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青壮年踊跃参军打仗吗,为什么?

第一军情


通过很多二战电影我们都看到,美国人参军打仗的热情很高,比如在《血战钢锯岭》电影中,男猪脚虽然不喜欢杀人,但也在积极参军,那么美国人打仗为何如此积极呢?

实际上,二战爆发前,美国保持着绥靖政策,不愿参与战事当中,只想安安静静的大发战争财。但日本偷袭珍珠港让美国人明白,置身事外只会被人当软柿子捏,于是美国人的火气上来了,踊跃参军,发誓要让小日本付出惨重代价。当然这一点还足以调动大多数美国人的热情,因为在美国人看来,打仗没有想象中那么残酷。比如在一战时候,美国派到欧洲战场的只有200万人,这200万人当中,阵亡的不到12万,这种很低的阵亡率让美国人忽略了战争的危险性,认为就跟打架斗殴没什么区别。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军将近有1250万人参战,只有40万人阵亡,阵亡率还不到3.5%。对比同时期的中国军人阵亡数,国军135万,红军13万来说,美国人的阵亡率相当于中国战损比的一个零头。另外美国征兵宣传起到了很大的鼓励性,而且当时美国经济萧条,参军打仗还能挣一大笔钱,是一项不错的工作选择。而且当时4000万美国年轻人中就有1200万人参军,大部分年轻人都打仗去了,而留下来的还要遭受别人的白眼,被认为是胆小鬼,怂货。导致很多留下来的人在鄙视的眼光下开始怀疑人生,有些人甚至开始自杀。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美国人开始踊跃报名参军打仗,在加上良好的武器装备,美国人打起仗来也是很给力的。(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