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房市风起云涌,作为买房人应不应该买房?为什么?

夜雨雾烟


强烈建议不要买房。


我们要弄清楚这波房价上涨的原因,为什么这波房价上涨的很厉害?原因有两个

第一,大规模的城市化推进。

第二,货币棚改政策。

大规模的城市化推进是房价上涨的基础,大家去农村看看,很多农村都被荒废掉了,农村人搬到城镇,城镇搬到县城,小县城去大城市,一环套一环,推动了房价上涨,但是请注意,这只不过是基础,并不能解释这两年来房价翻倍。


之所以房价翻倍,和过去的货币棚改政策有关。

什么叫货币化棚改?在银行的支持下,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由于有大笔的现金支持,城中村很快被拆光,由于推进棚改有利于政绩,同时还可以从国开行拿到大笔资金,因此地方政府几乎都有强烈推动棚改的欲望。


而棚改户在自己的房子被拆了以后,拿到的不是住房,而是现金,很显然现金不能当房子住,因此必须再去买房子,这样的话,当地现有的房子就被买下,棚改区域的土地被地方政府拍卖掉,地方政府获得大笔的收入,大批的棚改户入市推动了房价上涨,同时开发商也赚得满口流油。


但是无论是城市化还是棚改,都是有极限的,在最后的红利被吃完以后怎么办?货币化棚改要终结的新闻已经在网络上发酵,是否一刀切现在还未可知,但是即便是切掉一批也对房地产市场有重大影响,为什么呢?


在取消货币化棚改以后,棚改户拿到的不是现金,而是房子, 而起可能还不止一套,市场上房子增加了,但是购买的人群没有增加,会导致什么情况?下跌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城市化已经推进到现在这个地步,可以享受的余利已经很小了,高昂的房价对国内的内需是很大的抑制,这一点大家都看到了。


目前买房子实在不是一个好选择,目前我已经开始受到部分开发商的促销电话了, 我相信未来会更多,当有一天你在地铁口看到到处都是撒传单的房地产销售人员,那么可能买房的时机就到了。


李建秋的世界


虽然我建议此时持币观望是最佳选择,但危机关头,仍存有大量获得暴利的机会。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人的危机意识。

如果你是相对保守的投资者,那么不建议你购房,因为风险高。如果你是高风险喜好者,那么2018买房是一个不错的投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

其一,18年基本金融政策就是去杠杆。说白了就是前几年里,企业、居民的杠杆加幅巨大。关键指标,例如负债率已经远超发展中国家,甚至比肩发达国家。政府要求去杠杆也是预防和消减金融风险的措施。但去杠杆很容易导致经济萧条,导致GDP显著下滑,失业增加,进一步导致社会混乱。这是政府不愿看到的。所以一定会先定向宽松,目标先是中小企业,因为这事关民生和经济活力,最关键的是就业。这个措施我们已经看到了。本周即出台了定宽,释放了约7000亿的银行准备金,定向释放。接下来会向支柱性产业释放,房地产必不可免。这就是尾大难掉,GDP没它不行。所以房价依旧会坚挺,局部增长。所以选择买房投资能赚多少就是眼光问题了。其次,你还可能遇到去杠杆引发的困难,譬如首付提高,贷款利率提升,购房资格审核更加严格等等等问题。

其二,拉动GDO增长的三驾马车变得虚弱。消费、贸易、投资,贸易已经碰上硬钉子,投资拉动GDP效果也大不如从前,今年5月消费增幅同比也开始明显缩水。也可以说是全部开始或已经哑火了,不太灵光了。那么GDP增长如何保证?我们回看,2004年、2009年,2014年,终究还是老路——加大投资。那么钱从哪里来,除了借就只有印钞。这不是定向宽松,挖口子,是隐性的巨大的通货膨胀。每一波后就是一波房价飞涨期。所以投资房地产获暴利的可能性就很大。但也不排除不走老路的可能性。所以你的房地产投资也可能亏损严重,甚至无法脱手。

薛克斯说了“趋利避害,人之本性,所以要随波逐流,但永远站在潮头”。


左手萝卜右手棒



自从3月调整落户政策,高调加入“抢人”大战以来,西安不但房价涨的老快,还摇号限购,一房难求,弄的人心惶惶,精神紧张。西安、陕北不少朋友追问买房之事,生怕买不上、买不起,错过人生大机会。今天,咱们就好好说说房子的事。

我们把买房人按照基本需求分成三类,请大家对号入座,分别研究买房策略。

刚需族抓紧上车

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只要没有被房价吓得要逃回老家继承祖业,打算在城市买房自住,成家立业的,都是“刚需族”。所谓刚需,是没房户真实迫切的居住需求,只要想清是租房还是买房过日子就好,不必整天象投资客一样讨论房价涨跌。

首先,如果能够忍受长期租房,手中又有其他安全稳定收益高的投资项目或工具,那就完全不用着急,可以等待“租售同权”政策落地。期间,还能申请廉租公租、限价经适等各类保障性住房解决安居问题,享受政策红利。

刚需族如果要买房就不要等待观望,马上出手,抓紧上车。很多年轻人夫妻双双在城市打拼,一会儿对调控满怀期待,想等房价大跌再买房,一会儿又听人家逃离北上广,嚷着回乡安居乐业。心思不定,左摇右摆,孩子都快小学毕业了还没纠结出个名堂。

政府调控从来都是要着眼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不会只为了满足某些特定群体的诉求张牙舞爪。目前的房地产业足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房价稳定,既要遏制房价阻止泡沫吹大,更要防止房价大跌,引起经济崩溃。

刚需族可以吐槽高房价,可以抱怨压力大,但是如果等着房价大跌,那也太不现实。首先,一轮轮房价调控只是意图“止涨”绝非“造跌”,涨得慢也是涨,大横盘也不算跌,你现在买不起以后依然买不起,等,是等不到房子的。再说,如果楼市真的失控崩盘,出现大跌,将对国家经济造成极大破坏,所有行业都会受到波及,可以预见的是,经济崩溃后你的收入也会大幅减少甚至断流,房价跌了更会买不起房。

现实中最怕没房的刚需族抱着投资的态度,看涨看跌等机会。其实,你该考虑的是租房还是买房住,不是楼市投资的盈或亏。唯一的房子只是你的家,不去买卖就无关价格。房价涨了你也不能卖了套利,改善居住条件只是高价换房;房价跌了,你也不能抛家舍业卖房止损,卖房变现抄底换套大房另当别论。所以,刚需买房只看生活需要,涨跌和你有啥关系?

在老龄化和城市化两大潮流共同作用下,城乡分化会越来越大,所谓阶层固化更加难以突破。进城青年咬牙买房安定了家庭的方向,也等于给孩子买下了城市的门票,打下了跃升的基础。

现阶段刚需族买房能住就好,面积地段要务实选择。新房太贵买二手,二手不行小产权,实用实惠是主要原则。

另外,基于目前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分析,建议刚需族不要透支未来,尽可能的少贷款。国家对于货币政策连续定性为“稳健中性”,通货紧缩已见端倪,现在贷款利率本就不低,未来隐形成本还将提高。

投资客谨慎入市

现在安居乐业有房住,看好房产增值,谋划着买二套三套房挣钱的都算投资客。

日常咨询中遇到最有趣的现象就是刚需族怕涨怕跌算收益,投资客非说自己是刚需。

讲一个朋友不算故事的故事。

Z先生夫妻都在榆林做公务员,几年前花百余万在榆林贷款买了房,拿积蓄去投资,遭遇债务危机,颇有损失。幸而夫妻工资收入稳定,公务员退休的父母也能帮衬。

去年秋季来电,

“我们同事去西安买房了,我也想买一套,你觉得哪块儿好点?”

“你好好的在西安买啥房子,又不住。榆林那套房的贷款还完了吗?”

“买房当然要住了,房价涨这么快,以后买不起了。”

“大哥,你焦虑房价干啥?如果是搬到西安要住房子,你就快快勒紧腰带买上,省的再涨买不起。如果闲钱太多没地方投资,也能买套房子保值增值。你不搬家又没大把闲钱,买房作甚?”

“房价涨得太快,买一套放心,我想让孩子到西安上小学,肯定要买套房。”

“你要买房投资,首先要考虑你的资金能力,还有投资的风险,西安限售,位置、房型、价格因素都要考虑,电话里说不清。建议你再想想,也可以看看,有时间见面聊。”

因为是老朋友,我大体了解Z先生的情况。让孩子去西安上学的想法可以有,但是实施起来太困难,夫妻都不可能辞职,老人去西安陪读,生活不习惯,能力也有限。老人不情愿,孩子当城市留守儿童也不一定比在父母身边受教育更好。

陕北富裕人家在西安买房是标配,Z先生不在西安买套房仿佛上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所以他把自己划入必须买房的“刚需”之列,都顾不上理性考虑投资时机、风险、周期、收益这些基本问题了。虽然他是货真价实的投资客,但完全没有投资意识。

西安楼市“限购”,没有控住房价却真实加深了Z先生们的焦虑。3月开始“抢人”,一天30万人落户西安,简直给楼市打了兴奋剂,买房靠抢,要摇号。

咱中国人民历来有“抢购”的传统,都是看到别人抢购自己就着急,跟风扑上去抢到手再说,结果通常抢来的不是假货就是鸡肋。小到食盐大到基金股票,我们总是难逃人性的恐惧焦虑,制造一些群体的错误。

我的朋友Z先生熬不过买不起,买不到的焦虑,在3月底花费相当代价解决买房资格,用民间借贷抢了曲江一套房。

论自住,虽然Z先生想让孩子到西安上小学,但西安买房不等于合适的小学入学资格。而且曲江区域只是旅游资源比较突出,配套产业薄弱,教育资源不足且价格畸高。若论起小升初就更是要呵呵。Z先生家庭不具备迁移条件也无法陪读,这套房子买来就是空置。

论投资,Z先生算上前期投入,购房成本约2W,首付以净房价的30%计约67.5W,私人借贷额约45W。限售政策出台时已经杜绝了变更合同等变相交易方式,大概率下,需要遵守规定在网签五年后方可交易。

目前最保守的理财方式年化收益都在5.2%以上,Z先生这笔投资还加了年利24%的高杠杆,五年后算上交易税费,房价不上5W他都是亏的。如果这几年自己苦点把私人借贷还完了,房子照他想的长期持有,那么房价要怎样翻跟斗才能弥补他投资的机会成本,我不敢算,你高兴就好。

李嘉诚投资金句“不要赚最后一个铜板”请投资客谨记。投资品每一轮行情的最后疯狂都是韭菜们的屠场。市场分析楼市大面不崩,但是目前价格见顶,限售又锁死流动性,收益小,风险高,周期长,房子已经不是以前的房子,用三年五年前的经验做今天的投资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当然,不同城市、地段、房子和不同的投资人在不同的时间入市都会有不同的风险和收益,投资是个反人性的技术活,需要考虑因素太多。我只想提醒所有深受刺激的投资客,楼市躺赢的时机已过,现在,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收藏家见好就收

手头闲钱太多,又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买房子只为放着,不着急变现不稀罕出租,留着以后传儿孙的,只能说您买房是收藏,您是房产收藏家。

既是闲钱搞收藏,就不必关注短期的涨跌盈亏,咱看的是长线。所以收藏家不用挑行情,碰上好房子就能收。

收什么呢?收藏关注的是“稀缺性”,就像古董文玩因为存世不多,物以稀为贵。不用急赤白脸的着急买进卖出,放着,长期来看总是升值的。

房子的收藏价值也在“稀缺性”上。具体来说,稀缺的是土地,不是砖头水泥。所以,收藏家们不要跟风听忽悠,真正有价值的好房子,啥时候都是珍品。

给大家几条收藏金律:

1、条件允许,买墅不买楼。按单位土地价格算,当然别墅划算。而且因为总价高交易门槛高,有的别墅降价销售,房价甚至和地价倒挂,就是我们说的房价比地价便宜,面包比面粉价低。

2、合适区域,买大不买小。大户型单位价格更低,原理同上。高品质住宅对应高收入家庭需求,稀缺性更强,增值更稳定。

3、如果只能买公寓,买贵不买贱。同样是公寓,选择大牌开发商,物业配套齐全的高档小区远比安置楼稳妥。我们要相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会碾压目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收藏家们有钱任性,只要挑一处好房,择一城安老就很完美。

如果一定要给这种完美做些补充,就是提醒收藏爱好者完善资产配置,做好财务规划。

钱财得来不易,守住更难,富一时可以靠运气,富一世必然凭智慧,富后代当是大才配大德。

目前家庭投资理财的合法渠道主要是银行、保险、证券、房产,科学配置,合理投资。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乐盒旗舰店


房子是买来住的,既然说了句:想买个一百来平米。应该是想买套新房住住,享享清福,建议你大胆地出手。假如你不是用来炒房,或许目前只有一两套的前提下,买套心怡的房子享受,那又何乐而不为。目前已有三干万,已是事业有成,功成名就,抛开一切未来房产的风云变幻,哪怕将来买房如买葱一样便宜,也决不动摇自己买房享福的信念,该出手时就出手,人生的理念就是好好活着好好享受,钱乃身外之外,况且房子还能三代相传,值钱不值钱已不重要,居住好环境才是更重要更实在,三干万留着说不定将来会贬值呢,未来房市股市随着国家政策将风云不断,而房子永远都属于自已的,只要从新整合自己的资产和房产,不多房不炒房,买套好房未来生活一定更舒适更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