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绍仪是汉奸吗?

我喺唐妹崽


首先亮出我的答案,唐绍仪是被误杀的,蒋介石误认为唐绍仪投降了日本,然后让戴笠的军统特工“追命太岁”赵理君用斧头劈死了。所以说,没有证据证明唐绍仪是汉奸。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唐绍仪是民国第一任总理,后来由于和孙中山政见不和,辞职到上海做了寓公。

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唐绍仪毕竟是民国第一任总理,虽然下台了,但人脉和威望依然存在。这也就通常所说的“倒驴不倒架,”“虎死威风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当局,在占据上海后,便打起了唐绍仪的主意,在上海的日本老牌特务土肥原找到了唐绍仪,让唐出任伪政府主席,当时唐绍仪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明确拒绝,模棱两可。他的举动引起了特工的注意,也为他惹出了杀身之祸。唐的举动让军统特工侦知了,他们之间到底谈了些什么,到现在都是个谜。

特务们很快把消息汇报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害怕唐绍仪投日,加之唐的态度很暧昧,这让蒋介石对他产生了怀疑。蒋介石随即命令戴笠派特工暗杀唐绍仪。



戴笠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得力特工赵理君,赵理君号称“追命太岁,”暗杀从未失手过,赵理君很快得知唐绍仪平时喜欢收藏文物和古玩。赵理君就从这方面下手,他化妆成古玩店的小伙计,带上高价收购的古瓶,怀揣小钢斧,敲开了唐公馆的大门。

赵理君告诉开门的侍卫说:“我是古玩店里的小伙计,特意为唐老送古董来了。”侍卫没有多问,就开门让他进来了。

赵理君来到了唐绍仪房间,拿出古瓶让唐鉴定。唐戴上老花镜,仔细的研究起来。赵理君见其低头聚精会神看的时候,趁此机会,抽出小钢斧,对准唐的后脑砍了下去,唐没来得及哼一声,就魂飞天外了。赵理君擦去斧头上的血,藏在身上,神情自若的离开了。

唐绍仪遇刺后,国民党元老认为没有掌握唐绍仪失节证据而将其杀害,大为不满。蒋介石下令厚葬唐绍仪,并将唐绍仪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这才平息了风波。



后来,留在大陆的军统头子沈醉回忆说,刺唐是军统奉命行事实属“误杀”,没有证据证明唐绍仪投靠日本做了汉奸,对于唐绍仪之死应该说是“晚节未失,惨遭错杀”。


秉烛读春秋


这个我不太确定,不知道他是汉奸还是被误杀的其实人家不是。目前的确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唐绍仪要当汉奸,但是从当时的情况看,唐绍仪的确对是否像日本人效力有些暧昧。



当时唐绍仪把妻女送到了香港,但是自己一直留在上海,国民政府多次致电请他南下,但是他一直没有行动,后来证实土肥原贤二与他密谈过一次,但是谈话内容未知。戴笠报告蒋介石后,蒋介石下的令...动手。



但是的确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唐绍仪要投日,所以真心是个糊涂账。当年戴笠对别人说过一句话:人活一辈子就是活个立场,政治上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请老兄尽快做个决定吧。我觉得这句用来评价唐绍仪也挺合适的。



个人观点:唐绍仪很可能并不想当汉奸,但是也不想投靠国民政府,从民族大义上讲,这样也不能说对。关键是他哪怕不南下,但也没有类似吴佩孚那样公开表达自己的立场,所以…吴佩孚虽然也没南下,但是吴佩孚多次公开表达过自己的立场,所以从目前看吴佩孚的确很可能死于日本人之手。


李三万的三万里


1938年9月30日,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18号唐绍仪唐府发生命案,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被利斧砍中,下午4时因伤重不治死于上海广慈医院。唐绍仪因何招致杀身之祸呢,凶手又是谁呢?

(唐绍仪)

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上海的贤达名流纷纷逃离上海,要么迁往香港,要么西撤。淡出政坛的唐绍仪将家眷也迁往香港,而自己却滞留在上海法租界的家中。而日军占领上海后,阴谋拉拢一些有名望的名流出任伪政权,作为日本以华制华的傀儡。这样唐绍仪就进入了日本人的视线,成了日本人拉拢的对象。

日本人游说唐绍仪出任伪政权,唐绍仪态度暧昧,不置可否。一时间沪上风传唐绍仪落水为日本人所用。

唐绍仪一旦落水成为汉奸,将会对抗战局面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蒋介石本来对唐绍仪滞留上海不满,曾致电希望唐绍仪到国民政府任职,撤离上海,被唐绍仪谢绝。获知唐绍仪有可能成为汉奸,蒋介石命军统严密监视唐绍仪。

1938年,唐绍仪的老部下温宗尧出任伪维新政府立法院长,外界纷纷猜测这是唐绍仪复出的前奏,这也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警觉。


(温宗尧)

1938年9月,日本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赴唐府。蒋介石决定先下手为强,清除唐绍仪。在下达刺杀命令之前,蒋介石又请远在香港的杜月笙劝说唐绍仪赴港,唐绍仪表示“宁做亡国奴,不做汉奸”,但还是拒绝赴港。此时,蒋介石已决意刺杀唐绍仪。

戴笠把刺唐任务交给周伟龙。周伟龙选中了赵理君执行这次暗杀任务。

赵理君收买了唐府的常客谢志磐,赵理君假扮古董商人,由谢志磐将古董商人赵理君引见唐绍仪。唐绍仪嗜好古董,在欣赏古董的时候,被赵理君利斧砍中,不治身亡。


(谢志磐)

唐绍仪被刺后,因为其汉奸身份并未确定,也引起一些国民党元老的不满。迫于压力,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并拨付唐家治丧费用5千元整。

唐绍仪是否晚节不保,历来争议不休。但迄今也未有确切证据证实他曾失义失节。他老于世故,不想明确表态得罪各方,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唐绍仪)


岁月是一条河流


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季我努学社会员 叶铭

唐绍仪当然不是汉奸。唐绍仪又的确又是被军统刺杀的。但是唐绍仪的的确确是日本拉拢的主要对象,所以被不了解高层政治运作的军统基层特工刺杀。

唐绍仪在日军占领中国东部半壁江山后,迟迟不肯去重庆,或者去香港。这个老外交家仗着自己的威望,仗着自己几十年的国际交涉的经验,信心满满地留在了上海孤岛,希望与日本方面周旋。他与日本人的谈判,重庆国民政府高层是非常清楚的,且时常有电报往来。

唐绍仪

他的被刺,与日本方面对他太重视有直接关系。日本方面在侵略中国后,迅速扶植了南京的维新政府,北平的临时政府。但是无论是王辑唐、梁鸿志等老牌汉奸,在声望上都不足以协助日本建立控制全部占领区的傀儡政权。所以日本人将眼光放在了吴佩孚和唐绍仪身上,他们一位是北洋政府的军事巨头,一位是第一任民国总理。这就是日本的所谓“南唐北吴”计划,由大特务土肥原贤二专门负责。

日本方面为了拉唐绍仪下水,这种说客纷纷登门,日本特务更是在唐府往来不断。但是留在上海的军统特工却不知道,唐绍仪与日本交涉是得到中央政府默许的。而唐绍仪一时技痒,也的确将自己看得太高,他是有凭借一己之力,缓和中日关系的想法的。正因为有了这个想法,他与日本谈判,迟迟不愿离开上海。

1912年,孙中山(右)与唐绍仪合影

所以才会有了军统伪装古董商人,将一代外交家生生砍杀的悲剧。说唐绍仪是汉奸的人,可以去看看唐绍仪先生一生光辉的履历,看看他有无半点卖国的记录。或者请拿出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他是汉奸。否则,不要给一代外交家乱扣帽子。


我爱历史故事


提到唐绍仪,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是很熟悉,实际上他在晚清乃至民国的政治舞台上可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是第一批官派留美学生,回国后先是在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处帮忙处理营务,为袁世凯所赏识,后来经过袁世凯的推荐,他又出任津海关道,后来又发挥外交专长,出任驻英公使和外务部侍郎。

辛亥年,唐绍仪又受袁世凯委托出任南北议和的北方全权代表,可见其受袁世凯重视之程度。民国成立后,他是第一任国务总理。在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面,唐绍仪依然是活跃在政治舞台上面,做过总裁,做过县长,也是政治资历比较丰富的一个人。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本人开始谋求“以华制华”,在中国寻求代理人,于是相应的制定了“南唐北吴”的计划,唐就是指的唐绍仪,吴指的是吴佩孚(不过由于吴佩孚没有配合,所以最终因此而丧命)。日本人想以唐绍仪为中心来组织新的政府,并同时通过唐绍仪来拉拢戴季陶、居正等一批元老级官员。

1938年春,日本派出专使到当时寓居上海的唐绍仪家里拜访,希望唐绍仪能够出山组织政府,但是被唐绍仪给拒绝了,他以自己年事已高,不再适合搞政治为由拒绝了。而在同时,国民党政府也派人游说唐绍仪,希望其不要做出卖国的事情。但是根据当时日本人派出的汉奸张英华回忆,唐绍仪在南京陷落后,对于日本人的要求还是心动的,不过唐也同时表示要等日军全面占领津浦线后,再看大势做判断。

国民党方面在1938年春天后,对唐绍仪的态度已经由拉拢、说服转为监控,在多次说服无效后,国民党方面决定提前下手,防止唐绍仪真的投敌,因为如果以唐的资历也投敌的话,必然会对抗战大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最后,军统特务化妆成古董商进入唐绍仪住的公寓,一斧子解决了唐绍仪。

在小编看来,一直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唐绍仪真的有过投敌行为,只是在态度上有过动摇,实际上在当时发生过动摇的又何止唐绍仪一个,连蒋介石自己都动摇过。


青年史学家


关于唐绍仪是不是汉奸,又或说他是为何原因被刺杀,史上说法不一,结论也是南辕北辙。

纵观其一生,虽是屡屡薄冰,奸猾似鬼,但也从未丧失气节。

我们先看看他的简历。

唐绍仪(1862—1938)--字少川,唐家镇人。

出身于茶商家庭,幼在乡入读私塾,后随父到上海。

清同治十三年(1874)经清政府选派,由容闳带领去美国留学,由中学升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

清光绪七年(1881)被召回国,人洋务学堂读书。清光绪十一年(1885)任职天津税务衙门,继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

当时,袁世凯任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使臣,对唐十分赏识,调唐任西文翻译,接着兼任办理龙山商务委员。

清光绪二十年(1894),袁内调,委唐代理其驻朝鲜的职务。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唐随袁世凯到小站练兵,经管营务处。

其后,以道员衔随袁到山东办理外交和商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李鸿章署理两广总督时,招唐人幕府。次年回山东协助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运动。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经袁推荐任津海关道。三年后又以清政府全权大臣身份,与英国谈判西藏问题,对维护中国主权作出贡献。

之后,历任外务部右侍郎,沪宁、京汉铁路督办,邮传部左侍郎,奉天巡抚及邮传部尚书等职。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唐充任清廷袁世凯内阁的全权代表,与南方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在上海举行和谈。

在会谈中,唐接触孙中山,接受共和思想、促进和谈达成。民国元年(1912)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内阁总理,得南方革命党人同意。期间,唐加入同盟会。唐上任后,力图推行“责任内制”,与袁世凯的独裁专权发生矛盾。

6月唐弃职离京,出走天津。袁假意挽留,唐不为所动。此后,唐寓居上海,曾与卢信等集资设立金星人寿保险公司,任董事长。

袁世凯复辟称帝时,唐致电反对。袁死后,民国5年(1916)6月黎元洪任总统,任命唐为段祺瑞内阁的外交部长,因北洋军阀反对而未就。

民国6年(1917),应孙中山之邀,南下参加孙中山在广州建立的护法军政府,任财政部长。次年,任军政府七总裁之一。民国8年(1919),代表南方与北京政府代表朱启钤在上海和谈,未果。

民国9年(1920)6月,唐参加孙中山、伍廷芳反对桂系军阀的通电。接着粤军将桂系驱逐出广东,唐随孙中山回广州恢复军政府。

这时唐与孙中山政治观点已趋不一致,乃退居家乡。民国11年(1922),黎元洪邀唐北上组阁,唐未去;民国13年(1924)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唐亦沉默不出;民国16年(1927)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邀唐任高级顾问,唐又不就。民国18年(1929),唐欣然同意担任中山模范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后又兼县长。

任职5年中,为建设中山县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民国23年(1934)10月,被陈济棠发动兵变驱逐,出走上海。

抗日战争爆发后,唐留居上海法租界。蒋介石促其去内地,日本侵略者诱其充任傀儡政权头目,唐均不予理会。

民国27年(1938)9月30日,在其寓所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

可以说,唐绍仪是晚清民初的政治要角,也是北洋权力体系下的重要人物。

在唐绍仪整个政治生涯中,我单单列表两个来看看他的为人。

1891年的前后七个月中,唐绍仪处理了几件大事,从而显示出了他的能力以及他做人为事的原则。

①阻止朝鲜收回海关权利。

②警戒日本扩张势力。

根据相关交流文件,可以看出,唐绍仪处理外交纠纷比袁世凯更加平和稳健、有理有节。


娱乐史记


旧瓶装新酒



鸦片战争爆发,闭关锁国流产,清廷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不得不派出幼童出国留学补充国内所需洋务人才。 国内处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科举考试是出身晋升的阶梯,所以国内新学堂大多是出身贫寒子弟。

世家商贾子弟都不耻新学,对于出国留学更是认为辱没祖宗十八代,所以清廷第一批留美幼童120名遴选,在上海30个名额竟然凑不满。 经过总理衙门和美国政府协商,遴选的留美幼童在国内接受了预科课程,学习了基础语言沟通能力后,开始集中从上海出发,搭乘邮轮到美国。

漂洋过海来到万里之外,坐火车奔驰在弗吉尼亚的西海岸,幼童们看到另一个世界,怀揣着梦想和兴奋及期待。 留美幼童被安排到美国家庭里生活学习,他们都是天朝遴选相貌堂堂可爱的孩子,美国友好家庭看着红嘟嘟的小朋友,忍不住抱着亲一亲,说爱他们,中外文化差异很大,留美幼童们惊慌失措,他们从小被灌输男女授受不亲,非礼勿为,非礼勿言。

清廷的督学要求他们不要信奉基督教,但是到了周末美国家庭会带他们到教堂,幼童们硬着头皮跟着过去了,但是宗教差异让留美幼童与住在美国家庭产生了距离,不容易融入美国社会。

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签署的留学协议是十五年,但是到了1881年清政府等不及了,单方面违约要求留美幼童提前回国,120名留美幼童英年早逝了30名,剩余的90名中只有詹天佑圆满毕业,其余大多是出于高中阶段,有的在读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耶鲁校长联合一些美国社会名流们给清政府总理衙门写信建议延缓召回,但是出于政治目的,留美幼童还是被召回部分,其中有人拒绝,有人脱离监管加入美国国籍。

唐绍仪属于第三批回国的留美幼童,他接受了完整耶鲁大学的教育,熟悉美国社会的文化,回国以后现在总理衙门下同文馆供职,后续被派往朝鲜担任外交官。

外交官生涯



唐绍仪来到朝鲜以后,按照国内洋务运动的规划,在军队训练和外交事务及科学技术上帮助朝鲜,但是中法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软弱无能,步步退让导致镇南关大捷后,开始与法国义和,法国人为了争取有利条件,乘着清政府懵懂之际,军舰炮轰了福建马尾军港,北洋水师损失殆尽。

朝鲜奉行事大主义,觉得清政府已经自顾不暇,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此时此刻日本人觉察到了机会,积极游说朝鲜王公贵族子弟建立了开元党,金玉均是开元党的领袖,他是朝鲜没落贵族接触西方文化,希望将朝鲜建成亚洲地区的法兰西,日本人积极献殷勤表示支持,一场脱离清政府控制,追求朝鲜内政革新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变酝酿中,朝鲜当政的闵妃和王储也是暧昧态度。

1884年12月6日,袁世凯率领清朝驻朝军队镇压了这次政变,开化党的“三日天下”结束。开化党人或被处死,或亡命日本。 1885年,唐绍仪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

1889年底被委任为驻龙山商务委员,即驻朝鲜汉城领事,在任上表现出干练的外交才能。在朝鲜期间,唐绍仪与当时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凯建立友谊。

1895年被清廷派遣为驻朝鲜总领事。

1898年9月,唐绍仪因奔父丧返国,结束其出使朝鲜近10年的外交生涯。 与袁世凯的友谊 1901年,袁世凯擢升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重用唐绍仪为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在任期间,办理接收八国联军分占的天津城区、收回秦皇岛口岸管理权等事务,成就斐然,令同僚们刮目相看。袁世凯亦上奏朝廷,称赞唐绍仪出色的表现和能力。 1904年,清朝政府任唐绍仪为全权议约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有关西藏问题。唐绍仪坚持民族立场,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力主推翻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所谓《拉萨条约》,挫败了英国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割出去的阴谋。

1906年4月,中英签订《续订印藏条约》,虽然英国取得从印度架设电线通往西藏已开商埠的特权,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 唐绍仪在西藏问题谈判中的成就,使他晋升为外务部右侍郎。此后,唐绍仪参与主持中日、中俄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在客观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他力争避免损失过多的权益,抑制了日本在东北扩张侵略的野心,并完全拒绝了俄国企图保留在东北利益的要求。

1906年起,唐绍仪先后被委任为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传部左侍郎。他主持路政后,着力扩大我国在外资铁路中的行政管理权和挽回铁路借款方面的损失。由于他的力争,沪宁铁路的续借款由原定的9折改为9.55折,总管理处由原来华员2人、洋员3人组成改为只设华员总办1人,洋员在总办主管下分理部门职能。在广九铁路合约的谈判中,唐绍仪把用人用款之权从英国人手中争回,由两广总督一手经理。 唐绍仪是近代第一位致力于收回海关控制权的人。

1906年,他以税务处会办大臣之职主持全国税务总署的工作,上任伊始,他即宣称:此次奉命办理海关税务,实为收回税权之一大关键,且海关为中国海关,聘用洋员自应归中国节制。今虽时事艰难,无所措手,亦当力任其难。唐绍仪在税务部署成立之时,即电召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及各关税务司到京城听训。过去垄断海关税务司职位数十年的洋员,如今不得不收敛其威风,在税务处会办大臣的统辖下办事了。

1907年,唐绍仪被聘任奉天巡抚,并负责东北地区的对外交涉。他企图引进英、美资本,修筑一条贯穿东北全境的铁路,以制约日本,但英商在日本的抗议下退缩了,之后唐绍仪又打算联美制日,计划依赖美国资本开发东北来遏制日本。翌年,美国以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政府,唐被派为专使,赴美活动。在美期间,他鼓动美国财团到东北投资,并以考察财政为名,访问欧洲日本等八国。但日本拉拢美国抢先签订日美协议,使唐绍仪的计划落空。

1908年10月,唐绍仪从上海经日本到美国,后从美国到欧洲。第二年7月回到北京,此行他作为清政府特使秘密访问美国,推动中德美联盟和裁厘加税事,虽获美国总统接见,但未取得进展。 1910年,唐绍仪曾一度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但不久即辞职。

加入同盟

1911年武昌起义后,唐绍仪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他在和谈中未尽袁世凯之意,并劝袁迎遂南方之意将谈判地点设于上海,以清廷不足保全,而共和应当推动为自己参加议和的指导思想。唐绍仪在议和过程中坚持拥袁共和的方针,对南方作出了很大的让步。由于南北双方代表共同努力,终于达成了确定共和体制、优待清室、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协议。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 唐绍仪少年留美,已接受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民国初年,唐绍仪的思想立场更向民主共和方面转变,他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了同盟会。当酝酿新政府总理人选时,唐得到革命人和袁世凯的推选及任命,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于1912年3月25日到南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出任总理之初,本抱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他挑选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成员入阁、担任农林、教育、工商总长,使同盟会会员在政府中占据多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唐绍仪勤于公务,注重办事效率,使政府呈现一派新气象。 但是袁世凯习性大权独揽,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事事咸恪遵约法甚为不满,在用人、财政、遵守《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理附署权等问题上,两人的裂痕加深。唐绍仪主张民国用人,务贵新不贵旧,拒绝袁系赵秉钧(为内阁内务总长)私自安排北洋旧人入阁,赵竟以辞职相威胁。在筹款方面,唐绍仪拒绝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提出监督中国财政的无理要求,引起了袁世凯和财政总长及四国银行团的合伙攻击。王芝祥督直事件最终导致了唐绍仪与袁世凯分道扬镳。6月初,直隶省议会选举王芝祥(适加入同盟会)为直隶都督,袁世凯不予承认,并抛开总理附署权,公布另任命令。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彻悟袁之种种行为,存心欺骗民党,遂于1912年6月15日愤而提出辞呈,时任总理不足3个月。

此后,唐绍仪寓居上海数年,与人集资创办金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但他仍密切关注着政治舞台。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唐绍仪予以强烈的谴责,并拒绝袁世凯拉拢其复任北洋军阀政府总理。1915年,袁世凯复辟,唐绍仪与蔡元培、汪精卫联名致电,警告袁取消帝制野心,并辞职以谢天下。护国军兴起后,唐绍仪再次致电袁世凯,劝其退位。

组建内阁

第一次唐绍仪内阁:成立于1912年3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立后的第一个内阁,也是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时期的第一个内阁。



唐绍仪内阁阁员

第二次唐绍仪内阁:成立于民国11年(1922年)8月5日,结束于同年9月19日。国务总理唐绍仪并没有到任。 南下革命 1916年5月,段祺瑞组阁,以他为外交总长。9月17日抵达北京就任,9月25日遭到督军团的通电反对,于是于9月29日辞职。同年6月,袁世凯暴毙。黎元洪继任总统,但皖系军阀段祺瑞大权在握。唐绍仪力主恢复旧约法和国会,站在孙中山革命派的立场上,多次拒绝北洋军阀的拉拢利诱。 1917年8月,唐绍仪南下参加护法运动,9月17日孙中山就任军政府的大元帅,并任命他为的财政部长,但他始终未就任。

1918年5月,军政府改为总裁制,唐绍仪被国会推为七总裁之一。

1919年初,南北和谈,北洋军阀政府与护法军政府谈判议和,唐绍仪担任南方总代表。他维护孙中山的护法旗帜,但其主张被北方代表拒绝,同时也为把持南方军政府的桂系军阀所不容,被撤掉总代表之职。南北和历时年余,终未达成协议。5月4日五四运动时期,唐绍仪表现出爱国热情,通电北洋军阀政府表示支持爱国学生。他去电巴黎,要求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他的女婿顾维钧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0年6月,唐绍仪与孙中山等在上海通电反对桂系军阀,正式脱离军政府,赴上海坚持斗争。11月,桂系军阀势力被驱逐出广东,唐随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但此时唐绍仪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已发生分歧,唐认为孙中山的理想太高,难以实现,且孙所制定的总统制与他的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理想亦不符。他拒绝出任军政府财政总长一职,在政治上表现消沉,寓居上海闭门不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唐绍仪挂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

次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仍以唐绍仪为财政部长。

担任县长

1929年,就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在就职词中表示要用25年的时间,“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

民国总理唐绍仪 1931年3月16日,唐兼任中山县县长,集中精力实施建设模范县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基本建设、发展实业、加强农渔业和乡村建设、引进外资和发展教育诸方面,而以开辟唐家无税商港为重点。他多次邀请粤省要人和专家前往唐家湾考察,还编印《中山县发展大纲》,散发到港澳和海外,想方设法从各方面筹集奖金。他在任上比较注意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门陋习,并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布衣县长之称。但唐绍仪遭到广东军阀陈济棠的排挤。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宁粤分裂”时,唐绍仪参加了汪精卫等人在广州组织的反蒋联盟,后任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五常委之一。 惨遭错杀 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

1934年10月,陈济棠通过亲信在中山唆使县兵以索饷为名发动哗变,包围唐绍仪的寓所,逼其去职。

1936年,陈济棠发动六一事变,公开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唐绍仪站在蒋介石一边,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提议撤销国民党中执委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等机关,从而促使陈济棠兵败下台,事后,唐绍仪举起家寓居上海,未再参与政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唐绍仪未转移后方,滞留上海。

1938年9月30日,唐绍仪被国民政府特务刺杀身亡。后来的台湾地区杂志所载军统北平站站长的回忆录中说:“因唐已定意做汉奸,故予处决。”而留在大陆的军统骨干沈醉认为,刺唐是军统奉命行事,实属“误杀”。对于唐绍仪之死应该说是“晚节未失,惨遭错杀”。

纵观唐绍仪的一生,从留美幼童,到天朝派往藩属国的外交官,回国后维护主权,辛亥革命站在共和立场,反对袁世凯称帝加入二次革命再造共和,都是中华千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典范。


唐俊龙55398571


唐绍仪(1859年一1938年),字少川,广东中山人,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早年留学美国,辛亥革命时期在“南北议和”担任清政府谈判代表。抗日战争爆发后滞留在上海。当时上海特务机关,多次游说力劝唐绍仪担任伪政府的首脑要员,唐的态度十分含糊。因与日本人有接触,国民党军统特务理解为马上要投日本人,秘密枪杀唐绍仪。唐既算不上壮士义士,也算不上汉奸,也并没有为日本人做什么事,也没有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并不是亲日派。不是汉奸。


淮北大侠


唐绍仪,又名唐绍怡,字少川,生于1862年1月2日,汉族,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人。


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1874年被清政府选派到美国留学。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1904年以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身分,先后两次与英国办理交涉,签订《续订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1917年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总长,后为七总裁之一。曾参与与北京政府代表举行的议和谈判。1920年后退居家乡。1931年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唐绍仪本是农家子,按道理很难出头,可是人家命好,赶上了曾国藩派容闳组织幼童公派留学美国。大江南北,士绅人家子弟打死也不肯去,最后不得不便宜了风气已开的广东人,唐绍仪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叫詹天佑。

  幼童留学事业后来因国内顽固派的反对而提前中断,回国的唐绍仪好一段时间都郁郁不得志,有幸的是,很快他就跟袁世凯结识,从此成为袁的智囊之一。晚清最后十几年,唐这种有着几乎是最早的留洋经历的人物特别吃香,又加上袁世凯的援引,唐逐渐窜升为方面大员,成为晚清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起,随着袁世凯的复出,唐绍仪被委以重任,担任南北谈判代表;谈判成功,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唐绍仪出任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总理。我们知道,当初孙中山当大总统的时候,采用的是美国的总统制,不设总理,由总统直接统辖内阁。在交权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临时起意把政府改成内阁制。显然,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不可能入其彀中。这样一来,唐绍仪这个内阁总理注定是要不讨好的。可悲的是,受过美国教育的唐绍仪,当时却并不明白自己的命运,反而很认真地要负起责任内阁的责任来。结果不问可知,不仅责任内阁搞不下去,袁唐之间多年的交情也完了,唐绍仪只得不告而别,悄然失踪,从此离开了政治舞台。其时,在辛亥革命的第二年。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唐绍仪基本上变成了政坛的点缀和看客,看人起高楼,看人屋宇塌,多数时间在家乡隐居。直到1931年,国门上的五色旗已经换了青天白日旗若干年后,蛰居多年的他突然拇指大动,出任起家乡香山县(时已改为中山县)的县长。古稀之年的唐绍仪做起七品芝麻官来,跟当年做巡抚、尚书和总理一样,雄图大志,有板有眼,绝不糊弄。在不到四年的功夫里,他四处化缘,修马路,建医院,把自家的花园改建成城市公园,对市民开放,甚至还野心勃勃地想在中山县的海岸上建成一个大海港。至今中山还流传着他的逸事,说他修马路的时候,碰到土地公公挡路,民工不敢动,他就用手杖敲敲土地公的头,然后让民工下手。马路修好之后,下水道的井盖老是被偷,于是他下令在井盖上铸上“盗买与盗卖,均罚五十元;报信或引拿,均六成充赏”字样,后来就没有人偷了。

  唐绍仪以做过总理的身份去当县长,在民国时期好像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但他能上能下的作风却颇受后人称道。其实,跟今天我们通常的看法不一样,当年的唐绍仪,并不会认为以做过高官的身份再当芝麻官,是屈尊。实际上,唐绍仪晚年一直是在家乡做乡绅,出任县长,不过是乡绅为自己家乡做事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只是在做事,或者比较方便地做事,算不上是做官。在那个年代或者更早,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多的,凡是退休回家的士大夫,总要为桑梓谋点福利,否则就不配做乡绅。尽管唐绍仪喝过洋墨水,但毕竟没有脱出传统士大夫的积习,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后在上海寓所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刺杀身亡。

  那么唐绍仪到底是不是一名汉奸呢?以下再为大家解析说明一下:

  在上海沦陷之后,唐绍仪依然留在上海。此时,很多已经逃往大后方的军政要人都派人劝告他去重庆,但是唐绍仪的态度非常含糊,既不说走,也不说留,不仅如此,他还让手下人把自家宅邸隔壁的房子也买下来——似乎有长期“坚守”之打算。这一举动,再加上当时的日伪驻上海特务机关,一直不停地游说唐绍仪出山担任伪政权的首脑(唐绍仪的态度也很含糊)。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当时某个负责监视唐绍仪的特务向上级汇报时出了点差错——好像是把唐绍仪的某些举动加油添醋了,导致重庆的特务负责人理解为唐绍仪马上要投敌——于是下达了除掉唐绍仪的指令。

  个人理解,唐绍仪固然算不上义士壮士,也并非就是汉奸。他只不过是对时局不感兴趣,想远离纷争过好自己的清闲日子(他那时已经隐退了)而已,于是对两边的拉拢都非常含糊。

  不过,两股势力激烈争斗,真的可以置身事外么?不支持我的=敌人,那个下达处死令的重庆特务负责人其实没有错——真实世界里,两股大势力之间的相斗就是这么残酷!要么远远离开,要么加入一方,没得选的。


学馆


个人理解唐绍仪固然算不上是义士或壮士,但也并非是个汉奸。只不过是对时局不感兴趣,想选离纷争过自己清闲的日子,对两边的拉拢太度非常含糊。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误判为汉奸,遭到国民政府特务刺杀身亡。这是最简单拢统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