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启蒙并不是教娃1+1=2,而是……

小游上周建了一个

游戏打卡群

欢迎程度超出想象

给大家分享些群友的有趣日常吧

一位妈妈说

“娃,对纸杯有迷之热爱,可以天荒地老”

这不是一件很省心的事吗?

很多妈妈开始了游戏打卡

比如妈妈@桐娘娘

另一位妈妈独创的打地鼠游戏

边玩边学英文

没加入的家长们

欢迎继续加入

小窗私信我进群

广告打完了

再给大家分享个值得思考的小故事

小游身边有2个妈妈

佛系妈A,更佛系妈B

她们都有一个男娃,都很佛系

但是

A妈家宝4岁

依然记不住10以内的数字

B妈家的娃4岁

已经会50内的加减法了

为啥有这样的差别?

因为B妈平时常跟娃做游戏

其中不少是数学启蒙游戏

没有刻意,但边玩边学中

娃就懂了

数学启蒙很重要

但如何在6岁前

用游戏做出玩中学的效果?

今天小游给大家一些小方法

2岁

从1岁半起

孩子就开始对形状感兴趣了

这时便可以玩些简单的启蒙游戏

2岁

比如:

下载这份模块素材

然后上色

就可以玩形状配对游戏

另外的一个模板

可以折成小盒子

让娃翻着认识不同的形状

如果懒得下载素材

家里这些常见的形状积木

也是很好的认知教具

如果宝宝对形状已经有初步认知

那么可以玩一点进阶的

让他们在形状中

寻找“同”和“异”

以及形状之间

不同的拼凑、转换

2岁主要还是以最基本的形状认知为主

让宝宝对“正方形”,“长方形”

这些简单形状名词

有一个基础认知

3岁

3岁左右,孩子开始认识数字了

启蒙的最初

离不开我们爸妈的「念叨」

电梯、电话、绘本

数字无处不在

来个简单的数字配对游戏吧

当我们反复告诉宝宝

这是“1”,这是“2”

他们就会知道1后面是2

而不是3了

认识数字外

还需要明白数字的含义

可以用乐高或者积木让孩子

辨别数字之间的大小

还可以用木板和图钉

给孩子构建一个数字顺序表

通过积木

直观地让孩子明白

数字间的数量比较

4岁

4岁的孩子

可接纳的知识更多了

可以通过玩具

教会他们加减法

甚至是复杂的乘除法

慢慢的我们可以

举一反三

做出不同的题目

甚至加入“0”在运算里

木夹子也可以作为数数工具

如果觉得娃对加减法掌握得差不多

那么不妨试试乘除法

至于除法

则需要多花点时间

给孩子讲解

除了认识数字外

还能将不同的形状进行搭建

增进对形状的空间理解

5岁

5岁后孩子

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

并能尝试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他们可以从最初的平面图形认知

升级到三维平面图形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是

“单位观念”

这种单位观念包括

时间、重量、长度等

打个比方,认识时间

我们可以先教会孩子

周一到周末的概念

我们可以考考他们

今天是周几,前一天是周几

再进阶的时间观念

就是教孩子看时钟

例如教孩子按照给出的时间

正确地画出指针位置

除此以外

还可以给孩子普及

等量代换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道幼升小出的题目如下

一只猪等于六只猫,

一只猫等于两只青蛙,

那么一只猪等于几只青蛙?

像这样类型的题目就是等量代换

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倒推能力

类似的题目还有很多,例如

我们还可以在家中用一把尺子

制作成一个天平

把上面的情景模拟出来

6岁

6岁后

学习的知识的一个关键点是

“逻辑思考”

可以把思考实物化

教孩子学习“思维导图”

例如下图,脚有什么用呢?

在日常生活中

有非常多的数学学习场景

例如小游之前写过的

会逛超市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你看看就知道了

当然,在家玩虚拟的买卖游戏“过家家”

也是可以的

最后,小游想补充说

这份清单不一定

要严格地按照年龄进行

只要娃喜欢

这些启蒙游戏不管多大都可以玩

数学启蒙并不只是单纯的

教娃1+1=2

而是通过数学让他们学会

从具体的形象思维

进阶到逻辑思维

而只要父母花点心思

孩子在玩的同时

完全可以循序渐进地完成数学启蒙

所以,赶快跟娃玩起来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