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水稻如何预防空壳病的发生?

乡野陈一


种植水稻如何预防空壳病的发生?

水稻空壳这种现象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在农村里一般收割完稻谷了,等晒干了以后都会把那些空壳的稻谷用风车来“过滤”掉。其实,水稻空壳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只是有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轻微一些而已。而导致水稻空壳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

一般内因的话也就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比如在抽穗前,雌雄器官发育不全,从而不能正常受精,也就出现了空秕的水稻。而外因的话那就很多了,像温度、、光照、施肥等等都有可能会造成水稻出现空壳的现象。那如何预防这种空壳情况的出现呢?

其实,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导致水稻空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其开花的时候不能正常受精所致。而出现瘪谷的情况则是在其已经受精了,但是因为穗部营养不良,从而导致子房中途停止发育所以才出现的。而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和外界环境条件及栽培条件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要想防治的话,就得从这些方面入手。

首先,在品种的选择方面,要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如何挑选优良的水稻品种?那就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早熟抗逆性强的品种,并且优先选择那些能够在7月底8月初能正常抽穗,并且能提早成熟的水稻品种。因为这样就能躲过后期低温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水稻品种的抗病性。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在多年的耕作经验种,农民朋友总结发现,提早培育壮秧,栽插、施肥等一系列如果管理得当的话,那也是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空瘪的。

最后,那就是水肥管理要跟上,从而有效保证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和养分,促进有机物质的运输,加快结实速度。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化学药剂和微量元素,如用1%—2%的普钙在幼穗分化前后叶面喷施,对防止空瘪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在水稻的开花期,喷施九二0等植物激素可促进水稻的结实哦。

另外还可以采取根外追肥来预防,比如在出现比较严重的高温或低温天气时,可以对水稻进行根外喷施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这样可以增强稻株对高低温的抵抗性,有利于防止空壳情况的出现。

以上就是农夫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有不妥之处也欢迎大家指出来。了解农村事,关注农夫也疯狂!


农夫也疯狂


水稻空壳病?应该说的是秕粒吧。这种秕粒要么是没有完成受精的过程要么就是病害引起的营养供给中断。下边就来分析下这两种原因吧。

1、籽粒未完成受精的过程,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幼穗分化期的花粉败育,还有一种原因是扬花期不利条件的影响。


1.1幼穗分化期的花粉败育。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尤其在我们黑龙江垦区普遍种植的龙粳系列品种的水稻,对低温极为敏感。在幼穗分化期偶遇低于17度的低温,必会出现白尖。这里说的白尖就是花粉败育的典型例子,花粉发育不良或者不发育,无法完成授粉,最后颖壳发白形成秕粒。

1.2扬花期的不利条件影响。这里说的不利条件有低温、降水、大雾天气为主。水稻扬花需要颖壳张开,花丝伸出颖壳,花药散出花粉在颖壳内着床完成受精,最后花药在颖壳外慢慢干枯的过程。而遭遇低温威胁颖壳不张开,发育成熟的花粉长期在颖壳内无法散粉最终失去活性导致受精失败形成空壳;降水和大雾的影响呢?散粉过程要求空气干燥,有利于花粉的正常散发和着床。而降水天气也会因为颖壳张开进入雨水或者花药沾染雨水而无法散粉,大雾天气花药被雾气中的雾滴沾染变得潮湿,也会影响正常的散粉、受精过程而出现空壳。



2、病害引起的营养供给中断。这个病害主要是破口期感染稻瘟病和褐变穗的病害引起的。

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和枝梗瘟最易出现空壳的籽粒,因为营养供给的通道被阻断了,养分无法向籽粒内输送从而引起空壳的情况。


而褐变穗也是在孕穗期遭受鞘腐病的侵染,导致部分的籽粒被病菌侵染,而出现营养供给受限。不分染病籽粒会逐渐恢复养分吸收的能力,但是一些籽粒接受养分输送的能力会永久丧尸,从而出现空壳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虫害。这种情况在南方比较常见。比如二化螟或者稻飞虱的危害,造成茎杆受损影响营养向系列的运输。而这种情况由于北方的气候原因,在北方比较少见。主要还是以上两个大方面引起的空壳。

以上是我对水稻出现空壳的现象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