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需求是不同的,好的规则是不会限制孩子的自由意志,而且还让孩子更有自控力、力量和安全感。所以在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一定要遵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的引导哦。

0-1岁,规则建立需要预热

从孩子出生之后直至1岁前,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如果想让孩子未来养成好的习惯,性格、行为健康发展,安全感是最重要且基础的哦。您也可以把这个阶段看做“规则预热期”。

给孩子提供规律稳定的作息规律,尤其是头一个月。

自己带孩子,不要长时间让孩子离开母亲的陪伴。

多和孩子说话、互动,态度温和且耐心。

将危险物品收好或做好防护(如桌角、电插头等),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自由探索。

1-2岁,秩序感对规则的意义

1岁起,孩子会出现一些非常固执的行为,比如一定要将玩具摆在某个地方,吃饭一定要做某个地方等等,一旦不按他的想法做,就会开始哭闹发脾气。这其实是孩子秩序感建立的信号,而规则意识的建立初期就是秩序感,所以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建议满足他,接纳他的情绪,并让孩子趁这个时候学习收拾自己的玩具。但若原则性的要求,您要灵活对待,在孩子要求无法被满足时要用爱抚、拥抱、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环境孩子的情绪。


2-3岁,进入规则敏感期

孩子开始坚持自己做一些事情,不愿意接受大人的帮助和建议。这时候您不要强迫孩子改变,尽量让他自己做事。

规则简单清晰,容易理解。

哭闹时接纳并共情他的情绪,情绪平复后在继续立规矩。

答应孩子的条件是承诺,请坚持做到,不要开空头支票。

爸爸加入育儿过程

少责备,多正面引导

3-6岁,设立规则边界

设立规则的边界,可以帮助孩子走向社会化。孩子会用各种淘气的行为来试探您的“底线”,其实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了解规则的边界在哪里。您在这期间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体罚、反应过大等等,要保持温柔并坚定的态度哦。

如果您有立规矩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或讨论哦!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或微信号。


积木育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了孩子以后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家庭和睦,才能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