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富士康现在普工都招不到了?

姚小山


如今,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制造业招工越来越难,主要是因为:

1.人工红利时代过去

随着现代化的产业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提高,中国老龄化的情况加剧,劳动力本身就少了。

2.年轻人不选择流水线

枯燥的流水线作业,永远在重复同样的动作,头顶不知死活的白炽灯……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再从事这种既枯燥又无法培养个人能力的工作了。

3.新一代家庭富裕,更愿意找有前途的工作

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都会选择更有前途的工作,比如创业做小生意,进公司做销售,进公司从基层做起,或者考进行政单位。

4.新一代有自己理想,愿意大城市生活

年轻一代身上的负担较轻,很多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更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工作,去大城市打拼。

你怎么认为呢?你愿意去制造业工作吗?

我是农民工“懂事长”李合伟(抖音号:hws666888),20多年创业经验,非著名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更多有关创业的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合伟说,与我一起聊聊创业那些事!


合伟说


富士康现在找不到普工,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作为人资领域相对比较资深的企业,精英菌大概跟大家讲一讲现在的人才市场的情况。

不单单是富士康,现在整个人才市场,普工都很难招到,同时技工,电工,维修工等蓝领行业都很难招人,原因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学,崇尚办公室工作,对于这些看似赚辛苦钱的工作都很排斥,因此,蓝领的工作都很少人做,哪怕现在蓝领的同工作经验薪资,要远高于办公室白领。

而因为时代的变迁,以前吃大锅饭的那群人,现在慢慢变成父母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也可以拥有铁饭碗,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去考公务员,考银行,考事业单位。在这种趋势下,普工势必没什么人去应聘。

在现今的市场里,都是对于工作别无选择了,才会选择蓝领工作的居多,普工亦是如此。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已经越来越少人对工作别无选择了。而技工的学习之路一般都是技校、职校等中专、大专院校,除非不得已,不然也不会去读。

最后,招聘市场上,普工求职者和企业HR在招聘工具选择不同也是招聘不到普工的一大原因,多数普工可能还是选择线下的求职模式,但HR现在已经采用线上招聘了。

因此现在普工是真的很难招,而不单单是富士康。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精英菌点个赞哦~


无忧精英网


早在2011年,富士康CEO郭台铭就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计划投入100万台机器人到生产线上。截止2017年,有超过4万台机器人已经被部署在富士康各个生产流程环节当中。郭台铭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机器人呢?其中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人难招了,人力成本不断上涨!

不仅仅是富士康,很多工厂招普工都越来越难了。珠江三角一直以来都是制造业的重要集中区域,东莞、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外来打工人员的重要目的地。因为做管理咨询的原因,常常出差。在出差的时候,常常和当地的士司机聊天,他们感慨非常多的就是——每过一次年,春节后外来打工人员就明显少一波。


这其中原因有很多,我觉得核心原因有两个:

(1)产业转移:这十几年来,我国制造业在大规模的进行了产业专业。一方面来自人力成本的压力,一线城市的劳动力成员越来越大;另外来自环境的压力,大城市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转移的方向主要是:从一线沿海城市到内地;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大量京津、华东、珠三角等地区的工厂大举内迁移。

拿富士康本身中国地区为例:

除了珠三角之外,富士康还布局了一郑州为中心的中部地区、成都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这些地方的人力成本,都低于一线沿海城市。

那么问题就来了,富士康工厂都开在我家门口了,我还要去深圳打工吗?

原来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中来自: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省份,这些工厂的布局也集中在这些劳动力大省。对很多人打工的人来说,工厂在家门口一来方便,可以下班后照顾家人;二来消费成本比一线城市低很多,4000多的工资,在深圳进几次成就剩下不了多少了。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去一线城市呢?因为进了工厂都是一样,都是机器和流水线。出了工厂也是一样,哪怕在深圳,也是在偏远的龙华,工厂的周边,和内地没有太大的差异。


(2)年轻人的职业选择:

高考毕业的那一年(转眼十几年前的陈年往事了),我曾经在一家港资企业做过暑期工。这些年的也给很多制造业企业做过咨询。在工厂里,大家和机器一样。每个人都是流水线的一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天日复一日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还有大量的工作是计件的,所以你的不断加快你的速度,不要停,才能保证你的收入。

另外,如果你想保证你的收入,你得加班。因为加班费更贵。所以很多人的基本工资并不高,只能靠加班来提升。就像问题中所说的,底薪2200,加班能拿到4000,意味着接近一半要通过加班获得。所以,你会看到一些新闻,XX工厂不让员工加班,员工闹事了——你需要理解他们,他们只是想增加一些收入。下班后,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集体宿舍,一群寂寞无聊的人。

我有个弟弟,原来是在富士康之类的工厂做技术工。他相对很多普工来说,已经好很多。毕竟做的是技术工作,地位相对高,收入也好很多。但干了五六年的技术后,他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实在耐不了工厂的寂寞。

现在很多工厂的新一代年轻人,都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的家庭环境比我们的年代都要好,所以家庭压力没那么大,工作的选择也相对自由。在职业的选择中,他们也更喜欢,更大胆的追求自我。枯燥、乏味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受不了。


职场大叔Allen


富士康做代工起家,一步一步做到今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代工厂,富士康同时也是世界上几少数几个雇员超过百万的寡头企业,巅峰时期有员工达120多万,目前依然拥有近80万的员工,光郑州富士康就有超过20万员工,不得不说富士康真是一个人多力量大的巨无霸性超级公司。

我曾经在成都富士康待过半年,半年时间也许了解的不算多,但也算是有些心得体会,富士康员工的流动性之高,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到不能再普遍的现象,去过富士康你才会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把这家寡头公司叫成“血汗工厂”。

尽管还是有一部分自我感觉的指出了富士康好的一面,比如:富士康从来不拖欠工资,富士康解决了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富士康包吃住,富士康的社区配套做的好,自建医院,文娱活动丰富。看起来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可能给你多大的打击,当你真正去尝试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美好的背后,有你不为人知的一面。

富士康实行两班倒制度,这是这家超级公司一直为人诟病的地方,白班夜班无缝衔接,两班各12小时(其中有两小时是加班),平均一个月倒一次班,我也上过三个月的夜班,生物钟完全颠倒,身体各种不适,夜班不会享受任何特殊的福利(如果非要说福利,那就是夜班会多出240块钱的补贴,平均一天8块),长期的两班倒制度是很多人选择离开富士康的主要原因,尽管有人愿意为了赚钱而牺牲健康,但这并不会带来相等的回报,事实上夜班和白班的薪酬不会有什么区别,这让那些牺牲正常睡眠时间而去上夜班的人彻底失望。

富士康的起薪标准也不统一,这被认为是严重违法劳动法的一种行为,早前被曝光的衡阳富士康起薪是1650,成都富士康则是1950,我在富士康半年从没有领过一次超过4000的工资,而条件更好的深圳富士康,起薪价2350,与衡阳富士康整整相差700元,在富士康光靠起薪肯定养不活自己,怎么办,加班,但就算是加班,也并非天天都有,可能你会为了工资高但拼命的挣钱加班,但正常的加班不会多到哪里去,除非是订单旺季,更多的加班机会,你只能让自己以卑微的姿态,去恳求不多的加班名额的名单里会有你的名字,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资稍微抬高点,这样的事情让人匪夷所思,员工不停的去争取加班这正常吗?,不加班等死,加班了口袋会鼓点,多么悲哀的事情。

富士康严苛的管理制度也是让很多人最终选择离开的主要原因,在里面你感觉不到什么叫温情,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产线员工,各位组长,线长永远以绩效排第一,所有的产线员工就像打了发条一样无线循环的重复一个动作,这里有森严的上下级关系和多到让你大脑爆裂的规章制度,轻则扣工资重则离职,冷漠的企业文化不仅体现在工作上还体现在生活上,一个车间里派系分明,体系分明,回归到工作以外,大家各走各的路彼此不相往来,用最简单的方式——扣钱或走人让你接受这些条条框框,可见富士康是有多么的自信:你不做没人会留你,因为很快就有人接替你的工作,咱不缺人。

作为代工巨头,富士康也在不断的自我改变,富士康现在所做的,就是慢慢的利用机器人的大脑取代人的大脑,“工业互联网”是一个伟大的构想,人机互联,解放人类的双手,让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去做,机器人是没有思想的,但人是有思想的,枯燥乏味,机械化的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单调乏味的车间工作,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_?其实到最后都是非常迷茫的,这和专注于学一门技术不一样,我们学一门技术是为了希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为世界五百强之一,富士康在过去饱受各界批评,改变,你会不知不觉的看到富士康正在慢慢的改变,所有的科技巨头都不想因为巨大的人工流量而受到各种质疑和批评,所以当创新改革变成一种趋势,当机器人取代人的工作的时候,我们也离这家科技巨头越来越远了,有生之年能体验过富士康式的工作,可以作为一生的怀念了。


大国布衣


这很正常,所有电子厂流动率都高的,不只是富士康一家。

富士康人员流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目前富士康人员流失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了,那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人员急速流失呢?

富士康目前全球拥有一百多万员工,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制造帝国,富士康完善的薪酬体系,完善的工作保障,富士康从来不会拖欠员工的一分钱工资,还有就是富士康的工会体系非常完善,以及以及医疗保障,及员工生活配套设施,如此人性化的企业,那为何员工如此流失严重?

一:工作满足感。工作满足感是目前员工上班所追求的第一要素,富士康完善的工作体系,依然不能给一线的作业员工提供满足感,那在富士康为什么得不到工作满足感?富士康的加班文化,加班工资占据了富士康员工收入的一部分,每天11个工时的工作时间,加上中饭中间吃饭时间正好12个小时,白夜班交替。周而复始,晚上下班回家或者早晨下班回家倒头就睡,三点一线,成为了富士康一线员工,千篇一律的生活节奏。每天固定的产量,疲劳的工作状态,一线员工没有工作满足感,便逐渐离开富士康,足球新的岗位。

二:工资收入。两千左右的基本薪资,加上加班费以及岗位补贴,每月收入很低。在满足自己生活的前提下,很难攒下钱。

在目前中国制造业普遍用工荒的前提下,以富康为首的制造业,普遍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的状况。年轻人渐渐的不愿意进入工厂,过着牢笼式管理的生活。目前以烟台富士康为例,一线员工的招募极其困难,富士康内部员工推荐一个新员工入职,便可奖励2200元人民币,可见,目前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制造业的用工荒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机器取代人,逐渐会成为制造业的一个主流,否则,在如此大用工荒的大环境下,制造业将难以生存。


新贵州


富士康招工难的现象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另一方面其实我们现在很多大的生产型企业都普遍存在着招工难的现象。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是因为最后一根稻草有多重,只是因为之前的稻草已经积累到了骆驼能承担的一个临界值而已。

为什么现在不再像从前一样有那么多应聘到富士康做普工?答案其实显而易见,因为富士康普工的劳动强度高,公司效益差,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低,各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特别是前些年富士康“七连跳”的新闻被爆出之后,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一阵热议。这对于富士康的公司形象和雇主品牌影响都非常不好,对公司的产品形象、市场接受度和公司发展都带来一些非正面的影响,致使了在市场招聘普工本就非常困难的招聘工作中雪上加霜。

前几年,我曾认识一个在富士康做招聘的HR,他讲述自己工作安排基本上每月都有15天以上的工作日都是在全国各地劳动力招聘会上组织农民工、职业技校类的普工招聘,或者是在去往这类招聘会现场的路上。而所谓的技校类校企合作中安排未毕业的学生强制去富士康进行实习,其实就是去做普工,企业提供食宿,工作实行3班倒,严格流水线生产,加班很严重,但工资却非常低,比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还要低很多,即使这样学生工资还有一部分会被学校老师收走。另外,富士康作为一个台企,公司的管理风格也很粗暴,工作氛围很差,员工的等级观念会比较重,比如每天早上一些公司的保安都会强制对入厂员工进行搜身,不允许用智能手机,不允许带包等等,这在21世纪的中国来说,也算是拍案惊奇了。


上啥班App


作为一名在富士康工作十五年的资深员工,我其实最有发言权,我目前在河南郑州富士康就是从事苹果手机生产车间的主管,我认为普工难招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现在的工人普遍都是90后,00后,这代人基本从小都是家境殷实,对于富士康长时间重复性的工作不感冒;

二、现在富士康需求劳动密集的厂区基本都是在做苹果订单,苹果订单的季节性太强,每年六月到十二月订单最多,加班基本在80小时以上,但是十二月份到次年五月基本没有订单,没有订单就没有加班!普工收入太低,留不住人!大部分当地人都了解这一情况,不愿在富士康浪费时间;

三、富士康的薪资结构基本对于工作多年的普工没有任何可增长的优势,很多工作了五年以上的员工还是2000的底薪,在言传身教下,都是负面的信息;

四、富士康的流水线上工作重复、单调,管理严格,对于员工的生理时间(吃饭、去洗手间等等)有严格管控,很多人没法适应这样的工作方式。

总而言之,说了这么多,主要还是劳动强度和工作回报不成正比,人们的消费需求过大,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自然没人愿意来富士康上班!


贵哥聊人生百态


富士康是知名企业,专业从事电脑、通讯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最好的手机之一苹果就出自富士康。高科技产业不光需要技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从事零件的加工与安装,两相比较对劳动力的需求更为迫切,所以富士康更多选在劳动力多且廉价国家。富士康为工人提供保险,工资在3000到4000+,也不是高负荷的繁重工作,但近年来还是存在招不到普工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1.“人机器化”

不是说富士康实现了全机械化,而是把人机械化,全天从事同一动作。出租车司机大多患有脊椎病、老师大多有咽喉炎,每一个职业都有职业病,而流水线工人每天从事同一动作,毫无新意可言,这种对心理的摧残较之身体更为严重。许多有出路的人,绝不会选择单一的流水线生产。“人机器化”带来的是幸福感丧失,买了新的衣服、换了新的手机、买了新的房子都能增强幸福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流水线工人”幸福感何在?所以大多数工人宁愿择其他而不是无趣的机器化生产。

2.工作时间之长

富士康的工作时间长达11小时,普通职工只有两三千的工资,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他们选择在超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下,身体超负荷仍选择加班,周末加班费诱人,许多工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加班的机会,长此以往,能对这一工作不厌倦的少之又少。人都有从众心理,在一个电梯里,全部人背朝电梯门而站,80%的可能你也会不由自主背朝电梯。而富士康工人即使对工作厌倦扔会选择不放过任何一个加班机会。

3.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富士康一跳”的新闻不断出现在新闻页面,这由于多种因素构成的,本人对工作的不堪忍受,工长的大声呵斥,对工人的不尊重,以及高达十万的死亡赔偿,作为大企业的富士康,内部的管理严格,统一的防尘服口罩,在车间难以辨认,造成视觉疲劳,对情感的伤害之大。许多人知晓这一结果,畏于对生命的敬畏,自然不会从事。

4.人口国情

在建国之初,中国是年轻型社会,对新中国的建设热情高涨,中国虽是人口大国,但近年来老年人问题上升为中国五大社会问题之一,“二胎政策”的实行,这都折现出中国的人口优势有所减弱。农村的壮年劳动力也在流失,伴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所以廉价劳动力在减少。政府对创业的鼓励,无业劳动力微之甚微,给别人打工,作为劳动力主要来源的农村,他们更愿意务农或自主创业,而不是选择有生命危险又压抑的拿血汗钱的富士康。

富士康的劳动力危机这需要企业家考虑管理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富士康跳楼事件作为不小的社会问题,希望管理者能够足够的重视,让生者不畏,让死者安息。


咸鱼学院


从工厂自身来看,很多像富士康这一类的制造型企业,工厂招人时的薪资待遇与入职以后的薪资待遇出入有所不同,往往写着3000~5000,实际开始可能是3000,还是在过了几个月试用期以后才达到3000。

长期以往,很多打工者从潜意识里是比较排斥的,不愿意进入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而且此类企业军事化管理,工作枯燥,对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理想的工作点。

如果单单从富士康来讲的话,可能其企业形象和口碑在打工者心中并不算好,网友们肯定清楚,前几年富士康不断被爆出员工因压力大而跳楼的新闻,报道显示富士康工厂如何压榨员工等等(真实性,笔者不做评价),收到媒体的影响很多人不愿进入富士康。

从整个国情来看,我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但是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我国老龄人口总数超过2亿,加上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国家年轻劳动者越来越少,人口红利慢慢减弱,缺乏工作力的老人越来越多,这也是造成富士康的招不到普工的宏观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同样是从宏观来看,现如今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到高等教育,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量大、枯燥乏味的“低端工作”。

从行业前景来看,富士康属于传统的制造行业,而如今,金融、互联网等新型产业势头迅猛,得到国家和社会资金的支持,给员工的薪资待遇相对较高,前景乐观,而类似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工作简单乏味、一层不变,很难被现在的年轻人接受。

最后,我想说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大家受教育水平如何,在哪个岗位,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做事,诚实正直做人,机会总会降临。


——END——

你觉得为什么富士康找不到人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这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是劳动者数量下降;其次劳动者不再希望做这样的工作。


体力劳动者匮乏是经济发展到一个程度的必然阶段,具体到中国,也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带来的结果。因为生育数量控制,中国的年轻劳动力人口越来越少。而放开二胎之后,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实质的改观。去年智联招聘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其中40%未生育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希望要小孩,超过六成的有一个孩子的在职女性表示不希望再要一个孩子。


由于社会消费和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对生活方式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工厂内这种机械式的工作越来越不被年轻人喜欢。对这个工作群体而言,与其在工厂里加班,不如在大城市做物流配送工作更来得自由和有乐趣。


最后一点,机械式的生产线工作,从长远来看,也不是人类适合的工作方式,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率。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型工厂都在推动更智能化的生产方式,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在生产线上生产。这样甚至可以做到24小时生产和无人黑灯工厂。


所以最后的一个结果是,工厂固然也很难招到工人,但是或许工厂也不再需要一般意义上的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