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乡村播报橙二狗


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十位打手分别是:长孙无忌、侯君集、尉迟敬德、刘师立、张公瑾、杜君绰、公孙武达、独孤彦云、郑仁泰、李孟尝。

长孙无忌,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之兄长,开国功臣高士廉之外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李世民驾崩后辅佐李治即位,位高权重。因发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被逼自尽。

侯君集,侯君集跟随李靖攻灭吐谷浑 率军千里行军灭高昌,战功赫赫,后来参与李承乾谋反事件,被处死。

尉迟敬德,本为宋金刚部下,柏壁之战中投奔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他持太子首级恫吓李渊,李渊被迫妥协。为李世民即位立下大功,晚年闭门谢客,修仙问道,善终。

刘师立,本为王世充部将,李世民灭郑时投奔李世民,曾经遭李世民以谋反之辞试探,他对答得体,善终。

张公瑾,玄武门之变时大家犹豫不决之下正在用龟壳占卜,他一脚踢飞龟壳給大家定下决心成为关键人物。病逝。

杜君绰,李世民亲王府旧人,玄武门事变后长期担任玄武门护卫官职,唐高宗时,上朝死猝死。

独孤彦云,突厥颉利可汗犯境,他死于对突厥战斗中。

公孙武达,李渊晋阳起兵的从龙元勋,后来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而成为李世民嫡系,死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善终。

郑仁泰,李世民亲王府旧人,贞观年间跟随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立下不少战功,永徽年间征讨铁勒部,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旗开得胜局面下由于杀降遭致强烈抵抗,被贬后郁郁而终。

李孟尝,本为王君廓部将,随王君廓降唐后成为李世民嫡系,玄武门之变后南征北战立功不少,于唐高宗乾丰年间方才去世。


林屋公子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事变,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从哪里来的?有个玄武门九人的说法,但实际参与玄武门的远不止这九人。玄武门九人,一般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这九个人,挨个说下其结局。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妻子长孙皇后的哥哥,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玄武门事变的重要谋划者。李世民在世时,长孙无忌已经位高权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排名第一。

李世民去世后,遗命长孙无忌为辅政大臣,辅佐唐高宗李治。

长孙无忌在唐高宗李治时代权势过大,和李治在立武则天为后等事件中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在和皇帝李治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贬斥流放。显庆四年(659年)七月,长孙无忌在流放地被逼迫自杀,亲属也被流放岭南为奴。

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即大名鼎鼎的门神。玄武门事变中,尉迟敬德一箭射死李元吉,又带兵威逼李渊,立下了大功。玄武门事变后,尉迟敬德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一次宴会上,因座次和人发生冲突,竟然差点打瞎了劝架的江夏王李道宗的一只眼睛。

这次事件后,李世民狠狠敲打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从此收敛很多。晚年不问政事,闭门谢客,沉迷炼丹之类。显庆三年(658年),以73岁高龄去世。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尉迟敬德排名第七。

侯君集

侯君集在玄武门事变前地位不高,但在玄武门事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玄武门事变的重要谋划者。玄武门事变中,称得上谋划人的,只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这四人。玄武门事变后,侯君集地位急剧上升,贞观四年就做到了宰相。

贞观九年,侯君集作为李靖的副手参与了灭吐谷浑之战。贞观十四年,侯君集率兵攻灭了高昌国。之后侯君集自以为功劳大而得不到重用,怨气很深,和太子李承乾勾搭在一起。

李承乾准备效法老爸李世民也来个政变,玄武门事变谋划人之一的侯君集自然是这次政变的主要谋划人。政变还没发动就泄露了,贞观十七年,侯君集被李世民处死。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侯君集排名第十七。

张公瑾

张公瑾在隋末曾经是王世充下属,后来进入李世民的秦王府成为亲信。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犹豫不决,烧龟壳占卜吉凶。张公瑾将龟壳甩地上说:“难道占卜结果不好大王就不发动了吗?”

贞观四年,张公瑾参与了李靖灭东突厥之战。贞观六年,年仅38岁的张公瑾英年早逝。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张公瑾排名第十八。

刘师立

刘师立隋末原本是王世充属下的将领,王世充被灭后,投降唐军,被李世民引为心腹。玄武门事变中,刘师立出了大力。玄武门事变后的封赏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户,刘师立和侯君集张公瑾一个档次。

贞观年间,刘师立先后参与过对党项、吐谷浑作战。贞观十四年去世。

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是李唐老资格的元勋,参与了太原起兵。之后在李世民下属参与了唐朝开国时期的多次重要战役。

玄武门事变后,公孙武达参与过多次边疆战事。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间病逝。

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和独孤信家族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其祖父李楷,曾经在独孤信下属,后来被赐姓独孤。玄武门事变后,独孤彦云被封幽州都督、历阳郡公,后来在于突厥作战中战死。

杜君绰

杜君绰隋末参与过农民军,后来投奔李唐,在李世民下属参与了多次开国重要战役。杜君绰一直到唐高宗李治年间还很活跃,参与了对高句丽的战事。

龙朔二年(662年) ,杜君绰去世,是去世的比较晚的唐朝开国将军。

郑仁泰

郑仁泰在武德早期就加入了李世民的幕府,参与了多次开国重要战役。在贞观年间,郑仁泰相对地位较低。在唐高宗李治年间,郑仁泰成为唐军的重要高层将领。龙朔元年(661年),郑仁泰、薛仁贵领兵讨伐铁勒叛乱,这次作战,郑仁泰是主将,地位在薛仁贵之上,但郑仁泰表现不好,成就了副将薛仁贵将军三箭定天山的威名,郑仁泰事后被降职,几年后死去。

郑仁泰也是去世比较晚的唐朝开国将军之一了。

李孟尝

李孟尝隋末参与过农民军,后来归顺唐朝在李世民下属,跟随李世民参与了多次开国重要战役。玄武门事变后,李孟尝被封武水县开国公。

贞观四年,李孟尝参与了李靖灭东突厥之战。

乾封元年(666年),74岁高龄的李孟尝去世,也是一位去世很晚的唐朝开国将军。

玄武门事变的其余参与者

参与玄武门事变的人数众多,在多个场合执行不同任务,远不止以上九人。


凌烟阁功臣之一的高士廉,长孙无忌的舅舅,玄武门事变时负责释放死囚参战,为李世民增加一点兵力。

凌烟阁功臣秦叔宝、长孙顺德,在玄武门外同太子齐王的援兵作战。

凌烟阁功臣程咬金,参与了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行动。

凌烟阁功臣房玄龄杜如晦,李世民的两个亲信,自然也参与了玄武门。

除此以外,现在能确定参与玄武门的地位比较高的人物,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


仁勇校尉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当中,最为凶险的一刻,就是历史上那一场著名而血腥的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


成王败寇,鹿死谁手。李世民凭借一场惊险的权力博弈,打破了继位伦理,以杀戮铁血上位,一举完成了从藩王到君王的华丽逆袭。


那么,当年追随秦王李世民的10位“从龙功臣”,最后都下场如何?且听峰子哥一一讲来。



代号“长安斩首”行动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10人骨干,在大唐王朝的“大脑”首都长安,发动了宫廷政变。


诛杀了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逼宫父亲唐高祖李渊,随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不久后,李世民当上了皇帝,史称唐太宗。


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欢迎关注@峰子奇观,趣史随时看!)

10位“从龙功臣”最终下场如何?



1、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心腹,玄武门事件的重要幕后谋划人,官至右仆射,爵至赵国公。同时,他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妹妹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遗旨令长孙无忌、褚遂良辅政。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皇亲国戚,位高权重,长孙势力在朝中举足轻重。


后因唐高宗李治,执意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朝中反对声四起。反对立武为后的长孙无忌势力,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大患。后来,长孙无忌因与武后多番争斗,失势,被罢官流放。


公元659年,武则天党羽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最终,在武则天的枕边风下,李治令赐死,长孙无忌于家中自缢而死。不得善终!

2、尉迟恭(尉迟敬德)



尉迟恭(尉迟敬德),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心腹猛将,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最为卖力,曾亲手拎着太子李建成血淋淋的人头,逼宫唐高祖李渊。


公元643年,尉迟敬德请求告老,唐太宗不舍,命其开府,仪同三司,可五天一上朝。公元645年,尉迟敬德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回朝后,不问政事,在家养老,晚年迷信仙丹。公元658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善终!

据说,尉迟敬德是个十分“奇特”的人,他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与秦琼(秦叔宝)被后世奉为年画上的两大门神。又因尉迟恭年少时是个打铁的铁匠,所以还被后世铁匠行业 尊奉为职业守护神。

3、侯君集


侯君集,唐朝名将,封陈国公。早年不学无术,好勇斗狠。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侯君集是鼓动李世民政变的积极分子,在参与“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书。


唐太宗在位期间,侯君集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战功赫赫,慢慢居功自傲起来。因讨灭高昌的过程中,私取宝物而被下狱,释放后心生怨恨。


后来,参与“夺嫡之争”,企图煽动大将张亮和太子李承乾造反夺位,最后被李世民赐死,妻儿流放岭南。不过后来,侯君集也被破格加入到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欢迎关注:峰子奇观,更多趣史!)



4、张公谨


“玄武门之变”中,张公谨独守城门立下大功,后作为副将同李靖平定东突,进入“凌烟阁二十四臣”之列。善终。


5、刘师立


刘师立,被唐太宗先后任命为:检校右武候大将军、检校岐州都督、始州刺史,一生功绩:讨伐罗艺叛乱,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公元640年去世,善终。


6、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多次征讨突厥,担任首都长安城守卫官,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间去世,善终。



7、独孤彦云


“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兵临城下,独孤彦云战死,死太早,未享受到入凌烟阁的待遇。


8、杜君绰


“玄武门之变”后,担任玄武门守卫官,善终。后李治继位下诏追封殊荣,陪葬昭陵。


9、郑仁泰


“玄武门之变”后,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高宗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


10、李孟尝


“玄武门之变”后,随李勣征讨突厥,唐高宗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病死长安,74岁。



从当年追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10位功臣结局来看,除了谋反的侯君集不得不杀,其他9位“玄武功臣”在唐太宗活着时,基本都得到了善终。


而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才被打压而死的,跟已死的唐太宗关系不大。


以上,本期回答。更多趣史更新中.....咱们下期见!

【欢迎关注:峰子奇观;下期不错过,更多趣史等你!作者/峰子哥】


峰子奇观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有着相当胆识和魄力的君主,通过玄武门兵变一举完成从秦王到皇帝的华美蜕变。在其执政期间,社会日渐清明,国力日渐强盛,造就了大唐盛世,让大唐的威名声名远播,不得不说这是李世民的功劳。

可要论玄武门兵变最终能够取得胜利,则离不开太宗身边跟随其一起的“十大从龙功臣”。

这十个人都是谁呢?他们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排名不分先后)。

这十个人之中,除了侯君集因煽动太子李承乾造反被李世民赐死以外,其他九人在太宗一朝基本上都得以善终。长孙无忌在高宗李治执政时被赐死。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门神”尉迟敬德

尉迟恭,是秦王李世民麾下的第一猛将,勇武善战,面如黑炭。在玄武门兵变之中,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官拜右武侯大将军,封为鄂国公,此后更是跟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

晚年以后,尉迟恭闭门谢客,在家养老。

公元658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排名第一。这也证明了长孙无忌对于李世民的帮助是最大的。

高祖李渊起兵之时,长孙无忌便前来投奔。后追随太宗一路征战,此后更是成为太宗的心腹谋臣,参与谋划了玄武门兵变。

李世民登基以后,长孙无忌被封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

太宗以后,长孙无忌支持高宗,官拜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遭到许敬宗的诬陷,被高宗削爵流放黔州,最后再家中自缢而死。

侯君集

侯君集是十人之中,唯一一个在太宗时期企图煽动太子李承乾造反而被赐死的。

侯君集,是唐朝的名将,早年跟随李靖学习过兵法,为人凶很好斗。

在玄武门兵变以后,侯君集任兵部尚书。在讨平突厥,灭高昌国等建立不朽的功绩。

后因居功自傲,锒铛入狱,从此怨恨在心。

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怂恿太子李承乾造反,被李世民赐死,不得善终。

张公谨

张公谨原来是王世充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在徐世勣等人的举荐之下,来到秦王府,参与了玄武门兵变。事后出任代州都督,封定远郡公。

贞观六年(632年),张公谨病逝,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后改封郯国公。

刘师立

刘师立和张公谨一样,早年间也是王世充的下属,洛阳平定以后,归到秦王府。

刘师立曾经先后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

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早在高祖起兵之时前来归附,后在秦王府效力。在讨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的过程中,战功累累。太宗登基以后,被封肃州刺史。高宗年间,死于右武卫大将军任上,善终!

独孤彦云

玄武门兵变以后,因抵挡突厥兵时,不幸战死。未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杜君绰

玄武门兵变以后,杜君绰被封为怀宁县开国公,任忠武将军,并担任玄武北门、翠微宫等宫殿的守将。

郑仁泰

郑仁泰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高宗时期病死,善终。

李孟尝

玄武门兵变以后,李孟尝跟随李勣征讨突厥,高宗时期病逝长安,善终。


综合以上,十位“从龙功臣”中唯有侯君集一人因企图谋反遭太宗赐死以外,其余九人在太宗时期并得到了很好的结局,起码没有出现朱元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悲惨结局。


奇点历史


感觉历史上厉害的皇帝就那么几个,而李世民就是一个,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从道德的角度讲是不仁不义,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杀害自己的兄弟,霸占自己兄弟的老婆。但是他却用实力证明了他当这个皇帝最合适,以至于后人对于他做的谋逆之事几乎不曾提起,反而对于他的做皇帝的时候的盛世赞不绝口。



但是在历史上想要逼迫自己父亲退位的皇子不是一个两个,比如当年康熙年间的太子爷就曾经发动政变想要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但是早就被康熙察觉,其次太子爷的帮手也不是很多,就失败了。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是依赖了当年带领的十个人,没有他们,自然也没有后来的李世民。那李世民带领的这十个人结果怎样了呢?



比较出名的两位就是长孙无忌还有尉迟恭,长孙无忌的下场不是很好,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忠臣一位,当年李治执意要立武则天当皇后,而长孙无忌也是带领许多大臣反对,但是还是执拗不过皇上,也就一因为这个事情武则天对他怀恨在心。后来遭到别人陷害说他谋反,李治就让他自缢。相比于长孙无忌,尉迟恭就更加聪明许多,在追随李世民征战顺利凯旋之后,就告老还乡,毕竟官场太过复杂,退而保身才是上策。



侯君集,拥立李世民之后被封为潞国公,后来因为试图谋反而被杀了,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开始跟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来还是不安生又去谋反。

张公瑾,事后被封为郯国公,但是没有时间享受,因病早年去世,不过39岁。

刘师立,事后被封为襄武郡公,但是因为不走正道,也想谋反,但是毕竟没有证据,李世民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后来病死了。



公孙武达,事后被封为清水县公,后来也多次出征,经常带兵在外所以也很少问及朝廷中事,这样也没人陷害,后来安享天年,据说活了很大的年纪。

独孤彦云,事后被封为历阳郡公,后来在战斗中死去,也算是不亏。



杜君绰,事后被封为开国县侯,后来因为信任提拔做了皇宫总侍卫,保卫皇宫安全,后来病死。


郑仁泰,事后被封为游击将军,后来因病而死。

李孟尝,事后被封为武水县开国公,也是因为生病而亡故。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晋阳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

这十人通过玄武门事件立啦大功,全部封公,好几人入凌烟阁。



长孙无忌在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

尉迟恭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位。晚年迷信仙丹,研磨金属矿石,吞服云母矿石粉,挖池圹建楼台,用白色花纹的丝织物予以装饰,学着演奏清商乐曲自我娱乐,不跟外人交往,达十六年之久。死后陪葬昭陵。



侯君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

张公谨,玄武门之变后出任代州都督,封定远郡公。贞观三年(629年),张公谨担任行军副总管,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次年,东突厥平定,张公谨进封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位。

刘师立。罗艺叛乱,下诏刘师立任检校右武候大将军,又任命为检校岐州都督。先后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改任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

公孙武达,屡次征讨突厥,一直担任长安城的保卫工作,活到李治永徽年间方才去世,善终。

独孤彦云,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兵临城下,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没有享受到后来的凌烟阁待遇和各种封赏,死得太早了。

杜君绰玄武门之变后一直担任玄武门和各大皇宫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高宗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

郑仁泰,玄武门之变后实封二百户,曾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尝,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勣征讨突厥,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府第。



玄武门之变真的改变啦他们的人生,全部位至公侯。


爱养花的小妹妹


公元626年,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挑战皇储之位,设计诛杀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

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直接参与了这次行动。李世民的秦王府文臣武将,有的人采取了退避态度,有的人选择不参与。

而当世非常有名的战将,加入这个计划的,并不多,只有尉迟恭一人。像著名的大将的秦琼,程咬金,李靖,李勣,李道宗等,都没有直接参与进来。

可见这场内斗,在当时,就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毕竟以下犯上,弑兄杀弟,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这是皇家内斗,作为大唐大将,忠的是大唐,而不是李世民。他们深知这一点的要害,所以谁做皇帝,都可以,而且李建成更加的正统一点。尽管从个人角度来说,李世民会更亲近一些。

而加入这场内斗当时有名的大将,其实就只有尉迟恭一人。此人铁匠出身,没啥文化,字都不认得一个,也就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了。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的那种。尉迟恭,开始跟刘武周干,后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招抚后成为李世民忠心干将,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后位高权重,晚年闭门自守,善终。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当然希望妹夫当皇帝,利益共同体。长孙无忌,李世民儿时伙伴亲密战友兼大舅哥,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李世民天策府重要成员。玄武门之变后当了宰相,李世民临终托孤,把李治和朝政大权交给他打理,后被李治和武则天、李勣、许敬宗、李义府联合绞杀,流放后投缳自尽。

侯君集,最早跟随李世民的一批人。在早期,并无很大出色表现。玄武门之变后,迅速崛起,和李世民成为儿女亲家,女婿是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征讨吐谷浑,攻灭高昌,居功自傲,后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杀。侯君集扶持皇子造反,李世民也只诛杀他一人,并未祸及宗族。

刘师立,早年为王世充亲卫将军,洛阳平定后归附李世民,平定罗艺叛乱,先后打败党项和吐谷浑,贞观十四年去世。

李孟尝出自赵郡李氏,隋末入山为盗,后与王君廓一起归附李唐,跟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勣征讨突厥,病死。

杜君绰,秦王府嫡系,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之变后一直担任玄武门和各大皇宫的安保工作,跟随李勣攻灭高句丽,上朝时猝死。 

张公谨,早年跟随王世充,加入秦王府,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要算卦被他阻止,促使李世民下了动手的决心,后跟着李靖攻灭东突厥,不久病逝。

独孤彦云,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南下兵临长安,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死得太早,与凌烟阁无缘。

公孙武达,最早跟李渊太原起兵的元老,后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成为秦王府嫡系,李治永徽年间方才去世。

郑仁泰,是秦王府嫡系,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李治在位时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

下一个话题预告:张翠山死的时候,武当七侠,为何只有殷六侠哭?

延伸阅读:所有人都忽略的秘密,阳顶天气死明教分裂,都是因一个16岁混血女


三生有画


跟随李世民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共有十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另外还有一说,与这十个人不一样,我们就只说这一说的十个人的后面的下场吧。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第一人,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死前令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公元654年,唐高宗想立武则天为皇后,怕大臣不从,就与武则天一起到长孙无忌家,对长孙无忌各种赏赐,暗示长孙无忌要支持,但是长孙无忌给拒绝了。

公元655年,李冶不顾大臣的反对,最终还是将武则天立为皇后,武则天也因为长孙无忌不肯支持自己,对其怀恨在心。

公元659年,许敬宗向李冶密告,说监察御史与长孙无忌,意图造反,李治最终令长孙无忌自谥于家中。

尉迟恭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尉迟敬德被陈为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尉迟敬德请求告老回乡养老,李世民命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五天一上朝。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尉迟敬德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回朝后,尉迟敬德就回家养老了,不问政事了。

公元658年,尉迟敬德于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

侯君集

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劝张亮与李承乾造反,后来李承乾失败,侯君集被人告发,李世民本不想治侯君集死罪,但是群臣说侯君集之罪必斩不可,所以李世民最终将侯君集处死,但是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和儿子,仅将他们迁到岭南。

张公谨

贞观元年,张公谨出任代州都督。贞观三年,上书建议讨伐东突厥,并随兵部尚书行军总管李靖讨伐,张公谨担任副总管。东突厥平定之后,进封邹国公。

贞观六年,病逝于襄州都督的任上,享年三十九岁。

刘师立

罗艺叛变,刘师立因为与罗艺关系不错所以获罪除名,后来起复为岐州都督,在小莫门川打败了吐谷浑,改任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去世。

公孙武达

贞观初年,担任肃州刺史,于张掖河打败了几千突厥兵,升任左监门将军。盐州突厥叛乱,公孙武达斩其统帅可逻拔扈,封东莱郡公。永徽年间死在了右武卫大将军的任上。

独孤彦云

后来因功进封幽州都督,历阳郡公,在与颉利可汗的战斗中战死。

杜君绰

李世民称帝之后 ,杜君绰封为怀宁县开国公,公元661年任辽东道经略大使,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万,以功陈左领军大将军。公元662年,死在上朝的路上。

郑仁泰

率军讨平铁勒叛乱,大败而归,后征高丽,也是大败,所以被降职。

李孟尝

贞观四年,李孟尝随李世勣大破突厥于啧北阴山。

贞观五年,封食邑两千户,封汉东郡开国公。

贞观二十年,任黔州刺史。

公元666年,病死于长安家中,享年七十四岁。


历史简单说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最重要的事件,它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但没有它,很可能李世民也就是一个令人惋惜的唐朝开国亲王而已,绝不会成为令无数人景仰的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很简单,战功赫赫的李世民在哥哥李建成的打压下发起了对皇位的冲击,最后一举攻成,弑兄杀弟、逼父退位,李世民成了大唐新的皇帝。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当天李世民率领他的心腹们,携带武器进入皇宫玄武门,并在此埋下伏兵,等李建成和李元吉手无寸铁经过时,一举将其斩杀,随后发兵斩草除根,杀进他们的儿子。

由此可见,玄武门之变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心腹,心腹有两说,一说是十人,即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杜君绰、郑仁泰、刘师立、独孤彦云、公孙武达和李孟尝,一说为十二人,即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和张士贵。除去重复的,总共十九人,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最终结局。

1、\t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可以说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他跟李世民从小就认识,结为布衣之交,后来长孙无忌的妹妹更是嫁给了李世民,两人成为郎舅,关系更加密切。

跟李世民绑在一条战船上的长孙无忌也是尽心为李世民谋划,是天策府的重要成员,也是玄武门之变的重要谋划人之一。政变成功后,李世民投桃报李,长孙无忌风光了二十几年。

在太宗朝,长孙无忌官居宰相,爵至赵国公,还是国舅、大功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李世民去世前,更是命长孙无忌、褚遂良辅政,可见其信任。

然而,信任是李世民的,对于新皇帝李治而言,这位亲舅舅位高权重,势力太大了,所以借着废立皇后的机会,李治夫妇跟长孙无忌大斗特斗,最后夫妻组合获得胜利,长孙无忌被罢官流放。

659年,武则天的党羽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将其赐死,长孙无忌于家中自缢而死,近支亲属也被流放岭南为奴为婢。

674年,李治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将他陪葬昭陵。

2、\t尉迟恭

尉迟恭,字敬德,是李世民的心腹猛将,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最“出色”,亲自前去逼宫李渊,让李渊下旨稳住局势,因此尉迟恭被李世民定为政变头等功,获得了巨量赏赐。

尉迟恭是一员猛将,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但他为人太过憨直,居功自傲,跟其他功臣攀比功劳,搞得大家关系很差,所以李世民将其外调地方。

晚年的尉迟恭变得非常迷信,沉迷于炼丹修仙,十余年不与外界交往。

658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李治罢朝三天,将其陪葬昭陵。

3、\t侯君集

侯军集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将领,战功赫赫,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是唯一一个在太宗朝被杀的功臣,这还真不能怪李世民,怪只怪侯军集太作。

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功劳也很大,跟长孙无忌这些人也是平起平坐的,加上后来他出征突厥、平定高昌,功劳更大。但他居功自傲,常做出出格的行为,征讨高昌时私自处置无罪之人,还私吞高昌国宝。

因为这些错误,李世民还把侯军集送进过号子,但侯军集出来后并没有悔改,反而心怀怨恨,跟同样心怀鬼胎的太子李承乾一拍即合,策划谋反。事情败露后,侯军集被杀,妻儿捡回一条命,但也被流放岭南。

4、\t张公谨

张公谨,字弘慎,唐朝将领,封邹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张公谨在玄武门之变中出谋划策,也出了大力气,李世民称帝后,他也受到重用,但张公谨去世的时间很早,在629年跟随李靖平定东突厥后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后改封郯国公。

5、杜君绰

杜君绰也是李世民手下的猛将,从义军归降后,就一直跟随李世民,先后参与讨伐刘武周、宋金刚、玄武门之变、攻打高句丽等,封左领军大将军。

662年 ,杜君绰上朝时去世,李治追赠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

6、\t郑仁泰

郑仁泰很早就加入秦王府,参加过武德二年至三年的平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也算是一员的大将,只不过被那些帝国将星遮盖住了光芒。

玄武门之变中,作为秦府老人的郑仁泰是先锋之一,政变后也步步高升,但在史册上的出现次数却很少。

高宗朝时郑仁泰曾率军讨伐铁勒叛乱,但却遇上暴风雪,几近全军覆没,郑仁泰甚至被弹劾为唐朝立国以来最大的败仗。

李治虽并未怪罪,但是等两年后郑仁泰再次平讨铁勒时,他的职位已经降成了左武卫将军。这次战事比较成功,郑仁泰于是移镇凉州,防备吐蕃,同年,郑仁泰去世。

7、\t刘师立

刘师立早年是王世充的亲卫将军,洛阳陷落后,本应该被斩首的他被李世民收为已用,成为李世民属下的一名亲卫。

在玄武门之变中,刘师立也是拼了命,因功被封为左骁卫将军。后来参与征讨吐谷浑有功,封襄武郡公。

640年,刘师立去世。

8、\t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算是比较倒霉的人,刚在玄武门之变中大显身手,以功封为幽州都督、历阳郡公。结果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突厥颉利可汗趁虚而入,李世民派独孤彦云便率军抵挡,独孤彦云战死沙场。

唐德宗将独孤彦云定为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续图凌烟阁,供后世瞻仰。

9、\t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早年当过隋朝的禁卫军,李渊起兵后,公孙武达前去拜见李渊,被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与过讨伐刘武周、平王世充、窦建德等战役,战功突出。

贞观年间公孙武达的主要事迹就是打突厥,以功晋封东莱郡公。永徽年间,公孙武达病死在右武卫大将军任上,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壮。

10、李孟尝

李孟尝,字待宾,唐朝初期功臣之一。李孟尝开始跟随王君廓,后来归顺唐朝,在李世民帐下,征伐四方有功,加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参与玄武门之变后,封武水县开国公。

贞观年间,李孟尝跟随李世勣破东突厥有功,封汉东郡开国公。高宗时,病死于长安府第,享年74岁,谥曰襄,陪葬昭陵。

11、房玄龄、杜如晦

所谓“房谋杜断”,这两个人必须要放在一起说,两个人一起配合,为唐朝的律法定下了基础。

房玄龄与杜如晦等五人并列为功劳第一,后封梁国公,贞观二十二年(649年)去世,谥文昭。

杜如晦在630年就已去世,李世民为此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凉人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2、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字仁人,唐朝宰相,但却是隋朝驸马,大名鼎鼎的宇文化及就是他哥哥。

宇文士及原是隋朝驸马,后来投奔唐朝,李渊以宗室女妻之。宇文士及随李世民征战,升任中书侍郎,进封郢国公。

642年,宇文士及病逝,追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谥号纵。

13、高士廉

高俭,字士廉,唐初宰相。

高士廉是长孙无忌跟长孙皇后的舅舅,是他将这兄妹二人养大的,也是他把长孙皇后嫁给李世民的,他跟李世民之间的关系也很亲密。

高士廉在玄武门之变后进封许国公,后改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647年,高士廉去世,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配飨太宗庙庭。

14、程知节

程知节,原名程咬金,是一个改名失败的人物。程知节早年投瓦岗起义军,后投靠李世民,因功封宿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665年,程知节病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15、秦琼

秦琼,字叔宝,隋末唐初名将。

秦琼开始在隋朝混,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接着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从此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

638年,久病缠身的秦琼去逝,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16、段志玄

段志玄,名雄,字志玄,以字行,唐朝名将。段志玄早年客居太原,李渊起兵后从军,隶属李世民部下,随其南征北战,成为秦王府右二护军。玄武门之变后,段志玄以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世袭金州刺史。。

贞观年间,段志玄担任西海道行军总管,征讨吐谷浑失败。642年,段志玄病逝,追赠扬州都督,谥号忠壮。

17、屈突通

屈突通,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屈突通曾是隋朝平定农民起义的大将,李渊进攻关中时,屈突通坚守潼关,兵败被俘,随后降唐,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之后屈突通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名将毕竟是名将,功劳数一数二,因此镇守洛阳,后回朝封工部尚书。玄武门之变后,屈突通接着,镇守洛阳。

627年,屈突通病逝,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

18、张士贵

张士贵,唐代名将,本名忽峍。

张士贵属于被演义故事坑惨的人,窦娥都没他冤,一代大唐猛将,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先后被封为虢国公、勋国公,明明是忠臣、功臣,但却被写成嫉贤妒能、迫害忠良、谋反朝廷的大奸臣。

657年,张士贵去世,谥号襄,享年72岁。


平沙趣说历史


玄武门之变是大唐政治格局的重要转折,开创了唐朝皇位继承人以武装政变夺权的先例。当时随李世民起事的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十人,最后将李建成一箭穿心,逼李渊退位,李世民当了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那么这十个人事变之后都是什么下场呢?

长孙无忌,李世民儿时伙伴亲密战友兼大舅哥,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玄武门之变后当了宰相,李世民临终托孤,把李治和朝政大权交给他打理,后被李治和武则天联合李勣许敬宗李义府联合绞杀,流放后投缳自尽。

尉迟恭,开始跟刘武周干,后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招抚后成为李世民忠心干将,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后位高权重,晚年闭门自守,善终。

侯君集,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唐统一后,官位越来越高,却居功自傲。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

张公谨,早年跟随王世充,后在尉迟恭的推荐下加入秦王府,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靖平定东突厥,后来进了二十四臣,并得以善终。

刘师立,事成后,官升至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后来有人告其谋反,李世民未信, 贞观十四年去世。善终。

公孙武达,栎阳人,以侠名闻世,当时在秦王府当右三军骠骑,随李世民入玄武门,玄武门事变后升任检校右监门将军,肃州刺史等职,封东莱俊公,活到李治永徽年间方才去世,善终。

独孤彦云,秦王府嫡系(隋汝阳郡公益州总管独孤楷的儿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还将安康公主嫁给了他。后来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没有享受到后来的凌烟阁待遇和各种封赏。

杜君绰,玄武门之变后封开国县侯,任忠武将军,在初唐战争中很骁勇,高宗时期征战高句丽,斩首三万,归国封左领军大将军。上朝时猝死于禁庑之中。

郑仁泰,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实封二百户,贞观十三年升迁中郎将,贞观二十一年,郑仁泰为右屯卫大将军,成为大唐官职最高的武将之,死后陪葬昭陵。

孟尝,玄武门事变杀死建成、元吉的就是他,事后论功被授为右监门副率,在贞观时期,官最高做到右屯卫将军,黔州刺史,高宗时期右监门大将军,七十四岁逝世,陪葬昭陵。

可以看出,除了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被诛杀外,其他人不论是仕途还是财富,都是很不错的。君王能做到同甘苦,共患难,真不多。不得不说李世民的确可以称得上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