的风


孩子走路早晚和孩子本身运动能力相关

我家儿子是走路比较早的,其实我本身希望他能更多爬一阵。

记得大概也就不到一周岁时,我去厨房给孩子弄吃的,等我再回到房间时,当时正在地垫上爬来爬去玩的娃,自己拽着床单子居然就颤巍巍地站起来了。


从此之后,只要有机会站起来他就会拽着床单或者扶着什么就直接站起来了,站起来的世界对于他来说应该是极具吸引力的,因为可以看见更多的花花世界。从此他就开始自己去寻求各种站,然后自己探求走的模式。

可能我比较喜欢运动,儿子还是继承了我的这个基因,他的各项运动从来不需要我操心。从爬到走,到跑,也从来没有坐过学步车。到现在学校里的各种运动以及游泳等,都是他自己搞定。


孩子走路早晚和生长环境相关

听老妈讲过老家有个孩子,因为母亲没了,父亲没空管她,只能把她拴在家里,自己去做事,所以这个孩子一直不怎么会走路,直到好几岁了才学会走路,这种被漠视被忽略的环境造就了孩子不会走路,不过这是比较极端的案例了。


能让孩子多爬还是多爬爬

宝宝爬行有助于协调能力发展

机体必须在感官讯息、手、眼以及脚的协调配合下,才能有效地完成爬行动作。在爬行过程中所接受到的良性刺激可促进婴儿的空间智能的发展。婴儿也因爬行知道身处何处,以及如何避开障碍物,有助抽象概念的形成,将来有益数理学习。

爬行可刺激内耳或前庭系统,有助维持平衡感

爬行还有助于左右脑的均衡发展、理解与记忆并进,所以爬行让宝宝更聪明。


现在很多大人也都喜欢穿上爬行服,在大自然里各种爬呢。

我是jason妈咪有办法,第20期优质问答答主,喜诗词,爱旅游,在育儿路上不断学习修行,听说关注我的都是长的好看的。来,一起修行吧。


jason妈咪有办法


作为新手妈妈,无形中我们总是会被比较,就算妈妈们特别不乐意去比较,也总是会被无形中进行比较,比如孩子走路的早晚。如果妈妈们知道了孩子的生长规律,了解了科学育儿的方法,就不会过于焦虑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走路晚,这是由孩子自身的发展来决定的。妈妈们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速度,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去观察,多去引导。



每个孩子走路的时间都是不同的。我自己身边最早走路的孩子十个月就可以自己走我女儿完全独立去走是十一个月。但是身边也有走路比较晚的孩子一岁三个月才开始挪脚。一般情况下,孩子学走路从一岁左右开始到一岁半。有的孩子走路晚,可能一岁半才开始走路。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过了一岁还没有开始走路,可千万别着急,多多观察。但是如果孩子过了两岁还没有开始走路,妈妈就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父母们要如何来帮助孩子呢?

1.不要用手去扶着孩子的胳膊走。很多人都有帮助孩子走路的习惯,拉着孩子的手或者扶着孩子的胳膊。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大人,这都不是一个好习惯。对于孩子来说,孩子要学的是独立去走,对于大人来说,一天弯着腰去扶孩子,还抱怨一天累的要死,孩子不用去扶也会走路,揠苗助长反而适得其反。

孩子学走路,完全是自发的行为,我女儿十一个月开始自己走路,之前我从没有扶着她来练习走路,都是自己扶墙走,走着走着,就学会自己走了。

但是,生活中也见过特别胆小的孩子,明明可以自己走,非要牵着大人的手来走,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刚开始当然可以牵着走,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2..多去鼓励孩子。孩子走路是一个过程,在孩子从会独立站着时候,妈妈们可以现在孩子一米开外来鼓励孩子,用玩具或者吃的,让孩子有向前走的动力,当孩子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鼓励孩子。

3.孩子摔倒时尽量让他自己爬起来。我自己认为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的过程就是在锻炼孩子的腿部肌肉,同时如果她不能站立起来,她会想办法来站起来。比如我女儿摔倒了就会爬向离自己最近的桌子或者墙,迅速的借力站起来。这个过程父母不要去干预,孩子就会越发的坚强。在我女儿身上的确是这样,摔倒从来不哭。

4.不要给孩子总学步车。之前回答的问题还有人说学步车可以用。但是我身边的真实案例:同事的女儿八九个月开始用学步车,爷爷奶奶习惯于把孩子扔进学步车里,结果就是孩子的腿从大腿根开始都是弯的,为了矫正腿,一岁多的孩子天天哭。



总之,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会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为人父母不要太过于焦虑,静静的等待孩子的成长,多观察,多引导。


豌豆妈妈育儿


学走路是每个宝宝的必经阶段,但是细心的宝妈就会发现,即使是同一天出生的宝宝,他们也不会在同一天学会走路,而是各有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来说,9-10月龄的宝宝已经能够自行站立,扶着东西的情况下可以蹒跚学步,到一岁的时候就可以独立走路,因为各种因素的差异,宝宝会走路的时间或早或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宝宝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遗传因素;

约有40%的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和父母相似,有的甚至连迈步和爬行的姿势都和父母一模一样。

二、过早使用学步车;

有的家长为了让宝宝早点学会走路而给宝宝用上了学步车,这是不正确的。在学步车里,宝宝无论如何都是不会摔倒的,但也妨碍了宝宝在学走路时对自身重心的掌握,离开学步车后宝宝反而不会正常的走路了,沐沐自己的小孩就是用了学步车,学会走路的时间比同龄人多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过早的让宝宝站立,对于宝宝的脊椎和四肢发育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宝宝对爬行的喜好;

有一部分喜欢爬行的宝宝,在开始学走路时就表现的不是很积极,而是很享受在地上“爬来爬去”的过程,这种情况家长需要正确的引导。

四、性格差异;

性格相对稳重谨慎的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会晚一些,或者是在学走路的时候有被强迫或是摔跤的经历的宝宝,对于学走路这件事可能要“慢热”一些;

五、个体发育的差异;

个体发育的差异是存在于每个宝宝身上的,但不属于病态,除去脑瘫和神经发育的异常,健康的宝宝只要家长耐心引导,还是能赶上同龄人的脚步的。

六、家长的情绪;

有时候家长的情绪在孩子身上的影响也是十分有关系的,有的家长生怕孩子摔跤,孩子一摔到了就惊慌失措、大惊失色,或是舍不得放开手让宝宝走路,使得宝宝产生对学走路的惧怕感,这也会影响到宝宝学习走路。

不论怎么说,学走路对于宝宝来说是一件艰难的工作,所以我们做家长的更要耐心和勇敢,该放手时就放手,相信我们的宝宝是最棒的!


沐依萝


这得看是谁带的了。怎么带了。和营养,发育等问题真不太大。哥嫂第一个孩子宝贝得不得了,因为老人带时铺垫子放在地上,说老人习惯不好,不科学。不卫生,不让老人带,自己带,天天把小孩抱在手里,要么放床上。老人一再强调床上太软,不利孩子学爬学走。且一不留孩子容易滚下来,太娇养孩子免疫力会很低,哥嫂不听。把孩子养得白白净净,但免疫力差,经常生病,孩子差不多两岁才会走路。从小到大三天两头往医院跑。第二个孩子老人执意要接回自己带,天天喂饱就在地上铺垫子让孩子随便玩。六个月孩子已经可以在地板上满地爬,能从地上爬到床上,能从床上又爬到地上。九个月左右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站起来走路,虽然孩子长得黑瘦黑瘦的,但免疫力极好,从小到大极少进医院。且特别灵活。学东西极快。


幸福的味道200331767


宝宝有个体差异,有快有慢,,一般一岁半之前走起来都属正常。什么因素影响宝宝走路早晚呢?

一、体质差异

足月宝宝一般比早产宝宝走得早;出生体重达标的比低体重的走得早;体格健壮不爱生病的、喂养睡眠良好的走得早;活跃好动比安静懒动的走得早;

二、代养环境差异

随着家庭对宝宝生长的重视,往往过度给于宝宝保护,绝对的卫生:害怕这有细菌,那有病毒,什么都不敢让宝宝触碰,不给宝宝探索未知的机会,导致宝宝对人对物兴趣索然,慢慢变得安静,主动活动意识差;绝对的安全:害怕磕碰,限定宝宝的活动范围,不给宝宝自由活动的机会,越来越不好动;绝对的防寒,如果宝宝8、9个月时赶上秋冬季节,很多家长恨不得把宝宝包裹成个大粽子,肢体活动受限也是我们常见的问题;

三、家长认知问题

在出诊的过程中,我们常遇到一些家长对宝宝发育规律一无所知,不知道宝宝什么时候该会翻身、什么时候会坐、什么会站走,只知道让宝宝吃饱穿暖不生病就万事大吉;还有些死套发育规律:担心脊柱发育不好六个月前都不没竖抱过宝宝;10个月之前没让宝宝试过脚落地扶走的,诸如此类。

四、运动发育落后或神经损伤

出生前(胎儿期)、出生时(分娩期)和出生后(新生儿期)等过程中出现大脑缺血、缺氧、中毒、发育限制等因素,均可以造成脑损伤或发育障碍。

出生前的伤害因素主要是胎儿的基因突变、妊娠早期感染病毒和高危妊娠风险。

高危妊娠包括了高龄孕妇、重度贫血、先兆流产、妊娠中毒症(孕妇高血压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多胎妊娠等,均会造成胎儿的缺血缺氧。

出生时的主要伤害因素有胎盘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处,宫缩造成胎头挤压胎盘,引起胎儿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胎盘早剥(胎盘过早剥离引起胎儿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脐带绕颈(脐带受压,胎儿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产程过长胎儿宫内缺氧等。

出生后的伤害因素主要是早产儿(妊娠满28周至37周前胎儿娩出)、低体重儿(<2000g)、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等。

大脑受到任何损伤或发育缺陷,都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分化和神经通路的形成,造成损伤部位大脑细胞数量的减少,特定神经通路建立障碍。临床表现为多种形式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影响“翻,坐,爬,站,走”的运动规律形成,影响人类直立行走的运动特征形成,影响智慧生命活动,通常在婴幼儿期就会表现出来。这种损伤或发育缺陷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或只累及运动功能,也可不同程度地累及感知觉和其他功能。


婴幼儿脑瘫名医任世光


研究指出,宝宝走路的早晚和智商没多大关系,每个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都不一样,早早学会走路与宝宝今后成长发育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联系。

宝宝学走路确实存在着个体差异,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有调查显示,大约有40%的宝宝学走路的月龄与其父母相似,甚至有的宝宝连爬行和走路的姿势都和父母小时候一模一样,这充分说明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对宝宝学走路是有影响的。

2.宝宝身高体重因素

按照常理,体重轻小个头宝宝比大块头宝宝更早学会走路,因为宝宝的双腿膝盖承受的压力要小一些,相对大块头宝宝而言更容易支配自己的肢体,包括平衡能力的获取都会较为容易一些。

3.性格因素

肌肉力量,平衡感,性格,这三个因素决定了宝宝走路的早晚,其中性格无疑是宝宝学走路的最大影响因素。性格温顺,谨慎,胆小的宝宝往往走路较晚,而性格活泼,好动,胆子大的宝宝势必走的早一些。对于走路稍晚2-3个月的宝宝家长不必太过担忧。

4.家长有意识的锻炼

宝宝能否独立行走,关键也在于宝宝的腿部肌肉力量是否能支撑起宝宝的身体,家长们从9个月起就可以有意识的锻炼宝宝的腿部肌肉力量,10个月可以锻炼宝宝扶墙站立,11个月可以锻炼宝宝蹲下和起立。

•要不要干预宝宝走路?

除了少数的宝宝有发育异常外,绝大多数宝宝都不需要几张过分的干预学走路,不要刻意的训练宝宝学走路,更不要过分的保护宝宝不让他学走路。每个宝宝都有自己会走路的节奏,这算是自然发展规律,不要强求,早或晚三个月都正常。

注意:

如果宝宝一岁半了还走不稳,那么建议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关注“Vera育娃”了解更多育儿,健康常识……


Vera育娃


孩子走路时间确实有早晚,这和养育方式有关系,也和孩子自己的身体发育以及心理都有关系。

学走路最好的方式就是爬,也就是在6-7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爬,先是腹爬,慢慢过度到手膝爬。会爬的孩子不需要学,直接就可以站起来走路了。

走路早晚也和孩子的心理有关系,有些孩子天生就谨慎,按我们的话说就是有些胆小。已经可以自己站了,就是不敢向前迈步,更不敢撒开手。所以这样的孩子走路通常就会晚些。

再有一部分孩子走路晚的,是和养育人的观念有关系。老人有一种说法——孩子走路晚少奔波。所以她们宁愿抱着也不愿意让孩子尝试走路,希望孩子能够少些操劳奔波。

如果孩子在半岁以后,养育人尝试让孩子腹爬,从爬开始,到1岁左右,孩子的身体协调性掌握好了,左右腿以及手臂的运动规律和力量都没问题了,他自己会慢慢从爬到站,很快就可以走路了。走路不需要教的,更不需要大人牵着孩子腋下扶走。会爬的孩子自己就可以掌握走路,不需要大人辛苦弯腰的。


孩子爬的好,不仅走路不用教,还可以走的很稳,跑步也不容易摔跤。爬行的好处真是太多了,关系到孩子身体的协调运动,对他以后的生活学习都有影响。让孩子爬起来吧,爬对于孩子非常重要。

“泡泡育乐园”有很多的育儿知识与大家分享,同时有专业的睡眠顾问和心理咨询师可以给妈妈提供帮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也可以关注公号留言,泡泡与更多的妈妈一起,致力于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泡泡育乐园


孩子走路早晚和这两点有关

1.肌肉足够有力。

2.能掌握身体的平衡。

不是所有孩子在一定时间段内都能掌握这两种能力,就算孩子不能尽早的走路,也没有科学依据可以证明孩子走路晚和智商,聪不聪明有关!


小孩学步的早晚,病理因素的除外,由体重,身体状况,学步经历和家长的兴趣引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每个小孩的发育状况不一样,但都是受正常的遗传决定。

无论是学步,长牙,学说话的快慢,青春发育的迟早,还有身材高矮,一般都与家庭遗传有关,父母小时候走路晚,孩子也大都走路比较晚。

我想说,不管有多迫切的想要孩子走路,都要遵守孩子自然生长发育的规律,建议是最好是在满周岁以后,不要过早,也不要过晚,密切观察孩子的兴趣和动向,做出合理的引导。



祝愿宝宝们身体健康,快乐才最重要!

我是哲宝妈妈,喜欢交流育儿知识,分享育儿趣事,希望和大家都交流,多关注,育儿路上我们结伴同行,陪伴孩子的成为!


哲宝妈妈的育儿经


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进度不一样,学走路的时间自然也不一样,18个月才会走严格来说不算太迟。但是,如果宝宝一直都没有想走的欲望,或者快2岁还不会走路,家长就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先排除因为某些疾病引起的宝宝不会走路,然后多加引导锻炼宝宝学走路。

动作发育是个连续的过程,不要迷恋有些人说的宝宝几个月就会走了,不用爬就能走了,是聪明的表现,等等。对小宝宝来说,爬行才最好的运动,能促进他四肢的发育,锻炼他身体的平衡性,从会爬到会坐、能站、想走、会走,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来,才是最好的帮助宝宝学走路的方法,不要心急!

在宝宝学走路的时候,家长要胆大心细的放手让宝宝自己学、自己走,不要怕他摔跤,你要做的,只是清除宝宝走路范围内的一切危险品,然后让他自己去迈出人生的一步一步路。尤其要注意不要总是牵着宝宝不肯松手,那样只会让宝宝形成依赖,并不利于锻炼他走路的能力,不利于他前庭平衡力的发育,甚至还可能导致宝宝胳膊脱臼、养成错误的走路习惯等。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从抬头、翻身到爬、坐、走、站、说话等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家长不要过度去干预,平时多注意培养、引导。但是,如果到了既定的时间,宝宝还是学不会这些,家长也不能抱着乐观的心理想反正早晚都会的,这时候就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可能性。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健康康的成长。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孩子王育儿顾问


宝宝学会走路就像学习其它本领一样,有的孩子快一些而有的会慢一些,妈妈爸爸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 及时发现宝宝的发展信号。就拿走路来说,宝宝自己——注意是自己而不是被家长扶着——喜欢并能够抓着栏杆或其它支撑物站起来,起来之后还会交替挪动双脚尝试迈步,这就是明显的要学走路的信号,假如妈妈爸爸还总是抱着、护着宝宝不给练习的机会,那就可能会延缓学会走路的时间。



第二, 注意观察宝宝的姿势和动作质量。有的宝宝成熟相对快些,或者个性属于活动性高的,再加上有机会进行练习,可能很早就开始尝试走路了,这时候妈妈爸爸首先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姿势动作是否正常,比如发现站立或踏步时后脚跟不能落地、迈步时双腿交叉呈剪刀步态等等,任何有类似错误表现的情况都须要限制宝宝练习行走,必要时还应该请医生检查鉴定;如果宝宝的姿势动作很漂亮,自己的控制也比较自如,那就可以既放心又放手。



第三, 根据月龄不同要有相应的关注点。宝宝任何一项能力的发展都有正常的时间范围,如果宝宝到16个月大还无法练习迈步、一岁半还无法走两步就有些晚了、需要警惕了,除非之前家人有过度保护或限制,现在需要放手引导之外,最好还是带宝宝请专家看看以便除外可能存在的发育问题。相反,假如宝宝很早就开始走路比如9、10个月大,除了注意前述的姿势动作之外,再看看其他重点能力发展得怎么样,比如爬的好不好、手指抓捏怎么样,如果都好说明宝宝就是发展快,万一其它方面还不太行,妈妈爸爸就应该主动引导,毕竟早期发展讲究全面均衡,这样孩子才更有后劲。

总之,宝宝的能力发展是遗传特性、环境支持和教导练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得早应该关注能力质量和全面均衡,发展的慢则需要查找原因并积极干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