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会不会倒闭?

第三只眼看的世界



ofo已经无法破局,唯一的命运,只能是贱价甩卖,不然,只有破产清盘一条路,走上和其他已经倒闭的共享单车一样的不归路。

这已经是注定的结局,无可更改。


我已经一再的阐述过一个根本性的观点:共享单车整体就是不正常的商业环境下不正常的商业模式。从商业逻辑上来说,共享单车的模式是无法成立的,任何健康的商业模式都是以可预期的盈利模式来支撑的,无论是淘宝,京东,甚至拼多多,都是如此。但是很遗憾,共享单车的商业逻辑,我承认自有其合理性,社会对这种模式是有需求的。但是,有需求,和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行为,不是一回事,和能不能成为一个具有真正价值的事业,更不是一回事。共享单车便是如此,他确实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可以预期的商业模型,根本看不到任何可以盈利的点,那么,他的存在便是极大的问题,也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

不但ofo不行了,就是摩拜,哈罗单车最终也必然是这个结局。

最好的结果,也是创始人在达到忽悠的定点的时候抽身而走,全身而退;摩拜的那批人就是这么选择的,一个个以商业精英,成功人士的身份拿了美团的钱华丽丽的转身走了,留下一地鸡毛,也已经和他们无关。ofo的那批人则更为执拗,对自己的身价估计过高,要求更高,导致在最顶点的时候不舍得卖,没有谈妥,结果在一路下滑的时候更为不甘心,总想着回到当初的顶点,可惜现在的市场连当初给他的价格都不想给不能给了,这就导致ofo的创始人更为不甘心,更不放手,所以喊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如今已经成为无人问津的存在了。


现在的问题何止是ofo自身的问题?现在整个经济下行,各行各业都缺钱的厉害。最近几个月几乎没有听到什么成功融资的消息,市场上闲钱越来越少,国外资金现在对中美经济冲突的前途悲观,资金也不敢进来,现在不是ofo缺钱的问题,是整个国家都面临的缺钱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ofo还妄想着撑一撑,回到当初的最顶点的时候的荣光。

老实说,这是戴威的执念,也是戴威的必败之处。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是一生。


当初如花似玉你不舍得嫁,如今徐娘半老又顾影自怜,只可惜,他人已经另有新欢,此时此刻,谁又会在乎你这个半老徐娘的哀婉叹息呢?

再坚持,那就终生不嫁好了。

戴威完全可以和ofo一起走上最后的不归路。

破局?是不存在的。


张子曰


6月4日,有媒体爆出小黄车陷入裁员风波,但之后被联合创始人否认。

虽然被否认,但ofo面临的困境,却难以看到解决方案。

之前,戴威豪言,ofo已经到了至暗时刻,需要可以共度难关的人一起前行。戴威还是想独立发展,而非被阿里或滴滴收购。此前,摩拜已经被美团收购。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商业模式的不清晰,带来的资金只是单方面的消耗,而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

5月22日,报道称ofo计划出售车身广告,以此来增加收入,带来现金流。

但是,现在这个商业计划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北京,上海刚刚公布共享单车管理草案,不允许在车身打广告,这对ofo想要靠广告盈利的计划无异于晴天霹雳。而ofo重点布局的,就是一二线城市。

除了广告计划,ofo还计划进军区块链,真的是有点饥不择食的感觉了。

今年3月,ofo通过抵押方式向阿里借了17个多亿,但是每个月运营成本在3-4亿,如果不裁员,没有现金流进账,这笔钱恐怕也撑不了半年。

就在上周,蚂蚁又投资了哈罗单车,增资20亿,看来阿里是准备重金投向哈罗单车了。这对于ofo来说,谈判筹码无疑少了很多。

是继续硬撑,还是被收购,或者裁员,或者商业化成功?

留给ofo的时间不多了。


赵冰峰


我觉得ofo很有可能会卖身,最终可能贱卖给阿里巴巴,并入哈罗单车。

ofo之所以有今日都是他自找的,怨不得别人。

ofo我一开始就不看好,当时网上还一片赞颂之声,说什么ofo是公民素质的检验标准,那时ofo还是机械锁。

我的观点很简单,机械锁完全凭自觉的,根本就不是商业项目,更像是心理测试。商业项目是建立在人人都是利己主义者的前提下,这样来考虑可能性。而ofo则完全凭自觉,看概率,而且这种概率也不是很大。

我是很不喜欢这种心理测试,你关锁了就能证明你素质高吗?你ofo对我提供的出租服务,我凭什么要帮你关锁?就为了用这一块钱证明我的高素质?其他我也不说了,反正心里特别扭,我骑ofo从来不关锁,APP上面费用照样结算,不会少你的,但是我没有义务帮你把锁锁好。

机械锁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盲目扩张,造成了大量的城市垃圾。机械锁还引发了不少的儿童事故。

最可笑的是一些脑残投资人,盲目看市场占有率,看ofo的低成本优势,我真想说让ofo倒闭吧,给他们买个教训。

后来ofo终于改变了,用了智能锁,同时还回收机械锁,这是最大的打脸。

用户体验和商业盈利,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ofo机械锁一开始就是极具争议性的产品,这就谈不上什么用户体验了,只要他是机械锁,他就做不到绝大部分人都会满意的状态。盈利方面考虑得太晚。

对比摩拜,摩拜虽然一开始的车,笨重又难骑,但是人家在逐渐改变,不断推出新车型(后来ofo完全照抄了摩拜的车型,甚至连笨重的车型也给抄了,不可救药),这样用户体验就在不断地提高。同时,摩拜还积极开拓盈利项目。首先,摩拜299押金就是一大优势,支付宝免押金的时候,摩拜也没有盲目跟进。其次,摩拜推出了商城。再次,摩拜还联合网约车,加入了打车接口。这些都是摩拜在商业化盈利方面的积极探索。

ofo要是没有这些傻傻的投资人早就倒闭了,一群人吹泡泡,现在泡沫终于要破了。


伦理君


从目前的时点(2018年6月)来看,ofo不仅不会倒闭,还会活的更好,因为它和滴滴、阿里已经形成了新的平衡。


其实从共享单车的业务模式本身来看,赢利点无非就是:1. 骑车收费 2.广告 3.押金的资本运作。前面两点由于目前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想盈利很难;而共享单车企业如果用押金投资理财必然会受到监管的干预,而用押金获得利息或充当运营现金流的做法可能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资金到达一定数量可能也会面临监管风险。


换句话说:共享单车业务本身想赚钱挺难的,尤其是目前两大巨头ofo和摩拜无法合并,市场又有众多新玩家加入的激烈竞争局面下。同时共享单车又是一个费钱的生意,从ofo过去几年不断融资以及今年2月通过资产抵押向阿里借了17.66亿的消息不难看出,ofo需要大量现金维持它的业务持续运转。


ofo最大的竞争对手摩拜已经被美团收购,美团背后有腾讯,这就意味着摩拜有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ofo虽然也有大股东滴滴的投资,但它显然不愿意被滴滴完全控制,而逐渐倾向于阿里系列。


对于滴滴来说,它的目标是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集合到滴滴出现平台,ofo对滴滴而言是一个获得流量和完善出行生态的“次级平台”;而对于ofo来说,阿里的生态不仅可以给它带来流量的支持,而且不会形成从属关系。更不用说阿里是千亿美金级别的公司,滴滴是百亿美金级别的公司,孰轻孰重,不难判断。


2018年3月中旬ofo终于获得了阿里领投的8.66亿美元E2-1轮融资。对于ofo来说,不仅是引入了阿里对它的支持,还平衡了与滴滴之间的关系,一举两得。相比于摩拜被美团收购所形成的腾讯-美团-摩拜三级架构来说,ofo的地位更超然,日子当然也会过得更好。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局面,阿里和滴滴当然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支持ofo的同时也孵化了自有的共享单车品牌,行业的战争远远没有结束。



高挺观点


我早在几个月之前就预言,ofo一定会倒闭!原因有几:

1.核心原因是ofo的草莽土豪基因导致其过于傲慢,无视用户,单车使用体验极差!

共享单车竞争到最后的本质还是用户体验!ofo最初在土豪们的裹挟下妄图用资本碾压竞争对手,无视用户体验,从骑乘舒适度,开锁便利性,故障率,安全性都几乎排在最末!

2.毫无创新能力,第二批推出的小黄车严重抄袭摩拜,笨重而拙劣,更是证明这家公司不研究用户,不思进取的投机取巧心理!

3.共享单车零押金是趋势,如果说紧抱滴滴阿里的大腿是ofo可以苟延残喘的最后机会,那么错失了,倒闭注定是他的宿命。


郭靖铭


共享单车的竞争还没到中场呢,怎么可以说倒逼呢?

ofo现在手里还有数以亿计大笔现金,前期的产品和推广虽然做的烂也是回笼了一部分资金的。营销优先战略虽然很烂,讨人嫌,但是如果他们没这么做估计根本就不会撑到这一轮。其他的同类竞争对手除了摩拜,占有份额都偏小,除非能够占领一个细分市场,否则都将微不足道。最后的对决将在ofo和摩拜之间展开。这一最终决战不仅仅限于产品构型竞争,市场推广、成本控制、政策法律、产业链整合、内部控制等都是一块棋盘上对弈时各司其职的棋子。

从现在来看,摩拜取得了先手,小黄车之前的营销优先战略并不算太成功,一开始太犯懒使用的现货自行车质量实在不能满足公共自行车的耐用性,投放愈多骂名愈多,前期投放的一百万辆打气胎机械密码锁车估计基本命运就是爆胎沦为垃圾或者沦为私车。小黄车现在有颓势,但手里棋子尚多,找到靠谱的人来协助未必不能维持半壁江山甚至翻盘并吞八荒。(但是按照有限的实际接触并不看好,但是既然接触是有限的,我也就不多说什么)

当然我依旧不喜欢小黄车,这是一家不动脑子的公司,甚至还有较强的不择手段的色彩。这种先是忽悠来大笔投资,再利用金钱攻势垄断市场入口,用资本运作的手段来从半公益的市场上来牟利,不在意整个市场环境、滥用公共资源、无视环保的行为对整个经济生态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相对而言也是中国的法治建设尚且不足,公益诉讼、公共利益的维护、公共产品的分配还都没抬上台面,否则就以小黄车那铺天盖地的不能骑的坏车,早该吃官司吃出一个能解决数十人就业的法务部门了。


只是ofo的bug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

70折???

又送我一张70折,呵呵呵呵呵呵呵

职场研究社


小编最先听到共享单车品牌是摩拜,但是止步于299元的押金,在一次出门摸索新路线不得不骑行的情况下,最终优先选择了99元押金的OFO小黄车,还满心欢喜地参加了充100送100活动,以为从此出行无忧,上下班可以横着走。却没想到最终花了更多钱,还总是莫名有打水漂的感觉,觉得OFO是不是要破产了。

依稀记得,那一天,天微微的泛黑,车边的路上停着几辆共享的单车。

那时候,车子还很少,黄的,橙的,蓝的也还都是有的。小编愉快地掏出手机,扫下了小编人生中的第一辆小黄车,密码弹出来了,心情激动地在密码盘上转呀转呀,按照新手指引四位密码已就位,就等着轻轻按动中心的大圆键,就可以解锁小黄座驾去兜风了,于是,小编异常兴奋地按下去,竟然按不动!小编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操作没对,于是把新手指引翻来覆去看了两三遍,没有问题呀,是对的呀,再捯饬了一会儿还是解锁失败,于是不甘心地放弃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小黄。小编举目四望,发现了好几辆小黄,仔细一瞧才发现,它们要么轮胎破了,要么轮胎没气,要么二维码或者车编号被刮花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浮上心头,感觉不爽。这时候,看着众多的摩拜单车似乎正在列队向小编招手,于是咬咬牙,又花299开通了摩拜,体验流畅的APP,方便上档次地扫码开锁,一气呵成的解锁过程,瞬间心情愉悦指数飙升,虽然车子笨重了一点点,但是小编心飞翔。毕竟小编的OFO还有200大洋+99押金啊,尽管首次体验以惨烈结束,但是小编还是对它充满期待的,同时靠着摩拜的治愈,对共享单车还是大大滴有感的,想着小黄总会好起来的,小编相信它,就像相信太阳总会普照大地一样地相信它。

但随着摩拜与微信小程序合作,阿里投资永安,Bluegogo地推发力卷土重来,大家都在积极上进的时候,竟然是OFO小黄的萎靡不振,满大街破烂的小黄,乱停乱放的小黄,甚至大部分时候几十辆其他单车中稀缺的小黄,还有小编越来越习惯打开摩拜APP的行为,小编特别的失落,这不是那200元无处可花的失落,也不是OFO没车可骑的失落,更不是OFOAPP体验傻笨的失落,是对小编曾经那么相信小黄是唯一可以对抗摩拜而普利大众的信心却在小编的经历里被摩拜一丝丝抹去的失落。

小编不是摩拜粉,也不是来黑OFO的,是真的希望OFO的钱烧的更有价值更有远见一点,也许是小编上班的地方没有在OFO的重点覆盖区,但是小编想摩拜能做到的体验,OFO为什么做不到呢?是重点不在用户体验上,还是目标盈利方式出现了偏差?小编相信这是个用户时代,一切靠体验说话,服务或产品为用户带来的体验会直接反馈到用户对待服务者的态度上。

那些曾经说共享单车不被爱护或者被私人占有是因为国民素质低下的人,小编是不太认同的,因为小编坚持认为不要低估国民的素质,有时候体验可能起决定性因素,比如今天,在骑车上班的路上,经过一个大十字路口的时候,小编看到一辆小黄车孤独地停在十字路中央,车来车往相当危险(此处异常后悔没有拍下照片并将车移走),小编首先的反应也是觉得谁这么做,太没有素质了,但通过身边人提醒那车应该是胎爆了。小编现在回想也许是因为那人骑车突然胎爆了,他原本淡若秋水的心情突然狂躁起来,什么破车,啥质量,背运透了,于是一怒之下就地扔下单车离去。也许他是经历太多这样的遭遇所以这次集中爆发了吧,这可能并不是素质的问题,可能是OFO单车低质量用车体验带来的恶性后果,愤怒的用户要报复一下小黄车,发泄发泄心里的怨气。

至少你去大街上走一圈,你会发现其他的共享单车少有破损的车出现,一旦看到破损无法使用的车,大概就是OFO了。随着小黄车数量的锐减,小编想可能是更新换代或者维修的速度赶不上车子破损、报废的速度了,所以OFO你是要破产了吗?如果你还做的话,小编还是支持你的,除了车子质量,其他都挺好。

用户时代,体验为王。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小编突然特别期待看到OFO的爆发啊,毕竟OFO可以算是这个共享单车模式的初创者啊,不知道在智能锁、GPS定位、防盗、数量、耐用、体验等方面OFO能否一次翻身,好期待。


南海游侠


“背靠大树好乘凉”成为大部分共享单车的选择,比如阿里巴巴通过旗下的上海云鑫成为同时成为永安行单车和哈罗单车两大共享单车品牌的实际持有者。滴滴旗下拥有小蓝单车以及自营的青桔单车,美团通过并购将摩拜单车收入麾下。

ofo小黄车是个例外,一直坚持独立发展。

2018年7月30日,据36氪消息,ofo和滴滴近期就收购一事有过多次接触,谈判已经接近尾声,双方就收购的价格在持续拉锯。

该消息称:本月ofo获得的一次出价是接近30亿美元,与此前美团收购摩拜单车的价格较为接近。

ofo随后回应称,该消息不属实,ofo将在众多投资方支持下,保持长期独立发展。

在2016年10月ofo的C轮融资中,滴滴出行对ofo进行了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随后滴滴跟投了ofo的D轮以及E轮。

2017年7月,滴滴派驻了一批高管到ofo 任职,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加入 ofo 担任执行总裁,市场负责人南山、财务总监 Leslie liu 则分别出任 ofo 市场负责人及CFO。

据自媒体“互联网随笔”报道,4个月之后,一些高管就被曝出“开始休假”,另外,付强等高管重新回到滴滴工作。“互联网随笔”称:这被外界解读为“磨合不顺利”。

ofo与寻求滴滴之外的投资人。AI财经社在《ofo救命钱到位,滴滴拒绝签字》一文中透露:2018年3月,ofo创始人戴威已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阿里参与了ofo的E2-1轮融资、并领投ofo超7亿美元的E轮融资。ofo对于阿里巴巴的意义是,最大的线下支付场景,最高峰的时候,摩拜、ofo都曾宣称其日单量超过2000万,甚至3000万,这对阿里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意义重大。


媒体训练营


个人觉得不会,ofo并不是没有改变的。

扩张海外市场

国内的市场份额上,ofo与摩拜二分天下。但ofo不止步于此,ofo的海外市场扩张速度也十分迅速。

截止今年年底,ofo抢先进入钦奈、班加罗尔、艾哈迈达巴德和印多尔四个城市海外市场。

今年11月底ofo登陆金砖国家印度,而这也是ofo全球化布局的第19个国家。

在单车性能方面

旧版的锁的确很容易被撬开,但是2017年1月推出的新一代智能锁已经一定程度上升级了ofo共享单车的性能。

1、密码可变、闭锁可知。全新智能锁设定了随机密码,用户只需通过手机获取并输入随机密码,就能够“秒开”小黄车。使用结束后,关锁几秒后,系统会自动扣费,在简化使用流程,提高骑行体验的基础上,还可有效减少不文明用车行为。

2、车锁秒开,稳定性高。相比市面上其他共享单车智能锁,ofo智能锁可以做到“秒开”。同时,机械+智能锁的方案保证了业内最高的开锁率,进一步延续了ofo单车开锁率高的优势。

3、待机时间长,无需充电。ofo首代智能锁无需充电,可应对南方高温和北方冬季环境,在零下30°C至零上65°C的室外环境下,可保证长达一年半到两年全天候超长续航力。另外,ofo首代智能锁不需要发电花鼓,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骑行体验。

4、高适配性。可以安装到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单车车型上,ofo 智能锁的这一设计,也将服务于“城市大共享”计划,连接城市中所有的单车,这也延续了ofo一贯坚持的共享经济平台模式。

5、便于追踪,安全防盗。通过内置的定位器,ofo可及时追踪车的流向,保证安全防盗。

融资方面

2017年3月1日,ofo完成D轮融资。近日,知名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整体市场份额中,ofo以51.2%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其中,城市覆盖数是第二名的3倍,单车投放量是第二名的1.6倍。

2017年4月22日,ofo宣布获蚂蚁金服D+轮战略投资。ofo和蚂蚁金服双方都没有公布这一轮投资的具体金额。因为对于ofo来说,引入蚂蚁金服的投资,战略价值大于财务价值。

有了D轮融资和蚂蚁金服的支撑,ofo的资金周转有一定的保障。

延伸

除此之外,ofo还不断地探索共享单车以外的行业。2017年5月20日,ofo小黄车正式发布“X计划。

该计划宣布将支持中国卫星创业公司九天微星发射民用娱乐卫星,助力中国商业航天事业发展。该卫星计划于2017年底至2018年初择机发射,具备星空闪烁、太空自拍、太空VR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直接参与和体验消费级航天产品和服务;卫星同时搭载物联网载荷,进行卫星定位监控和信息回传试验。未来,ofo有望通过以该卫星为起点的物联网卫星星座,进行共享单车卫星定位监控和信息回传,助推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化。

虽然现在ofo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每一个行业的发展总是会经历坎坷。

ofo能否继续与摩拜分庭抗礼,或是最终一统共享单车市场,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本资讯由好环境时尚家具提供

有了好环境,拥有好心情,健康好身体,享受好人生!

天猫商城:好环境旗舰店

京东商城:好环境旗舰店


墨篱


ofo应该不会倒闭,但其前进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也将是一种必然!其原因主要有:

(1)ofo创始团队希望牢牢掌控公司,迟迟不肯放弃其一票否决权,导致滴滴、阿里迟迟不肯出手注资,誓要给其以代价;

(2)ofo车质量较差,耗损率较高。尤其是第一版,竟然采用密码不可变的机械锁,着实高估了国人的素质……

(3)ofo创始团队较为年轻,据说内部管理非常混乱同时由于耗损率高,导致城市运营人员虚报维修费用;

(4)零押金模式成为趋势,在当前付费情形被证伪的当下也不失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