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一般有几个螺旋桨?工作原理是什么?


这个问题要确定是具体什么时期,哪个国家的潜艇。

现在军迷大多是都认为潜艇就是单轴推进,采用单个大直径倾斜多叶螺旋桨,最多就是共轴反转设计的多叶螺旋桨。但事实上,在水滴形艇体普及之前,大部分潜艇采用的是双螺旋浆,这套推进系统跟战舰很像。螺旋桨除了提供推力外,也可以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辅助转向。这种情况,两个螺旋桨会采用差速推进,产生一个转向力矩,但是相对于舵而言,效果更猛,也更难控制一些。

事实上,双轴推进的设计在苏联时期一直是弹道导弹和飞航导弹核潜艇的设计主流,像著名的“台风”级和因为“库尔斯克”号失事而闻名于世的奥斯卡II级都采用了双轴推进方式。采用这种设计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巨无霸核潜艇的艇体较宽,能够布置多套轴系。双轴推进带来的操纵优势和推进力优势也让苏联方面难以割舍。

那么双轴推进是不是就是极限呢?答案是还有三轴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况实际上大多是“1+2”的模式,既一套主推进轴系和舷侧两组小型辅助推进轴系。辅助推进轴系的螺旋桨尺寸比主螺旋桨要小很多,但可以赋予潜艇更快的转向能力。这类设计曾在苏联的攻击核潜艇上反复出现,代表作是著名的钛合金潜艇M级。对于苏联这样港口和航道常会出现浮冰的国家,侧推系统带来的转向优势意义还是很大的。


强武堂


潜艇作为一种可以长时间潜伏在水中的武器,其在战争之中的作用也是非常的巨大的,尤其是其隐蔽性强,在水下发起的攻击更是可以做到出其不意。那么,对于潜艇来说一般有几个螺旋桨,工作的原理又是什么?一般的潜艇的螺旋桨数量都在3个,其主要是采取了阿基米德原理实现的,可在水下待数月之久。

潜艇能够实现潜在水中,其主要的原理就是采取了阿基米德定律,也就是所谓的浮力。都知道,任何的物体在水中都能够产生浮力的,就像船只能够在水面上航行一样。而潜艇也是如此,只不过潜艇需要在水下航行,这个时候就需要潜艇所受到的重力能够超过所受到的浮力,这样才能够实现下潜。因此,在潜艇上会有好几个储水仓,当潜艇需要下潜的时候,就往储水仓里面灌水,一旦潜艇的重量超过所受到的浮力时潜艇就能够实现下潜了。而潜艇需要上浮时,只需要通过压缩机里面的压缩空气将储水仓里面的水一点点的排出去,这样就能够实现潜艇的上浮了。而且,在潜艇的内部是有空气以及制氧机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潜艇都能够在水下待很久,甚至是有的潜艇能够在水下待数月。

潜艇在水下也是能够实现移动的,这一种移动主要是依靠着尾部的螺旋桨,一般的情况下,潜艇的螺旋桨都是采用3个的设计。不过也有例外的,像一些新式的潜艇可能只有1个螺旋桨,而一些采用喷水式推进器的潜艇其螺旋桨的数量基本都是远超3个的了。


思远军事


我们都知道,现代舰艇在海上活动,大多会采用螺旋桨推进。(见图1、2)但有些科学家就是脑洞大开,采用泵喷发动机驱动潜艇!(见图3)所以,并不是所有潜艇都是螺旋桨推进。

现在回到题主的问题。根据小编的一丢丢军事知识,潜艇螺旋桨只有一扇,且5、6、7个叶片常见。而大多数潜艇多为7叶,它能够增强潜艇的隐蔽性,成本也相对其它螺旋桨更加低廉。

螺旋桨叶片越少,推力也就越小,但制造更多叶片的螺旋桨,需要更好的机床及更高的成本。7个叶片的螺旋桨凭借着隐身性、性价比高的优势获得了国际的认可,成为热门的制造方向。

喜欢的小伙伴点点关注哦~





ccww15187122


大型潜水艇一般一个就够了。由于艇身不够宽,两个螺旋桨放不下。

而且螺旋桨多了噪声也会增大。一般上万吨的水面船舶才会有两个螺旋桨。大型航母会有四个螺旋桨。比如列克星敦级,埃塞克斯级美国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