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公司和华为公司,为什么一个公司要出两个手机品牌?

纳斯维纳斯


关注好机购老白,了解手机行业资讯

先来说说步步高公司,这是段永平总出来创业的第一家公司,也是唯一一家。我们所知道的oppo和vivo都是源于步步高这个体系,只不过段永平总去美国常住了,这是和她妻子在一开始就约定好的,有时候我经常会想,为什么发展势头这么好却突然去了美国呢?后面从他的博客中知道是答应了他妻子,这是兑现承诺之举。作为一个男子,自然是非常钦佩。

但步步高和OV三家分开之后,是一直保持着相互独立却又各自竞争的局面,OV的产品以及市场策略非常相似。步步高的重点不在智能手机,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不在大众需求的智能手机,比如在儿童的智能手机等。

另外,后面又出了一个一加手机,这与步步高也是渊源颇深,所以其实步步高系有超过2个手机品牌。

华为出的荣耀与步步高出vivo非常相似,或者是出一加手机非常相似。

可能大家会觉得华为技术很强,这是不可否认的,但这是逐步发展出来的。我更希望大家能看到的是:华为更强的是学习能力,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抄袭能力,但这是最快掌握技术的途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其实国产品牌目前都在抄袭苹果三星,这个阶段可能还需要3-5年才能完全扭转。

所以,使用国产品牌的小伙伴在感叹进步的同时,也不应该过分的贬低苹果三星等品牌,毕竟还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好机购白日胜


这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的双品牌战略。很常见啊!

从大道理上讲,多品牌策略,即意味着深耕细分市场。

vivo跟oppo不是一家公司,但都脱胎于段永平旗下步步高,创始人都是前同事,相互之间很熟悉,而且段永平在这两家公司都持有相当大的股份。可以说是兄弟企业。

华为旗下也有华为与荣耀两个手机品牌。两个手机品牌,是因为他们的定位不同。

华为与步步高,这两家公司的手机布局,又有区别。

vivo跟oppo是独立的法人,步步高只是背后的大股东之一。步步高在1999年就已分拆成三家公司,分别是步步高教育电子、步步高通信科技(2011年改名vivo)、步步高视听电子(OPPO的前身)。vivo与oppo拥有共同的部分股东,相互之间也有很紧密的合作。但还是两家公司。

而华为与荣耀,却是华为旗下的两个手机品牌。不过定位差异而已。其中“荣耀”主打互联网品牌,一是针对年轻一族,二是性价比比“华为”系列高一些,有与小米相抗衡的意思在内,主要聚焦于中低端市场。“华为”手机系列虽然涵盖高中低,与“荣耀”有部分的市场重合,但高端化是其主要特征。其中,华为P系列主打时尚与拍照,定位高端,多为年轻消费者旗舰机;华为Mate系列手机主打商务旗舰,定位高端,多为高端商务人群。显见,高端化是其主要定位与主力方向,主力机型自然价位比较高。

这种战略布局,在现代商业中是很常见的。因为伴随时代进步,人群细分,不同的人对产品有不同诉求,对品牌也有不同认同。比如年轻人喜欢时尚,中年人比较稳重等,那么具体到产品、品牌方面,他们的选择也是大有差异。

发布不同的品牌,就是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布局。就像大众汽车集团一样,既有宾利、布加迪这样奢侈品牌;也有奥迪这样的高端豪华车品牌,也有大众这样的低端品牌。这样可以延伸企业产品链条,实现对目标客户的全覆盖,从而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波士财经


首先vivo跟oppo,他们不是一家公司的,他们是一个老板的,这个老板就是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段永平,当时把步步高拆分成三块有一块是做dvd,cd,还有一块是做手机,最后一块负责教育电子业务,三家属于完全独立的不同公司。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他们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脸。最早出现的是vivo,想当年vivo应该算是拍照功能最好的安卓机。这个不是我说的是好几个业内科技类的记者评价。但是vivo一直比较低调。dvd没落后,负责DVD这家公司也开始做手机,然后就有了oppo,oppo跟vivo的打法完全不一样,通过请各种各样的明星撒钱疯狂的冠名代言,活生生的把存在感刷了出来,而且非常注重拍照功能的研发。

段永平也是一个神人,当年他就是花了六十二万美圆跟巴菲特共进晚餐,像巴菲特讨教了很多商业逻辑投资技巧,在投资方面也狠牛逼,二千年互联网泡沫的时候,他当时0.16美元一股市价,买入了跌到谷底的网易股票,据说当时花了两百万美元,后来网易的股票涨到了九十九块钱人民币,他卖掉了,这个事情到现在都被很多基金公司的经理拿出来当案例说。还有他180元购入茅台,394元卖掉的案例。段永平的投资眼光和市场定位一直都非常准确。vivo跟oppo定位就非常清晰,两者就是从拍照美观价格在两三千元左右的年轻市场出发,牢牢占据他们的眼球和口袋。


WiFi已连接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有个人去菜场买西红柿,他先看到了左边有个卖西红柿的老大娘,就问:“西红柿多少钱一斤?”老大娘说:“五块钱一斤”,接着,这个人又看到右边也有个卖西红柿的摊位,摊主是个年轻小伙子,一问价,这边才卖三块钱一斤。于是这人就在小伙子这里买了两斤西红柿回家了。到了晚上,左边那个老大娘对着右边卖西红柿的小伙子说:“儿子,收拾一下咱们今天可以回家了”。

所以,不管消费者你选择了购买哪一家的西红柿,都是同一家人在赚钱。这也是类似所谓的市场多品牌战略。

所谓多品牌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利用自己创建起来的一个知名品牌延伸到开发出多个知名品牌的战略计划,并且多个品牌相互独立,而又存在一定的关联,而不是毫不相干,相互脱离的。

品牌实施多品牌战略主要基于三点:

首先是不同的品牌可以细分市场和人群。例如曾经的步步高手机主打音乐,而现在的VIVO和OPPO聚焦在拍照功能上。又比如欧莱雅集团旗下众多的美妆品牌,欧莱雅走平价路线,而HR(赫莲娜)和Giorgio Armani(乔治阿玛尼)则是高端顶级品牌,还有我们大家很熟悉的宝洁公司,旗下不同的洗发水品牌,例如“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的海飞丝;“拥有健康,当然亮泽”的潘婷等等;

其次品牌多了,自然可以覆盖到更多的人群,拥有更多客户;

最后就是类似那个买西红柿的故事,各个品牌可以相互差异化的竞争,提高客户购买欲望。

总之,不管你买哪个品牌,最后都是同一家人在赚钱。


独角兽工场


同路前行,策略为王

题目所述步步高和华为都是同一个公司出了两个手机品牌,具体是指:步步高手机旗下有 OPPO 和 VIVO 两个品牌,而华为手机同样的有「荣耀系列」和「华为系列」两个品牌。那为什么他们不只用一个品牌就可以,反而同一家公司推出两个品牌呢?

由于这两家的情况还真不一样,下面我逐一进行分析:

一、步步高之 OPPO 和 VIVO

步步高手机,之所以分为了 OPPO 和 VIVO ,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独立公司,只是背后是一个老板而已。二者的定位,价位,和外观长相都是很是相似,其实是其公司发展中无意间而形成的。

时间拉回到 1991 年,段永平创立小霸王并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后 1995 年 9 月 18 日,他到东莞成立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再后来他将公司按业务分成三大块:

教育电子业务,主要经营点读机、学习机等(黄一禾负责);视听业务,主要经营 VCD、DVD、MP3、蓝光 DVD 等(由陈明永负责);通信业务,主要经营无绳电话、步步高音乐手机等(由沈炜负责)。

1999 年这三大业务分家,成立了独立的三家公司。

2001 年,段永平嵌合三家公司斥资 3000 万注册了 OPPO,并且陈明永直接买断 OPPO 品牌权限。

2003 年,陈明永嗅到了移动通信领域的红利,又新成立了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这也就是 OPPO 手机的真正来源。

与此同时,由沈炜负责的通信业务也看到了 OPPO 的前景,于是就跟风改革,也推出了新的手机商标,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 VIVO。

至此说明, OPPO 和 VIVO 的同时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是偶然的,当然了现在二者在国内智能市场里分别获得了国产智能手机销量第二、第三的成绩,相互良性竞争,呼风又唤雨。

二、华为之「荣耀手机」和「华为手机」

与步步高手机的情况不同,华为手机分为了「荣耀手机」和「华为手机」两个品牌则不是简单的机缘巧合,而是故意而为之,他们两确实是同一个公司下的两个品牌,当然了主要区别在于定位不同。

荣耀系列,定位是中低端,主要竞争与国内小米等智能手机;

华为系列,定位为中高端,主要对彪苹果、三星等国际一线品牌。

如上这样双管齐下,不同的品牌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华为就可以通吃智能手机界,真正在手机这个终端业务上有所作为,当然了截至 2018 年 7 月 18 日,华为今年手机出货量已经达到 1 亿台。预计今年年底发货量将达到 2 亿台,成为仅落后于三星的全球第二。

三、拓展所思:多品牌战略

其实类似于华为这种策略的企业还有很多,据我所知的有:

1、shoebox(永恩集团)之「鞋柜」与「达芙妮」

达芙妮和鞋柜同属于永恩集团,其主要区别还是其定位不同,鞋柜定位是中低端,而达芙妮定位高于鞋柜。

2、宝洁之「飘柔」、「潘婷」、「海飞丝」

飘柔:洗护二合一,让头发飘逸柔顺海飞丝: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潘婷: 洗发水:拥有健康,当然亮泽

3、吉利多品牌战略

2010 年 8 月,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七年后的 2017 年 8 月 4 日,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汽车集团共同组建了「吉利-沃尔沃」和「领克汽车」两大合资公司。

4、大众汽车之「奥迪品牌群」和「大众品牌群」

奥迪品牌群,包括奥迪、西亚特、兰博基尼、杜卡迪 4 个品牌。

大众品牌群,包括大众商用车、大众乘用车、斯柯达、宾利和布加迪、保时捷、斯堪尼亚、MAN 共 8个品牌。

大众,这是真正的大众化啊,旗下集结了这么多中低端、高端、奢华端汽车。

总而言之,这都是企业家们的的经商策略,他们有可能路子不同,但都是为了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对外的竞争力。同路前行,策略为王。你还知道哪些公司?

如对此回答感兴趣,请留言讨论交流,若想探讨更多热点,欢迎关注本头条号「stormzhang」。


stormzhang


现在市场上智能手机的竞争是激烈到不可开交,每半年都会有新的机型上市,各厂商之间为了避开同质竞争、争夺更多的市场,往往会采取差异化的品牌路线,类似于左右互搏术,同一个公司旗下发展几个子品牌,目的在于争夺不同的客户人群,抢占市场增加产品曝光率,并且成立子品牌一般可以明确产品的定位,更有利于其发展。

在当今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OPPO和vivo算是两个最成功的手机品牌,曾经都属于步步高集团旗下的手机公司,但段永平为了这几条业务线更好的发展,在1999年步步高就已分拆成三家公司:步步高教育电子、步步高通信科技(2011年改名vivo)、步步高视听电子(OPPO的前身),OPPO和vivo现在已经各自独立发展,互无从属关系,即使同行也是竞争对手,不过两家的手机的公司有着一部分共同的股东,是半个利益共同体,在某些渠道方面会有部分共用。

在华为公司,荣耀是华为终端的全资子品牌,荣耀与华为手机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兄弟关系。2011年8月,当时的华为手机为了抗衡小米,发布了一款名为“华为荣耀(U8860)”的手机,当时荣耀品牌尚未成型,但这款产品对于荣耀来说也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

2013年12月,荣耀品牌正式宣布独立,成为华为终端主攻互联网手机业务的全资子品牌。这两款手机由于定价差异、面向客户群不同、销售方式不同,让两款产品不自相残杀的同时,也让产品覆盖面积更广。


天方燕谈


应该是三大品牌还有一加。

OPPO成立于2005年,公司全称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是广东一家致力于研发数码电子产品的公司。

OPPO是一家全球注册,集研发、制造和营销于一体的大型高科技企业,产品远销香港、美国、俄罗斯、欧洲、东南亚等市场。OPPO公司先后成功推出MP3、MP4、蓝光DVD、手机等产品,现正致力于智能手机、蓝光DVD的研发。OPPO品牌旗下有Real,Ulike,Find三个系列的产品。主要代表产品有OPPO Find 5、OPPO N1、 OPPO Ulike 2、OPPO Finder、BDP-105、BDP-95等


步步高成立于1995年9月18日,公司全称为: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步步高品牌旗下有三家专业公司,形成了以数字视听产品、通信设备、教育电子产品三大事业体系。

1、步步高视听电子有限公司

视听电子公司致力于DVD 家庭影院、超级VCD /VCD随身听等数字视听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已经成功推出了数十种型号的高品质视听产品,本着诚信、本分、团队、品质和创新的精神,视听电子公司正在良性轨道上稳步前进。

2、步步高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公司主要研制开发有绳、无绳、来电显示、IC卡电话机、vivo智能手机等各类通信终端产品,现正集中技术力量研制开发信息电话等新型产品,以开拓在通信领域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

是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属下的三个分公司之一,其一直致力于面向广大学生的教育电子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有学生电脑、语言复读机、电子词典、掌上电脑、外语随身听及MP3数码随身听等。

中国第二赚钱的手机公司。《创业家》独家专访OPPO创始人陈明永。

2008年5月,人们才第一次见到OPPO手机。现在它是中国盈利能力排行第二的手机公司(没听到什么反对意见)。

根据创始人陈明永的叙述,OPPO就干了两件事:做一个好产品,再把它卖出去。“认真地做这个手机。代理商和工厂(指OPPO)之间规矩为先。”这与张瑞敏1985年为求质量砸冰箱、段永平1995年为求互信招标寻找代理商如出一辙,是中国制造业刚兴起时的追求。

这家从段永平的步步高分化出来的公司(与今日的步步高之间互无从属关系)证明,看上去日趋没落的中国制造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OPPO的目标用户年轻、未必富足、追求时尚、女性偏多。他们看《读者》与《快乐大本营》。一位非北上广深的女性OPPO手机用户回忆其购买初衷,“造型可爱,性价比高,那时还没有智能机,它就有智能输入了。”

就这么简单。践行者稀少,所以OPPO成了。营业额、净利润很重要,但陈明永相信那是“把所有东西做好了之后的最后一个环节”,如稻盛和夫所说,“不要追着利润走,要让利润追着你走。”

10余年间,在VCD、MP3、功能手机等领域,陈和他的公司都不是最早的进入者,但最终都成为行业前三。很少有同行能连续完成这么多转型继续与陈的公司为伍。现在,作为智能手机制造的迟到者,OPPO又后来居上。陈的方法一以贯之。

但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软时代”,陈几乎刚开始就面临以往可以用数年时间思索的转变。只依靠硬件生存的时代即将结束,产品从开发到销售的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硬件公司力求融合的移动互联网(软件+服务)变化太快,“有很多东西就算想清楚也会变”。

硬汉子挺到了软时代。陈明永感到了“软硬结合”的迫切,知道继续“关起门来做一个好产品”不行了,但这个在制造业里一直游刃有余的品质至上者“还没想清楚”OPPO的新姿态。



2001年,步步高公司段永平、沈炜、黄一禾、陈明永共同投资了3000万元注册了OPPO。到了后来沈炜、黄一禾都无意投身OPPO,于是陈明永买断了OPPO品牌的所有权限。2005年陈明永正式成立了OPPO公司,而段永平只占OPPO股份的10%不到。

步步高创始人兼CEO:段永平

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

所以OPPO和步步高现在是两家各自独立运营的公司,而且还是竞争对手。


双品牌战略 相互依存与竞争 有很多公司都有 如 华为 吉利 联合利华等

这是市场多品牌策略。 所谓多品牌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利用自己创建起来的一个知名品牌延伸到开发发展出多个知名品牌的战略计划,并且多个品牌相互独立,而又存在一定的关联,而不是毫不相干,相互脱离的 多品牌战略的实施有两个特点:

一是不同的品牌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飘柔、潘婷、海飞丝的区别就在于:飘柔强调使“头发更飘、更柔”;潘婷则突出“拥有健康,当然亮泽”;海飞丝则是“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

二是品牌的经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宝洁内部,飘柔、潘婷和海飞丝分属于不同的品牌经理管辖,他们之间相互独立、相互竞争。


多品牌战略的好处:

1可以按功能覆盖更多的人群范围

2可以细分客户,为各个细分的客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

3各个品牌可以相互差异化的竞争,提高客户购买欲望! 这种做法适合于实力相当雄厚的企业。


陌尘一浮云


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一个典型的案例。

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非常之广。从洗发水,洗衣粉,牙膏,到肥皂等等,许多大品牌都属于宝洁旗下。就拿洗发水这一条产品线来说吧有飘柔主打柔顺,海飞丝主打去屑,潘婷主打修护……其目的就是为了细分市场,满足各样的需求,以求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

步步高在我的印象中最初是主打音乐手机后来分化出了OPPO,vivo两大品牌都以拍照为主要功能特色。华为就我所知旗下也分有荣耀系列 。多品牌就能多扩展,使不同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不同的地位。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占领市场的策略。




今朝花开正当时


首先,步步高公司旗下OPPO和vivo的市场定位不一样,OPPO主打拍照手机,vivo则是音乐手机。如果,要详细的讲解的话,我们可以说,他们对市场进行了细分化,也清楚的明白自身的定位以及用户群体。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有了竞争,才有了产品质量和服务。


华为之所以推出华为手机和荣耀手机这两个智能手机品牌,有助于覆盖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荣耀手机之前,华为手机对于年轻用户的吸引力相对较小。而华为手机一旦定位于商务化,那么在设计风格和款式制造上就很难加入年轻、时尚化的特点。基于此,华为集团需要通过荣耀手机来覆盖年轻用户这一块智能手机市场。


mi探


步步高和华为是两家中国的科技公司。步步高旗下的手机品牌有oppo和vivo。而华为有华为本品牌和子品牌荣耀。

而这两家公司为什么会分别推出两个手机品牌,我认为这是和市场定位战略有关的。华为的战略是线上线下齐发展的销售模式,华为定位线下,线上也有涉及。而荣耀则是一心一意的定位线上手机市场。这样的销售模式直接就导致了华为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大大提高,如今华为的年销售量已经超过了苹果,现居世界手机销售量的第二名,仅次于三星。


步步高则是一心一意发展线下市场,分别推出了oppo和vivo两个品牌来占据线下销售市场。两个品牌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两个品牌还能够互相提高对方的知名度。所以,这种销售模式也使两个手机品牌占有一席之地。目前oppo中国排名第三 vivo中国排名第五。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不错那就点一下关注吧。这里每天都有最新最好玩的科技资讯和手机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