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稀了好还是种密了好?

北方农村网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现在已经到了秋收的季节,玉米也已经陆续进入收获季节了。玉米密植问题其实很多农户关心的问题。之前看过有人说玉米想要高产一定要密植。但是这里个人认为还是那句话必须要:因地制宜!

玉米种植怎样的密度更合理?

首先需要了解的一点就是玉米的种植密度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的,如果不了解清楚,盲目的追求高密度的栽种方式,最后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品种问题是影响种植密度的一大因素,玉米的品种多样,玉米的密度适应性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紧凑型杂交种的玉米品种耐密性比较好,而平展型的玉米品种的耐密性要比紧凑型要差一些。具体来看的话,竖叶型早熟玉米品种,这种玉米的耐密性比较好,竖叶型玉米叶片向上生长,株型紧凑。一般每亩种植4500株左右。平展型晚熟玉米品种,这种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比较差一些。一般每亩种植3200株左右,因为这种品种的玉米品种株型比较高,叶片宽大,穗位和主杆的夹角比较大。另外还有处于二者之间的玉米品种,这种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比较适中,一般种植3500株左右即可。

除了品种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的土地水肥状况问题,像西北地区,由于灌溉问题比较差,降水比价少,玉米的生长受到影响的地区多属于旱作玉米区域,这个区域水分条件很难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所以更适合稀植玉米,避免整体生长不良的状况。黄淮南部、西南和南方玉米种植区的玉米种植密度也不是很高,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降水和西北地区的降水量刚好相反,这些区域的降水量较高,雨水过度也不利于玉米生长,尤其是苗期雨水过多会造成玉米苗生长受到影响,不利于成苗。玉米生长中期雨水过多,容易造成徒长,倒伏等情况出现。所以这部分地区也不适合玉米密植。

东北、黄淮平原区是我国的玉米种植主产区,这部分地区降水适中,灌溉条件良好,玉米生长状况良好,这部分地区就是适合密植。

另外就是研究发现热量也是影响玉米种植密度的一大问题,热量条件会影响玉米生长状况,所以对于东北地区热量条件比较差的地区,这地区由于热量条件较差可以适当提高种植,增加玉米之间的热量存储,适当的密植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玉米生长。

另外是有玉米地块的产量问题也是影响种植密度的因素,对于中产地块种植密度可以适当降低。对于平展型的玉米品种一般种植3000株左右,对于紧凑型的玉米品种种植4000株左右。

对于中高产的地块,玉米亩产能够达到1000到1200斤的地块,玉米种植密度可以适当的提高。对于高产地块,亩产较高,达到1300斤以上,这些地块的玉米种植密度要更密集一些。所以还是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玉米种植密度,不可盲目的追求密植。(三)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玉米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现在即将进入玉米的收获季节。那么玉米种密了好还是种稀了好呢?


其实,种植作物注重的是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让植物很好的利用水、光、养料等资源。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该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射到农作物上,尽量少照射到空地上,并且要尽量避免农作物互相遮光。

如果种密了的话,玉米生长过程中叶片会互相遮挡,相互争夺阳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在玉米棒生长期,玉米棒生长空间会拥挤,会影响玉米棒的生长。而且有限的土壤条件、肥料,过多玉米会生长发育不良。

最终产量也会收到严重的影响。

如果种植过稀的话,阳光、养料等条件会很充足。玉米生长得也会很好,他的颗粒很会很饱满。但是过稀的话,会浪费了一些阳光、肥料等资源。而且数量会少,及时它的质量很高,最终它的产量也不会很理想。

所以,合理密植是非常合理的, 既充分利用了各资源,而且使产量更大化。


农业引擎


此问题一是好久之前的问题了,回答者已有七十多位,今天再次受到邀请,那我也就我的观点论述一下我对玉米的密植度的看法。

我没有看过你问题中所描述的“七论”,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叙述玉米种植密度问题的。但我可以明确的对此问题说出一个观点,因地制宜,合理密度种植。

如果你的地原本就比较瘦弱,你还要加大密度种植,这就形同一个瘦弱的人,原本没有多大力气,你还要让他背抗重物,把人累垮不说,也要把你的物品摔了。

在玉米种植上,不能仅靠用数量求高产,虽然密度大了,结的穗多了,但穗子的大小却有了诧异化,同样难有高产。并且,玉米过度密植,影响了通风与光照,营养供给也会大受影响,还容易发生倒伏现象,这不得不说有时真是适得其反了。


在玉米种植上,对于土壤较肥沃的地方,可以适当密植,但绝对不可过量,具体可参考本地一般种植密度即可。所以说玉米种植过密或过稀了都不好,适度才最好。


农大知事


玉米种稀了好还是种密了好?

不管是稀种还是密种都不能达到高产,只有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使玉米高产。

先来说稀种,种玉米经常会遇到播种机卡种出现玉米断苗的现象,虽然会进行补苗,但是密度肯定没有之前的高。这样的玉米棒会比普通的玉米棒大,籽也会更加饱满,但是奈何数量少,所以总体的产量也不会比密种的产量高。

再来说密种,大家都知道玉米要间苗,有时候看着挨着长的两棵玉米都挺好的,便会心软都留下来,但是两棵玉米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虽然起点高,但是在生长的过程中因为养分、水分和光照都不充足,反而没有在苗期就很弱的玉米长的好,虽然种植的数量多,但是每个玉米棒只有一半有籽,上面全部都是空籽,自然产量也不会高出多少。



所以个人觉得,要想玉米高产,一定要根据玉米的品种来选择种植的密度,农民要想有个好收成很不容易,千万不能盲目去实验。


农人马小妞


玉米种稀了好还是种密了好?这问题问的有点儿笼统,不知题主所谓的稀和密究竟是多少。很简单的回答就是:种稀了不好种密了也不好,任何农作物都有最佳的株距和行距,不是随便乱种的。

生活在农村的农民都知道,玉米种稀了通风好,可以增强光合作用,同样多的肥料玉米棒子会长得很大;不过假如能够种一千棵玉米的土地,你只种了五百棵,那么即使玉米棒子再大也会减产,因为这相当于浪费了一半的土地。当然,如果仅仅为了能够节省土地而将玉米种的密不透风,也是不可取的,种的过密,势必影响通风和采光,玉米苗都会长得细小发黄,看上去面黄肌瘦的,怎么可能长出肥硕的玉米棒子,这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另外,种的稀还是密,要根据具体情况,套种还是直播也有区别。而且也要看土壤成份,如果是山耩薄地,相对可以种的稀疏一点儿,如果是土壤肥沃的洼地,自然可以稍微密一些。还有,也要看追肥情况,如果种的密了,可以多加追肥,那样一般不会有太大影响。其实至于一亩地究竟应该种植多少玉米,也没有具体的数字,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我们老家这里,一般的株距是30cm——40cm左右。种玉米的时候,撒种的那个人,丢下种子的同时用脚轻轻踩一下泥土,所以一般是用脚大体估量株距。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种子埋进土里以后,只能是用脚轻轻的带上土,切不可用力去踩,否则种的玉米太深不容易出苗,那样直接影响出苗率。


这只是今年我种玉米的一点儿体会,说的不知是否有道理。大家有什么好的经验,希望可以留言分享。


小十六123


玉米种植是稀好,还是密好,通常要根据种植方式,品种及土壤肥力等综合考虑,使玉米产量的穗数、穗粒数及粒重三要素间优化最大值,才能确保高产稳产。


玉米生长需要一定株数及充足光照、水肥和适宜温湿度等,并避免倒伏早衰和病虫害影响等,才能确保提高产量。如果种植过密则穗小,且易发病虫害,后期易倒伏等,尤其高杆大棒品种严重;过稀则穗少,同样影响产量,尤其穗小适宜密度大品种更是如此。玉米种植时一般柱形紧凑,矮秆,生育期较短品种可适当密植,反之宜稀值,一般春玉米较夏玉米宜密些,土壤肥力低田块一般要密植,肥力高田块可适当稀植。育苗移栽的玉米,植株较矮壮、可比直播的适当密些。同时还要结合玉米种植方式等进行考虑。比如:

1. 等行距单株留苗:一般行距50-65厘米,株距20-30厘米。具有植株分布均匀,能充分利用地力光照等,适于肥料较低,种植较稀时采用,但后期通风透光差,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打叶通风技术。


2. 等行距双株留苗:一般行距60-70厘米以上,株距35-60厘米,每穴留双苗,苗距6-10厘米,相邻两行以错穴呈三角形为宜。

3. 宽窄行种植:宽行距85-100厘米,窄行距30-48厘米,株距视密度而定,一般25-36厘米宽窄行以三角形错穴单株留苗,宽行可以套种花生或大豆等矮秆作物,以增加附加经济收入,次方式一般种植密度大,即保证了单位面积总株数,又便于田间管理操作,同时还能利用边行效应,提高增加产量,适用于肥力较高田块种植。

总之,玉米种植是稀还是密要根据品种特性和种植方式等综合考虑把握,同时,还要结合适时化控,除草,施肥浇水及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技术,才能确保增收高产。


玉米花生大讲堂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国是小农业,家庭式为主等,我就不一一论述了,并且以纵观来看土地有机质含量低,农药化肥施用过量,以及小型农机具很难打破犁底层,这样本身就制约了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黑龙江极早熟地区种植的德美亚1号,密度为6000株/亩,黑龙江大部分区域,吉林和辽宁省密度大约为3700-4500株/亩,山东、河南、河北等黄淮海地区密度大约为4500-5500株/亩,西南云贵川山区一般都是一穴双株,由于受到日照影响,密度相对来说更低一些,所谓的稀植大穗品种。

所以说,种植稀密,不能一概而论,并且根据当地种植习惯,跟品种自身特点合理密度种植。因为就那我们搞育种来说吧,通过广泛的农学试验可以看出,有的品种过稀植,或者过密植都会影响到产量,有时候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减产或者绝产的问题,这是因为根据种子亲缘关系自身的特点以及气候条件决定的。

目前来看,国内的品种同比美国大农业生产,不论是产量和密度都有很大的差距,原因在于土壤肥力以及种子自身的制约性,毕竟国内不是玉米的发源地,都是引进过来的。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合理的种植才是最关键。


(上图为种植密度过大,突尖严重,影响产量)

(上图为合理密度种植)


种业三国


“七论”玉米降密度, 稳定高产是正道

序言:2017年2月初,一位内蒙古呼和浩特网名“绿色庄园”的种田户反映,亩密度6000株以上,连续两年赔钱。由此,笔者决定将自己近几年保存的科技资料公开,也算给一些“头脑过热”狂热分子们浇一点清醒的凉水吧。

玉米种植,所谓的“高密度”和“超高密度”,至少现阶段在当前的中国是不现实的,因为适合的品种不到位。

笔者不同意当前极端的追求“高密度”,也不是倡导极端的“稀植”,仅仅是对当前玉米种植中“过于密植”造成的诸多弊端而提出适当降低密度的“中等密度”的观点。请那些迷幻着“高密度”和“超高密度”的狂热分子们,以及更多没有时间学习和思考的人们,能冷静理性地看完本文,然后再全面地、客观地做出自己的分析和总结。

“一两个例子或许是忽悠人的,多个例子相互验证才是提高自己的”——这是笔者从事农技推广近30年来的最大感悟。下面笔者将从“高密度与籽粒机收”、“增产问题”、“品种问题”、“耕地问题”、“肥水问题”、“倒伏问题”、“病虫害问题”七个方面逐一的分析论述。

“七论”玉米中密度,稳定高产是正道(1)

高密度与籽粒机收的关系: 籽粒机收品种不是当前的普通品种

适合机收的品种,早熟、矮秆、棒子小的玉米品种增加密度,不等于所有品种都适合增加密度。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办的“2016年国家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的20个品种中,“蠡玉88”赫然以亩密度3300株位列其中。据河北成安县调查数据,亩密度3300株亩产1440斤,和其中一个5000株基本不倒伏的品种亩产1431斤相比,产量基本相当。

2017年3月30日,笔者以北方农村网专家顾问团的名义有幸采访了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玉米首席专家李少昆博士,李博士指出:“黄淮海地区的密度从2009年到现在的8年间,收获密度没有增加,就是4100~4200株。有的品种耐密性强,密度可以高一些,比如,我们推广籽粒收获,就需要增加种植密度,因为籽粒收获的品种成熟期要短。生育期短的话,生物量小,它要通过增加密度来提高产量。”

李博士指出:种植密度增加比较快的是东北地区,比如,黑龙江的第三、四、五积温带,每亩种植5000多株近6000株;还有新疆灌溉地区也增加了,主要跟他们选用“适合籽粒收获的品种”有关系。

“七论”玉米降密度,稳定高产是正道(2)

增产问题:密度提高之后又增产多少呢?

“七论”玉米中密度,稳定高产是正道(3)

品种问题:高抗又很高产的“耐高密”品种,真的有吗?

“七论”玉米中密度,稳定高产是正道(4)

耕地问题:“看美国地图,走中国的路”,现实吗?

“七论”玉米中密度,稳定高产是正道(5)

肥水问题:肥水投入产出比,值不值?

“七论”玉米降密度,稳定高产是正道(6)

倒伏问题:玉米不倒伏,你有多大把握?

【你家玉米倒伏啦?!】
要从你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今后不倒伏:
①选择抗倒性强的品种【别听卖种的忽悠】。
②施肥多用钾肥,喷施蓝色晶典和控旺剂,或喷施“玉米壮汉一喷十防”专用产品(1盒5样)。
③合理稀植,不要太密。
④别一次性大量施肥而不追肥。

“七论”玉米中密度,稳定高产是正道(7)

病害重、虫害重、空棵、缺粒:你想好怎么应对没有?

给你更新、更真、更好的三农科技,“十星科技”帮你成为当地精英!

作者从事农业技术近30年,有足够的经验能帮助到你!

在该试验中,春玉米亩密度3750株亩产1687斤达最高值,既高于亩密度3000株的亩产1633斤,也高于高密度的4500株的1673斤。但是,请注意:
3750株比4500株,增产约1%,

3750株比3000株,增产3%,
4500株比3000株,增产2%多,如此的增产幅度,增加密度有必要吗?!


十星科技


本人做过多年的玉米品种试验和栽培试验,密度板是重点关注的项目。给大家说点有关玉米种植密度的“干货”。

玉米密度实验是玉米品种上市之前必做的试验。通过试验,很容易画出一个曲线,找到最佳密度。关于这个最佳密度,我的经验是“看大不看小”。什么叫看大不看小呢?如果说一个品种的推荐密度为4200株/亩,那么你只要不低于3800株,不高于4400株,就都不会造成减产。这3800到4200之间是一个密度“非敏感区”,在非敏感区范围内,产量都不相上下,所以千万不要去纠结是4100株好还是4200株好。



种地有些变量无法准确预测和控制,如种子发芽率,播种后降雨情况,地下害虫对出苗率的影响等。那在播种的时候,对一个已知最佳密度的品种,是宁可密一点,还是宁可稀一点?这要看品种的抗倒伏性如何。如果品种是高抗倒伏的,则超过了推荐密度也没关系。如果品种有倒伏风险,就宁可稀一点。一旦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达到最佳密度会有一些减产,但减产的幅度很小;但如果一不小密度大了,遇上天气不利,如雨大风大,造成倒伏,产量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先玉335就是一个对密度反应敏感的品种,一旦超过3500株,倒伏的几率就明显增加。所以先锋公司在推广先玉335的时候,提倡用机器播种,并且把机器的播种盘固定下来,使你无法播得过密。这也是先玉335虽然是个容易倒伏的品种,但仍然推广面积很大的一个诀窍。


种田博士后


这个问题这样回答下吧。种稀,种密与种子特性,土壤肥瘦,施肥多少要求产量高低有关,再一个是与种子有关,玉米种子有稀植品种,亩植28oo株左右,中密品种35oo左右,高密品种4ooo株以,特殊高产田亩植55o0株以上,稀植棒大杆粗抗倒伏,中高密植棒小杆小易倒伏,但产量高,注意高密大水肥田块要进行两次化控,第一次6到8叶期,第二次12到14片叶喷施。春播东北,山西,唐山一带亩产约10o0kg左右,夏玉米黄淮海亩产约6o0一一7o0kg左右,注意防治蚜虫和玉米螟虫

大家如在生产中遇到什么难题会针对性逐一答复的,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