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的中立国是怎么回事?

西甲二人转皇马爱巴萨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二战期间,全世界的中立国一共有5个,分别是瑞士、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和土耳其。

作为中立国,首先不能主动挑起战争,只有防御权;其次,要保持政治上的中立地位,不支持交战各方任何一国;最后,不得以任何形式给交战双方提供直接或者间接援助。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二战时期5个中立国中,只有瑞士属于绝对的中立国。因为西班牙、土耳其给轴心国提供过间接的支援,甚至派遣过志愿军参与战争;瑞典则给交战双方提供过矿产资源,葡萄牙给盟军提供过港口。

作为中立国,还要受到它国的承认,同时也必须拥有足够确保自身安全的国防力量。德国横扫欧洲之前,欧洲地区还有一些小的中立国,比如荷兰、比利时等。但这些国家的军事力量太过弱小,德国根本不管他们是否“中立”,直接吞并它们。

当时德国依靠装甲部队横扫欧洲各国,钢铁成为了重要的战略资源。恰巧位于北欧的瑞典就是铁矿石产量大国,德国曾想拿下瑞典。但瑞典在边境部署了几十万精锐部队,拿下瑞典肯定要付出重大代价,还是多花点钱买铁矿石吧。

瑞典从宣布中立以来,一直拥有几十万的常备军,并且瑞典的国防动员能力强大,当战争来临,可以马上武装数百万人。对于这样的中立国,没有哪个国家会随便侵略它。


兵说


中立国通常指的是某个国家完全置身于其他国家间所进行的战争之外,对交战双方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不进攻任何一方,也不接受来自任何一国的军事援助。历史上,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中立国有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瑞士,瑞典这五个国家。

挪威作为一个永久中立国,却有着极为发达的军事工业

但这二战中,即使身为中立国,也是并不能独善其身的。挪威这二战中曾宣布本国保持中立,但最后还是遭到了德国的进攻。理由很简单,马其诺防线阻碍了德国对法国的进攻计划,而当时挪威与法国在边境问题上比较突出,因此,法国与挪威接壤的部分并没有修筑完整的防线。再加上挪威凭借着中立国的立场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国防实力严重不足。因此受到了德国的进攻。

瑞士本国以山地为主,易守难攻

那么,同样身为中立国的瑞士与西班牙当时却为什么没有受到扩张欲望强烈的德国进攻?首先,瑞士在本国边境部署了约50万精锐部队,如果德国发动突袭,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甚至会因此折损大量士兵。再加上瑞士银行对客户是保密的,德国也需要瑞士作为自己重要的资金筹措地。而西班牙弗朗哥政权是亲纳粹了,同时,考虑到战争一旦失败,西班牙的中立国地位也将为纳粹高管潜逃提供便利。因此,德国并未对这两个中立国发动攻击。

即使是在二战中不可一世的德国军队,也极为忌讳瑞士的强大军事实力

当然,即使是一个国家的中立性被国际承认,当战争爆发时,如果疏于国防防范,也依然会被侵略者所攻陷。只有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真正的强大起来,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以及稳定。


军事新观察


不是所有宣布中立的国家,都能独善其身,这个在历史上一再重演。实际宣布独立的那些国家,和美国很像,不是怕打仗,也不是怕得罪人,而是可以赚钱。

一开始美国并没有那么伟大,丘吉尔都快央求罗斯福了,可罗斯福依然没有出兵的意思。罗斯福连续三次当选美国总统,第三次给予美国民众的承诺,就是我保证不把你们的孩子送上战场。但它食言了,不是因为对希特勒的憎恨,而是因为美国被日本主动攻击,这让他找到了出兵的理由,可我觉得这是纪录片里这样解读而已,应该是被逼迫的参加了战争吧。

要知道在最开始,英国用大量殖民地和资源,金钱作为抵押,向美国订购了大量物资。美国制造业发达的时候,可以一天一首军舰下水,援助英国4000多 战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美国那时候就说自己的是中立国,中立就不会有人打自己,自己就可以安安稳稳搞生产,生产武器,卖给打仗的人。

但是,美国作为有立场的国家,和英国有着剪不断理换乱的关系,它虽然出售武器,但只卖给英国,少量援助苏联,因此德国不得不在沿海布置潜艇,击沉任何一个被发现的美国运输船。但即便如此,罗斯福也没有要参加战争打德国的想法,因为对比损失那么几艘船而言,美国依然是赚钱的,整个美国摆脱金融危机,就是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来日本攻击美国,美国也是对日宣战了而已,根本没想过去欧洲打什么第二战场,是希特勒希望支持日本,让日本出兵苏联东部,这样可以夹击苏联,但日本海军太猛,陆军有点萎,错误判断了当时的边境形式,当时关东军以为苏联有百万大军在对付他,实际人家都去解放斯大林格勒了,错过了好机会。

而希特勒为了力挺日本,直接单方面对美宣战,这才让美国后来顺理成章进入欧洲战争有了依据。纵观整个二战期间,什么冰岛,丹麦等中立国家,都是朝其中一方出售武器物资的后方基地,一旦影响到任何一方,都是直接被占领的命运。比如当时丘吉尔就像通过占领丹麦断绝德国煤炭,结果德国一看这动静还不如自己出兵先占领呢,所以当时没有什么绝对的中立国,大国打不打你也是看利益羁绊而已。


嘿嘿56634


中立国指在发生武装冲突时,对交战的任何一方都不采取敌对行动的国家,分为战时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两种。在冲突里中立属于一种主权受限,和不结盟是有区别的。

根据1907年签署的《海牙公约》中的第5号和第13号公约,即《陆战时中立国及其人民的权利义务公约》和《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公约》。

在发生战争时,交战双方必须遵守中立国的领土不可侵犯的原则。以及确认尊重中立国的主权;禁止交战国在中立国领土及其领水内交战和拿捕;禁止交战国舰船通过其领水和在其领水内停泊的义务。

二战时的中立国有这么几个,瑞士,西班牙,瑞典,土耳其,葡萄牙,美国这几个国家,还有整个拉丁美洲所有国家!在二战时,盟国和纳粹都没有侵略这些国家,所以这些国家没有被战火波及。

这几个中立国没有被侵略,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这几个国家都有着完整的军队,侵略它们,不但会付出沉重代价,占领以后还得分兵把手,只会分散自己的兵力,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当时交战双方的几个国家,互相攻伐都打的非常吃力,哪有精力去招惹这些中立国呢?

二是地理位置问题,比如瑞士,正好处于欧洲正中间,对苏联和德国来说都是一道天然屏障,可以很好的成为己方挡箭牌,如果苏德两国无论谁主动侵略瑞士,都等于亲自移除了这个挡箭牌。

而且当时的瑞士还是获取情报的最佳地点,事实上,二战期间,交战双方在瑞士展开了激烈的间谍战,很多有价值的情报都从瑞士发出。

三,这几个所谓的中立国,在二战时并没有完全遵守条约,保持纯粹的中立,它们都站队了!

瑞士因为国内德国人多,所以在政治上亲近德国,德国纳粹杀害犹太人时,瑞士不但不保护国内的犹太人,还用火车将大批犹太人送到集中营,并且侵吞了大量犹太人的财产,与德国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还给德国提供了10亿法郎的贷款!

西班牙和葡萄牙本身就是法西斯国家,西班牙的独裁者弗朗哥就是在希特勒的帮助下上台的。

但这两个国家都很聪明,它们只给德国提供贸易支持,不参与战争,与英法等国不在明面上搞对立,所以二战中没有受到战火波及。 希特勒虽然对弗朗哥很不满,但实在腾不出手来打他。

瑞典在二战时也是大发战争财,但是它比较怂,哪方都不敢得罪,所以与交战双方都保持不错的关系,跟双方都做买卖!

拉美诸国呢,在当时无论从地理上讲还是从政治上讲,都可以忽略不计,德国曾拉拢墨西哥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也动摇过,但后来看到德国在欧洲越打月怂,于是放弃了参战!

最后来说说倒霉蛋美国吧,美国刚开始保持中立,给英国人卖武器发财,本以为还可以像一战时候那样捞一笔,然后在参战,参战后也选择站英国一方。但是被日本看出了意图,于是日本主动袭击珍珠港,将美国拖下水,打破了美国的中立国身份。


由此可见,这些中立国都是间接加入了某一方阵营,从而让自己避免了战火。

当然啦,它们应该庆幸德国和日本战败了,如果德国和日本打赢了战争,它们才不管什么条约,一定会把中立国也给侵占了!


武六七


一战以前,世界有有一个墨守成规的法则,凡事宣布的国家,如任何国家对其发动战争,将视为侵略行为。

一战时德国就没把这条当回事,为了进攻打败强大的法国,借道中立国,导致政治上极为被动,以至于后来世界主要的十几个国家合起来打他,这也是德国一战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战中,希特勒以及德国主要将领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一直没有占领中立的瑞士。

这个规则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