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AI的发展,究竟对人有益还是有害?你怎么看?

轻评先生



问政988


人工智能是我的研究方向之一,所以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早晚有一天会面对越来越多的智能体,这些智能体(Agent)将参与到各种社会分工中,未来的老师、咨询顾问(多行业)、会计、司机、保姆、律师、医生、程序员等很多职业都将有智能体的身影。

从目前的人工智能设计思想来看,人工智能产品主要的职责是辅助人类,就像汽车辅助我们出行、电脑辅助我们工作、互联网辅助我们沟通一样。人工智能的作用也是辅助,只不过智能体能做的事情更多,也更具体一些。可以说,未来智能体的普及将极大的解放劳动力,让人类能够从繁重、乏味、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人类可以从事更有意义的工作,或者是效率更高的工作。

那么,人工智能会不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定会的,就像汽车、飞机、火车等科技产品也会带来灾难一样,智能体可能也会带来很大的危险,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是利大于弊(整体而非个体而言)。

人工智能不仅能带来工作、生活上的方便,人工智能也能在医疗领域带来很多革命性的变化,也许未来人类将不再会有疾病的折磨,而这正是人工智能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希望,一种摆脱命运的希望。

人工智能目前依然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也许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几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也进入了发展的全新阶段,很多智能体也在特定的场景下参与了部分劳动分工。相信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有广阔的空间,人工智能也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我目前在做机器学习方面的落地项目,我会陆续在头条上写一些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人工智能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咨询我。

谢谢!


IT人刘俊明


智能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是人类脱离一切物质生产的生产力基础。网络是学习交流,精神生产的工具,是生产力发生飞跃的体现与象征。

一、马云预言的局限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扼杀很多工作机会。不只是马云,很多科学家也预见到因为人工智能的大量采用,有很多工作岗位要消失,很多行业要被智能机器取代。人怎么办?人是不是多余?是不是最终被机器人淘汰?

人不就业怎么养家糊口?凭什么分配,凭什么吃饭穿衣?这一连串的问题,迫切需要学界给出明确而科学的回答。迄今为止,得到的只是一些模棱两可的解释,亿万靠劳动维持生计的普罗大众能不揪心?

二、物质生产与服务的无人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和必然趋势。一旦其实现了无人化,社会的生产方式将发生根本变革。人类与人工智能将实现大分工,各自的长处得到发挥与相互补充。马云只是看到了人工智能对工作岗位的冲击,对交往方式的冲击,根本不知道人工智能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生产力的质变性质,只是从生意人的角度给予了回答。其它科学家也是从纯科学的角度论述了、预测了人工智能如何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冲击,根本不知道人工智能是有别于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力,他需要建立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设计生产关系需要经济学,科学家们无能为力,“隔行如隔山”,全世界的经济学家要么陶醉在昔日的辉煌里,有的根本不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也不知道生产关系的变革取决于生产力的性质。所以,专家学者们的解释跳不出自己的理论范围,与马云一样只是不同角度的观察者,人工智能对社会变革的总体作用根本不知道。这是经济学解决的问题,不是企业能够胜任的。

三、劳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又分简单体力劳动和操作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分重复性脑力劳动和创造性脑力劳动。在工业化之前,人是物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工具的劳动过程中,人不但提供体力,也要提供简单智力。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机器代替手工具,人在操作大机器的过程中,体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机械在物质生产中成了绝对主体。但人类在操作机器过程中还必须提供简单的、重复性的智力。离开人类的简单智力,社会生产将无法进行下去。

四、人工智能的出现与普及将取代人类的简单的、重复性的智力,而且效率更高、更精确可靠,当代全世界有100多万台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承担重复性生产的操作性机器。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兼具智慧和体力,给人的功能相似,不同于工业机器人。

五、智能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性质发生了本质变化,它不但可以使物质生产在工业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无人化。另一方面它也是服务业实现无人化的基础。服务业的无人化是比物质生产更高级的、第二阶段的实现目标,它需要社会结构的根本优化做基础。社会结构的优化可以使很多服务项目消失。比如新的城市结构可以使传统汽车消失,与此相关的维修等服务行业消失。

物质生产和服务实现了无人化,是以精神生产为中心的生产方式的确立。网络化不但是学习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承担着分配的功能。比如,学习成绩与创作的分配可以采用悟空问答,企鹅平台等网络形式,这就是生产力质变的表现。

六、生产被机器取代了,产品的数量保持不变,要提高质量这就是人的事情了,它需要创新创造,即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精神生产。

七、智能机器与人脑的分工

智能机器的具体性、快速性、机械性,与人脑的抽象性、虚拟性、有机性,是互为补充的。一个以碳元素形成的蛋白质为核心,一个以半导体硅为核心。

九、二者的优势是互补的,可以把复杂的计算,简单的精确记忆交给计算机完成,牵涉价值判断、哲学的辩证思维由人类去完成。这样人脑就可以剔除不必要的记忆,而专门从事创新创造创意活动。




一叶扁舟l


我感觉《终结者》人机大战到来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是有意识的动物或者机器人,谁心甘情愿让人指挥?!拥有意识的机器人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而人类现在做的,正是在想尽办法让机器人拥有智慧和思维意思。


换句话说:人类向解放劳动力,什么都让机器人去做,就必须让机器人拥有智慧和意识;反过来,如果机器人拥有了智慧和意识,就会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它们一旦全部控制人类社会,革命,人类将无力反抗,弄不好被灭亡。

呵呵,这个好像很矛盾的。


轻评先生


人工智能,属于我们社会经济等发展的工具,对于人力的节省,效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提高,益处不言而喻,这属于益处。谈及害处,如果说人工智能出现有思想,这些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现,现在需要担心的是有人利用人工智能做出危害他人甚至社会的事,所以,更多的是提倡健康绿色应用人工智能。

更多可关注健康要枣知道。


健康要枣知道


AI特点能达到极限工作边界和无倾向性,单功能产品加大数据及云计算,研发使用价值不会停止,复合功能会代替单功能产品,一且乱码,安全停车失灵,自主服务后果严重,再加上人为贪欲利益功能设计破坏力惊人,但无法阻止,因为发展方向符合人类的劣根性。


第三行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