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卫生纸的时代,古人如厕后是如何擦屁股的?

李振亚love


应该说古人如厕后如何擦屁股,这个还是各具地方特色,各有自己的一套辅助工具的,我来自农村,主要说说咱们农村的先辈们用什么擦屁股吧

稻草

以我老家为例,我们家现在还有茅坑做厕所,厕所离家几十米,里面从来不会放卫生纸,但是作为一个开放的厕所,又考虑到许多人出门都没有带纸巾,还有古代根本没有纸巾,所以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那一辈开始,就会在这样茅坑里放上一把去了粗衣的稻草。


这把稻草放在地上或者勾上或者土墙洞里,上玩厕所的,熟练拉出一把,用手一撸,修整干净了,留下光溜溜的稻草杆,然后蹲下来像拉锯条一样,来回两次,感觉不够干净,就继续撸上一把。一般两把就够了。使用完的稻草直接扔茅坑里又是肥料。也很干净,唯一的问题就是稻草上面还有细毛,如果没有撸干净的话,粘在屁股上会痒。


树叶

以下这些美丽的树叶,不但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匆匆的绿意,同时也为我们的祖祖辈辈解决了上厕所没有卫生纸的问题,用盎然的绿意为我们带来了会呼吸的绿色手纸。


你想象一下,置身于山林野外,解决人生头等不可忍受之急事,畅快无比,然后周边有无数的花花草草,你随手摘几片干净翠绿轻柔的叶子,往屁股上一擦,立马干干净净,再接着让树叶和翔都尘归尘土归土,化作春泥更护花,那是多么浪漫啊。多么的和谐天然啊。


石头、土块

与稻草之滑溜,树叶之轻柔绿色相比,在黄土高原上,我的爱人告诉,他们祖祖辈辈都更擅长就地取材,这个材料不像是我们还需要看周边有没有花草树木,他们则直接用干净的无杂质的厚重的黄土地上的石头土块,拿到手上磨一磨,然后就直接擦屁股了。


厚德载物,这样的土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时随地,达到了人与自然契合的极致。当然,他们也秸秆,只是终究没有这个方便快捷。何况土地本来就有杀菌消毒作用,只要确定里面没有小虫子就可以放心使用。


上面是农村人的纯天然手纸,如果是换成城里人或者有钱人,又或者外国人,自然也是有不同的,皇帝可能用丝绸,城里人用草纸或者木棍,印度人提着一坛子水。

比如这个皇帝用的

这个丝绸也是


盛唐豪歌李艺泓


我国古代如厕用的工具包括以下几类:

1.树叶擦

在史前时代,如果我们的祖先开始有了这方面的意识,那估计最常用的清洁工具就是随处可得的树叶了,树叶不仅价廉物美,而且卫生环保。当然要注意,不要选有刺、有毒或者太薄的树叶。

2.棍儿刮

除了树叶,用小木棍来刮,也是常用的,答主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还见过类似的做法。当然木棍也有一切其他的替代品,比如石头、土块等等。总之,这类工具秉承的基本原则就是——便宜、量大、好用。

3.厕筹

严格说来,厕筹是从“棍儿”演化而来的,不过厕筹更高级一些,是专门经过切削打磨的木片或竹片。厕筹的历史很早,有一种说法认为厕筹源自古印度,是释迦牟尼发明的,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厕筹也从寺院里普及开来。

文献记载,北齐文宣王高洋比较暴虐,他任用杨愔为丞相,按说这是朝廷重要的官员,应该给点脸面吧?高洋偏不,居然拉屎的时候让杨愔给他递厕筹,颜面何存?!

此外,南唐后主李煜也非常崇佛,他亲自给和尚削制厕筹,为了防止边缘锋利导致“菊花残”,还把削好的厕筹在自己脸上刮一刮!啧啧,这份心思用来治国,怕是能延缓几年再亡国吧?

不过,厕筹出现的历史可能要早于佛教传入中国。很多考古爱好者都听说过居延汉简,这批简是在甘肃敦煌马圈湾的一座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的,其中一部分简的旁边,就是当时的厕所遗址。有人认为,这些简其实是被二次利用,拿来当了厕筹。就像我们从旧书上撕下来几页去上厕所一样。

(居延汉简)

(汉代厕所模型)

4.纸

纸的发明相当早,考古工作者找到了不少西汉的纸张遗存,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更是把纸的普及推进一步。

(西汉纸地图)

纸张什么时候开始用于如厕,不得而知。很多人认为从元代开始,实则不然。唐代高僧道宣撰写了一部《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相当于僧人的行为守则。里面可谓面面俱到,规定僧人在如厕时必须准备好厕筹,不得使用写过字的纸张,所谓“敬惜字纸”。不过这恰恰说明,当时有人用纸来擦。那么我们可以说,至少在唐代,用纸如厕是有了的。

无论再怎么禁止,纸这种便宜又属实的如厕用品,还是不可阻挡地流行开来了。

最后再补充介绍一下古罗马人用过的——海绵木棍

在古罗马已经出现了十分先进的公共厕所,设置有类似今天座便器的位子,厕所中间有水渠或水槽,里面放着一些顶端缠绕海绵的木棍。人们完事儿之后就用这样的海绵木棍来擦。

看着挺干净挺舒服吧?别急,这个木棍是公用的,用完了在水渠里涮一涮,然后放回水槽,别人还要用呢!


考古军中马前卒


我经常用美元$钞票来擦,有时用日元💴擦,😀


我是城管大队长程德


说句不怕丢人的 小时候 经常没纸就上厕所的,用过树叶 手套 布 稻草 看到什么用什么,感谢后来用的起卫生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