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天价片酬被批评,现在有所改观了吗?

墨娱


自从2015年开始,演员的高片酬现象越来越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不乏演艺圈内部人爆料年轻演员和部分明星的高片酬现象。其实不论是行业外部还是行业内部,皆把矛头直至不合理的片酬现象。比如许多演员虽然拿了高片酬,但是却出现人不到剧组、不看剧本甚至抠图等恶劣等现象,许多民众惊呀现在明星赚钱也太容易了吧。



从下至上的声讨最终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在许多人痛斥明星的天价片酬同时国家也展开重拳整治天价片酬。2016年广电总局便发文遏制天价片酬,重新对影视剧的拍摄成本进行了分配限制;直至广电总局接二连三发文对演员片酬进行规范,行业内部也开始逐步进行了片酬规范管理。

直至今年崔永元爆料出范冰冰天价片酬和阴阳合同事件之后,更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加上税务局对明星收入的偷税漏税行为进行查明之余,明星天价片酬更沦落到了人人喊打的底部。最终,中宣部终于坐不住了明确发文规定,影视剧主演的片酬不得超过总成本的28%。


而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除了市场的盲目跟风和单一追求流量之余,也暴露了行业混乱以及部分影视公司资金严重不规范的现象,正因为对流量明星的纵容才造成了如今的市场乱象。要遏制明星天价片酬,除了国家强力手段之余,演艺圈自身净化和提升才是关键所在。

关注头条号武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武侠。


武侠小王子李言


众所周知,娱乐圈是个高利润的行业,随随便便拍一部片子的片酬都可能上升到几千万,而走一次商演的利润更是高达一个小时几百万的收益。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些数字都是天文数字,甚至是自己含辛茹苦干上几辈子可能都没有这样的收入。

而在前不久,英勇的崔永元揭露了娱乐圈不少明星偷税漏税的事情,更让明星的高片酬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

那么,我们关心的是,明星们的天价片酬有所改善了吗?

起码从国家的监管条例上,我们好像还没有看到行动。

包括,我最近看到几分报价单上,依然是那样的耸人听闻。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明星的天价片酬,从数字上看不科学,其实背地里还有复杂的利益关系。

就好像我们做生意买卖一样,国人的交情有时候是很难用金钱去衡量的,演员演戏、有戏接,本身也是一门生意,在这中间,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更多的是人情层面的世故,所以,这个钱即使是像表面数字那样出去了,很可能还会有其他的方式在反馈、补偿给甲方,等等。

2天价片酬可能只是忽悠给“煤老板”们的。

还记得这几天朋友圈里传播的,影视人们怀念起那时候煤老板们当投资人的日子,他说,他们除了希望有几个好看的小姑娘陪在身边外似乎没有其他要求了。

而现在煤老板们做影视投资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似乎影视投融资已经再也没有那么简单了。

对于明星而言,也希望遇到像煤老板们一样的“傻白甜”,人少钱多速来的生意谁都喜欢。

而实际上,这个明星的底线片酬究竟是多少,谁都说不准。

如果是有良心的演员,遇到好的本子,那是上天给的运气,更应该珍惜,还不是讨论生意场的事情。

毕竟,会演戏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机会太少了。


香港电影


关键词:天价片酬 批评 改观

看似顺理成章的事情有时会一波三折和节外生枝!

看似立竿见影的事情常需要几代人的付出和努力!

天价片酬由来已久(不是三天两天或三年二年形成的),可谓根深蒂固!任何毕其功于一役,寄一时的批评之声四起就能彻底消除和规范的想法,我想我们也太小瞧影视圈的人脉之力,网际之能了!

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不仅仅是需要正面的宣传和引导,更需要社会的监督和舆论的针砭!天价片酬不仅仅涉及到剧本的筛选、演员的遴选等前期制作的投入,而且还包括后期剪辑制作,试播试影等多个环节的分工协作和演绎投入,涉及的制作、工作、演艺人员也是海量的,其内部薪酬的划分也是三六九等的,所以不是社会上的几句批评之声就能迅速把“天价片酬”遏制住的!这需要主管部门的调查研究,也需要政策方面的令行禁止,更需要全社会的监督和举报!否则难免会流于形式,难免会流产搁浅!

任何一项新政策新规定的出台,凝聚的是看不见、数不清多少人的汗水和付出,从台前到幕后没有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也就没有这项政策的全面推开和施行!我们有理由相信演艺市场诸如“天价片酬”的法制性规范、科学化管理、程式化运作是迟早的事情,也是时间上的问题!我们有耐心有信心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冀之笔


谢谢!

一提起天价片酬,就让人想起一些俊俏的面庞,惹火的身材的小鲜肉明星,他们仅凭长相就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混的风生水起!而那些真正有演技,有担当,兢兢业业演戏的老戏骨却见不到几个。

不知道这是谁的问题 ,看脸是一种悲哀!

今天偶然看见一则新闻,饰演了无数经典母亲角色的张少华老师,已经82岁高龄,现在还在默默的接戏,拍戏,她的片酬多则几万,少则几千块钱,和一般的工薪阶层差不多!当有人问她时,她则谦逊的说:我就是一个演员,一个母亲。




张少华老师饰演的丑娘这一角色深入人心,曾经让无数观众落泪。从头到角,全身上下都是戏,炉火纯青的演技就是老艺术家的资本!再看看那些手拿千万片酬的演员,有几个有这样的实力,拿出来比比演技就知道了。

可偏偏这些千万片酬的人就火了!

国家对于这些千万片酬的演员,光报道和與论监督是不行的,重病需要猛药!制定一些法律法规限制他们的生存空间,敬业和提高演技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著名的,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李雪健老师,塑造过许多经典的角色,还记得宋大成吗?朴实,憨厚,为人正直……正是因为李雪健老师的认真,敬业,把演戏当做一生唯一的追求这种精神,境界,才有了丰满的宋大成。

这是一种态度,千万片酬的演员又有几个有敬业的态度!演戏在他们眼里只是赚钱的工具。

他们应该做的,就是先练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再开始表演,表演合格了再开始演戏!几十年如一日,演戏没有捷径可走!看看大器晚成的段奕宏,张嘉译,等等!一步一个脚印。

天价片酬的土壤是观众给的,现在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过去不一样!面子是头等大事,不管怎样,不能没了面子,还有人情,关系,以及阴阳合同……

国家要做的就是撕掉天价片酬这个面子,拿开人情,撇清关系,查处阴阳和同,让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曝露在阳光下,斩断他们之间的利益链条,天价片酬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扼制。

谢谢,如果大家有不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图片来自网络,仅代表个人观点。


水到渠成183


前几年,影视圈有条不成文的“鄙视链”——电影地位高于电视剧,演电影似乎总是高人一等,三年前周迅主演电视剧《红高粱》时就屡遭质疑:“为什么要自降身价?”当时一线大咖纷纷转战大屏幕,拍电视剧这种“受力不讨好”的工作是二三线演员为了刷脸赚钱才必须要做的。不过风水轮流转啊,一眨眼功夫,电影市场增长遇到瓶颈了,电视剧却是一路高歌,片酬投资屡创新高,面对高薪揽角的电视剧市场,没有大腕还能坐的住了,也没人再敢用“自降身价”形容电影咖集体拍回电视剧了。

周迅《如懿传》、赵又廷《三生三世》、陈坤倪妮《凰权·弈天下》、章子怡张震《帝王业》、黄晓明《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范冰冰《赢天下》、窦骁《楚乔传》……今年,一线电影男咖女咖几乎全都“下水”了,依然观望的大咖们相信也“矜持”不了多久啦。

投资过亿的电视剧去年超过20部,顶级大剧的投资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了电视剧,明星出演电视剧的片酬也在水涨船高,周迅霍建华俩人在《如懿传》中的片酬据传已经超过了1.5亿,引得央视都开批了。单从赚钱方面,电影咖回归演电视剧有片酬保障,而且现在电视剧“集数”增多,古装剧集超过50集非常普遍,片酬明显比演电影要高。

业内人士透露,2016年一二线明星片酬上涨了 250%,这一涨幅简直吊打房价上涨的速度,其中顶级演员们的片酬甚至破亿,让人心惊肉跳。

虽然大咖的具体片酬一直都是行业机密,被捂得死死的,不过去年网上流出一份非正式的报价单,其中鹿晗《择天记》的片酬高达1.2亿,杨洋《武动乾坤》的片酬超过8000万

,据知情人士透露,虽然数字和实际略有出入,但差距不大。

热钱不断涌入的影视剧市场,虽然高片酬屡遭批评,但直到目前并未出现明显的改观。(文/Q)


影视观察家


演员“天价片酬”一直是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为什么近几年会出现演员的片酬就像坐着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的现象?

(天价片酬)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1.是因为影视娱乐业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大量资本涌入其中,形成了资本供给和人才供给短暂的不平衡,缺乏非理性发展;

2.当前影视娱乐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粉丝经济,这就使得投资方不断寻求更多粉丝流量的明星,从而形成结构性的不平衡。现在粉丝经济发达,尤其青少年群体,都讲究追星 。他们喜欢看流量明星,那么投资方、制作方自然也会投其所好,在市场中推波助澜。

(粉丝经济)

可以说,正是粉丝经济发展过度才导致了演员“天价片酬”。“如果说章子怡、周迅、陈道明这种演技在线的大腕演员片酬高,我想很多观众也还能接受。可是,现在反而是一些流量明星,在粉丝的追捧下迅速封神 。一些制作团队为了赢得话题度和收视率,就会重金邀请他们,而所剩不多的经费再用来马马虎虎对付场景布置、后期技术处理甚至剧本本身。这就导致了市场的混乱。

(流量女神杨幂)

前段时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等四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对演员片酬进行了限制,要求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

我认为,改变演员“天价片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入手解决:1.应针对演员片酬的签约规则等再制定具体的相关政策,这个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上述政策;2.行业协会应制定公约,共同遵守;3.建议起用新人,跳出演技渣、片酬高的怪圈;4.应净化国内市场,建立良好发展机制。

(遏制天价片酬)

团队特邀嘉宾:飓风娱乐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自从网上曝出一份人气明星片酬列表后,演员天价片酬这事儿就成为不灭的热点。

前段时间,央视还在节目中点名批评了演员天价片酬这种行业乱象。

广电总局也发出通报指出“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对这事儿,很多业内人也表态了。

然而,虽然文件下发了,但是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比如最近有人曝出凭借电视剧《楚乔传》、网剧《双世宠妃》火起来的邢昭林片酬高达5000万。

一个在热播电视剧中只演了一个配角的新人男演员,

在演了一个水花不大的网剧后竟然敢将片酬涨到5000万。

卦主看到这个消息就觉得,这个圈子不会好了!

对比看看我们的邻国韩国,大爆的那部《太阳的后裔》,演员片酬占比也只占总预算的百分之20%到30%!而且人家主角还是宋慧乔、宋仲基这样的咖!这是因为在韩国制作方都有一个共识:与其把钱都花到明星身上,还不如把钱用在制作上!

在我国,境况完全相反。拿下影视项目的人最头痛的就是敲演员。演员选的咖位小,投资人不干!但是有点咖位的明星片酬都是天价,而且态度特别强硬,少一分钱都不拍。

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启了!演员的片酬一年比一年疯涨!

卦主觉得光出台政策真没啥用,还是要抓住几个典型去整治一下,才能遏制这股歪风邪气。毕竟天价片酬出品的这些剧,除了浮夸的人气之外啥都没有,剧的质量真是越来越差,被观众各种吐槽。

也难怪,资金都拿去请演员了,哪有钱认真做剧?然后为了应付投资人就要去买数据了,然后就造就了那些假到鬼都不信的收视率和网播量!

呜呼哀哉,可悲可叹!


火八卦


要改变演员的天价片酬问题没有有效的法规或行规制约一切都免谈。

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广电总局出台过一个指导意见,规定电视剧每集片酬不超过五千元,请问哪个演员执行了?

在一、两年前广电总局故技重施又出台了一个所谓限制片酬指导意见(忘记叫什么名),同样是用来忽悠老百姓的,因为指导意见在规定了片酬比例之后,随即又给天价片酬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高于规定比例的需报广电总局备案。天啊!什么叫做备案?备案不是批准,备案只是告知、只是存个底,仅此而已,备个案举手之劳谁人不会?举手之劳财源滚滚来谁不干?想靠一个完全没有约束力的指导意见就让演员自觉地把片酬降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21路超大棋盘


就算崔永元不说,演员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和各种潜规则早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只是一直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把这件事摆上台面。

针对演员高片酬,国家是这样回应的:

划一下重点:每部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

嗯,看起来有点意思了。

前些日子崔永元下了一把大的,把华谊和冯小刚都逼出来发话,不过冯小刚避重就轻,华谊更甚,但是舆论仍是倒向崔永元。

相关部门其实也有所行动了:

再划一下重点:依法纳税,不然就列入黑名单。

权威!官方!希望执行力也一样有力才行啊~

我觉得,明星片酬已经如此高了,也不会一下子降下来,总会有很多方法给到明星要求的钱。


宅在家干什么


造成演员的天价片酬之根本原因,百分之六十都要归“功”于传媒,要是没有各级各类传媒不择手段的炒作,明星的社会地位与身价又岂能无限攀升?当然,传媒从中收获的收视费、广告费也就钵满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