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于坚批韩寒:连韩寒这种人都敢出来骂诗人?他什么玩意?

布衣天涯


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用韩寒的话来说——“这事都过气了。”那还是2007年,韩寒曾掀起一场论争,他在新浪博客撰写文章,怒骂“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他认为,“现代诗这种体裁也是没有意义的。”参与论战的诗人学者颇多,成为当年文艺界盛事。而这场论战的起源,则是由于诗人赵丽华被冠以“梨花体诗人”开始的。

那什么是“梨花体”?为什么会引起韩寒如此愤怒和批判?

其实,作为一个诗歌的爱好者,当年对梨花体的愤怒和鄙视不止韩寒一人。只不过他口直心快,敢站出来批判。

但不得不说,韩寒的批判带有偏见,因为他说的那些话,是否定了所有现代诗人和现代诗。虽然现代诗歌里有梨花体、乌青体、羊羔体这样的糟粕,但在中国,仍有真正的诗人,在创作着优秀的诗歌。

所以,当年的韩寒是太过年轻气盛,由此口不择言。但他对“现代诗歌”的批判,也是出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后来,也许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韩寒在2010年6月12日,又在新浪博客发文,为自己曾经骂过现代诗和现代诗人一事道歉。

以下为韩寒原文:

因此,这件事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完结。

至于于坚批判韩寒,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他否定韩寒的一切,把韩寒的作品称之为“垃圾读物”,不过是一种文人相轻的狭隘。

无论怎么说,韩寒是影响一个时代的人物,尤其是对于80、90后来说。

他的那些陈词激昂、针砭时弊的文章,如今看来或许在思想上显得不够成熟,但试问如今2018的中国,还有哪位文人,或者自媒体人,敢于仗义执言,敢于对这个世界的丑恶和不公,勇于批评?

他就靠着这些文章,在新浪博客坐拥6亿访问量,力压徐静蕾成为博客一哥。

而如今的互联网,永远是明星最获关注。

他写文章,也并非是只说不做的假把式,08年汶川地震,韩寒捐物捐资,亲自赶赴灾区帮助受灾群众。

当然,他也曾说过一些狂妄无知的话,如“七门功课亮红灯,照亮我前程”,如今看来,虽然在当时误导了一些青少年。但他的一生,仍是值得学习的。

从青年作家、到叱咤网络的意见领袖、到冠军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

这一路过来,是他的蜕变,也是他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结果!

其实,照亮一个人前程的从来不是“七门功课亮红灯”,而是他肯不肯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去拼搏!甘愿忍受世人的质疑、嫉妒、嘲讽乃至打压。

有时我真羡慕他,短短半生,可以尝试那么多种可能。

至于那些俗子对他的误解和嘲讽,都是浮云罢了。

韩寒不会在乎,也不屑也没空在乎。

有梦想的人,还有很多事要做。


楚云卿


事先声明,本文不以说服人为目的,并首先承认,我是无名小卒,文中观点无足轻重,但态度真诚、发自肺腑。

肖鹰教授批判韩寒的文章诸位或已阅过。态度之铿锵,言辞之犀利,《青年报》之类的“君子“刊物实不多见,但文中他的质责指向和批判核心,我认为合理,阐述基本客观。作为一名教授和文学批判家,一位在中国一流大学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同志,我相信他学识的系统和判断的理性,我确信理解他所谓“良知“的深刻意味――对现时代中国文化前进方向迷茫之深沉忧虑。简言之,中国文化不应是这样的,明日之中国文化的传续者和接班人不应是这样的,韩寒更不应以一个优秀的、天才的形象,在民众认知乃至文化历史中被错误定位。



我对肖教授观点基本认同,从三个关节点加以佐论。

一、韩寒是否具备一名“优秀作家“的资格。 作品价值是衡量作家价值的唯一尺度。理论上,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化是抽象的,须要作品透过具体来诠释抽象。一部优秀的文化作品,无论理想主义或现实主义,都应具备深刻内涵和鲜明态度,让读者有思有感有悟有获。比如《红楼梦》,严谨深邃,每字每句都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 韩寒与在下算是同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寒“伴随着我成长。因此,我们经历相近。十几年前,读他的《三重门》,当时我是把它当成青春日记来看的,没多想。大学时代,又翻了一遍,我觉得它还是一本日记。没未读到一部作品应包含的文学性和思想性,甚至只能算是文字的堆砌。 一部优秀作品,决非闭门遐想便可做就,一个优秀作家,必然要经历过尘风漂洗、世情淘漉。当然,知识规模(知识绝对数量)与知识结构(系统、广度、深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肖教授笔下“中国文化最大丑闻“,剑锋所指并非一个韩寒,而是中国整个文化界的腐朽呆板和急躁轻浮。



二、韩寒是否应被塑造为年轻人的楷模。 不管韩寒如今取得多大的“成功“,我们在审视他时决不能抛弃历史眼光。 虽说英雄不问出身,但7门功课不及格,至少代表了他当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他的知识结构有严重缺陷,相对同龄人,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这个缺限,即便他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但文学绝非就是“语文“。而书本和社会实践是丰富知识的两个基本途径,只有奋起直追并持续超越,他的“优秀“尚有望实现。事实上,他当时就是一直在关起门来搞创作。难道,他的“天才“的思想、“天才“的作品,是上帝神传的吗?

从教育和人才培养角度讲,韩寒也不应被标榜为楷模,处处释放着耀眼的正能量。这很可能成为一种误导。试想,如果每个孩子都因为功课很差就放弃基本的数理知识学习,在文学的文艺的思想的领域力辟终南捷径,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哪里?这不禁让人想起一段相声台词:“我在歌手中说相声是最好的”。就像学生就是要讲究学习,工人就是要讲究做工一样,否则,就会滋生投机主义。因此,韩寒尤其不可以在广大青少年心目中以天才和优秀的姿态“被树立”。



三、“韩寒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除了中国文化前进迷茫和信仰缺失,文化被各种商业化炒作所牵制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成就了韩寒。那就是不懂文化的人把持着文化的大局,没有文化的人制定着文化的决策。 市场经济初始年代价值观的混乱,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碰撞,文化领域“问题与主义”的党派之争,包括其时“零诺贝尔”的尴尬、后来的钱学森之问,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商业利润驱使下的炒作等等,共同造就了“韩寒现象“。

十五年前,作为小民的我就不认同语文老师们夸赞韩寒,今天仍旧不赞成他被标榜为优秀作家。所有没有传世经典作品的作家早已不为人知,这就是韩寒的致命硬伤, 如果没有华丽转身凤凰涅槃,韩寒也将很快被遗忘。


抱庸斋主


有一些东西是有必要永久存在的,比如说信仰、好奇心……但它的存在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诗歌存在了几千年,最早是为记诵传唱而存在,今天的碎片化时代,诗歌不存在任何现实意义……

我很奇怪,20年前说饿死诗人,可是很多自命清高的诗人依旧活的好好的,谁在养着他们?他们又为这20年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做了什么?

于的诗歌是读过的,我没感受到有几斤力气,更别说力量!所谓诗人才配称“人”字,大概这就是这种自我意淫的信仰才给了他狂妄不羁的力量吧!


互联网微视界


首先要看,韩寒是在什么情况下骂得。我们诗歌最好的时代是在古代,这点毋庸置疑。到了近现代,民国确实出了几个写现代诗的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等,跟古代的大师没法比,但或说事或言情,也都是言之有物,感情充沛,而且那时候的文人还是很讲规矩的,诗歌基本的格律都保留下来,作品称不上上上之选,但也堪称中上。而到了七八九十年代,开启了一股现代诗浪潮,北岛、海子、顾城等等,也吸引了一大批死忠粉,我对那些人的诗没什么感觉,不过确实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对那些诗十分推崇。那些名句读起来也确实十分有味道,诗歌在那个时代确实有了中兴的意味,跟唐宋没法比,但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学样式,确实可以占据一席之地了。

可是在那以后,诗歌的发展似乎又停滞了,不仅停滞了,反而出现了一群莫名其妙的东西。如果说这些诗歌也可称为现代诗,那真是对现代诗的亵渎,如果说这些人也可以称作诗人,那诗人就成了骂人的话。看那些丽华体、乌青体,都是些什么玩意?!

韩寒评价现代诗,说是把三流散文拆开来,一句一段,他这句话究竟触痛了谁的神经?既然是于坚痛斥他,我就看了一下于坚和于坚的诗。于坚是个半老不老的年纪,应该经历过那个诗歌盛行的年代,他跟那些优秀诗人是同辈,可是那些人大放异彩的时候没人理会这个没才华没水平的人的诗。等到高潮过去,不知为什么,他开始冒头了。于坚的诗看了一下,真的跟韩寒说的一模一样,三流散文拆成一句句。可以来感受一下:

分手就分手吧,何必想那么复杂 ,不勉强不高傲也不自卑 ,我才不相信心会破碎, 即便真的碎了 ,还可以做手术缝合嘛, 安人工心脏嘛 ,医院里有的是外科大夫 ,我才不什么忧郁啦 ,祝福了啦诅咒啦冷冷啦

原谅我才疏学浅,实在是看不出这是什么诗,小学生的流水账跟这个也差不多吧。至于那什么丽华体更不想说,什么田纳西的饼简直了。

看到他们的诗,我想到了民国的一个大军阀,这人是个大老粗,却最爱舞文弄墨,他就是张宗昌。

看一看,跟于坚的事是不是差不多,不过张宗昌的诗还更有趣一些。我觉得这些人都应该拜张宗昌为祖师。

韩寒批评现代诗,确实攻击范围有点大了,但是确实存在这么一批不知所云的“诗人”存在,对于那些优秀的诗人来说,只能说是误伤了。但是有时候攻击范围不大一点,怎么才能祛除这些糟粕呢。这个时代有糟粕不奇怪,奇怪的是糟粕还自比鲜花,不停炫耀。


一览众河小


这是李敖的看法,说的比较有道理,视频打码严重,十分抱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9d1f000ba54d499b5ebd\

快乐活娱


韩寒与我算是同龄人吧。那是高中的时候,韩寒大火,当时谁要不读三重门,谁就落伍了,其实三重门写的真一般,就是一本普通的成长小说,后来韩寒也没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但是这不能阻止我们这一代人喜欢他,因为从他的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影子,逃学,补课、偏科,有问题、有毛病、不完美。但为了理想坚持奋斗,结婚、生子,为事业为家庭拼搏,所有的一切他更像是我们的一个很出色的哥们。


我没想到韩寒能火这么多年,多少人昙花一现,早已被世人遗忘,但韩寒坚持下来了,我觉得这或许就是我们80后的精神。80后的我们是第一批的独生子女,第一批的放开二孩,第一批大学扩招,第一批的公务员招考,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四个老人和两个孩子,还有在单位占据绝对优势的70后,和刚走向社会无所畏惧的的90后00后,我们们需要一个中国精神,需要是个偶像,或许同样奋斗中的韩寒,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至于那个秃头胖子,于坚还是煎鱼我不认识。


情感媄文


我不喜欢现代诗,觉得没啥韵味,尤其还有赵丽华这样的所谓诗人,但是也不能否认有些现代诗真的不错的,比如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

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西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

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

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这个我觉得就很好,什么事情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直不太喜欢韩寒,就像李傲说的,他是个坏榜样,带起了好多无疾而终的文学梦,而他还在旁边鼓劲,把老师和学习说的一无是处。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真的能靠写小说成功的有几个,还是多学点知识吧。


麦田豆苗


韩寒对诗歌的批评,最为著名的一句话是“会敲回车键的人,就会写诗。”,因此,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韩寒逻辑”对当时的一众诗人打击颇大。包括于坚、赵丽华、耶鲁先生、伊沙、沈浩波、余怒等在内的诗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阵脚大乱,失了自尊。有的人因而勃然大怒、大叫、大骂、大哭、大笑,失了常态。

其实,韩寒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是有现实的针对性的,可谓实话实说。因为当时,诗歌界确实犹如粪缸一般,臭气熏天,而那些诗人就像酱缸里的蛆一样,咕咕泱泱,令人作呕。

在众人眼里,诗歌本来是高大上的事物,是严肃的文学艺术。但是,自朦胧体之后,中国诗歌就进入到了颓废主义时期,乱象丛生。诸如:

一、流派林立。

主要有:垃圾派,口水派,边缘派,上半身派,下半身派,荒诞派,撒娇派,神性写作派,非非主义派,百科诗派等。这些流派,绝大部分都是自己命名,自导自演,自我欣赏,或互吹互捧,互惠互利。

他们大多以小团体、自立山头为特点,以地域、或诗歌刊物为依托,一时兴起声势浩大,而转瞬又悄然消失。留下的只是一片片枯黄的影子,随风飘去。

二、体裁怪异。

诗人写作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乱叫,脱离正轨。如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谜语体、脑残体、废话体、复古体等等,荒诞诗歌等大行其道,写作无底线、自导自演自封自创,诗歌发展危机重重。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三、风气萎靡。

现代诗歌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轰动效应、恶意炒作、骂战争吵、负面新闻不断。抄袭、偷词、改写、套句、盗取意象等层出不穷。这些都说明,现代诗歌濒临崩溃边缘。

四、管理混乱。

现代诗歌管理服务的体制也需要改革。诗歌学会、出版、一刊一报,体内循环,圈子盛行,几乎成了私人公司。培训、评奖闭门造车,污秽不堪。

这个意义上来说,韩寒只是当头棒喝,恨铁不成钢而已。振聋发聩,未必不是好事。不必过渡解释,不必怒发冲冠,

.


附诗一首:

《醉阴山》

作者/耶鲁先生

.

一粒沙,是卑微的

他把头上的棱角,视为生命中的一把刀

这是他唯一的锋芒

风来了,举起一点点的微笑

.

河滩,戈壁,大都

坚实的姿色。不必追问姻缘

没有星光,没有月光。

只有一朵梦中的胡杨

.

旋转和弯刀,数不清的嘈杂

谁人懂得沸腾的秘诀

酒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江湖

大汗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

夜光杯在歌唱,角爵尊斛

在沉默中低泣

江山浩大。这马的嘶鸣,驼铃悠扬

血的故事,化作一道遥远的弧

20180208小年

.


中囯观察家


韩寒是谁?是哪个中学语文读不好,连中学作文都不会写,却因代笔有许多署名文章的上海2B吗?他懂什么是诗歌吗?


香烟寺扫地僧


韩寒说:现代诗没有存在的必要

于玩意儿说:他是弱智,他的东西都是XX,他算什么玩意儿!

那您算个玩意儿喽!

让我们换个场景:

有一天人们以大海为主题,些片作文。

少年成名的韩寒说大海需要保护,有关部门应该警惕!…最后提了一句这个作文没有必要用现代诗写了,没啥意义。

突然好多人跳出来,有的文化人说:韩寒小的时候文笔太嫩,没有资格再写作文;有的人标榜打假斗士,说韩寒幼稚的文章都是他爸写的;教育人士说,韩寒是商业包装,是文化垃圾,大家别学他。韩寒博客火了,有人煽风点火,说他是收了洋人钱的公知破坏和谐。赛车火了,说人家玩物丧志,有人还怀疑是不是他老爸上阵比赛。拍电影火了,有有人跳出来说,文化垃圾,拍电影圈钱……

我们的主角也跳了出来,当代伟大诗人(大部分人真没听过),说:韩寒是乐色,老子有力量,老子会作诗,大海,啊真他妈蓝!!!

韩寒就像大海里的冲浪勇士,好多人喜欢,好多人想让海浪淹死了他。突然有一天冲浪的浪花溅到了戴救生圈的于玩意儿,韩寒说危险你别在海上呆了,于玩意儿不干了,好好的诗人去骂了街。

却不见靠抄袭起家的郭某人站在豪华游轮上以为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