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一定要做精细运动锻炼?

上善若水利不争


精细动作影响了宝宝每个阶段的重要时刻,以手部精细动作为核心,简单举几个例子。

第一,如厕时期不会自己提裤子

宝宝如厕脱裤子和提裤子涉及的手部动作有三个阶段,全手握,三指握,拇指和食指配合捏提。如果手部的精细动作没有发展起来,就无法顺利在适合的年龄段完成自行如厕。

第二,幼儿园时期不会自己穿鞋子,不会自己扣钮扣,不能正确抓握勺子和筷子,影响吃饭速度,影响自理能力。

手部精细动作必须有意识锻炼,才能发育成熟。一个总是喂饭的孩子不会突然自己就能正确并熟练使用筷子和勺子,每个孩子必须经过无数的失败,才能产生熟练的动作。幼儿园的孩子如果无法做到生活自理,会被同龄的小朋友嘲笑,性格要是敏感,就会影响他的人际交往,被大家孤立。我们可以这样锻炼孩子的精细运动:1、允许宝宝拿筷子和勺子失败,鼓励甚至用有趣的游戏引导他多次练习,直至熟练。2 、给宝宝充分揉捏橡皮泥,随意让他创造各种形状。3、用游戏的方式让宝宝抓沙子,抓米,抓豆子,团纸巾。

第三,读书时期影响写字能力、书写速度。

我们常看到很多学生,甚至是高中生,写字姿势不正确,非常别扭,写出的字体歪歪扭扭,七奇八怪。其根本原因是手指和手腕的配合能力,手部的精细运动没有发展好,精细动作影响终身,比如成年后字体依然写得歪歪扭扭,经常丢三落四,毛毛躁躁,影响工作效率。容易出现自卑,自责,敏感,抗拒与人交往等负面心态。

最后,大脑与手部动作相互作用

大脑指挥手部的精细动作,同时,手部的灵活性反过来刺激大脑中枢,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会弹钢琴,会打算盘,手工课优秀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比其他孩子优胜,这就是大脑与手部相互作用的成果。


王荣辉快乐育儿


近代心理学理论研究将精细运动技能定义为个体主要凭借手及手指等部位小肌肉或小肌肉群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这种精细动作适应性技能是个体早期的外显智能,是人类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是个体进行实践活动的必要工具。婴幼儿早期运动技能的发育是其他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也是其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

发育早期的儿童需要完成取物、画画、写字、生活自理等许多活动,精细运动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评价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基本依据。精细运动能力是在人体获得了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功能发育也受到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因此,姿势和移动、上肢功能与视觉功能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作用、互相促进而共同发育的过程,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手势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但是手的灵活并非与生俱来,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发育过程且遵循一定的发育规律,对于婴幼儿来说,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是大脑。手的精细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和重要的关系,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益处。因此,宝宝是需要做一些精细运动锻炼的。


科学运动与健康


精细运动主要是手指的运动。主要包括眼手协调、手指屈伸和指尖动作等局部活动。

它并不只是指单纯的手部灵活度,更是指能够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身体的各个部分,均在大脑有相应的区域来支配。支配双手的脑区域是最大的。

在大脑发育迅速的幼儿期,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有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的成熟,从而促进认知系统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手部运动发展,来推断宝宝的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