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止使人长寿”?

我不像坏小孩


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比对验证!所以说很难下定论的。

首先说生命是需要运动的,正常的活动是生活组成的必须。寿命长短与运动不发生冲突。但过度超强度的煅练与劳动反而会折损阳寿!我们知道生命过程中需要劳动运动。但劳动一定要劳逸结合。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有个度。这个度就是体能消耗极限。如果总是透支体力则可能减寿添病。这是自然规律法则!

世界上并非辛勤劳作的老人就一定长寿,但不劳而获者也未必就早死。寿命与基因,生活条件有直接关系。饮食,生活习惯,环境条件,脾气都有很大关系。长寿者大多看得开!有的还玩世不恭。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一般人中年以后性功能全会衰退,而性功能好的男子。血液,心脏功能健康,这种人一般寿命较长。而早衰的男子动脉硬化,三高症或糖尿病让他们的健康受损。所以保健也是延年益寿的一种介入手段!总之不要片面强调什么強化运动!而是适当运动,多动脑子。当然更不应提倡什么静止不动,好吃懒坐的坏习惯!要理性,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与运动,健康完美走好人生。

2018.7.15.山西太原


晋A闲云野鹤


相信大家对于“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并不陌生,但也有人说静止使人长寿。那么,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止使人长寿”?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动与静对健康与长寿都十分重要,也就是说“生命在于运动”、“静止使人长寿”不可偏废。我们知道,人是一个有生命的活体,生命本身就是—个不停运动活体,即便是睡觉的时候,人体的心脏,血管,细胞组织从来都未停止过运动,当然局部性的,病态的供血不好则另作别论。

对于‘生命在于运动’的理解,应生命在于正确的运动。尤其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往往就在家打打游戏,看看电视,这样一天都没有运动,久而久之,身体慢慢就出现亚健康的状态了;然后就去健身房,大汗淋漓一场之后,认为自己锻炼运动的目的达到了,又周而复始之前的生活,身体又感觉异样。所以不管什么运动,贵在坚持且正确掌握一个度。

那么,如何运动与静止呢?如果白天人体静息时心率低于每分钟70次者,就需要多运动,否则心脏就无法满足人体各器官的供血供氧,就容易产生身体不舒适感,人体内代谢就会不平衡而生湿气,转生出各种疾病。如人体没有心率慢而供血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少运动为妙,因为地球上的,每一种物体的运动,都会产生相对等的风险。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生命的长短与运动有一定的关系,现代科学认为,一定的运动可以使人更健康,从而使人的寿命更长,但过度的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的过度消耗,导致寿命缩短。一些运动强度比较大,运动过量的运动员,普遍寿命都不长。据一家保险公司对六千名已故运动员资料分析,平均寿命只有50岁,其中大多数是运动过量所致。

科学研究证明,过量运动能够导致机体的代谢加速,体内耗氧量急剧增加,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使人更快衰老。另外大量激烈超量的运动会加剧身体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失调,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和寿命的缩短。

据说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手下有一个叫约翰·南斯·加纳的副总统,嗜好烟酒和肥肉,不运动,是个大肥佬,保健医生劝他要戒烟戒酒,减肥运动,科学生活,他根本不听,结果保健医生死了,他活了99岁。台湾作家李敖的老娘,整天躺在沙发看电视,吃东西也是高糖高热量的可乐咖啡糖包子,过了90岁。他老爸很讲究生活品质和锻炼,才活了50岁。一些对现代长寿老人的调查表明,长寿老人们的生活各有各的方法和特点,并没有一定的规矩。

时空通讯以上的说法,并不是否认运动的好处,也没有鼓吹静止使人长寿的意思,而是想说人的寿命是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人的情绪和性格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就很大。那种偏重强调某一方面对长寿绝对影响的说法,肯定是不科学和片面的。我想适度的运动和相对科学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应该对健康有利,也能够使人的寿命得到提升。


时空通讯


标题中的比喻就有问题,用勤劳蜜蜂生命短暂、懒惰的乌龟长命百岁,表面看似挺有道理但是经不住深究。自然界中食物链物种不同、习性不同,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特征也都不同做比较没有意义,不能完全用人的生存特性去与动物相比,没有可比性。

可以换个角度,从经常锻炼的人与经常不锻炼的人之间做比对,个人觉得意义更大些。


老祖宗总说过“一阴一阳之谓道”!

如果将阴代表静(不动),阳代表动(运动)那么生活中过分运动而没有休息,身体过渡训练、透支肯定也不行。虽然身体是一个可以根据外部压力不断进化的有机体,也要讲究分寸,把握好度。

静同样如此,如果不能保证日常需要运动消耗的热量同时摄入又不控制,身体会堆积过多的热量最终转化成脂肪存储在身体里,脂肪堆积过多容易引起身体各项身体指数异常,心血管机能下降,那么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将大大提高。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 Heart Association)最新在著名的《循环》杂志(Circulation. 2016;134:0000.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461)上发表了其专家团队在做了大量的文 献综述以后对“有氧能力”所作出的科学声明(Importance of Assessing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Case for Fitness as a Clinical Vital Sig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低水平的心肺功能(CRF 有氧能力)与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全因死亡率和 各种癌症的死亡率有关。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证据表明,CRF(有氧能力)不仅比现有 诸如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和 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更好的潜在预测死亡率,而且,在传统 危险因素中增加 CRF(有氧能力)明显改进了不良结果风险的重新分类。并且“有氧能力”被美国医学界列为“临床生命体征”。

所以,过多的强调“静”而缺乏运动造成心肺机能弱、有氧能力差也会带来疾病的风险。

因此,运动需要动静结合、动静平衡才是最佳答案。


家轩教你学健身


去年,一位科级干部正好六十周岁,退下来了。看上去,他依然年轻。于是在自家的饮食店里忙这忙那。每天四点起床,一直忙到十点多钟。老伴劝他多休息,他觉得都是手上事,轻松,不碍事。有一天,他突然感到浑身没劲,脸色苍白,嘴里不停地说,好累,好累。家人慌忙把他送到医院,可是已经晚了。医生抡救三个小时,可他还是走了。倘若,平时多休息,多静养,也许,他还健康地活着。不光是老年人,年轻人也是一样,多休息,多静养,生命才更持久。不是吗?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谁,谁,谁,是名主播,名演员,名记者,年仅三十来岁,生命就划上了句号。正是事业上风风火火的时候,就离开自己的事业,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这惨痛的案例,告诉人们,生命在于静止。为了更好地工作,为了更持久地为国家作贡献,请尊重生命规律,牢记,生命在干静止,不能超负荷地工作,不能太劳累。


深山老林34


净空老教授:身要动,心要静



1我们的身体,是一部机器,机器要运作、要运转,一定要动,不动就会发生故障,就会发生毛病,所以一定要活动。要活就要动,不动就不活,“活动”这两个字的意义很深!


2 “养身要动,养心要静”,我们中国古人懂得这个道理,这是健康之道,这是养生之道。

3 现在人颠倒,身要不动,心天天在动,这样一来,奇奇怪怪的病就来了。

4 心要清净、心要空虚,心里头不能有东西,这是大乘佛法教给我们的养生之道,这是最高明的养生之道。

5 现代人恰恰相反,他心里头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天天在那里妄想分别执着,跟这个原理相违背。

6 世间人不知道,一个人心里面,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这是心坏了!心坏了,这就影响身,所以人才会生病。

7 诸位要知道,心要净、心要空,决定不能有牵挂,这样身体才会健康!“心要净、心要空”,这就是健康长寿之道。

8 你的身体健康,你的气色、光采就不一样,所以真正好的大夫,他看你的气色、看你皮肤的颜色、看你的举止言谈、看你的动作,就能看出你健康的状况,就能知道你什么地方有毛病。


常生欢喜心n


大家知道运动使人更健康,但只是相对于年轻身体健康热爱运动的人!因为运动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能量,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承受的。

我的老家位于云南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空气纯洁民风纯朴,村民生活简单,而大多数村民都健康长寿。我的奶奶活到97岁,我从记事起奶奶从来没有吃过任何药物。哪时家里困难没米,主食大多是玉米面或红薯,我的姑姑也是94岁才过世,大妈94岁还能到地里劳动,奶奶的弟媳,我的三奶奶活到103岁。我的母亲87岁过世,父亲80岁!他们年轻时大多很辛苦,近乎到80岁才能休息。奶奶一生性格平和开朗,知书达理(因为外曾祖父是土司,奶奶识字),从未和任何人红过脸,从来没有吃过好一点的食物和补品,我想如果依现在的条件,奶奶或许还能多活几年。

我的观点是静止也能使人长寿!静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灵!


沁月14


我觉得,生命在于正确运动。就是说,保持一个健康长寿的有机生命,要把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不能不动,也不能过分运动。运动好了健康长寿,运动不好也会减短寿命。那么哪种运动好,应该怎么严格掌握啊?我们需要掌握一个原则,选择任何一种运动都可以,只要是做到微微见汗就正好,因为微微见汗正好是有氧运动;如果是汗珠掉到了地上甚至是大汗淋漓,就过量了,那就是无氧运动了。

我们总听说有氧运动、无氧运动,使用计算公式来衡量一下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太复杂,太麻烦,而且太精确了就不一定正确了,健康长寿需要轻松,不要搞得连运动锻炼都这么累,从精神上就搞得人很紧张,很在意许多所谓的运动锻炼教条数字,从一开始就违背了锻炼的精神放松精髓。

还有一条,不管做什么运动,贵在坚持。不能一个月练一次,一个礼拜练一次,那样锻炼起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有人说游泳看不到出汗呀?那您就掌握感到累了就停止,不累就接着游。游泳要注意一点,水温太凉对身体不利。少数人常年冬游,但大部分人不适应。有的中老年人本来心脏不好,脑血管也不好,血管受凉引起收缩容易导致心梗和脑梗,而且有糖尿病患者受凉后血糖就上升了。

所以什么事情都别太教条了,无论做什么运动,原则就是要坚持。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抓紧任何机会运动,不要老坐着,譬如看电视我建议尽量大家站着看,至少要站坐轮流交替。如果您连站着看电视都嫌累,那还怎么运动?

我们想要健康长寿,实际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别搞得那么复杂,不一定非要花钱搞成高大上才能办到。不管什么运动只要掌握好出汗量就可以了。没出一点汗不够量,接着运动,微微出汗正好。


橙子生活馆


"生命在于运动"的名句,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认可,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是静止没有讲到,因为静止对健康与长寿与运动一样十分重要。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活体,生命本身就是—个不停运动活体,因为人就是睡觉的时候,人体的心脏,血管,细胞组织从来都未停止过运动。

什么样的人需要多运动?什么样的人需要少运动?这没有固定的摸式,要因人而异,但有一点规律可参照,即人体血压正常的情况下,白天静息时的心脏在高于每分钟75次者,完全可以少运动或不运动,因为这样的心率,已完可以满足身体各器官的供血供氧了,如果心率足够,仍有局部性供血不畅的现象,则是一种局部性的病态,这应另作别论。

如果白天人体静息时心率低于每分钟65次者,就需要多运动,否则心脏就无法满足人体各器官的供血供氧,就容易产生身体不舒适感,人体内代谢就会不平衡而生湿气,转生出各种疾病。

总的来讲,运动过量最为致命,运动少,风险也会少,如人体没有心率慢而供血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少运动为妙,因为地球上的,每一种物体的运动,都会产生相对等的风险,这是—个人人都懂的现实规律了。


东方雾晓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讲,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的。即使你不动,你的心脏,脉搏也在运动。即使是一件死物,它的分子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你看一块石头,感觉它一天没有动,一年没有动,十年没有动,但是一百年他有没有动呢?你见过被风化的石头吗?在绝对的静止面前,如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只不过运动有快慢而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4ee2b4b864838ac35a744e7c882078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