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爱搭积木的思想家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我记得那个时候房价不算太高,即使在北京,上海这种城市,在1万之内也有很多选择,而在我所居住的这个二三线省会城市,十年前的房价大概在每平米三四千左右。按说十年前买房的人,现在应该过得很好,但事实上则未必。

我认识一个在15年前就买了房的人,他一开始买房的时候,也是咬着牙下了决心的。但很快他就发现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买房的获利比他做生意都多,于是之后的若干年,他手里有点钱,就觉得应该去买房,如果在其他事情上花了钱,他心里都会很不安,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即使现在有了几套房,心里还是有恐慌感。

听上去好像贪得无厌,但想想人活世间,谁不逐利,他做生意更是为了逐利,若千辛万苦地跟人谈生意,风里来雨里去,还不如买房赚得多,他自然会把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投在买房上。

不断上涨的房价,把每一个阶层都裹挟在其中,刚需固然忧心忡忡,获利者也并不能够放松地享受生活,这个社会的很多创造力与活力,都扼杀在这种恐慌中了,它造成的隐形伤害,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


闫红说


在北京,我认识的,十年前以及十几年前咬牙买房的,有的赚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后来换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则搬到了近郊的别墅。

与广大地方房地产市场可能还需要“去库存”不同,一线城市的房价这些年来就没有降过,房子虽然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旧,特别是北京这十年变化非常快,房子的涨幅也很大,所以,除了离开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因缘买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会抵消在北京换房的过程中了。

且听我细细道来,这段血泪斑斑、啼笑皆非的历史里,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还在北京上硕士,同学里就有一个福建同学,一个浙江同学在海淀区买了房子。

诸位,那时候北京的房子还不怎么限购,只要有北京户口就能买,学校的集体户口也可以买。所以,我的同学就有买的。

我当时还特别纳闷,问过上面两位女同学:你们将来毕业,能留在北京吗?万一留不下,房子怎么办?

两位同学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来也没想留北京啊,生活质量这么差,到时候毕业回老家之前,把房子卖了,这是投资啊。

后来,我们毕业了,但我的同学并没有把房子卖掉,他们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陆续卖掉,都是几倍的投资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报实习,在经济新闻中心,跑房地产新闻。我每天不是去房地产公司打听消息,就是去楼盘采访购房者,有时还会去政府机关调查官方口径。

熟悉那段时间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在奥运会前后,中国关于房地产出了很多政策,什么“房八条”、“房十条”、“房二十条”之类,出台的政策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这一点谁也看不准。

我所在的报纸不仅是官方机关报,而且有很多老记者,那段时间,老记者们最爱说的就是:别看现在(2006年),南三环的房价已经每平方米过万了,但这都是奥运会带来的涨价预期。只要奥运会结束,房价一定会跌。

诸位,这些都是在楼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并且掌握了一些所谓内幕信息的媒体老人,尚且有这种观点,就不必说普通老百姓了。谁也没法预测未来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买房子的时候,已经2010年了。

我刚刚博士毕业,在博士期间专心读书,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到毕业后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涨了一轮。五环外的房子都要2万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环外的新房才1万。

我打算买房,然后我身边的朋友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房子涨得太离谱了,以后不大可能会涨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说,赶紧买,再不买,连末班车都搭不上了;

有的说,房子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被房子压死!

……

我无所适从,只好“听从内心”,我的内心告诉我,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人生到了该买的时候,就买嘛。

我就在东五环外买了。

当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几年,房子涨了七成的价格。

而我恰恰因为要换房,于是就卖了,结果,这些涨幅全部都搭进新房去了。

还是房奴。

所以啊,我觉得,谁也没有前后眼,早买的也未必就轻松。


danyboy


坐标上海,和老公都是外地的,2004年来上海读大学,2008年金融危机,知道是买房的好时机,刚毕业手里没钱,家里都没条件支持,全靠自己。说到买房,一个失败的经历一个成功的经历。2010年存了十万块钱,上海那时候涨了点,感觉买不起,其实是太年轻,没考虑周全,浦东南汇附近都够首付的。后来鬼使神差跑到无锡去买了套两居室,就觉得不管怎么样上海没房,无锡有一套房,首付13万,单价6500,总价48万。放手里一直没涨。2013年在上海周浦首付80万,总价170万买了个两居室。2015年感觉两套房有压力,在那轮大涨前把无锡房子卖掉了,卖52万,等于是亏本卖,因为还有五六万的利息。卖掉立马就翻倍,现在价值一百万,这是让我耿耿于怀的一件很失败的事。好在上海房子现在价值五百万,也算是一点安慰。不过外地没户口,只能买一套,以后是不是得和儿子一起住???


Chzjn


我的表哥,黑龙江人,从出生社会做过许多事儿,做过快递物流,做过销售,还自己开过餐饮店。不过后面都亏了,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十几年前,苏州进入了一家台资企业上班,之后就认识了现在的嫂嫂,两人结了婚,在昆山贷款买了房子,生了个漂亮姑娘。拿着所剩不多的一点儿积蓄把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外租给在昆山上班的人儿,每个月以收来的房租费还银行的房贷,所以几乎没有还房贷的压力。现在时隔十多年了昆山房价也涨了不少,房贷基本上也快还清了,冥冥之中也是挣了不少了。而且日子也过得很不错,两口子每个月除了吃喝拉撒,给小孩儿交点儿学费也没什么太大的开支。

所以总结一下,个人觉得眼光还是要超前一点儿,尤其是对于买房子这种事儿来说最好还是趁早,趁着自己还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比如说成家,比如说抚养小孩儿,赡养老人。因为如果等到你觉得你把钱存够了再买房,那么你很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到头来要买房还是需要还房贷,而那个时候压力必将更大。除非你之后飞黄腾达了,那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秋霖子


举个例子,我的师兄,10年前一直怂恿我们刷信用卡付首付买房,我们学校在武汉,光谷附近,那时候那周边房价大概五六千,对我们大学生来说还是很高的。

所以大家也都没把他说的话当回事。但也就是那个年代:淘宝兴起、信用卡开始流行,记忆中印象深刻的画面就是,隔三岔五宿舍就会有一些陌生的访客敲门推销信用卡,凭借一张身份证和学生证,填几张表单即可办理。填完后还会有礼物。

不过他自己居然真的在毕业后不久就买了两套,分别刷了三张信用卡,首付才几万,月供两套加起来4000不到。

对了,那时还没有限购一说,调控基本没有。首付也低得可怜,总之就是一句话:有钱随便买!这几年,武汉的发展节奏和中国所有一二线城市的节奏保持高度一致。

地铁修了一条又一条,房价翻了几个倍。作为一枚自身草根,如果当时他买有买,可能现在也买不起了。

而如今,当初的贫困青年:我的师兄,如今已经身价几百万。4000元的房贷对他而言也越来越轻松,毕竟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工资在不断上涨。


杠杆游戏


回答一个真实的事吧。我表哥,二线省会城市。02年参加工作,工资3200,当时啃老,工资都攒钱了。07年,在当地一类小学周边买了一个小房子18.5平,一口价4万。当时还没有那么明显学区房的概念。之后08年又在当地比较好的初中旁买的小房子,22平,一口价6万。09年的时候在当地刚开发的地区,买了3套房子,小高层5层1楼连着(150平,130平,130平),都是挨着,因为当时算城市里比较偏远,周边都是荒地,就一趟公交。当时普通房价3000至4000。新房子价格便宜2500一平,一套公积金,两套商贷。首付26万,贷款总共76万多。月供4800,刚够我哥的09工资。继续啃老。10年我哥结婚,实际情况跟我嫂子说了。没有彩礼,只是把一套130的给我嫂子过户。150的将来住。另一套130的给我哥爸妈住。嫂子有点抵触,嫂子爸妈非常同意,觉得我哥过日子有计划。结婚之后,两口子生活靠我嫂子工资,也就普通工薪阶层。11年孩子出生,两个学区房出租,每个月能有1600收入,住我嫂子父母家半年,住我哥家半年,我供孩子奶粉钱。现在工资也涨了。现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那三套房子周边配套设备都很齐全了,按新城区规划的很漂亮。现在贷款都还清了,三家一起还的。我哥说,孩子小学毕业,小学的学区房给我。不是大富大贵人家,主要是我表哥眼光超前。


傻子笑笑不语


这题特别适合我,因为我家是个反例。

十多年前,家父攒了第一笔钱。当时他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会议议程是决定我家第一次大额投资应该如何选择。

当时有三个选项,按揭咬牙买几套房子慢慢还,买点黄金,买点股票。

最后我爸选择了一半买点黄金,一半去炒股。

最后他辛苦攒的这些钱,只剩下买黄金的那点还保值了。当然也只是保值了。

炒股的那些钱,经历了两次大股灾,都交了智商税。

我也错失了成为一个富二代的机会,现在还在加班。

嗯,故事就是这样。


景明子


分享下我老公买房经历,房子是他在08年买的,他当时刚好工作第二年,单位有集资买房,房价在6000不到一点,比市场均价还贵一点点,位置在鸟不拉屎的地方,他没钱就不想买,他的姑父做小生意认识的人多,就坚持让他买房,说房价绝对会涨,那个地方以后有发展的,然后就一起凑钱,首付的20万的钱家里给了1-2万,他自己的工资里面攒了几万,然后高利贷借了10万,原本婆婆答应给

5万,但是老公的姐姐姐夫做生意,是我公公借的高利贷买的机器设备,利息我公公先还,中间不知道什么地方出差错,原先说的利息要还给公公的。当他老公问家里拿那5万的时候他姐只给了2万,而且在他姐夫家那边传来很难听的话说弟弟买房还要姐姐家贴钱的,他姐还回来娘家哭啊闹的说她们也没钱,生意不好做之类的,老公很硬气,钱全部退回自己想办法凑足首付,当时还因为资历太低,选房的时候120平的户型好的选没了,剩下的都是大户型,狠狠牙选了136平的,然后将近6-7年还完所有的高利贷,现在房价2.8万,旁边建了银泰城,通了地铁,是当地的休闲消费中心,生活很方便。房子就像一张高铁票买到的人搭载上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这不是我老公当年买房能够想到的。


王洁Kathy


我也来回答一下吧,不过我是在五年前也就是2012年,在成都,父母给了我27万让我去给个首付,当时拿着这笔钱直接走到了奥迪销售店门口,对,你没看错,就是走到奥迪销售店准备着他们直接按揭一辆奥迪A4,但是就在门口我犹豫了,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去按揭一套房子,自己有房子不用再租房子到处搬家才是最舒服的,于是乎我又停下脚步,在成都东二环边按揭了一套万科的精装房,总价74万,当时每月房贷3300元,在2014房贷全部还完,2015年买了一辆大众轿车,如今成家立业,儿女双全,成都房子涨价到185万,现在我们一家手里又有30万存款,我也在劝他们继续在川东我们老家达州这边再一次投资一个小户型,就放那里不租不住,坐等升值涨价再卖掉。现在回想起来,的确,我们这种没有经济背景,没有权利背景的平民百姓,只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跟上市场一波流的节奏,才能钱挣钱,越来越轻松,那么什么才能让我们这种平民百姓轻松的投资挣钱呢,房地产,从没让我失望过!


皇冠152129470


本人84年的!09年到天津!10年手里有两万,向家里借了六万买了第一个房子!当时工资1500!对象工资2000!房贷2100,感觉要崩溃了!14年卖了小房子当首付,买了现在的学区房!!每月房贷5700!16年感觉市场有变化!套了信用卡买了一个小房!贷款每月3600!别人眼里我赚了!可是我的眼里是每月一万的房贷!和买房是欠下的首付!感觉要撑不住了!是什么蒙蔽我的双眼!是欲望与金钱!16年底工作不顺,生活不顺!得了抑郁症!如果让我重来,我希望不买第二个房子!那有人就会说了,为什么不卖一个!人就是贱,当拥有的时候就不想失去!挺着吧!估计哪天有病了可能就会考虑把小房子卖了看病!真实经历,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