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圣经很多东西都属于神话,但一些历史学家还把它们作为历史来看?

Mr丶Jacob


这句话呢,玩弄了一个文字技巧,结果其中陈述的内容似是而非,至少是不完全正确。《圣经·旧约》是古以色列长老们在国家灭亡之后总结出来的一部民族史诗,其基本思想要痛定思痛,让后人记住以色列民族和他们的上帝之间的“约”testament。

古代人的世界观,和我们如今的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认为是神话的,古人以为是真实的。在中国《史记》等史书中,也记载了许多传奇故事,比如纣王妃子妲己、。有个成语叫做“小巫见大巫”,即是如此。巫师做的事情,法力,古人以为是真的,所以会郑重其事地记载下来。所以呢古代记载的内容里,史实错乱,混入神话,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圣经》当然是基于历史,因此可以用来研究古代社会的情况。然则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其实,反过来,如今的神话本身也是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一部分。神话是扭曲变形了的先民记忆,也反映了古人的三观。神话也分很多主题(母题),比如宇宙诞生、太阳月亮、生育、发明、大洪水神话等等。


松鼠老孙


孔子整理编定前世文献,祛除和改造了怪力乱神部分,对此前文化典籍作了系统整理。与孔子一道,对前世典籍进行整理加工的史官学者,大多与孔子一样,把神话故事历史化,将神话视作先民历史的一部分,神话人物也就成了历史人物。近现代以来,接受西方文化学术影响的学者,把孔子等人的工作以“神话历史化”一词概括。

与此相对,犹太民族的学者对其先民传说的整理和加工,则是“历史神话化”了。即把祖先们的历史,溯源自神话,特别是上帝的创世神话。之后下降至民族历史,整个犹太人的历史,也就是与信奉上帝和背离上帝的历史了。

《圣经》中有很多东西属于《神话》,这是无疑的。只是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圣经》中的神话,多属宗教神话,并非断简残章,它们的书写具有特殊的用意,多半为上帝信仰服务。

《旧约·创世纪》记述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意在强调上帝是万有之源,具有至高无上性。从认识论上,解决了世界的起源问题。从信仰角度,暗示出上帝信仰的合理性和神圣性。

【亚伯拉罕真诚信仰上帝,欲遵上帝之命,以独子献祭。上帝知其赤诚,乃以羔羊代祭。后世所谓“替罪羊”之典故,即来自于此。】

上帝毁灭邪恶之城贡莫拉和索多玛,意在说明背弃上帝,堕入邪恶一途,将会遭到上帝的严厉惩罚。《新约·启示录》中的末日审判,亦有类似的用意。

其次,《圣经》中的神话传说,与中东地区的地理历史紧密相关,是建立在西亚和北非的地理历史基础之上的。

如果说人类始祖亚当夏娃、该隐、亚伯和赛斯等人是纯粹的神话人物,那么,诺亚及其三子则有些半神半人了,诺亚相关的洪水神话,世界几大文明发源地都曾出现过。诺亚不只是上帝的选中的子民,更是拯救人类于洪水,免遭灭绝的英雄,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的大禹类似。

而诺亚的后裔亚伯兰,则已经更近似于历史人物了,他被上帝选中,与之立约,改名亚伯拉罕,行割礼。他的子孙以撒、雅各和约瑟夫等人,事迹和个性,都与常人非常接近了。雅各的儿子们,则是犹太十二部落的始祖。

【摩西,犹太民族最伟大的先知之一。传说《圣经·旧约》的前五部书,为其所作,即所谓“摩西五经”。在对上帝信仰的体系化,凝聚犹太民族力量等方面,他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到了摩西,约书亚时代,神话色彩已经大大减弱,起初逃避承担拯救本民族,出走埃及使命的摩西,在上帝的指引下,在哥哥亚伦等人的帮助下,一步步成为犹太人的领袖,带着他们从埃及出走,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悲惨命运。

到了先知时代,历史的已经足见清晰。及至犹太人第一个国外扫罗,第二任国王大卫王,第三任国王所罗门时,相关记载,可以说几乎脱尽了神话色彩了。

而这些神话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地点,在中东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应之处,伊甸园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亚伯拉罕等人命名了许多地方,他们都有着特别的含义。

就是后来,与犹太人成为敌人的那些民族,在《圣经》中,都能找到一定的线索,只是他们不为上帝所亲赖了。

再次,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并非泾渭两途,迥然不同,相反,神话传说多半是先民对早期历史的记忆和叙述的特定方式。

人类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文字晚于语言产生,书写工具,记载媒介,缓慢发展,逐渐找到比较便利的书写方法,持久的保存方式。然而,此前的历史,多半以口头传说的形式,在世间传播。其中,许多部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便以神迹灵异解释之。后来,随着认识水平的提升,理性的增加,对世界和历史的记述越发明晰谨严。

这种颇具普遍性的智识发展史,也适用于犹太民族及其传世经典《圣经》。

最后,具体说来,《圣经》有些篇章主要讲述神话传说,有些则侧重记述历史故事。

表现在《圣经·旧约》中,便是“摩西五经”记述的多属于神话,其后的历史书记述的主要是历史,特别是《列王纪》和《历代志》,基本上类似于中国传统史书的帝王本纪了,着重记述历史故事。

【耶稣圣像。本文图片皆自网络,侵删。】

而先知书,主要结合历史,以先知们为中心,谈历史的经验教训。智慧书,或抒发对上帝的热烈信仰,包括信仰过程中出现的犹疑、罪过和忏悔,如《诗篇》;或者着重探讨一些信仰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传道书》探讨死亡、永恒和信仰,《约伯记》讨论信仰与命运问题,而《箴言》则直接讲述人生智慧和信仰得救了。《雅歌》则是所罗门的爱情之歌,在《圣经》中算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新约》中,四大福音书讲述耶稣的身世、传道和殉道经历。《罗马书》等讲述耶稣身后的重要追随者保罗、彼得、约翰等人的传道历史。《使徒行传》讲述教会早期历史。《启示录》讲述的使徒约翰所见的异象,文学色彩浓郁,不过,多是基督信仰和反信仰之间较量的形象化展示,意在说明信仰必会得救,背弃基督信仰,必将在末日审判中遭到严厉处罚。

综上,《圣经》既有神话传说,亦有历史故事,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犹太人早期的历史及犹太精英对之的解释。后来,诸如《历代志》《列王纪》和先知书等篇章,则更偏重历史记述了。不应该因为神话的存在,而否定《圣经》中历史记载的价值。也不应该因为历史记载的存在,而尽信《圣经》的记载。

当然,这些都是对非“亚伯拉罕教派”人士而言的,对犹太教基督教等以《圣经》为无上经典者,他们又有自己的解说和认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文化问题,而进入了信仰的畛域了。

更多《圣经》等宗教经典相关解答,尽情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风雅人文观察


《圣经》本来就是一部神话书籍。经过宗教信徒添油加醋后:把虚无缥缈的东西从形象化转为僵化的宗教信条:这是一个值得批判的历史问题。翻开《圣经》的任何一叶:都没有诸如中国古长城,埃及金字塔等历史文化遗产的记载?这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能说明《圣经》的成书时间在中国古长城与埃及金字塔形成以后才写的。是人写的,但作者写的不是人。既然人不写人:那就是人写鬼神。类似《圣经》故事里的神话故事在中国能拉一火🔥车。不但汉族有那些神话故事,少数民族也有。所以中国人只是把神话传统当成历史文化遗产看待,从来不迷信鬼神。当然迷信鬼神的人也有:那是少数。不像很多外国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对鬼神佩服得五体投地,连独立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圣经》对人的洗脑程度甚于洪水猛兽。是一种左道旁门。其歪理邪说毒害人的大脑,束缚人的思考。虽不是禁书:还是不读或者少读为好。


一个中国人30019752


因为圣经的一大部分都是在讲历史,从人类的历史开始,特別是以色列人的起源,发展以及亡国到在复国,并且在圣经中也讲到地球的历史,这些地质学家在研究,还有天文历史,所以科学家们都把圣经当做天文,地质,历史,人文,文学书探讨究竟。


54222636


如同中国嫦娥奔月神话,寓意母系社会被父系计会替代。


赵日金141


因為聖經里隱藏的密碼被有心人破解,成為引導世界科技的先鋒。在中國很多的經書里隱藏的更多,卻捧著祖先傳下的金碗要飯吃。許多人自以為讀懂了經典,開始解經講經。屬不知不解不釋還好,自以為講的越透徹,越是把后人領入歧途,偏離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