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醇副作用大吗?

喃的个喃


长江云报道 126例重症药疹患者,其中31人的过敏药物均为“别嘌醇”。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新近的一份统计数据再次提醒,临床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结石的常用药别嘌醇(又称别嘌呤醇),可引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尽管临床发生率较低,但其对人体危害性值得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高度重视。早在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发布了病例报告,共收到别嘌醇片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485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140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道损害、全身性损害,三者合计占总例次的81.11%。

一、别嘌醇有何作用

别嘌醇(别嘌呤醇)为次黄嘌呤的异构体,是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剂。自1963年用于临床以来,一直为治疗痛风的主要用药。随着氧自由基学说研究的不断拓展,别嘌醇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亦增多。氧自由基由于具有强氧化性而能使脂质过氧化和蛋白变性,从而产生细胞损害作用。阻止自由基产生,可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別嘌呤醇能竞争性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再灌注期氧自由基的产生。临床主要用于:①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②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者;③痛风石;④尿酸性肾结石和(或)尿酸性肾病;⑤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剂型为片剂。

二、别嘌醇有什么不良反应

1.皮疹

别嘌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其发生率高达10%。

通常药疹的发生时间各不一样,短期用药后1-3天,有些为数月后才会出现药疹现象。临床表现多样,有多形红斑型、麻疹样发疹型、红皮病型或剥脱性皮炎,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型、大疱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皮疹轻重均有以重症皮疹较多。重型皮疹尤其是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型和大疤性表皮松解委缩坏死型药疹,其肾功能损害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其中尤以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和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型的药疹更为凶险。2002年杨晓华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2663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2663例中死亡210例,其中别嘌醇占皮肤变态反应致死的40%。

药疹具有下列特点:(1)潜伏期长,一般在用药后2-8周内(。(2)发病以重型为主;(3)伴有发热和肝肾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皮疹类型和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4)嗜酸性细胞增高;(5)治疗时激素用量大,疗程长;(6)药疹易反复;(7)病死率高。

2.血液系统反应

不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国内报道全血细胞减少有3例,这可能与别嘌呤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说明别嘌呤具有骨髓毒性反应。

3.消化系统

别嘌呤不良反应还有腹痛、腹泻、血清转氨酶活性增高;可抑制肝药活性酶。

4.泌尿系统

(1)可引起肾脏血管损伤;(2)急性间质性肾炎;(3)大鼠肾小动脉瘤;(4)对泌尿道损害;(5)痛风性肾病。

5.神经系統反应

有报道引起无菌性脑膜炎, Azulay报道一例用别醇长期治疗的惠者出现了周围神经炎,在停药后症状和体征均消失,且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恢复。这说明别嘌醇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副作用。

6.过敏反应

别嘌醇临床应用中如出现发热、寒战、关节痛、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嗜酸性细胞增多、肝肾功能损害、弥漫性血管炎和多脏器损害称为过敏反应综合征。别嘌醇的这些过敏反应可以在治疗开始的几天内出现,也可以长达几个月,发病率约4.5%。

7.其它

有报道别嘌醇可引起肌肉损伤,表现为肌无力和疼痛。Chan报道别嘌醇可致心肌梗死。

三、别嘌醇的不良反应发病机理

这些毒副反应可能是药物的直接毒性,也可能是巯基激活一系列免疫反应或生物化学反应,诱导机体产生某些症状和体征。巯基化学结构可引起系统性器官损害,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变化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非常相似,别嘌醇的过敏反应似与药量蓄积有关,发病越晚。

四、痛风患者该如何选择药物

1.西药的选择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为了迅速有效地缓解关节肿痛,可尽早(24小时内)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如不能耐受这两类药或这两类药疗效不好,还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这些药对痛风急性发作均有效,但都有副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以选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也可能加重肾功能不全症状,影响血小板功能等。这种药,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要谨慎使用。此外,选择环氧化酶抑制剂,如依托考昔、塞来昔布,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也有较好的效果。这类药胃肠道反应少,但应注意它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对磺胺药过敏者塞来西布也不能使用。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不良反应与使用剂量相关,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过敏、神经毒性等。

总的来说因为西药的毒副作用极大,只是在痛风急性发作时期的无奈选择,不适合长期使用。长期使用止痛药物,容易出现止痛药副作用,如上述的:消化道疾病、肝肾功能损害等。

2.中药的优势

中医将痛风归于“痹症”范畴。中医认为绝大多数痛风病患属肾脾虚,血瘀滞。所以采取强肾补脾、活血化瘀的中药,这样的做法不但在防治痛风肾病方面有显著效果,还能稳定患者血尿酸、血压、血糖、血脂,减少西药用量等作用。

中医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痛风之因主要是由于血分受热、污浊凝滞、郁于阴分所致。急性痛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湿、热、瘀所致。因此在治疗中通常以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为原则。

中医治疗急性痛风用药以土茯苓为多见,其次为牛膝、薏苡仁、黄柏、车前子、红花、防己、甘草等且临床上无毒副作用报道。土茯苓能增加尿酸盐排泄,土茯苓和黄柏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镇痛作用;甘草可缓解长期服用西药产生药效减退或严重不良反应的毒副作用;通过调整和强化人体肝、肾脏腑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方法多样,与西药治疗相比,其安全、天然、无毒、无副作用及其较好的有效性,在缓解患者症状、控制患者病程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中药治疗痛风具有更大优势,具备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且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分享给您的朋友!你的关注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肯定!!领导说了,上涨一个粉丝,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清清本草坊


说到别嘌醇,我们得先认识一下什么是尿酸,尿酸是人体嘌呤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凡是影响血尿酸的生成和(或)排泄的因素,都可导致血尿酸水平的增高。痛风是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降尿酸的药物分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和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别嘌醇属于前者,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使得尿酸生成减少。

别嘌醇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大约有5%的人不能耐受。偶可发生严重的“别嘌醇超敏反应综合征”。如比较严重的有stevens-Joh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系统性疾病,文献报道死亡率达20%-25%。主要发生在使用别嘌醇的最初几个月,其中最常见的是剥脱性皮炎。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及肾功不全发生超敏反应的危险因素更大。所以宜从低剂量开始使用别嘌醇,对于正常肾功能的起始剂量应为0.1g/天,肾功不全时剂量应更低,然后逐渐增加剂量,密切观察有无超敏反应发生。

已有研究证明别嘌醇相关的严重超敏反应还与白细胞抗原HLA-B*5801密切相关。中国汉人(频率为6%-8%)HLA-B*5801阳性者要比比白种人(频率仅为2%)高,所以发生超敏反应的风险更大。因此,亚裔人群使用别嘌醇前应进行HLA-B*5801快速PCR检测,阳性者应禁用,从而避免发生严重超敏反应。


药事健康


别嘌醇是一种用于降低尿酸的药物,所谓是药三分毒,关键看怎么样吃。今天我花三分钟时间教大家如何能够把该药的最大功效发挥出来,同时使副作用降到最低。

我们先来看看别嘌醇有哪些副作用

1.出现皮疹,伴有瘙痒,比较常见

2.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比较常见

3.白细胞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小等,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副作用,但是少见

4.肝肾毒性,几乎所有的药物都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5.引起发热、脱发等,较为少见

6.进一步加重关节疼痛,这个与用药不当有关,该药只能用于痛风的非发作期,如果在急性期,就是关节疼痛的时期,会加重疼痛。

7.过敏。这个与个人的体质有关。


好,现在我来告诉大家如何正确服用别嘌醇,从而减轻副作用

1.选择合适的时机使用该药,该药的作用是降低尿酸,在痛风急性期使用会加重关节疼痛,因此要在非急性期使用(一般是疼痛消失两周之后!大家记好这个时间点哟),效果好,而且不会痛。

(急性期应该使用布洛芬等止痛药物)


2.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当尿酸降至正常之后,再逐渐减量,从而使用一个较低剂量来维持血尿酸在正常范围。

比如,开始时,先一天两次,每次半片,然后一周后加到一天两次,一次一片,如果尿酸还高,可以最多加到一天三次,一次两片(这是最大剂量)。一般是开始服药后的两周测一次尿酸,如果尿酸已经达到正常水平,则不需要再加大剂量。


为什么要缓慢加药呢。第一,如果一开始就大剂量使用,可以促使血尿酸瞬间快速下降,诱导痛风急性发作。同时,小剂量用药,可以减少上述副作用的发生机率。


3.服药期间,大量喝水,一般每天要喝3-4L水

一方面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还能促进药物的代谢


4.服药前,应该检查肝肾功能,尤其是老年人,如果肝肾功能不好的人,应该减少药物的用量


5.大家如果在服用别嘌醇期间还有服用其他药物的,一定要注意了

比如,同时服用别嘌醇和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以及氨苄西林,那么出现皮疹和过敏的机率增高,因此要避免同时使用

与环磷酰胺药物合用会加大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因此避免合用


6.孕妇禁止服用该药物


希望大家喜欢我的科普,同时多多点赞和转发哦,有什么医学方面问题,也可以评论留言,我来解答。

另外,我在另外几个关于尿酸的问题中也有精彩的回答,大家可以看一看


人体探索者


(特约回答: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平原医院临床药学室 高丽丽)


别嘌醇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属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临床可用于慢性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伴有或不伴有痛风症状的尿酸性肾病;反复发作性尿酸结石者;预防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肿瘤在化疗或放疗后继发的组织内尿酸盐沉积、肾结石等。那么,别嘌醇副作用大吗?


①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脱发、发热、淋巴结肿大、胆囊炎等,应密切监测。


⑴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⑵皮疹:可呈瘙痒性丘疹或荨麻疹。若皮疹广泛而持久,经对症处理后无效,并有加重趋势时需停药。与氨苄西林联用时皮疹的发生率增多,尤其是高尿酸血症者。

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或骨髓抑制时均应考虑停药,明显血细胞低下者禁用。

⑷肝肾功能损伤:如转氨酶升高、间质性肾炎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②严重不良反应(偶有发生):该药严重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当使用最小有效剂量能使血尿酸达标时,尽量不增加剂量。

“别嘌醇超敏反应综合征”为别嘌醇的超敏反应,主要发生在最初使用的几个月内,最常见的是剥脱性皮炎,在美国比较严重的有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系统性疾病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脉管炎等。使用噻嗪类利尿剂、肾功能不全及HLA-B*5801基因阳性是超敏反应的危险因素,其中HLA-B*5801基因在中国(汉族)、泰国、朝鲜族≥CKD3期人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白种人。


参考文献:

1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7,33(6):465

2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917

3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341

4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3):237-238

5李大魁等.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150

6母义明等.临床药物治疗学-内分泌代谢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4-121


医患家


随着近几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别嘌醇等降尿酸药物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且别嘌醇与苯溴马隆、丙磺舒等排尿酸药物不同,别嘌醇主要作用是抑制尿酸生成,是临床上经常应用的降尿酸药物之一。

别嘌醇主要用于不能使用经年酸药物或者尿酸生成过多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我们都知道,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痛风急性发作、肾脏损害等多种并发症,所以控制血尿酸水平对人体来说是很重要的;此外,别嘌醇还用于白血病化疗期间由于细胞溶解导致的尿酸生成过多,减少肾脏等脏器的负担。再加上别嘌醇价格比较便宜,所以在临床应用也是很普遍的。

但是别嘌醇也存在很多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是由于过敏导致的剥脱性皮炎,这种皮炎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除此之外,胃肠道的不适反应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可能出现皮疹、发热、肝损伤、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此外要注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别嘌醇时剂量要减半。

总的来说,别嘌醇的副作用还是比较常见的,但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相对比较少见,所以还是比较安全的一种降尿酸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副作用的产生。如果对于别嘌醇反应确实比较大,可以选择使用非布司他,它也具有抑制尿酸生成的作用,副作用也比较小,但价格比较贵。

本期答主:陈泳淼,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推广合理用药知识、科普安全用药常识、欢迎点赞、关注头条号"药师说药事儿"

别嘌醇是一种用于痛风缓解期,是目前唯一能够抑制尿酸生成的抗痛风药。



目前临床上,别嘌醇主要用于:①反复发作痛风或者慢性痛风;②原发或继发高尿酸血症,尤其是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的高尿酸血症;③痛风石;④尿酸性肾病或肾结石;⑤肾功能不全伴高尿酸血症。

别嘌醇有哪些副作用?

根据2013年国家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报告,别嘌醇不良反应前三位分别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道损害、全身性损害。

①皮肤损害:多见为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TEN)。症状表现为皮疹,应及时检测肝功能。

对于别嘌醇引起的药疹,临床诊断会经常被忽略,患者应及时告知医师用药史,医生应及时检测肝功能、停药、保肝治疗。

②胃肠道反应:别嘌醇多为片剂等口服剂型,经胃肠道用药,多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③全身性损害:包括对血液系统影响,如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甚至贫血等;对肾脏功能损害,引起间质性肾炎;脱发等。

使用别嘌醇应该注意什么?

①定期监测血象、血尿酸水平、尿液尿酸水平、肝功能、肾功能。

②用药期间应充足饮水,保证尿液呈弱碱性,促进尿酸排泄。

③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能有效维持正常血尿酸和尿尿酸水平后,用尽可能小且有效的剂量维持治疗。


推广合理用药知识,科普安全用药常识,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药师说药事儿


别嘌醇是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之一,也是多年应用的老药!

如何应用别嘌醇,风湿免疫科专业医生为您解答!

美国风湿病学分会、欧洲抗风湿联盟、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2016 年痛风诊疗指南提出,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建议选择别嘌醇或非布司他。


2、别嘌醇可能严重不良反应是什么?

别嘌醇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重症药疹,表现为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引起这种超敏反应原因很多,具有个体差异。


3、为什么国人应用别嘌醇要慎重?

HLA-B 5801是别嘌醇引起超敏反应的高风险基因,汉族人携带该基因型的概率为10%~20%,容易出现超敏反应。

2008 年,中国台湾地方行政部门建议服用别嘌醇前必须进行 HLA B5801 检测。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诊治指南中也建议亚裔人群在服用别嘌醇前进行 HLA-B5801 基因的检测。而在大陆HLA B5801 基因并不是每个地区都能检测。

如果HLA B5801基因阳性,出现皮肤严重不良反应的机率增高,建议避免别嘌醇。

4、强调一下,别嘌醇是降尿酸药物,不是抗炎止痛药物,如果没有长期服用此药,痛风急性发作期不建议加用别嘌醇,而应该等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过后开始用药。

希望帮到有需要的人,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坚持科普的动力!


风湿免疫科孟医生


咱不谈理论,谈病例。今天上午我还到药店开瓶装别嘌醇片(100片),一瓶53元,我老爸83岁,患痛风三十多年,住过二次院,降尿酸开刀去痛风石,先是服用的秋水仙碱,但老人拉肚子太历害,后改用别嘌醇片,由于害怕别嘌醇的负作用,老人痛风发了就服药,不痛就停药,导致老人手指,脚指关节严重变形,腰部疼痛,前年老人服药期间,出现皮肤搔痒过敏,果断停药,再用热水加中药擦洗全身二月,过敏症状消失,去年过年老人贪杯,多喝了酒多吃了肉,年后痛风复发,肩衬关节疼痛得不能活动,本人吸取上次服别嘌醇片量过大,可能过敏的教训,在给老人服关节止痛药的后期,同时加服最小剂量的别嘌醇片,一天二次,一次半片,每天如此,不加量,一周后老人关节疼痛消失,直到今天,原痛风石消散溶解,己连续服药7个月,无过敏。


火眼孙大圣


王医生在心血管科,不仅仅接触各种三高患者,高尿酸因为也属于代谢疾病,常常伴随三高出现。

别嘌醇是降低尿酸,治疗痛风的有效及常用药物。常常效果不错,解除患者痛苦。

药物副作用始终是我们最担心的。

别嘌啉的副作用:

1、皮疹(常为斑丘疹)、发生率3—9%,一旦出现皮肤病变,应即停药;

2、腹泻、恶心、呕吐、胃痛或阵发性腹痛等,发生率1—3%。


3、手脚麻木感、刺痛或疼痛、乏力等末梢神经炎症状,发生率<1%;

4、全身过敏性血管炎,能导致不可逆的肝脏中毒,应及早发现。


任何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时,都会出现副作用,以上这些副作用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当病情发展到需要这种药物时,它的治疗作用就远远大于副作用 。

但药物一定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服药期间还需要注意控制饮食,低嘌呤饮食是关键。

(少吃动物内脏及海鲜,少喝啤酒。)

更多尿酸科普,请关注 。


心血管王医生


别嘌醇能够抑制尿酸合成。主要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能够阻止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使血尿酸水平下降,减少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腔,软组织,能够减少痛风的发生。另外还能够溶解已经形成的尿酸结晶。

临床上别嘌醇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结石,反复发作的痛风患者。


别嘌醇的副作用:

使用别嘌醇常见的一些副作用就是可能出现肠胃不适,皮肤过敏,如出现荨麻疹,丘疹。疹。

可能发生的较严重的副作用:

1.可能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骨髓移植。所以用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象,如有异常可能需要停药。

2.另外使用该药物可能发生较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症,虽然较罕见,但扔应该受到重视。如果用药期间先出现比较广泛的皮疹,有加重趋势时,应该及时停药,找医生看看。

3.其他还有可能出现脱发、肝毒性、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

使用别嘌醇需要注意的事项:

1.别嘌醇能抑制尿酸生成,还能使结晶的尿酸溶解,所以不能用于痛风发作期的抗炎,以免加重痛风症状。

2.该药用于痛风缓解期,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使用时应该大量喝水,可以配合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3.用药前以及用药期间监测血尿酸水平,以利于控制药物剂量,用最小剂量的药物达到控制合理的尿酸水平。

4.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减量使用。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

我是无名药师,点击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药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