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通过增加粮食价格,能不能让弃农经商的人回村务农以重振农村?为什么?

阿欢221450939


答案首先是否定的。首先我国现在的粮食价格是在政府采取了保护政策的基础上运行的,已经远远高于世界性的粮食平均价格,我们又是世界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还得去维护世界性国际贸易的公平交易原则,如果国内粮食价格超出世界粮食平均价格的一定范围,整体对外贸易就会受到世界国际贸易组织的打压和限制,从而影响到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再者来讲粮食价格能高到哪儿去,全民吃饭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摆锅锅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想要增加粮食的价格,也只有变着花样以各种形式对农民发放补贴来实现。

其次让弃农经商的人回村务农以重振农村农业经济,这更是一个天真的想法。不要说让已经在外面通过自己的打拼拥有一定经济势力和地位的人弃商经农了,就是让一年四季在外靠苦力吃饭的打工者彻底的回到乡下去专心致志的务农,也是做不到的事情。这根子就在于现在农村的责任田承包都是一家一户按人头进行承包的,川地每人也就是一两亩地,最多也就两三亩地,山地可能多一些,但是靠天吃饭,更没有把握性。一亩地上能够产生的价值非常有眼,甚至不够买一瓶中档酒。有的朋友讲可以搞土地流转,但是首先每亩地的流转费基本上就是现存土地上的生产利润,没有人去白受苦干这份活;其次现在农业生产的无序性,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辛苦了一年的收成白送人都没人要,风险性非常高;其三农村农业生产的保险机制跟不上来,一遇天灾人祸就全部完蛋,如这次山东寿光的洪灾。

如果想彻底改变目前农村农业生产的现状,就必须要彻底改变目前农村农业生产以小农经济个体化、分散化的经营模式,统筹兼顾向现代化、机械化、企业化的大规模连片开发种植、养殖模式方向进行根本性转变,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和市场风险,同时农副业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要及时的跟上才行,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就需要国家的力量和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运作才能够实现,单靠农民自身是无法也无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创作品,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冬青里的骆驼草


你好,我觉的这种可能性很小,通过这种方式让弃农经商的人重新回来种地务农,不是一个好的方法,也不太可能。

首先,农民们应该很清楚,现在种地根本没有利润,即使现在增加粮食的价格,也应该是小幅度的,退一步来讲,即使粮食价格上涨,那么所对应的种子和化肥等农产品种植成本也会水涨船高。这样最终到农民手里的利润也还是很少,这还不包括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因为大风而使庄家减产,或者持久的干旱,农民不得不人工浇水,增加种植的成本。

其次。现在种庄家,不是以前,只要有力气都可以。现在种庄家也要讲科学,讲方法,而一个长期在外经商的人,又回来重新务农,这显然有一些难度。其实更难改变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毕竟长时间不种地了,肯定有所不适应。

因此,我觉得想让他们重新回到土地,重新发掘土地的价值,不是简单的靠增加粮食价格就可以的,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也不可能长久。

其实我认为想让土地发挥他它最大的价值,让那些外出打工,外出做生意的年轻人重新回到土地上,必须进行土地改革,让资源重新分配,比如土地承包,大规模种植,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否则,一个人只种上家里的一块地,想靠这一小块地单打独斗,发家致富,很难有所收获。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我们一起探讨,让农村充满生机!


乡村小二哥


我认为粮价如果上涨在合理的位值,种地不是暴利的情况下,去农经商的,外出打工的,只要他们有合理的收入是不可能回来种地的,因为农业必定是靠天吃饭,风险大。当前我国从事农业人大多是六0到七0年代的人。


无奈的人生143964223


民以食为天,这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粮食的主要原因,粮价不能随便涨,这关乎民生,即便如你所说粮价上涨,那么能回到农村的人还是会很少,其一,种地不是个轻松活,那是真正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什么投机取巧可言,其二,种地还是个技术活,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灌溉,什么时候追肥,什么时候收获,都是有讲究的,这得慢慢修炼,不是一下就能修成正果的!


通过粮食补贴或许能保持现在的种地的人就不错了,这样对农业已经有了不少帮助,如果不补助现在在农村务农的人都可能再流失,虽然有人信誓旦旦的说中国不缺粮,或许说中国有钱可以进口粮,但是吃饭的问题永远要自己把握在手中才保险,所以国家也一直在实施各种粮补政策!
(欢迎关注!)


manmemeet


我认为还是不能,因为粮食提高一毛钱,化肥,农药,柴油,种子等就提一块钱,农民还是没有钱可赚。


手机用户会飞的狮子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该种的都种上,中国不缺人,很多务工人员都是边打工边种地的,(临时工普遍)这几年由于实在没收益,不得已放弃。起码一大批70后会参与其中,这种现象应该在安徽,河南二省普遍存在。中国每年培养那么多的大学生,一个也发明不出来适合山地机械化操作的新型农机,这也是一种悲哀。


手机用户6093960895


消除农用物资生产领域的垄断,让生产化肥农药等物资的企业自由竞争(政府只把关质量),降低农资成本,是比提价更好的选择。即使有农民不种粮也没关系,成本低了有赚头,由一些种粮能手扩大规模种粮即可,而其他的人则去从事自已喜欢行业的工作,这样,可促进交换,发挥出各自的产出能量,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能使农业领域良性发展。所以,救农业得从破石油企业垄断开始。


扎西284919421


我是河北张家口的一种粮大户,现种一百七八十亩地。就我个人的经验谈我自己的看法。我村原是一个二百多户的行政村,有两千多亩地。现在在家种地的,五十岁以下的不超过五户。其余的多数是五十到七十五岁的,每家种十到三十亩地不等。今年天旱,浇地的人不超过五分之一。原因是岁数大了,浇不起,而且浇地增产的钱不够打工的工钱。由此看,现在的粮价确实是偏低了。在农资和工人工资不涨价的情况下,增加粮价肯定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方面会提升,也会让一部分別的行业的农民工返乡。

可是,我认为这不是农村振兴的关健。农村振兴需要的是合理的体制。

一,合理的规模化。因地制宜的制定规模大小,做到充分利用自然环镜的优势,使地方生产最合理化。

二,合理的机械化。按照当地地理特点,提供合适的机械。

三,合适的人材。现在的农村老龄化严重,必须注入年轻的,有技术的人材。而且,这些人材不能光会生产,还得有商业头脑。才能做到农业生产的赢力持久化,生产稳定化。


雾里荷花1


粮食的涨价也会带动其他产品涨价,我国这么多农民,人多地少,为了稳定,农业是根基不能丢,但要发展还是要靠先进智能的工业,只靠涨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在是放开的市场,有进口粮食,价靠高了谁买,还是要靠政府政策引导经济上合理补贴。


天地大华宇


一是没有那个必要,二是不可能。理由是:粮价怎么走,是市场确定的,假如老是人为的操纵粮价,那我们国家的粮价就不实了。就象现在国库的存粮,由于是托市收入库的,粮价偏高,几年保下来,很多库存都超过4年了,原入库成本加银行利息,加保管费用,加水杂减量,加几年的保管损耗,保守估计,原成本要再加两毛多钱一斤,这样的原粮成本,有哪个加工厂能加得起?几年下来了,去库存,能去掉吗?按市场价出售的话,大概要赔掉很多钱,亏本由谁来承担?就是从粮价平分析的,再从收购方式来看,现在农民已经没有到粮库卖粮食的习惯,都是小贩子从农民手中把粮食倒到粮库,加多少钱一斤能保证种粮农民能得到提价的红利?多年来托市收购,说是保护农民利益,其实都是在保护小贩子的利益,种粮食的农民是没有倒粮食的小贩子效益高。从这两方面分析,靠提高粮食价格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是行不通的,既然行不通,就没有必要。再说说国家提高粮价,只能通过国库收购来实现,私人加工企业是实现不了的,国家又能常年收购吗?国家收购结束后,粮食价格还是回到市场,人为提高有意义吗?种粮农民要想得到实惠,只有两个渠道,一是到国库售粮,真正享受保护价。二是粮价交给市场,国库随行就市收购,发给种粮农民补贴。并坚持谁种地就补给谁。最后一种办法,就是把粮田集中起来,公司加农户模式,(江苏华西模式,河南南街模式)集体种植。个人基层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